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6402发布日期:2021-06-11 19:3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工程装修中,电线的铺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日常电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电线的铺设直接影响着电器的使用。在相关工程施工装修中,电线通常被埋在墙体中,虽然实现了暗线美观的效果,但在检修时候不便,必要时甚至需要凿墙。

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120270990.2、主题名称为“管线暗装预制件及内设该管线暗装预制件的复合板墙体”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复合板墙体,该申请中提供管线暗装预制件,使得该管线暗装预制件能够直接埋入复合板墙体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申请中,一方面电线通入到暗装的预制件中时容易与内壁发生摩擦,存在造成电线破裂的可能,另一方面该申请中没有用于固定或限位电线的结构,在暗装的预制件中容易产生电线缠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电线在墙体内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包括设置于预制件内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中设置有走线盒,所述走线盒上连接有分支管道,所述走线盒内部设置有走线引导组件,所述走线引导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走线盒内壁上的若干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上设置有若干引导辊,所述引导杆与所述走线盒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预制件的保温层中设置了用于电线走线的走线盒,在走线盒中设置有用于引导电线的引导组件,用于引导电线走向,方便施工时电线铺设,引导辊一方便用于引导电线,另一方面还用于对电线进行限位,防止电线在走线盒中缠绕,提高电线的有序性。

可选的,所述引导杆上设置有若干套设区,所述套设区上套设有所述引导辊,所述套设区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引导杆的截面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设区作为引导杆的一部分,套设区的截面半径小于引导杆的截面半径,套设区用于套设引导辊,套设区的两端于引导杆的高度差实现对引导辊进行限位,防止引导辊在引导杆方向上移动。

可选的,同一根引导杆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套设区的间距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套设区的间距相等,提高引导辊在引导杆上分布的均匀性,增大电线在通向走线盒中时与引导辊接触的可能,提高电线引导效果。

可选的,所述引导辊包括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所述第一引导辊的截面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引导辊的截面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引导杆上设置有两种不同半径规格的引导辊,适应于不同规格的电线,同时,不同半径引导辊之间的高度差起到对电线的限位效果。

可选的,所述引导杆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引导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引导辊之间存在一个第二引导辊,使得相邻的两根所述引导杆上的两个第二引导辊之间形成卡位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引导辊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引导辊,由于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的半径不同,相邻的两个引导杆上第一引导辊之间的间隙小、第二引导辊之间的间隙大,电线可卡在第二引导辊之间提高布线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引导杆一端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走线盒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为引导杆的提供了良好的回弹效果,在电线拉扯时引导杆能够有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倾斜,减小拉扯时电线自身张力从而防止电线受损。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簧上的安装板和开设于所述走线盒内壁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纹,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杆通过连接组件螺纹连接于走线盒的内壁上,一方面是安装方便,另一方面是可以调节引导杆的布设密集程度,适用于不同电线铺设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走线盒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引导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走线盒相对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引导杆,电线卡设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引导杆之间,提高电线铺设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在预制件的保温层中设置了用于电线走线的走线盒,在走线盒中设置有用于引导电线的引导组件,用于引导电线走向,方便施工时电线铺设,引导辊一方便用于引导电线,另一方面还用于对电线进行限位,防止电线在走线盒中缠绕,提高电线的有序性。

2、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引导辊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引导辊,由于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的半径不同,相邻的两个引导杆上第一引导辊之间的间隙小、第二引导辊之间的间隙大,电线可卡在第二引导辊之间提高布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的预制件保温层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第一种引导杆分布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的引导杆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第二种引导杆分布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预制件;101、保温层;102、走线盒;103、分支管道;200、走线引导组件;201、引导杆;202、套设区;203、引导辊;2031、第一引导辊;2032、第二引导辊;204、卡位空间;205、弹性件;206、安装板;207、螺杆;20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包括预制件100内的保温层101,在保温层101中嵌设有一个走线盒102,走线盒102用于电线铺设,在走线盒102底部的保温层101中嵌设有竖直的分支管道103,分支管道103与走线盒102内部空间连通,分支管道103为pvc管,电线从走线盒102进入到分支管道103再通向需要接电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走线盒102已隐藏),在走线盒102内部设置有引导组件,引导组件包括若干引导杆201,引导杆201呈矩形阵列垂直设置于走线盒102的其中一个纵向的内壁上,在同一高度上的相邻两个引导杆201之间的间距相等。引导杆201的数量可根据走线盒102尺寸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引导杆201的数量为5*4的矩形阵列排布。

如图4所示,在每个引导杆201上设置有若干套设区202,每个套设区202上套设有引导辊203,引导辊203呈中空的管状,套设于引导杆201上,受外力驱动可在引导杆201上旋转,每个相邻的两个套设区202之间的间距相等,套设区202为引导杆201的一部分,套设区202的截面半径小于引导杆201的截面半径,使得套设区202的表面与引导杆201的表面产生高度差,引导杆201的表面高于套设区202的表面,从而使得引导辊203被限位于套设区202上,无法在引导杆201轴向上运动。套设区202的数量可随引走线盒102尺寸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每个引导杆201上设置有三个套设区202,第二引导辊2032位于两个第一引导辊2031的中间。

引导辊203包括第一引导辊2031和第二引导辊2032,第一引导辊2031的截面半径大于第二引导辊2032的截面半径,在同一根引导杆201上均设置有第一引导辊2031、第二引导辊2032,第一引导辊2031与第二引导辊2032间隔设置于引导杆201上,即每两个第一引导辊2031设置存在一个第二引导辊2032。

如图4所示,在相邻的两根引导杆201上的第一引导辊2031、第二引导辊2032一一对齐,相邻的两个引导杆201上第一引导辊2031之间的间隙小,而第二引导辊2032之间的间隙大,在相邻的两个引导杆201上的第一引导辊2031之间形成用于卡设电线的卡位空间204。

弹性件205:如图5所示,是指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引导杆201的端部,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至走线盒102的内壁上。

连接组件:如图4、5所示,包括与弹簧连接的安装板206和开设于走线盒102内壁上附带螺纹的固定孔208,在安装板206上设置有螺杆207,通过螺杆207与固定孔208螺纹连接将引导杆201固定于走线盒102内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保温预制件的走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将电线通入走线盒102中,截面半径不同的第一引导辊2031和第二引导辊2032适用于不同粗细的电线规格,电线从引导杆201之间穿过,一方面,电线被相邻两个引导杆201上的引导辊203之间形成的间隙所限位,起到了对电线的限位效果,确保电线有序铺设;另一方面,电线向下经过第一引导辊2031和第二引导辊2032对电线的传动,提高铺设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6所示(图中走线盒102已隐藏),本实施例中,在走线盒102纵向的相对两个内壁上均设置有引导杆201。

两个面上设置的引导杆201上的第一引导辊2031、第二引导辊2032一一对齐。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