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6224发布日期:2021-05-28 11:1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在国外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通过点烟器输出的车载逆变是20w、40w、80w、120w到150w功率规格,再大一些功率逆变电源要通过连接线接到电瓶上,把家用电器连接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可使用的电器有: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照像机、照明灯、电动剃须刀、cd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电动工具、车载冰箱及各种旅游、野营、医疗急救电器等。

但现有的逆变器壳体无法有效防尘,灰尘及其他污物通常能够直接影响壳体的散热性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旨在解决现有双向逆变器灰尘堵塞,影响散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

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逆变器本体,位于所述逆变器壳体的两侧壁底部位置均开设有通风槽,且两个所述通风槽的内部均沿其竖直方向依次安装有多个隔板,位于所述逆变器壳体的两内侧壁上对应所述通风槽固定连接有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通过对应所述通风槽向所述逆变器壳体外部吹风的散热风机,每个所述散热风机的底部均和所述容纳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通风槽内的多个所述隔板均沿所述通风槽的竖直方向依次间隔、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每个所述隔板均倾斜安装于对应所述通风槽内。

优选的,每个所述通风槽外侧的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外壁上还固定连接有隔离网。

优选的,所述逆变器壳体由散热层、导热层和吸热层组成,且所述吸热层位于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部,散热层位于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外部,所述导热层位于所述散热层和吸热层之间,并和所述散热层、吸热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层上还开设有若干用于将热量散发的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

1.通过开设的通风槽能够在本装置正常使用时将逆变器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散发到外界空气中,避免热量堆积在逆变器壳体内,对本装置的正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2.两个散热风机的作用在于当逆变器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散热风机加快空气的流通,进而便于更快速的将逆变器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排出逆变器壳体。

3.隔板倾斜设置的作用在于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避免了本装置进水对逆变器本体造成损坏。

4.设置的隔离网能够对空气中悬浮的灰尘杂质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灰尘杂质进入到逆变器壳体内,影响逆变器本体的正常工作和堵塞散热风机,影响本装置的正常散热。

5.设置的吸热层能够有效的吸附一定的热量,进而传导给导热层,导热层进而将热量传导到散热层中,将逆变器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散热能力,给逆变器本体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逆变器壳体的组成结构剖视图;

图中:1-逆变器壳体、11-散热层、12-导热层、13-吸热层、111-散热孔、2-容纳腔、3-逆变器本体、4-通风槽、5-隔板、6-散热风机、7-隔离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电源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1。

逆变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2,且位于容纳腔2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逆变器本体3,位于逆变器壳体1的两侧壁底部位置均开设有通风槽4,且两个通风槽4的内部均沿其竖直方向依次安装有多个隔板5,位于逆变器壳体1的两内侧壁上对应通风槽4固定连接有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通过对应通风槽4向逆变器壳体1外部吹风的散热风机6,每个散热风机6的底部均和容纳腔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本装置正常运行时,位于容纳腔2内的逆变器本体3正常工作,且同时在工作时,逆变器本体3会产生热量,热量会集中在逆变器壳体1内,工作人员进而便可将接通外部电源的两个散热风机6打开,从而使得两个散热风机6工作,两个散热风机6的作用在于能够将逆变器本体3工作时产生的、堆积在逆变器壳体1内的热量顺通风槽4吹入外界空气中,保证热量不会堆积到逆变器壳体1内,避免对逆变器本体3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安装在两个通风槽4内的多个隔板5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尘、防潮作用,避免外界水分进入到逆变器壳体1内,影响逆变器本体3的正常工作,给工作人员后续的维修和保养带来麻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工作人员和使用者的正常需求。

请参阅图1-2,进一步的,每个通风槽4内的多个隔板5均沿通风槽4的竖直方向依次间隔、等间距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隔板5在通风槽4内间隔、等间距分布的好处在于能够保证隔板5的作用最大化,对空气中含带的灰尘杂质起到一定的阻挡效果,同时也避免了附着在逆变器壳体1上的水滴落入到逆变器壳体1内,影响逆变器本体3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1-2,进一步的,每个隔板5均倾斜安装于对应通风槽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隔板5的倾斜角度均由位于逆变器壳体1内部的一端向远离逆变器壳体1内部的一端逐步降低,作用在于,当逆变器壳体1的外部附着水滴时,水滴由于重力影响会滑落至通风槽4处,并顺通风槽4滴落到隔板5上,倾斜设置的隔板5进而便可改变壳体5的行动轨迹,将水滴输送至逆变器壳体1的外部,避免水滴进入到逆变器壳体1内,影响本装置内的逆变器本体3的正常使用。

请参阅图1-2,进一步的,每个通风槽4外侧的逆变器壳体1的外壁上还固定连接有隔离网7。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网7的作用在于能够隔绝空气中悬浮的大颗粒灰尘和杂质,避免其顺通风槽4进入到逆变器壳体1内,堵塞通风槽4和散热风机6的同时影响本装置的正常散热。

请参阅图3,进一步的,逆变器壳体1由散热层11、导热层12和吸热层13组成,且吸热层13位于逆变器壳体1的内部,散热层11位于逆变器壳体1的外部,导热层12位于散热层11和吸热层13之间,并和散热层11、吸热层1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逆变器本体3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进而会散发到吸热层13上,吸热层13对部分热量进行吸收,同时将吸收的热量传导给导热层12,导热层12接着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层11,散热层11进而将热量传导到外界空气中,设置的散热层11、导热层12和吸热层13能够辅助散热风机6对逆变器本体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加快了本装置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3,进一步的,散热层11上还开设有若干用于将热量散发的散热孔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散热孔111的作用在于能够提高散热层11的散热效率,达到了很好的散热目的,进一步满足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当逆变器本体3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堆积在逆变器壳体1内,届时,工作人员打开两个散热风机6,使得两个散热风机6将热量顺对应的通风槽4吹入外界空气中,保证了本装置的散热效率,同时吸热层13也辅助散热风机6对部分热量进行吸收,进而将吸收的热量传导给导热层12,导热层12接着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层11,散热层11进而通过若干散热孔111将热量传导到外界空气中,进一步加快了散热,同时也减轻了散热风机6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两个散热风机6的使用寿命,满足了本装置的正常工作希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