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7639发布日期:2021-02-23 15:3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功率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隔离型功率变换电路中,使用变压器实现输入与输出的电气隔离。功率控制开关在输入侧对输出进行控制。为了构成负反馈控制环路,需要采样输出侧电学信号(例如,电流或电压),经过控制运算,将输出侧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送给输入侧功率开关。为了实现隔离,该反馈环通路信号需要进行电气隔离传输。隔离型功率变换电路的隔离需要在2kv以上。
[0003]
为了解决隔离问题,目前一类解决隔离问题的方法是在反馈通路中添加隔离电路,图1为一采用光耦隔离方式的功率变换器的电路图,该变换器能够获得较好的输出电压采样精度,提高变换器的输出特性;但是该种方案要求额外的光耦及其配套的采样补偿电路,需要额外占用电路板的面积并增加成本,另外,由于光耦响应速度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延,光耦光衰会导致系统的环路特性改变,劣化功率变换器的反馈带宽和瞬态响应。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利用近场电磁感应,实现功率变换器输入输出侧信号单边或双边传输,并实现输入输出侧的隔离,满足隔离型功率变换器的安全需求,设计灵活方便,成本低。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耦合器件,包括:
[0006]
绝缘塑封;
[0007]
上线圈结构和下线圈结构,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内且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所述上线圈结构和所述下线圈结构相互隔离并通过磁耦合以形成通信链路;以及
[0008]
上引脚和下引脚,所述上引脚和所述下引脚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绝缘塑封之外,且分别耦合至所述上线圈结构和所述下线圈结构。
[0009]
可选的,所述上线圈结构包括第一上线圈,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一下线圈,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一下线圈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一下线圈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
[0010]
可选的,所述上引脚包括第三上引脚、第四上引脚及第五上引脚,所述下引脚包括第三下引脚、第四下引脚及第五下引脚,所述第三上引脚和所述第五上引脚耦合在所述第二上线圈的“弓”型结构的两端,所述第四上引脚耦合在所述第二上线圈的“弓”型结构的中部凸边,所述第三下引脚和所述第五下引脚耦合在所述第二下线圈的“弓”型结构的两端,所述第四下引脚耦合在所述第二下线圈的“弓”型结构的中部凸边。
[0011]
可选的,所述上线圈结构包括第三上线圈和第四上线圈,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三下线圈和第四下线圈,所述第三上线圈、所述第四上线圈、所述第三下线圈及所述第四下
线圈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三上线圈和所述第三下线圈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所述第四上线圈和所述第四下线圈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
[00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耦合至上线圈结构的第一控制器及耦合至下线圈结构的第二控制器,其中,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电磁耦合器件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传输。
[0013]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机,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机。
[0014]
可选的,所述上线圈结构包括第一上线圈,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一下线圈,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一下线圈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一下线圈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上线圈连接所述发射机,所述第一下线圈连接所述接收机;或者,所述第一下线圈连接所述发射机,所述第一上线圈连接所述接收机。
[0015]
可选的,所述电磁耦合器件和所述发射机、接收机形成单向通信链路。
[0016]
可选的,所述上线圈结构包括第二上线圈,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二下线圈,所述第二上线圈和所述第二下线圈均为“弓”型结构,所述第二上线圈连接一所述发射机,第二下线圈连接一所述接收机;以及,第二下线圈连接另一所述发射机,所述第二上线圈连接另一所述接收机。
[0017]
可选的,所述上线圈结构包括第三上线圈和第四上线圈,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三下线圈和第四下线圈,所述第三上线圈、所述第四上线圈、所述第三下线圈及所述第四下线圈均为u型结构;第三上线圈连接一所述发射机,所述第三下线圈连接一所述接收机,所述第四下线圈连接另一所述发射机,所述第四上线圈连接另一所述接收机。
[0018]
可选的,所述电磁耦合器件和所述发射机、接收机形成双向通信链路。
[0019]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为副边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
[0020]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电磁耦合器件具有近场电磁感应器的功能,可以提供隔离的信息通信。与现有光耦隔离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电磁耦合器件中绝缘塑封内的近场电磁感应器具有带宽更宽、价格更低、没有光衰特性等优点,且由于绝缘塑封的作用,绝缘塑封内的近场电磁感应器隔离耐压更高,更安全,更不容易受空气中灰尘以及湿度的影响。
[0021]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耦合器件,可实现隔离型功率变换器输入输出侧信号单边或双边传输,并实现输入输出侧的隔离,满足隔离型功率变换器的安全需求,设计灵活方便,成本低。
[0022]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耦合器件,可以将副边控制器或原边控制器封装在绝缘塑封内,绝缘塑封内的上线圈结构和下线圈结构除了具有传递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还有引线框架的功能。以实现与副边控制器或原边控制器的电气、机械连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0023]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功率变换器中,副边控制器直接采样输出信号并进行处理通过电磁耦合器件传输至原边,或者原边控制信号通过电磁耦合器件传输至副边,使得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更精准。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一采用光耦隔离方式的功率变换器的电路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耦合器件连接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通信时的磁耦合回路俯视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
[0029]
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
[0030]
图8为一副边控制的反激开关模式功率变换器的电路图;
[0031]
图9为一种副边控制的同步反激开关模式功率变换器的电路图;
[0032]
其中,附图标记为:
[0033]
100-第一控制器;200-第二控制器;110、110a、110b、210、310-绝缘塑封;120-第一上线圈;130-第一下线圈;121-第一上引脚;122-第二上引脚;131-第一下引脚;132-第二下引脚;220-第二上线圈;230-第二下线圈;221-第三上引脚;222-第四上引脚;223-第五上引脚;231-第三下引脚;232-第四下引脚;233-第五下引脚;320-第三上线圈;330-第四上线圈;340-第三下线圈;350-第四下线圈;321-第六上引脚;322-第七上引脚;331-第八上引脚;332-第九上引脚;341-第六下引脚;342-第七下引脚;351-第八下引脚;352-第九下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然而,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构思可按照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不局限于在此阐述的特定实施例。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35]
在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分,且未必是用于描述特定次序或时间顺序。要理解,在适当情况下,如此使用的这些术语可替换,例如可使得本文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不同于本文所述的或所示的其他顺序来操作。类似的,如果本文所述的方法包括一系列步骤,且本文所呈现的这些步骤的顺序并非必须是可执行这些步骤的唯一顺序,且一些所述的步骤可被省略和/或一些本文未描述的其他步骤可被添加到该方法。若某附图中的构件与其他附图中的构件相同,虽然在所有附图中都可轻易辨认出这些构件,但为了使附图的说明更为清楚,本说明书不会将所有相同构件的标号标于每一图中。
[0036]
实施例一
[003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耦合器件,包括:绝缘塑封,上线圈结构和下线圈结构,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内且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所述上线圈结构和所述下线圈结构相互隔离并通过磁耦合以形成通信链路;以及上引脚和下引脚,所述上引脚和所述下引脚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绝缘塑封之外,且分别与所述上线圈结构和所述下线圈结构耦合。
[0038]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参考图2所示,本实
施例提供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中所述上线圈包括第一上线圈120,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一下线圈130,所述第一上线圈120和所述第一下线圈130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110内且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所述第一上线圈120和所述第一下线圈130相互隔离并通过磁耦合以形成通信链路。
[0039]
具体的,所述第一上线圈120和所述第一下线圈130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上线圈120和所述第一下线圈130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上引脚包括第一上引脚121和第二上引脚122,所述下引脚包括第一下引脚131和第二下引脚132,所述第一上引脚121和所述第二上引脚122耦合在所述第一上线圈120的u型结构的两端,所述第一下引脚131和所述第二下引脚132耦合在所述第一下线圈130的u型结构的两端。
[0040]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连接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通信时的磁耦合回路俯视图。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一上线圈120连接发射机,所述第一下线圈130连接接收机,所述第一上线圈120和所述第一下线圈130在空间位置上处于一上一下,彼此靠近但相互隔离,所述发射机发射电信号至第一上线圈120,在第一下线圈130两端形成另一个电信号,该电信号被所述接收机接收,从而实现了信号的隔离传输。
[0041]
示例性的,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上引脚121为txp引脚,所述第二上引脚122为txn引脚,所述第一上引脚121、所述第二上引脚122连接发射机;所述第一下引脚131为rxn引脚,所述第二下引脚132为rxp引脚,所述第一下引脚131、所述第二下引脚132连接接收机。即,发射机连接txp引脚和txn引脚,将要发射的信号发射至txp引脚、txn引脚,通过所述第一上线圈120利用空间的磁路耦合使发射的信号被所述第一下线圈130感应到,再通过接收机接收rxp引脚和rxn引脚之间的信号,从而完成信号的单向传递,同时又具有隔离的作用。
[0042]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线圈120也可以连接接收机,所述第一下线圈130也可以连接发射机,相应的,所述第一下引脚131为txp引脚,所述第二下引脚132为txn引脚,所述第一下引脚131、所述第二下引脚132连接发射机;所述第一上引脚121为rxn引脚,所述第二上引脚122为rxp引脚,所述第一上引脚121、所述第二上引脚122连接接收机。也就是说,所述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分时复用可以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例如在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上线圈120连接发射机112发射信号,所述第一下线圈130连接接收机113接收信号;在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一下线圈130连接发射机112发射信号,所述第一上线圈120连接接收机113接收信号。
[0043]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耦合至上线圈结构的第一控制器及耦合至下线圈结构的第二控制器,其中,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中的通信链路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传输。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为副边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机,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机,第一上线圈120通过发射机耦合至第一控制器,第一下线圈130通过接收机耦合至第二控制器,这样,绝缘塑封110内彼此隔离的第一上线圈120和第一下线圈130形成近场电磁感应器,以为功率变换器中隔离电路提供通信链路。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变换器的拓扑包括但不限于同步反激式、隔离反激式拓扑、隔离同步反激式拓扑、降压拓扑、前向拓扑、半桥拓扑和全桥拓扑。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变换器还包括高频变压器、整流电路或输出电容等功能模块,在此不一一介绍。
[0044]
图8为一副边控制的反激开关模式功率变换器的电路图。如图8所示,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通过发射机(t)和接收机(r)分别连接原边控制器和副边控制器,原边控制器和副边控制器彼此隔离,但在原边控制器和副边控制器之间存在通信。副边控制器通过检测次级侧的反馈信号(例如通过fb引脚)并进行处理得到控制原边功率开关开通的信号,由于原副边隔离,原副边接不同的地,因此副边的控制信号不能直接输入到原边控制器来控制原边功率管的状态。如图8所示,副边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至绝缘塑封的第一上线圈、第一下线圈形成的近场电磁感应器的一侧,经过该近场电磁感应器隔离耦合,被原边控制器接收,从而控制原边功率管的状态,原边功率管开通和关断实现了将能量从初级侧传递至次级侧。
[0045]
本实施例提供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具有近场电磁感应器的功能,可以提供隔离的信息交换。与现有光耦隔离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中绝缘塑封内的近场电磁感应器具有带宽更宽、价格更低、没有光衰特性等优点,且由于绝缘塑封的作用,绝缘塑封内的近场电磁感应器隔离耐压更高,更安全,更不容易受空气中灰尘以及湿度的影响。
[0046]
实施例二
[004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包括:绝缘塑封210,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210内的上线圈结构和下线圈结构,及耦合至所述上线圈结构和所述下线圈结构的上引脚和下引脚,所述上引脚和所述下引脚均在所述绝缘塑封210之外。
[0048]
具体的,所述上线圈结构包括第二上线圈220,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二下线圈230,所述第二上线圈220和所述第二下线圈230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且所述第二上线圈220和所述第二下线圈230相互隔离并通过磁耦合以形成通信链路。第二上线圈220和所述第二下线圈230均为“弓”型结构,且所第二上线圈220和所述第二下线圈230“弓”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上引脚包括第三上引脚221、第四上引脚222及第五引脚223,所述下引脚包括第三下引脚231、第四下引脚232及第五下引脚233,所述第三上引脚221和所述第五上引脚223耦合在所述第二上线圈220的“弓”型结构的两端(直边),所述第四上引脚222耦合在所述第二上线圈220的“弓”型结构的中部凸边,所述第三下引脚231和所述第五下引脚233耦合在所述第二下线圈230的“弓”型结构的两端(直边),所述第四下引脚232耦合在所述第二下线圈230的“弓”型结构的中部凸边。
[0049]
参考图4所示,所述第三上引脚221为txn1引脚,所述第五上引脚223为rxp2引脚,所述第四上引脚222为txp1引脚和rxn2引脚的结合引脚com1,所述第三下引脚231为rxp1引脚,所述第五下引脚233为txn2引脚,所述第四下引脚为rxn1引脚和txp2引脚的结合引脚com2。txn1引脚和com1引脚之间的第二上线圈220与rxp1引脚和com2引脚之间的第二下线圈230可实现磁耦合,txn2引脚和com2引脚之间的第二下线圈230与rxp2引脚和com1引脚之间的第二上线圈220可实现磁耦合。即所述第二上线圈220和第二下线圈230相互隔离并通过磁耦合以形成通信链路,且所述通信链路为双向通信链路
[005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耦合至上线圈结构的第一控制器及耦合至下线圈结构的第二控制器,其中,一个或多个控制信
号通过所述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中的通信链路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传输。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为副边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机,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机,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两个发射机,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两个接收机,所述第二上线圈220的第三上引脚221和第四上引脚222连接一所述发射机,第二下线圈230的第三下引脚231和第四下引脚232连接一所述接收机;第二下线圈230的第四下引脚232和第五下引脚233连接另一所述发射机,所述第二上线圈220的第四上引脚222和所述第五上引脚223连接另一所述接收机,其中,所述第四上引脚222和所述第四下引脚232为结合引脚com1、com2,可具有两个连接点,对应连接发射机或接收机。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线圈220的第三上引脚221和第四上引脚222连接一所述接收机,第二下线圈230的第三下引脚231和第四下引脚232连接一所述发射机;第二下线圈230的第四下引脚232和第五下引脚233连接另一所述接收机,所述第二上线圈220的第四上引脚222和所述第五上引脚223连接另一所述接收机。
[0051]
实施例三
[005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所述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包括:绝缘塑封310,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310内的上线圈结构和下线圈结构,及耦合至所述上线圈结构和所述下线圈结构的上引脚和下引脚,所述上引脚和所述下引脚均暴露在所述绝缘塑封310之外。
[0053]
具体的,所述上线圈结构包括第三上线圈320和第四上线圈330,所述下线圈结构包括第三下线圈340和第四下线圈350,所述第三上线圈320、所述第四上线圈330、所述第三下线圈340及所述第四下线圈350均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三上线圈320和所述第三下线圈340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所述第四上线圈和所述第四下线圈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在空间上处于上下位置。
[0054]
所述上引脚包括第六上引脚321、第七上引脚322、第八上引脚331及第九上引脚332,所述下引脚包括第六下引脚341、第七下引脚342、第八下引脚351及第九下引脚352,所述第六上引脚321、所述第七上引脚322耦合至所述第三上线圈320的u型结构的两端,所述第八上引脚331及所述第九上引脚332耦合至所述第四上线圈330的u型结构的两端,所述第六下引脚341、所述第七下引脚342耦合至所述第三下线圈340的u型结构的两端,所述第八下引脚351、所述第九下引脚352耦合至在所述第四下线圈350的u型结构的两端。
[0055]
示例性的,所述第六上引脚321为txn1引脚,所述第七上引脚322为txp1引脚,所述第六下引脚341为rxp1引脚,所述第七下引脚342为rxn1引脚;所述第八上引脚331为rxn2引脚,所述第九上引脚332为rxp2引脚,所述第八下引脚351为txp2引脚,所述第九下引脚352为txn2引脚。绝缘塑封310内有四个彼此隔离的所述第三上线圈320、所述第四上线圈330、所述第三下线圈340及所述第四下线圈350,第三上线圈320和第三下线圈340可以实现磁耦合,第四上线圈330和第四下线圈350可以实现磁耦合,以实现双向的信息传输。即所述第三上线圈320、所述第四上线圈330、所述第三下线圈340及所述第四下线圈350相互隔离并通过磁耦合以形成通信链路,且所述通信链路为双向通信链路。
[0056]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二上线圈220和所述第二下线圈230中的“弓”型结构可以理解为例如是实施例三中两个u型结构的线圈串联而构成,结合引脚com1、
com2为相邻两个u型结构线圈串联之后的引脚,两者上线圈结构和下线圈结构通过磁耦合形成的通信链路为双向通信链路。
[0057]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耦合至上线圈结构的第一控制器及耦合至下线圈结构的第二控制器,其中,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中的通信链路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传输。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为副边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机,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机,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两个发射机,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两个接收机,第三上线圈320的第六上引脚321和第七上引脚322连接一所述发射机,所述第三下线圈340的第六下引脚341和第七下引脚342连接一所述接收机,所述第四下线圈350的第八下引脚351和第九下引脚352连接另一所述发射机,所述第四上线圈330的第八上引脚331和第九上引脚332连接另一所述接收机。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改变所述第六上引脚321、所述第七上引脚322、所述第六下引脚341、所述第七下引脚342、所述第八上引脚331、所述第九上引脚332、所述第八下引脚351及所述第九下引脚352的连接关系,变换第三上线圈320和第四上线圈330,第三下线圈340和第四下线圈350与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连接关系。例如,第三上线圈320的第六上引脚321和第七上引脚322连接一所述接收机,所述第三下线圈340的第六下引脚341和第七下引脚342连接一所述发射机,所述第四下线圈350的第八下引脚351和第九下引脚352连接另一所述接收机,所述第四上线圈330的第八上引脚331和第九上引脚332连接另一所述发射机。
[0058]
图9为一种副边控制的同步反激开关模式功率变换器的电路图,参考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绝缘塑封内的近场电磁感应器不局限于单向传输,还可以实现双向传输。即绝缘塑封中第三上线圈320和第三下线圈340、第四上线圈330和第四下线圈350磁链耦合形成近场电磁感应器可实现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原边控制器不仅可以接收副边控制器发射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原边功率管的状态,还可以发射控制信号给副边控制器来控制同步整流管的状态。
[0059]
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可实现隔离型功率变换器输入输出侧信号单边或双边传输,并实现输入输出侧的隔离,能满足隔离型功率变换器的安全需求,设计灵活方便,成本低。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功率变换器中,副边控制器直接采样输出信号并进行处理通过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传输至原边,或者原边控制信号通过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传输至副边,使得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更精准。
[0060]
实施例四
[006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及功率变换器。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的结构图,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内并耦合至所述第一上线圈,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器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内并耦合至所述第一下线圈。所述第一控制器为副边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为原边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但不限于发射电路和采样电路,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但不限于接收电路。
[0062]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器(副边控制器)100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110a内并耦合至所述第一上线圈120a,所述第一上线圈120a的u型结构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中100的发射机,所述第一下线圈130a的第一下引脚和第二下引脚同实施
例一,分被作为rxn引脚和rxp引脚耦合至第二控制器(原边控制器)中的接收机,相应的,所述绝缘塑封110a之外还设置有三个引脚,所述第一控制器100通过所述三个引脚分别连接至gnd端、fb端及vcc端。其中,所述第一上线圈120a除了具有传递信号的功能,还有引线框架的功能,给副边控制器提供电气和机械连接。所述绝缘塑封110a外的引脚数量和分布可根据封装在绝缘塑封110a内的第一控制器(副边控制器)100的具体结构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0063]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控制器(原边控制器)200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110b内并耦合至所述第一下线圈130b,所述第一下线圈130b的u型结构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器200中的接收机,所述第一上线圈的第一上引脚和第二上引脚同实施例一,分被作为txn引脚和txp引脚耦合至第一控制器(副边控制器)中的发射机,相应的,所述绝缘塑封110b之外还设置有三个引脚,所述第二控制器200通过所述三个引脚分别连接至out端、gnd端及vcc端。其中,所述第一下线圈120b除了具有接收信号的功能,还有引线框架的功能,给原边控制器提供电气和机械连接。所述绝缘塑封110b外的引脚数量和分布可根据封装在绝缘塑封110b内的第二控制器(原边控制器)200的具体结构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0064]
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塑封电磁耦合器件将第一控制器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器封装在绝缘塑封内,绝缘塑封内的上线圈结构和下线圈结构除了具有传递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还有引线框架的功能。以实现与副边控制器或原边控制器的电气、机械连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其他部分功能模块封装在绝缘塑封内,来提高的集成度。
[0065]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上述绝缘密封电磁耦合器件,即所述功率变换器中副边控制器包裹在绝缘塑封内并耦合至第一上线圈,或者所述原边控制器包裹在所述绝缘塑封内并耦合至第一下线圈,该功率变换器,设计灵活方便,成本低。
[0066]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结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067]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