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2157发布日期:2021-07-23 14:3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固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线缆的固线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力通信的技术领域,专网在电网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通信设备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

通信电缆作为一种通信设备,在机房建设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安装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线缆,线缆的数量就会比较多,造成数据线动力线混绞、交流线直流线混绞、线缆扭曲打结的现象,导致出现线缆的散热效果差,火灾隐患大的问题。为了避免线缆出现上述的问题,通常采用扎带绑扎的方式,对线缆的位置进行固定,然而,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固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信电缆的数量比较多,安装过程中出现混绞、打结的现象,导致线缆的散热差,存在安全隐患,采用扎带绑扎不能及时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固线器,包括压线板、垫块和外六角螺杆件;

压线板的数量、垫块的数量、外六角螺杆件的数量均为多个,相邻压线板之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垫块、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相邻压线板之间形成容纳线缆的容纳腔室;

压线板的左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孔,其右端的结构与左端的结构相同,并且右端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位置与左端的位置相反;

底部压线板左端的第一定位孔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在铝型材上,其右端的第一定位孔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在铝型材上;

垫块的上端面依次设有第三定位孔、定位柱和第四定位孔;垫块的下端面与第三定位孔相通的位置设有第一螺帽定位孔,与定位柱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槽;

上层压线板左端的第二定位孔、左端垫块的第四定位孔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上层压线板右端的第二定位孔、右端垫块的第四定位孔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下层外六角螺杆件的外六角螺帽嵌设在上层垫块下端面的第一螺帽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垫块的下端面设有减重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增高垫片;

增高垫片设置在下层压线板与垫块之间;

增高垫片上设有第五定位孔、第三定位槽和第六定位孔,第五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设置,第三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槽相对应设置,第六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压线板之间设有垫块,垫块用于分隔相邻压线板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室;

垫块与底部压线板之间设有多个增高垫片,多个增高垫片、垫块之间通过两个套管连接,并且其中一个套管的顶端连接六角变径块。

进一步的,增高垫片的厚度取值范围在1mm~2mm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松顶盖;

防松顶盖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有贯通的锁定孔,防松顶盖通过第一螺纹件穿过锁定孔固定在顶层压线板上。

进一步的,防松顶盖的下端面在锁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帽定位孔、限位柱;

第二螺帽定位孔用于下层压线板的外六角螺杆件的外六角螺帽嵌入,限位柱用于嵌入下层压线板的第二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底层压线板的长度大于上层压线板的长度;

底层压线板的内侧端、垫块、上层压线板的内侧端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底层压线板的外侧端、垫块、上层压线板的外侧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件、六角螺母连接。

进一步的,铝型材包括第一定位型材和第二定位型材,第一定位型材和第二定位型材平行设置;

第一定位型材上设有第一t型块,底部压线板的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第一t型块;

第二定位型材上设有第二t型块,底部压线板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第二t型块。

进一步的,铝型材包括第一定位型材、第二定位型材和第三定位型材,第一定位型材和第二定位型材平行设置,第三定位型材的一端通过角件垂直连接第一定位型材,第三定位型材的另一端通过角件垂直连接第二定位型材;

第三定位型材上设有第三t型块、第四t型块,底部压线板的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第三t型块;底部压线板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第四t型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线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相邻压线板之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垫块、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固定,以便利用垫块形成相邻压线板之间的容纳腔室,利用外六角螺杆件连接相邻压线板;底部压线板左端的第一定位孔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在铝型材上,其右端的第一定位孔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在铝型材上,使底部压线板上的两个外六角螺杆件分别在对角的位置连接固定;上层压线板左端的第二定位孔、左端垫块的第四定位孔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固定,上层压线板右端的第二定位孔、右端垫块的第四定位孔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连接,使上层压线板上的两个外六角螺杆件分别在对角的位置连接固定;并且下层外六角螺杆件的外六角螺帽嵌设在上层垫块下端面的第一螺帽定位孔内,以防止该外六角螺杆件出现松动,确保多个压线板之间的连接位置牢固。

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多层压线板连接的结构,结构设计简单,重量轻,使用方便,安装便捷,节约空间,确保了线缆在压线板之间的布放整齐有序,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线缆杂乱无章的布线环境。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种固线器安装底部压线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种固线器安装上层压线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垫块顶部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垫块底部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种固线器安装压线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种固线器的t型块与铝型材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线器安装增高垫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垫块与增高垫片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线器安装防松顶盖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松顶盖的底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三种固线器安装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压线板;200-垫块;300-外六角螺杆件;

400-线缆;500-增高垫片;600-防松顶盖;

101-第一定位孔;102-第一定位槽;103-第二定位孔;

104-第二螺纹件;105-六角螺母;201-第三定位孔;

202-定位柱;203-第四定位孔;204-第一螺帽定位孔;

205-第二定位槽;206-减重槽;501-第五定位孔;

502-第三定位槽;503-第六定位孔;504-套管;

505-六角变径块;601-锁定孔;602-第一螺纹件;

603-第二螺帽定位孔;604-限位柱;701-第一定位型材;

702-第二定位型材;703-第一t型块;704-第二t型块;

705-第三定位型材;706-角件;707-第三t型块;

708-第四t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固线器,包括压线板100、垫块200和外六角螺杆件300;

压线板100的数量、垫块200的数量、外六角螺杆件300的数量均为多个,相邻压线板100之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垫块200、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相邻压线板100之间形成容纳线缆400的容纳腔室;

压线板100的左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101、第一定位槽102和第二定位孔103,其右端的结构与左端的结构相同,并且右端第一定位孔101、第二定位孔103的位置与左端的位置相反;

底部压线板100左端的第一定位孔101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在铝型材上,其右端的第一定位孔101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在铝型材上;

垫块200的上端面依次设有第三定位孔201、定位柱202和第四定位孔203;垫块200的下端面与第三定位孔201相通的位置设有第一螺帽定位孔204,与定位柱202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槽205;

上层压线板100左端的第二定位孔103、左端垫块200的第四定位孔203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上层压线板100右端的第二定位孔103、右端垫块200的第四定位孔203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下层外六角螺杆件300的外六角螺帽嵌设在上层垫块200下端面的第一螺帽定位孔204内。

具体的,参见图1、图2、图3、图4,压线板100的左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定位孔101、第一定位槽102和第二定位孔103,压线板100的右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二定位孔103、第一定位槽102和第一定位孔101,定位孔均为螺纹通孔,定位槽为方形通槽。外六角螺杆件300为外六角螺栓。底部压线板100左端的第一定位孔101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栓连接在铝型材上,其右端的第一定位孔101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栓连接在铝型材上,使两个外六角螺栓形成对角的结构。垫块200上端面的第三定位孔201、第四定位孔203均为螺纹通孔,垫块200下端面的第一螺帽定位孔204的孔径大于第三定位孔201的孔径,以使下层外六角螺栓的外六角螺母能够卡接固定在上层垫块200下端面的第一螺帽定位孔204内,防止螺杆件出现松动的现象;第二定位槽205的面积大于定位柱202的面积,以使上层垫块200的定位柱202能够卡接固定在下层垫块200的第二定位槽205内。

实际使用时,压线板100的长度规格包括如下几种:100mm、120mm、140mm、170mm、200mm、250mm,宽度规格为40mm,厚度规格为4mm。

垫块200的高度规格包括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厚度规格包括1mm、2mm。

外六角螺栓的规格为m6*4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垫块200的下端面设有减重槽206。具体的,减重槽206是在垫块200的下端面形成的向内凹陷的槽,以减轻垫块200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还包括增高垫片500;

增高垫片500设置在下层压线板100与垫块200之间;

增高垫片500上设有第五定位孔501、第三定位槽502和第六定位孔503,第五定位孔501与第一定位孔101相对应设置,第三定位槽502与第一定位槽102相对应设置,第六定位孔503与第二定位孔103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增高垫片500的厚度取值范围在1mm~2mm之间。

具体的,第五定位孔501、第六定位孔503是在增高垫片500上形成的螺纹通孔,第三定位槽502是在增高垫片500上形成的方形通槽。增高垫片500的长度、宽度与垫块200的长度、宽度相同,以使增高垫片500刚好连接固定在垫块200的上端面处。增高垫片500的厚度规格包括1mm、2mm。

垫块200与增高垫片500组合使用时,总的高度范围在5mm~44mm之间的范围内变化。使用时,首先根据线缆的外径确定是单独使用垫块200,还是采用垫块200与增高垫片500组合使用,根据单层固定线缆的根数确定压线板100的长度。

为保证固线器的强度及美观,每层压线板100只能使用两个高度相同的垫块200,如果高度还差1mm~4mm,需加增高垫片500。增高垫片500最多采用两片组合,禁止用两片以上组合。

增加1mm或2mm高度时,使用一片厚度为1mm或2mm的增高垫片500;增加3mm高度时,使用一片厚度为1mm的增高垫片500和一片厚度为2mm的增高垫片500;增加4mm高度时,使用两片厚度为2mm的增高垫片500。

使用时,外六角螺杆件300的规格应符合下表中m6外六角螺栓的长度配置,如下所示:(单位: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压线板100之间设有垫块200,垫块200用于分隔相邻压线板100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室;

垫块200与底部压线板100之间设有多个增高垫片500,多个增高垫片500、垫块200之间通过两个套管504连接,并且其中一个套管504的顶端连接六角变径块505。

具体的,参见图7所示,垫块200的厚度取值为30mm,上、下两个压线板100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一个垫块200,在上层压线板100的底部与垫块200的上端面之间设置两个增高垫片500,一个厚度为1mm,一个厚度为2mm。

在上、下两个压线板100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起隔离作用的垫块200,该垫块200的下端设置两个增高垫片500,一个厚度为1mm,一个厚度为2mm,两个增高垫片500采用两个套管504串接固定在一起,在一个套管504的顶端安装六角变径块505,便于增高垫片500与垫块200之间的固定,然后将该垫块200安装在增高垫片500的上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松顶盖600;

防松顶盖600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有贯通的锁定孔601,防松顶盖600通过第一螺纹件602穿过锁定孔601固定在顶层压线板100上。

进一步的,防松顶盖600的下端面在锁定孔60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帽定位孔603、限位柱604;

第二螺帽定位孔603用于下层压线板100的外六角螺杆件300的外六角螺帽嵌入,限位柱604用于嵌入下层压线板100的第二定位孔103内。

如图9、图10所示,锁定孔601是在防松顶盖600的中间位置形成的螺纹通孔,第一螺纹件602采用木螺丝,木螺丝穿过锁定孔601固定在下层压线板100中间位置的第一定位槽102内并固定在下层垫块200中间位置的定位柱202上,确保防松顶盖600与下层垫块200之间连接位置牢固。第二螺帽定位孔603的孔径大于锁定孔601的孔径。第二螺帽定位孔603能够卡接下层压线板100的外六角螺杆件300顶端的外六角螺帽,以对该外六角螺杆件300的位置进行固定。限位柱604刚好卡接下层压线板100的第二定位孔103,从而对防松顶盖600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层压线板100的长度大于上层压线板100的长度;

底层压线板100的内侧端、垫块200、上层压线板100的内侧端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底层压线板100的外侧端、垫块200、上层压线板100的外侧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件104、六角螺母105连接。

如图11所示,对于上、下层线缆数量不等时,可在较长的底层压线板100上自下而上使用钻头钻孔,底层压线板100的内侧端、垫块200、上层压线板100的内侧端之间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底层压线板100的外侧端、垫块200、上层压线板100的外侧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件104、六角螺母105连接,第二螺纹件104为沉头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铝型材包括第一定位型材701和第二定位型材702,第一定位型材701和第二定位型材702平行设置;

第一定位型材701上设有第一t型块703,底部压线板100的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第一t型块703;

第二定位型材702上设有第二t型块704,底部压线板100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第二t型块704。

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压线板100的长度与两个定位型材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t型块703滑入第一定位型材701的指定位置后,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将底部压线板100的左端固定在第一t型块703上;第二t型块704滑入第二定位型材702的指定位置后,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将底部压线板100的右端固定在第二t型块704上。底部压线板100固定好后,在底部压线板100的上部铺设第一层线缆,铺设完成后,在第一层线缆的上方通过垫块200连接上层压线板100,再通过外六角螺杆件300固定,以此类推,依次铺设上面多层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铝型材包括第一定位型材701、第二定位型材702和第三定位型材705,第一定位型材701和第二定位型材702平行设置,第三定位型材705的一端通过角件706垂直连接第一定位型材701,第三定位型材705的另一端通过角件706垂直连接第二定位型材702;

第三定位型材705上设有第三t型块707、第四t型块708,底部压线板100的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第三t型块707;底部压线板100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外六角螺杆件300连接第四t型块708。

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第一定位型材701、第二定位型材702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两个定位型材之间通过第三定位型材705连接固定,并且在连接位置处通过两个角件706、螺栓连接固定。使用时,先在第三定位型材705的左端滑入第三t型块707,然后通过一个螺栓将底部压线板100的左端固定在第三定位型材705上,再将第四t型块708沿着第三定位型材705的右端滑入,通过一个螺栓将底部压线板100的右端固定在第三定位型材705上。底部压线板100固定好后,将第一定位型材701、第二定位型材702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三定位型材705的两端。然后在底部压线板100的上部铺设第一层线缆,铺设完成后,在第一层线缆的上方通过垫块200连接上层压线板100,通过外六角螺杆件300固定,以此类推,依次铺设上面多层线缆。

在线缆铺设的过程中,若出现剩余空隙,但该空隙的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时,可将所有线缆用胶带捆绑起来,以防止线缆的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