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2217发布日期:2021-03-16 22: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马达(电动机)主要能够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驱动机械作旋转运动、振动或直线运动,因而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电器用品或设备;一般马达主要具有定子与转子两个部份,其定子则由一马达铁芯、一组线架及多个绕设于线架上的线圈所组成。

其中,该马达铁芯由多个硅钢片堆栈形成,具有多个由槽齿区隔的绕线槽;至于,该组线架具有两个各别套设于马达铁芯两端的环圈,各环圈设有多个与马达铁芯的槽齿对应的台阶,使于马达铁芯的槽齿两端形成绝缘壁,所述线圈即绕设于两个环圈相对应的台阶上,并通过台阶与马达铁芯绝缘。

然而,上述马达铁芯(10极12槽)绕线时,绕线机线嘴绕完一齿后,由于相邻两齿的绕线方向相反(顺、逆),需要先固定端部跨线以利下一齿的绕线,若没有固定槽齿与槽齿之间的跨线,绕线机的线嘴容易勾到跨线,导致铜线破损甚至断裂,以往固定方式是以一根小铁棒于定子外部勾住铜线,使两齿之间的跨线不会留在槽齿内,以利线嘴工作,待绕线完成后再将铁棒抽出,将跨线再塞回端部做整型。此种施工方式会导致跨线长度被拉长,无效端部体积、电阻增加,而且外加铁棒固定跨线的加工模式,容易产生瑕疵,对生产线标准化有负面影响,实为一大弊端问题,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端部跨线减短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使端部整形较简洁的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包括:

一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包括一轭部及多个定子齿,该些定子齿连接于该轭部,该些定子齿沿着该轭部的圆周方向间隔的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定子齿之间限定出一定子槽;其中每一定子齿包含一齿本体及一齿靴,该齿本体的一端连接于该轭部,该齿靴连接于该齿本体的另一端,该齿靴的宽度大于该齿本体的宽度,该齿靴突出于该齿本体的两侧;

一绝缘层,该绝缘层设置于该定子铁芯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的内壁;其中,该绝缘层至少设置于邻接该些定子齿的齿本体、齿靴的表面及该轭部的表面,并于该定子铁芯的轭部的上、下端各延伸出一外墙,该定子铁芯的轭部上端的外墙边缘则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绕线柱,该些绕线柱则分布于该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处;及

一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绕设在该些定子齿上,且该定子绕组位于该些定子槽中,该绝缘层位于该定子铁芯与该定子绕组之间。

较佳地,该些定子齿设置于该轭部的内侧时,该定子铁芯则呈现内转式定子型态。

较佳地,该些定子齿设置于该轭部的外侧时,该定子铁芯则呈现外转式定子型态。

较佳地,该定子铁芯的定子槽的数量为至少为十二槽以上;而该绝缘层的绕线柱的数量为至少为六个以上。

较佳地,该绝缘层的绕线柱的形状为长条状的圆形、上宽下窄的锥形或倒l型的勾状。

较佳地,该绝缘层的绕线柱的高度为h,该定子绕组的线材的线径为d,且满足d*1.0≦h≦d*2。

较佳地,该绝缘层的绕线柱的直径为a,且满足1.5mm≦a。

较佳地,该绝缘层的绕线柱的边缘点与该定子铁芯的轭部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z,该定子绕组的线材的线径为d,且满足d≦z。

较佳地,该定子铁芯与该绝缘层,二者以一体式注塑成形或以组合方式制成。

较佳地,该绝缘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透过该绝缘层设置于该定子铁芯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的内壁,而该绝缘层至少设置于邻接该些定子齿的齿本体、齿靴的表面及该轭部的表面,并于该定子铁芯的轭部的上、下端各延伸出一外墙,该定子铁芯的轭部上端的外墙边缘则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绕线柱,该些绕线柱则分布于该定子铁芯的定子槽处,利用以上结构,该定子绕组的线材于绕线时,透过该绝缘层的外墙的各绕线柱,当该线材绕完一定子齿后,将该线材跨在该绕线柱外侧后,再对相邻的该定子齿进行绕线,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减少跨线长度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有助于线材整形较简洁,并降低马达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马达定子设置定子绕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马达定子未设置定子绕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定子绕组与绕线柱间的跨线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马达定子设置定子绕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定子绕组与绕线柱间的跨线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图9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符号说明:

1、1'定子铁芯11、11'轭部

12、12'定子齿121、121'齿本体

122、122'齿靴

13、13'定子槽

2、2'绝缘层21、21'外墙

22、22'绕线柱

3、3'定子绕组30、30'线材

a直径d线径

h高度z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图式,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所附图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实用新型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局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使本揭露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且本实用新型将仅为所附加的权利要求所定义。

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该马达定子包括:一定子铁芯1、一绝缘层2及一定子绕组3。

该定子铁芯1,包括一轭部11及多个定子齿12,该轭部11呈圆形环体,该些定子齿12连接于该轭部11,该些定子齿12沿着该轭部11的圆周方向间隔的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定子齿12之间限定出一定子槽13,在本实施例中,该些定子齿12可呈t型柱体,亦即每一定子齿12可包含一齿本体121及一齿靴122,该齿本体121的一端连接于该轭部11,该轭部11连接于该齿本体121的另一端,该齿靴122的宽度大于该齿本体121的宽度,该齿靴122突出于该齿本体121的两侧。

该绝缘层2,设置于该定子铁芯1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13的内壁;其中,该绝缘层2至少设置于邻接该些定子齿12的齿本体121、齿靴122的表面及该轭部11的表面,并于该定子齿12的轭部11的上、下端各延伸出一外墙21,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上端的外墙21边缘则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绕线柱22,该些绕线柱22则分布于该定子铁芯1的定子槽13处。

该定子绕组3,绕设在该些定子齿12上,且该定子绕组3位于该些定子槽13中,而该绝缘层2位于该定子铁芯1与该定子绕组3之间;

其中,该定子绕组3由一线材30绕设于该定子铁芯1的各定子齿12上而形成,该线材30于绕线时,透过该绝缘层2的外墙21的各绕线柱22,当该线材30绕完一定子齿12后,将该线材30跨在该绕线柱22外侧后,再对相邻的该定子齿12进行绕线,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减少跨线长度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有助于线材30整形较简洁,并降低马达整体体积。

通过以上结构所述,兹更进一步说明如后:

前述中,该些定子齿12设置于该轭部11的内侧时,该定子铁芯1则呈现内转式定子型态;该定子铁芯1的定子槽13的数量为至少十二槽以上;而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数量为至少六个以上;再者,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形状为长条状的圆形、上宽下窄的锥形或倒l型的勾状;而本实用新型图式中,该些绕线柱22的形状为长条状的圆形型态。

前述中,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高度为h,该定子绕组3的线材30的线径为d,且满足d*1.0≦h≦d*2,利用该绕线柱22的高度h大于该线材30的线径d的条件限制,由此可以保证,该线材30于绕线时,当该线材30绕完一定子齿12后,将该线材30跨在该绕线柱22外侧,达到该线材30固定于该绕线柱22外侧,而避免该线材30自动松开状态。

前述中,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直径为a,且满足1.5mm≦a,通过此条件限制,达到该绕线柱22的整体强度。

前述中,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边缘点与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z,该定子绕组3的线材30的线径为d,且满足d≦z,通过此条件限制,由此可以保证,该线材30于绕线时,当该线材30绕完一定子齿12后,将该线材30跨在该绕线柱22外侧,达到该线材30固定于该绕线柱22外侧,保持跨线不突出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的外侧,防止该线材30破损发生。

前述中,该定子铁芯1与该绝缘层2,其二者以一体式注塑成形或以组合方式制成,该绝缘层2的材质并不限制,较佳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简写作pbt),亦即该绝缘层2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层;透过该绝缘层2设置于该定子铁芯1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13的内壁,可藉以提高该定子铁芯1与该定子绕组3之间的绝缘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端部跨线减短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使端部整形较简洁;于此实施例中,马达定子包括一定子铁芯1、一绝缘层2及一定子绕组3,透过该绝缘层2设置于该定子铁芯1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13的内壁,而该绝缘层2至少设置于邻接该些定子齿12的齿本体121、齿靴122的表面及该轭部11的表面,并于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的上、下端各延伸出一外墙21,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上端的外墙21边缘则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绕线柱22,该些绕线柱22则分布于该定子铁芯1的定子槽13处,在此结构下,该定子绕组3的线材30于绕线时,透过该绝缘层2的外墙21的各绕线柱22,当该线材30绕完一定子齿12后,将该线材30跨在该绕线柱22外侧后,再对相邻的该定子齿12进行绕线,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减少跨线长度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有助于线材30整形较简洁;

再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该绕线柱22,为兼顾稳定性及马达整体体积的缩小化,该绕线柱22的高度h与该线材30的线径d需满足d*1.0≦h≦d*2的限制,该绕线柱22的直径a为维持其固定强度,需满足1.5mm≦a的限制,该绕线柱22的位置则位于该轭部11边缘,为了保持跨线不突出该定子铁芯1的外侧,致使该线材30破损,该绕线柱22的边缘与与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z,且需满足d≦z的限制。

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7至图10所示,为本新型的马达定子的绕组装配结构,该马达定子包括:一定子铁芯1'、一绝缘层2'及一定子绕组3'。

该定子铁芯1',包括一轭部11'及多个定子齿12',该轭部11'呈圆形环体,该些定子齿12'连接于该轭部11',该些定子齿12'沿着该轭部11'的圆周方向间隔的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定子齿12'之间限定出一定子槽13',在本实施例中,该些定子齿12'可呈t型柱体,亦即每一定子齿12'可包含一齿本体121'及一齿靴122',该齿本体121'的一端连接于该轭部11',该轭部11'连接于该齿本体121'的另一端,该齿靴122'的宽度大于该齿本体121'的宽度,该齿靴122'突出于该齿本体121'的两侧。

该绝缘层2',设置于该定子铁芯1'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13'的内壁;其中,该绝缘层2'至少设置于邻接该些定子齿12'的齿本体121'、齿靴122'的表面及该轭部11'的表面,并于该定子齿12'的轭部11'的上、下端各延伸出一外墙21',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上端的外墙21'边缘则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绕线柱22',该些绕线柱22'则分布于该定子铁芯1'的定子槽13'处。

该定子绕组3',绕设在该些定子齿12'上,且该定子绕组3'位于该些定子槽13'中,而该绝缘层2'位于该定子铁芯1'与该定子绕组3'之间。

其中,该定子绕组3'由一线材30'绕设于该定子铁芯1'的各定子齿12'上而形成,该线材30'于绕线时,透过该绝缘层2'的外墙21'的各绕线柱22',当该线材30'绕完一定子齿12'后,将该线材30'跨在该绕线柱22'外侧后,再对相邻的该定子齿12'进行绕线,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减少跨线长度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有助于线材30'整形较简洁,并降低马达整体体积。

通过以上结构所述,兹更进一步说明如后:

前述中,该些定子齿12'设置于该轭部11'的外侧时,该定子铁芯1'则呈现外转式定子型态;该定子铁芯1'的定子槽13'的数量为至少十二槽以上;而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数量为至少六个以上;再者,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形状为长条状的圆形、上宽下窄的锥形或倒l型的勾状;本实用新型图式中,该些绕线柱22'的形状为长条状的圆形型态。

前述中,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高度为h,该定子绕组3'的线材30'的线径为d,且满足d*1.0≦h≦d*2,利用该绕线柱22'的高度h大于该线材30'的线径d的条件限制,由此可以保证,该线材30'于绕线时,当该线材30'绕完一定子齿12'后,将该线材30'跨在该绕线柱22'外侧,达到该线材30'固定于该绕线柱22'外侧,而避免该线材30'自动松开状态。

前述中,该绝缘层2'的绕线柱22'的直径为a,且满足1.5mm≦a,通过此条件限制,达到该绕线柱22'的整体强度。

前述中,该定子铁芯1'与该绝缘层2',其二者以一体式注塑成形或以组合方式之任一者方式所呈,该绝缘层2'的材质并不限制,较佳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简写作pbt),亦即该绝缘层2'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层;透过该绝缘层2'设置于该定子铁芯1'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13'的内壁,可藉以提高该定子铁芯1'与该定子绕组3'之间的绝缘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端部跨线减短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使端部整形较简洁;于此实施例中,马达定子包括一定子铁芯1'、一绝缘层2'及一定子绕组3',透过该绝缘层2'设置于该定子铁芯1'的上、下端和该定子槽13'的内壁,而该绝缘层2'至少设置于邻接该些定子齿12'的齿本体121'、齿靴122'的表面及该轭部11'的表面,并于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的上、下端各延伸出一外墙21',该定子铁芯1'的轭部11'上端的外墙21'边缘则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绕线柱22',该些绕线柱22'则分布于该定子铁芯1'的定子槽13'处,在此结构下,该定子绕组3'的线材30'于绕线时,透过该绝缘层2'的外墙21'的各绕线柱22',当该线材30'绕完一定子齿12'后,将该线材30'跨在该绕线柱22'外侧后,再对相邻的该定子齿12'进行绕线,改善绕线端部跨线及工艺难度,减少跨线长度有助于降低电阻提升效率,同时有助于线材30'整形较简洁;

再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该绕线柱22',为兼顾稳定性及马达整体体积的缩小化,该绕线柱22'的高度h与该线材30'的线径d需满足d*1.0≦h≦d*2的限制,该绕线柱22'的直径a为维持其固定强度,需满足1.5mm≦a的限制。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示例实施例被提供,以使本公开是全面的,并将其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不需要采用特定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被实施,并且示例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的设备结构以及众所周知的技术没有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