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0878发布日期:2021-03-23 11:2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移动电源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占据一定空间,目前大多数移动电源只是用来充电,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功能,因此移动电源上的可利用空间有待提高。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内置有电路板以及电池,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外壳主体的外侧包覆有一层贴皮,所述贴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侧翼、第二侧翼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翼及第二侧翼连接的弹性筋,所述第一侧翼、所述第二侧翼、所述弹性筋以及所述贴皮围有放置卡片的空腔。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外侧的顶部设有与数据线的接口端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一端贯穿连接通孔,所述数据线对折后的线端穿过所述通孔后,所述数据线的接口端卡入所述卡槽内固定。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内壁上设有凸起以及卡块,所述接口端置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凸起抵接所述接口端的绝缘部的顶端,所述卡块固定所述绝缘部的两侧。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外侧的顶部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部设有插头。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备用插头,所述备用插头的顶部设有插槽,所述插头上的金属头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备用插头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一接口孔以及第二接口孔。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孔与type-c接口连接,所述type-a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孔与type-c接口连接,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的两接口端为type-c接口。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多功能移动电源可为电子设备提供有线充或无线充,壳体外部设置有插卡空腔,空腔内可插入几张卡片,方便用户携带及使用,提高移动电源的空间利用率。

用户可以手提数据线当作提手,方便携带。使用时,拔出数据线的接口端,拉出整条数据线使用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主体的顶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备用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备用插头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各附图标记:

1、外壳主体,2、数据线,3、插头,4、备用插头,5、电池,6、电路板,7、按钮,8、无线充电线圈,9、type-c接口,10、type-a接口,

11、卡槽,12、通孔,13、第一接口孔,14、第二接口孔,15、贴皮,41、插槽,121、凸起,122、卡块,151、第一侧翼,152、第二侧翼,153、弹性筋,15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主体1,外壳主体1的外侧包覆一层贴皮15,贴皮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侧翼151、第二侧翼152以及与第一侧翼151及第二侧翼152连接的弹性筋153,第一侧翼151、第二侧翼152、弹性筋153以及贴皮15围有放置卡片的空腔154。空腔154的上端口大小刚好够容纳普通卡片的尺寸,弹性筋153的弹性用于紧固卡片,使得卡片不会轻易掉落。该空腔154可放置1-3张卡片(如ic卡、身份证、车票等),用户取用方便,无需在包内随意乱翻,保持包内干净整洁。外壳主体1外包覆的贴皮15还具有保护移动电源防摔坏的作用。

优选的,贴皮15、第一侧翼151、第二侧翼152以及弹性筋153均采用皮革工艺制造。

外壳主体1内置有电路板6以及电池5,电路板6上连接有无线充电线圈8。该多功能移动电源还内置有无线充电线圈8,电量集中充电稳定快速,启动按钮7,将支持无线充电子设备置于移动电源的上方,无需充电线可直接充电。

外壳主体1外侧的顶部设有与数据线2接口端相匹配的卡槽11,卡槽11的一端贯穿连接通孔12,数据线2对折后的线端穿过通孔12后,数据线2的接口端卡入卡槽11内固定。卡槽11与通孔12的连接处圆滑衔接以防止数据线2在弯折过程中出现折痕。数据线2的线端从移动电源的通孔12处穿出,数据线2的接口端卡入卡槽固定,用户可以手提数据线当作提手,方便携带。使用时,拔出数据线的接口端,拉出整条数据线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卡槽11的内壁上设有凸起121以及卡块122,数据线2的接口端置于卡槽11内时,凸起121抵接接口端的绝缘部的顶端,以防止数据线2的接口端翘起。卡块122固定绝缘部的两侧,以防止数据线2的接口端脱落。数据线2的接口端卡入卡槽11固定,卡槽11的外部轮廓与数据线的接口端的轮廓相对应,便于数据线的接口端匹配入卡槽11中进一步牢固以防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主体1外侧的顶部设有按钮7,按钮7与电路板6连接,按钮7用于开启或关闭多功能移动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主体1的底部设有插头3,多功能移动电源电量不足时,用该插头3连接外部电源充电。

图4-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插头3端配备一个备用插头4,具体的连接方式为:备用插头4的顶部设有插槽41,插头3上的金属头插入插槽41内与备用插头4连接。多种插头形式,以利于与不同外部电源插头适配给移动电源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线2的两接口端为type-c接口。在实际制造过程中,数据线2的两接口端可以为type-a接口、type-b接口、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等,随之卡槽11的大小应当与接口端的大小相对应,使其数据线的接口端能够固定入卡槽11中。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外壳主体1的顶部还设有第一接口孔13、第二接口孔14。

第一接口孔13与type-a接口10连接,type-a接口10与电路板6连接。使用时,利用电子设备自带的含type-a接口的数据线与移动电源的type-a接口10插接,用以给电子设备充电。

第二接口孔14与type-c接口9连接,type-c接口9与电路板6连接。使用时,数据线2一端的type-c接口与移动电源上的的type-c接口9插接,数据线2另一端的type-c接口与含type-c接口的电子设备插接,启动按钮7给电子设备充电。

多功能移动电源提供多类型充电接口,能够同时为多种类接口的电子设备充电。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