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0775发布日期:2021-07-13 15:3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



背景技术:

光伏接线盒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

目前,传统的光伏接线盒为一体式结构,操作快捷、维修方便,但由于电器端子的存在,光伏接线盒的体积较大、散热性差,壳体上的电缆线孔会导致产品的防水性能下降,线接触连接,导电面积小,连接不够可靠。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包括:

负极接线盒,所述负极接线盒一端与负极电缆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盒上设有负极指示槽;

中轴接线盒,所述中轴接线盒上设有正极导向槽;

正极接线盒,所述正极接线盒一端与正极电缆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盒上设有正极指示槽;

所述负极接线盒、中轴接线盒和正极接线盒均包括盒体、模块二极管组件、汇流条,所述盒体上端卡接有相互配合的上盖,所述上盖与盒体连接形成内部腔体,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设于内部腔体,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设有储锡槽,所述汇流条与模块二极管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盒体上设有三个扣位孔,所述上盖与扣位孔匹配设有三个卡扣。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盒体上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有防水圈。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负极接线盒的盒体和所述正极接线盒的盒体底部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与盒体卡扣连接,所述压块设有扣位孔二。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块上设有线缆灌胶口,所述线缆灌胶口与扣位孔二连通。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盒体底部中端开设有梯形槽。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负极接线盒的盒体上设有安装凸杆一,所述中轴接线盒的盒体上设有安装凸杆二,所述正极接线盒的盒体上设有安装凸杆三。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包括模块二极管和铜片。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汇流条与模块二极管组件通过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通过分体式接线盒改变了安装出线方式,使得正负两极的接线盒可以分别安装到光伏电池板的左右两侧,大大缩短了在工程安装时电池板与电池板电路连接的相互距离,这种直出线方式不仅减少了电缆线损耗,也减少了线长带来的发电量的损失,提升了组件功率,并且分体式接线盒结构小巧,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负极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轴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正极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模块二极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极接线盒,11-负极指示槽,2-中轴接线盒,21-正极导向槽,3-正极接线盒,31-正极指示槽,41-盒体,411-扣位孔,412-弧形槽,413-防水圈,414-压块,415-扣位孔二,416-线缆灌胶口,417-梯形槽,42-上盖,421-内部腔体,422-卡扣,43-模块二极管组件,431-储锡槽,432-安装孔,433-模块二极管,434-铜片,44-汇流条,451-安装凸杆一,452-安装凸杆二,453-安装凸杆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负极接线盒1,所述负极接线盒1一端与负极电缆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盒1上设有负极指示槽11;

中轴接线盒2,所述中轴接线盒2上设有正极导向槽21;

正极接线盒3,所述正极接线盒3一端与正极电缆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盒3上设有正极指示槽31;

所述负极接线盒1、中轴接线盒2和正极接线盒3均包括盒体41、模块二极管组件43、汇流条44,所述盒体41上端卡接有相互配合的上盖42,所述上盖42与盒体41连接形成内部腔体421,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43设于内部腔体421,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43设有储锡槽431,所述汇流条44与模块二极管组件43连接。

现有的光伏接线盒为一体式结构,操作快捷、维修方便,但由于电器端子的存在,光伏接线盒的体积较大、散热性差。壳体上的电缆线孔会导致产品的防水性能下降。线接触连接,导电面积小,连接不够可靠,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非灌胶三分体光伏接线盒。

所述三分体光伏接线盒包括负极接线盒1、中轴接线盒2和正极接线盒3,所述负极接线盒1连接光伏电池板的负极电缆,所述正极接线盒3连接光伏电池板的正极电缆,大大缩短了在工程安装时电池板与电池板电路连接的相互距离,这种直出线方式不仅减少了电缆线损耗,也减少了线长带来的发电量的损失,提升了组件功率,并且分体式接线盒比一体式接线盒散热效果更好。

由于三分体接线盒外表一样,而三分体接线盒内部的模块二极管组件43安装方向不同,安装错误会损坏光伏组件,通过负极接线盒1上的负极指示槽11、中轴接线盒2的正极导向槽21、正极接线盒3上的正极指示槽31使得安装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将三分体接线盒正确的与光伏组件连接。

所述负极接线盒1、中轴接线盒2和正极接线盒3的盒体41,所述盒体41上端卡接有相互配合的上盖42,增加了接线盒的防水性;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43设于内部腔体421,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43一端与电缆电连接,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43设于内部腔体421,所述储锡槽431中部中空,所述储锡槽431两端设有矩形凹槽,所述汇流条44可从储锡槽431中部穿过,所述汇流条44上端弯钩卡住储锡槽431的矩形凹槽,通过储锡焊接的连接方式将汇流条44的上端固定在模块二极管组件43上储锡槽431内,汇流条44的下端与光伏组件内的汇流条连接,通过汇流条44卡住储锡槽431的矩形凹槽并通过储锡焊接,提高了汇流条44与模块二极管组件43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2

所述盒体41上设有三个扣位孔411,所述上盖42与扣位孔411匹配设有三个卡扣422。

所述盒体41与上盖42卡接连接,所述上盖42三个端面的卡扣422与盒体41的三个端面的扣位孔411匹配卡接,三个不同方向上的卡接进一步使得上盖42与盒体41卡接更紧密。

实施例3

所述盒体41上端设有弧形槽412,所述弧形槽412内设有防水圈413。所述负极接线盒1、中轴接线盒2、正极接线盒3的盒体41上端设有弧形槽412,所述弧形槽412内设有防水圈413,所述防水圈413为橡胶材料,通过所述防水圈413使得上盖42卡接在盒体41上端时密封性更高,防止在恶劣条件下三分体光伏接线盒因进水而无法使用。

实施例4

所述负极接线盒1的盒体41和所述正极接线盒3的盒体41底部设有压块414,所述压块414与盒体41卡扣连接,所述压块414设有扣位孔二415。通过压块414设有扣位孔二415与盒体41卡扣连接,卡扣式连接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5

所述压块414上设有线缆灌胶口416,所述线缆灌胶口416与扣位孔二415连通。从所述线缆灌胶口416灌胶,进一步将扣位孔二415灌胶,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实施例6

所述盒体41底部中端开设有梯形槽417,所述梯形槽417与内部腔体421连通,所述汇流条44穿过梯形槽417与模块二极管组件43连接,通过所述梯形槽417,模块二极管组件43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从梯形槽417散开。

实施例7

所述负极接线盒1的盒体41上设有安装凸杆一451,所述中轴接线盒2的盒体41上设有安装凸杆二452,所述正极接线盒3的盒体41上设有安装凸杆三453。

所述负极接线盒1的盒体41内的安装突杆一451共设有五个,在负极接线盒1的盒体41内上部间隔设置三个突杆一451,在下部设置有二个突杆一451,使模块二极管组件43安装方向朝着负极指示槽11;

所述中轴接线盒2的盒体41内的安装凸杆二452共设有五个,在中轴接线盒2的盒体41内下部间隔设置三个安装凸杆二452,在上部设置有二个安装凸杆二452,使模块二极管组件43安装方向朝着正极导向槽21;

所述正极接线盒3的盒体41内的安装凸杆三453共设有五个,在正极接线盒3的盒体41内下部间隔设置三个安装凸杆三453,在上部设置有二个安装凸杆三453,使模块二极管组件43安装方向朝着正极指示槽31;

通过上述安装突杆一451、安装突杆二452、安装突杆三453的排列分布使得模块二极管组件43在不同的负极接线盒1、中轴接线盒2、正极接线盒3内方向不装错,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所述突杆一451、安装突杆二452和安装突杆三453的上端呈圆台形状,使得模块二极管组件43在装入盒体41内,模块二极管组件43不接触盒体41的底部,提高模块二极管组件43在工作时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8

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43包括模块二极管433和铜片434,所述模块二极管组件43在铜片上集成二极管组件,使得安装便捷快速,直接将模块二极管组件43装入盒体41内即可,无需将单一的二极管焊接至铜片434上再装入盒体41,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9

所述汇流条44与模块二极管组件43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焊接连接为电阻焊焊接连接,所述电阻焊相对与锡焊连接更牢固,电阻焊加热时间短,热量集中,热影响区小,防止模块二极管组件变形损坏,影响其正常使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