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8239发布日期:2021-04-06 12:3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机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



背景技术:

微电机,全称“微型电动机”,常用于控制系统或传动机械负载中,用于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解析运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

现有技术中,有刷微电机是市面上比较常用的微电机类型,有刷微电机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干扰,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在电机外部与一emc电路连接,如此设置,使得emc电路远离转子的电枢,降低了emc电路的抗电磁效果;同时,微电机的碳刷在与转子的相对摩擦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较高的温升或过大的电流,很容易导致微电机过热损坏,影响微电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微电机后盖中的各元件结构安排不够紧凑、导致安装空间较大,增大微电机的体积,而且后盖中的碳刷架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正负极的端子连接的,如此,会导致微电机的制造工艺变得复杂,不利于微电机的整体装配,浪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安排紧凑、装配方便、降低噪音,具有热保护功能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导电端子、滤波pcb板、ptc热敏电阻器、第一碳刷件及第二碳刷件,所述后盖本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部设有轴孔,所述滤波pcb板设于容纳腔左侧,所述滤波pcb板上方的后盖本体上设有正极端口,所述滤波pcb板下方的后盖本体上设有负极端口;

所述正极端子的一端贯穿正极端口并与滤波pcb板连接,所述正极端子的另一端与第一碳刷件连接,所述第一碳刷件位于轴孔的上方;

所述负极端子的一端贯穿负极端口并与滤波pcb板连接,所述负极端子的另一端与ptc热敏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tc热敏电阻器的第二端通过导电端子与第二碳刷件连接,所述第二碳刷件位于轴孔的下方;

所述后盖本体的侧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右侧的后盖本体上设有沉槽,所述负极端子中部设有向外延伸弯折的接地端,所述接地端穿过缺口并位于沉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正极端子包括导电部、连接部及卡合部,所述导电部呈长板状结构,所述导电部的一端贯穿于正极端口,所述导电部的另一端与滤波pcb板连接,所述卡合部设于导电部侧端,所述卡合部呈弯曲状结构,所述后盖本体上设有与卡合部卡扣连接的第一限位块,所述连接部设于导电部的另一侧端,所述连接部与第一碳刷件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一碳刷件包括第一碳刷及第一阻尼弹性片,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的一端与第一碳刷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部凸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孔适配连接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与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侧壁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滑槽,所述第一定位柱嵌设于第一定位滑槽内。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二碳刷件的结构与第一碳刷件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碳刷及第二阻尼弹性片,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的一端与第二碳刷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的另一端与导电端子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导电端子呈u形结构,所述后盖本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后盖本体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导电端子嵌设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导电端子侧端与ptc热敏电阻器连接,所述导电端子侧端还凸设有一接线部,所述导电端子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上设有若干与第二定位柱适配连接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与第二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二限位块侧壁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滑槽,所述第二定位柱嵌设于第二定位滑槽内。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第一碳刷及第二碳刷上分别设有便于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弧形槽结构。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滤波pcb板上设有电容器。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中,所述后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便于与微电机外壳定位安装的凹槽结构。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盖本体上设置ptc热敏电阻器,第二碳刷件通过ptc热敏电阻器与负极端子连接,如此设置,使得ptc热敏电阻器可为微电机提供热保护的作用,防止微电机在过负荷及堵转情况下,造成温升过高损坏微电机;滤波pcb板分别与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连接,滤波pcb板可对微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抑制,减低微电机的电磁干扰;第一碳刷件与正极端子通过定位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装配方便,有效提高微电机的装配生产效率;在负极端子中部向外延伸设置的接地端,可方便与地线连接,以抑制微电机的电磁干扰,达到降低噪音的作用;整体结构安排紧凑、装配方便、有效降低电磁干扰、运行噪音小,能对微电机提供热保护作用,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本体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端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可减少电磁干扰的微电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正极端子2、负极端子3、导电端子4、滤波pcb板5、ptc热敏电阻器6、第一碳刷件7及第二碳刷件8,所述后盖本体1内部设有容纳腔10,所述容纳腔10中部设有轴孔100,所述滤波pcb板5设于容纳腔10左侧,所述滤波pcb板5上方的后盖本体1上设有正极端口11,所述滤波pcb板5下方的后盖本体1上设有负极端口12。本实施例中,正极端口11及负极端口12的设置,可便于外接的电源线穿过正极端口11或负极端口12分别与正极端子2、负极端子3连接,轴孔100上可装配滚珠轴承与外接的换向器连接,进而减少微电机转子的转动摩擦力。

所述正极端子2的一端贯穿正极端口11并与滤波pcb板5连接,所述正极端子2的另一端与第一碳刷件7连接,所述第一碳刷件7位于轴孔100的上方。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负极端子3的一端贯穿负极端口12并与滤波pcb板5连接,所述负极端子3的另一端与ptc热敏电阻器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tc热敏电阻器6的第二端通过导电端子4与第二碳刷件8连接,所述第二碳刷件8位于轴孔100的下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碳刷件7位于轴孔100的上方,第二碳刷件8位于轴孔100的下方,使得第一碳刷件7及第二碳刷件8可对轴孔100上外接的换向器实现滑动接触连接。ptc热敏电阻器6可敏感检测第二碳刷件8的温升情况,当第二碳刷件8的温度上升较高时,ptc热敏电阻器6的阻值增加,从而限制微电机转子电流的增加,使微电机的转子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微电机在过负荷及堵转情况下,造成温升过高损坏微电机。滤波pcb板5上设有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整流桥电路,微电机的转子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影响转子稳定运行的高频电磁干扰信号,滤波pcb板5上的整流桥电路可对这些高频电磁信号进行抑制,提高微电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由于滤波pcb板5上的整流桥电路作为已公开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对滤波pcb板5上的电路图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滤波pcb板5上设有电容器9。本实施例中,电容器9设于正极端子2与负极端子3之间的滤波pcb板5上,电容器9的设置,可提高滤波pcb板5对高频电磁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如图3及图6所示,所述后盖本体1的侧壁设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右侧的后盖本体1上设有沉槽14,所述负极端子3中部设有向外延伸弯折的接地端31,所述接地端31穿过缺口13并位于沉槽14内。本实施例中,接地端31的设置,可方便用户通过接地端31与地线连接,从而对高频电磁干扰信号形成低阻通路,达到抑制高频电磁干扰信号,达到降低转子运行噪音的效果。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端子2包括导电部21、连接部22及卡合部23,所述导电部21呈长板状结构,所述导电部21的一端贯穿于正极端口11,所述导电部21的另一端与滤波pcb板5连接,所述卡合部23设于导电部21侧端,所述卡合部23呈弯曲状结构,所述后盖本体1上设有与卡合部23卡扣连接的第一限位块15,所述连接部22设于导电部21的另一侧端,所述连接部22与第一碳刷件7连接。本实施例中,卡合部23可与后盖本体1上的第一限位块15通过卡扣连接,如此设置,可提高正极端子2的装配效率及稳定性。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碳刷件7包括第一碳刷71及第一阻尼弹性片72,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72的一端与第一碳刷71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弹性片72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未图示),所述连接部22凸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孔适配连接的第一定位柱220,所述第一定位柱220分别与第一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弹性片72的设置,可使第一碳刷71获得一定的弹性力,使第一碳刷71始终与换向器保持在滑动接触的状态。第一阻尼弹性片72通过第一定位孔与正极端子2上的第一定位柱220连接,如此设置,可提高正极端子2与第一碳刷件7之间的装配效率,方便安装。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15侧壁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滑槽150,所述第一定位柱220嵌设于第一定位滑槽150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滑槽150的设置,可提高正极端子2的安装稳定性,防止正极端子2在后盖本体1上发生移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碳刷件8的结构与第一碳刷件7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碳刷81及第二阻尼弹性片82,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82的一端与第二碳刷81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82的另一端与导电端子4连接。

如图3及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4呈u形结构,所述后盖本体1上设有第二限位块16,所述第二限位块16与后盖本体1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导电端子4嵌设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导电端子4侧端与ptc热敏电阻器6连接,所述导电端子4侧端还凸设有一接线部41,所述导电端子4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柱40,所述第二阻尼弹性片82上设有若干与第二定位柱40适配连接的第二定位孔(未图示),所述第二定位柱40分别与第二定位孔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4设于第二限位块16与后盖本体1侧壁之间的间隙内,如此设置,可提高导电端子4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定位柱40及第二定位孔的设置,可提高导电端子4与第二碳刷件8之间的装配效率及稳定性。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块16侧壁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滑槽160,所述第二定位柱40嵌设于第二定位滑槽160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滑槽160的设置,可提高导电端子4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导电端子4在后盖本体1上发生移位。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碳刷71及第二碳刷81上分别设有便于与换向器滑动接触的弧形槽结构700。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后盖本体1两侧分别设有便于与微电机外壳定位安装的凹槽结构17。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盖本体上设置ptc热敏电阻器,第二碳刷件通过ptc热敏电阻器与负极端子连接,如此设置,使得ptc热敏电阻器可为微电机提供热保护的作用,防止微电机在过负荷及堵转情况下,造成温升过高损坏微电机;滤波pcb板分别与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连接,滤波pcb板可对微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进行抑制,减低微电机的电磁干扰;第一碳刷件与正极端子通过定位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装配方便,有效提高微电机的装配生产效率;在负极端子中部向外延伸设置的接地端,可方便与地线连接,以抑制微电机的电磁干扰,达到降低噪音的作用;整体结构安排紧凑、装配方便、有效降低电磁干扰、运行噪音小,能对微电机提供热保护作用,可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