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支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2.无线充电器是一种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器,无线充电方式因为使用方便,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利用磁吸准确对位进行无线充电的终端和无线充电器,充电时利用磁吸原理,将终端放置于磁吸无线充电器上即可,但是现有的该种磁吸无线充电器多为平板结构形状,该种结构形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在给终端充电时,被充电的终端多数只能是平放状态,当用户在终端进行充电过程中需要观看屏幕时则不能够支撑手机。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支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以使得终端在磁吸无线充电器上充电时满足用户观看终端的屏幕。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
5.充电表面、角度调节件、壳体、充电线和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圆形磁铁、电路板。所述充电表面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侧,所述电路板正对所述充电表面设置,以为位于所述充电表面的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圆形磁铁围绕所述电路板外围设置,以吸附于电子设备上,所述角度调节件尾端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缘侧并与所述壳体形成角度设置以用于与所述壳体配合支撑于平面上,所述角度调节件尾端与所述壳体外缘侧转动连接,且所述壳体后侧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角度调节件的避让凹槽。
6.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件尾端设有轴孔,所述壳体外缘侧设置通孔,所述角度调节件尾端与所述壳体外缘侧通过转轴螺丝连接。所述壳体外缘侧转动地安装有转轴,所述角度调节件尾部固定在所述转轴中部。
7.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件尾端远离所述壳体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所述第一限位用于限定所述角度调节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最大转动角度,以所述角度调节件延伸方向为0
°
,所述角度调节件与所述壳体间的可调节夹角范围介于0
°
~120
°
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件尾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角度调节件的避让凹槽。
9.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表面与所述壳体前侧平齐。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带支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将终端放置于磁吸无线充电支架充电表面时,可转动连接在壳体右侧的角度调节件,使终端与角度调节件配合支撑于平面上,如此即可方便用户在终端进行充电时观看终端的屏幕;并且,当用户不需要在终端充电时观看终端屏幕时,可将连接在壳体上的角度调节件转回并收纳于壳体的避让凹槽中,有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的透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支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的较佳实施例,该带支架的磁吸无线充电器包括包括充电表面5、角度调节件1、壳体7、充电线6和容置于壳体7内的圆形磁铁3、电路板4。充电表面5安装于壳体7的前侧,电路板4正对充电表面5设置,以为位于充电表面5的电子设备充电,圆形磁铁3围绕电路板4外围设置,以吸附于电子设备上,角度调节件1尾端安装于壳体7的外缘侧并与壳体7形成角度设置以用于与壳体7配合支撑于平面上,角度调节件1尾端与壳体7外缘侧转动连接,且壳体7后侧设有用于收纳角度调节件1的避让凹槽。
16.角度调节件1尾端设有轴孔,壳体7外缘侧设置通孔,角度调节件1尾端与壳体7外缘侧通过转轴螺丝连接。壳体7外缘侧转动地安装有转轴2,角度调节件1尾部固定在转轴2中部。
17.角度调节件1尾端远离壳体7一侧设有第一限位8,第一限位8用于限定角度调节件1与壳体7之间最大转动角度,以角度调节件1延伸方向为0
°
,角度调节件1与壳体7间的可调节夹角范围介于0
°
~120
°
之间,从而调整用户观看终端屏幕的角度。
18.角度调节件1尾部与壳体7转动连接,且壳体7上设有用于收纳角度调节件1的避让凹槽,收纳之后体积更加小巧、便携。
19.充电表面5与壳体7前侧平齐,使磁吸更加稳定。
2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