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2372发布日期:2021-05-19 01:0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导电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转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件。


背景技术:

2.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colum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ceps)中,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之间采用电线接头进行连接。随着对结构设计的紧凑需求和对产品成本的竞争力需求不断提高,逐渐采用电源传输线作为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3.但是,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同时电源传输线会产生热膨胀力,热膨胀力会传输到电源传输线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位置,导致电源传输线与控制电路板之间连接失效,影响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正常运行。
4.另外,现有的电源传输线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结构配置,连接稳固性不足。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导电连接件,能够适应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结构配置,减小热膨胀力对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影响,提升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连接件,用于连接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电动机的母线伸出于所述电动机的端盖面向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相连的两连接段,一第一连接段的自由端连接所述母线,一第二连接段的自由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平行于所述端盖的所在平面非直线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所在平面非直线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扭转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呈波浪状延伸至其自由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呈波浪状延伸至其自由端。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呈连续z形延伸至其自由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呈连续z形延伸至其自由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呈螺旋状延伸至其自由端;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呈螺旋状延伸至其自由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本体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本体部分相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连接端扭转90
°
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端扭转90
°
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自由端与所述母线伸出于所述端盖的伸出段
的端部相贴合。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部所占的区域大于所述伸出段中未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自由端贴合的区域。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自由端向垂直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并伸出触角,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自由端通过所述触角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焊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角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个数与所述电动机的相数相对应。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8.通过第一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平行于端盖的所在平面,第二连接段的本体部分平行于控制电路板的所在平面,使导电连接件适应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的结构配置,提升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稳固性;
19.通过第一连接段的本体部分非直线延伸,第二连接段的本体部分非直线延伸,降低导电连接件的刚度,减小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从而减小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对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影响,提升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
20.通过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扭转连接,进一步削弱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向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位置的传递,强化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图1和图2示出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的两个视角的立体结构,其中图1是基于箭头
1a方向的视角,图2是基于箭头1b方向的视角;图3和图4示出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的两个视角的侧视结构,其中图3是导电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段31的侧视视角,图4是导电连接件3的第二连接段32的侧视视角。
30.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用于连接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2,电动机的母线11伸出于电动机的端盖12面向控制电路2板的一侧,导电连接件3包括相连的两连接段,一第一连接段31的自由端311连接母线11,一第二连接段32的自由端321连接控制电路板2;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平行于端盖12的所在平面非直线延伸,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平行于控制电路板2的所在平面非直线延伸,第一连接段31与第二连接段32之间扭转连接。
31.导电连接件的个数与电动机的相数相对应,通常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为三相电动机,因此导电连接件包括图示的三个。
32.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段31的整体延伸方向x
31
平行于端盖12的所在平面x
12
,其中本体部分312非直线延伸;第二连接段32的整体延伸方向y
32
平行于控制电路板2的所在平面y2,其中本体部分322非直线延伸。第一连接段31和第二连接段32能够分别适应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2的结构配置,提升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并且,第一连接段31和第二连接段32非直线延伸的结构能够显著降低导电连接件的刚度,减小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从而减小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对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影响,提升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可靠性。
33.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段31与第二连接段32之间通过扭转弯曲部位33扭转连接,以进一步削弱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向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位置的传递,强化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34.根据实验测定,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导电连接件,在20℃至85℃,以及20℃至

40℃的条件工况下,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显著降低,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对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位置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和可靠性显著加强。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可以呈波浪状延伸至其自由端311,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也可以呈波浪状延伸至其自由端321。例如图3和图4中示意出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和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的非直线延伸方式为波浪状延伸。
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可以呈连续z形延伸至其自由端311,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也可以呈连续z形延伸至其自由端321。连续z形的延伸方式可以视为波浪状延伸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软件测试发现,当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和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中任意一段采用连续z形延伸方式,可以使导电连接件的整体热膨胀力降低36%以上。
3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可以呈螺旋状延伸至其自由端311,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也可以呈螺旋状延伸至其自由端321。
38.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和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直线延伸方式,而不以上述列举的为限。
39.参照图1至图3所示,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机的母线11通常垂直伸出于端盖12,母线11的所在平面与控制电路板2的所在平面相垂直,端盖12的所在平面与控制电路板2的所在平面相垂直。从而,适应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2的结构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与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相垂直;第一连接段31的连接端(位于扭转弯曲部位33处)扭转90
°
后连接第二连接段32,或第二连接段32的连接端(位于扭转弯曲部位33处)扭转90
°
后连接第一连接段31,以实现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最小化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向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位置的传递。
4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31与电动机的母线11之间通过贴合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来说,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段31的自由端311与电动机的母线11伸出于端盖12的伸出段的端部相贴合,该端部所占的区域11’大于伸出段中未与第一连接段31的自由端311贴合的区域11”,以增强第一连接段31与电动机的母线1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41.第二连接段32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来说,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连接段32的自由端321向垂直于控制电路板2的方向延伸并伸出触角3210,第二连接段32的自由端321通过触角3210与控制电路板2焊接。为增强第二连接段32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的焊接稳固性,触角3210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例如图中示意出触角3210包括两个。
42.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平行于端盖12的所在平面,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平行于控制电路板2的所在平面,使导电连接件适应电动机和控制电路板2的结构配置,提升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稳固性;通过第一连接段31的本体部分312非直线延伸,第二连接段32的本体部分322非直线延伸,降低导电连接件的刚度,减小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从而减小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对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影响,提升电动机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可靠性;通过第一连接段31与第二连接段32扭转连接,进一步削弱导电连接件的热膨胀力向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2的连接位置的传递,强化导电连接件与控制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4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