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5086发布日期:2021-06-18 16: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现有的电机散热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的电机散热装置主要是通过电机主轴带动叶片转动,对电机内部工作的部件进行散热,结构简单,散热效果不好,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使用,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散热装置,使电机在气温较高的工作环境下局具备很好的散热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散热装置,包括电机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电机本体下方,所述电机本体端部安装有罩壳,且罩壳末端与电机本体内腔导通连接,所述罩壳端头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罩壳内侧安装有抽气扇,所述抽气扇一侧安装有壳体,且壳体呈回字形结构设置,所述壳体内腔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壳体内壁和外壁均安装有散热翅片,所述壳体与散热翅片衔接处涂覆有导热硅脂,所述罩壳外侧可拆卸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内侧复合有空滤棉,所述环形板表面边缘处镶嵌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与密封胶圈构成嵌入式结构,通过将环形板安装在罩壳的端头处,使密封胶圈嵌入至环形凹槽内侧,从而可提高环形板与罩壳衔接处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罩壳端头外壁边缘处对称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环形板外壁对称焊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表面插接有螺钉,且螺钉末端与螺纹孔转动连接,通过连接耳与螺纹孔开设处相对应,使螺钉穿过连接耳,从而使螺钉末端与螺纹孔转动相连,方便对环形板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扇的进风端与通孔相对应,有利于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罩壳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导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底端贯穿罩壳,通过设置排水管可将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从壳体内侧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空滤棉一侧固定连接有金属网,通过设置金属网可对空滤棉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当电机本体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通过抽气扇和半导体制冷片接通电源,壳体为铜质材料,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会将壳体冷却,而且述壳体内壁和外壁均安装有散热翅片,同时壳体与散热翅片衔接处涂覆有导热硅脂,因此可快速的使散热翅片冷却,通过抽气扇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罩壳内侧,同时将吸入的空气吹向散热翅片,通过散热翅片对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空气进行冷却,最后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到电机本体内部,对电机本体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环形板安装在罩壳的端头处,当抽气扇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罩壳内侧时,通过环形板内侧安装有空滤棉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空气中较大的颗粒杂质被截留在纤维表面,而细微颗粒则被捕捉于滤材深层中,并通过密封胶圈嵌入至环形凹槽内侧,从而可提高环形板与罩壳衔接处的密封效果,防止灰尘等杂质被吸入到电机本体内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罩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本体;101、底座;2、罩壳;201、通孔;202、环形凹槽;203、螺纹孔;3、抽气扇;4、壳体;401、半导体制冷片;402、散热翅片;403、导热硅脂;404、排水管;5、环形板;501、空滤棉;502、金属网;503、密封胶圈;504、连接耳;50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散热装置,包括电机本体1和底座101,所述底座101固定安装在电机本体1下方,所述电机本体1端部安装有罩壳2,且罩壳2末端与电机本体1内腔导通连接,所述罩壳2端头处开设有通孔201,所述罩壳2内侧安装有抽气扇3,所述抽气扇3一侧安装有壳体4,且壳体4呈回字形结构设置,所述壳体4内腔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401,所述壳体4内壁和外壁均安装有散热翅片402,所述壳体4与散热翅片402衔接处涂覆有导热硅脂403,所述罩壳2外侧可拆卸连接有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内侧复合有空滤棉501,所述环形板5表面边缘处镶嵌有密封胶圈503。

当电机本体1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通过抽气扇3和半导体制冷片401接通电源,壳体4为铜质材料,半导体制冷片401工作时会将壳体4冷却,而且述壳体4内壁和外壁均安装有散热翅片402,同时壳体4与散热翅片402衔接处涂覆有导热硅脂403,因此可快速的使散热翅片402冷却,通过抽气扇3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壳体4内侧,同时将吸入的空气吹向散热翅片402,通过散热翅片402对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空气进行冷却,最后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到电机本体1内部,对电机本体1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通过将环形板5安装在罩壳2的端头处,当抽气扇3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罩壳2内侧时,通过环形板5内侧安装有空滤棉501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空气中较大的颗粒杂质被截留在纤维表面,而细微颗粒则被捕捉于滤材深层中,防止灰尘等杂质被吸入到电机本体1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201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202,且环形凹槽202与密封胶圈503构成嵌入式结构,通过将环形板5安装在罩壳2的端头处,使密封胶圈503嵌入至环形凹槽202内侧,从而可提高环形板5与罩壳2衔接处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罩壳2端头外壁边缘处对称开设有螺纹孔203,所述环形板5外壁对称焊接有连接耳504,所述连接耳504表面插接有螺钉505,且螺钉505末端与螺纹孔203转动连接,通过连接耳504与螺纹孔203开设处相对应,使螺钉505穿过连接耳504,从而使螺钉505末端与螺纹孔203转动相连,方便对环形板5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扇3的进风端与通孔201相对应,有利于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罩壳2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4底部导通连接有排水管404,所述排水管404底端贯穿罩壳2,通过设置排水管404可将半导体制冷片401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从壳体4内侧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空滤棉501一侧固定连接有金属网502,通过设置金属网502可对空滤棉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电机本体1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通过抽气扇3和半导体制冷片401接通电源,壳体4为铜质材料,半导体制冷片401工作时会将壳体4冷却,而且述壳体4内壁和外壁均安装有散热翅片402,同时壳体4与散热翅片402衔接处涂覆有导热硅脂403,因此可快速的使散热翅片402冷却,通过抽气扇3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壳体4内侧,同时将吸入的空气吹向散热翅片402,通过散热翅片402对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空气进行冷却,最后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到电机本体1内部,对电机本体1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通过将环形板5安装在罩壳2的端头处,当抽气扇3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罩壳2内侧时,通过环形板5内侧安装有空滤棉501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空气中较大的颗粒杂质被截留在纤维表面,而细微颗粒则被捕捉于滤材深层中,防止灰尘等杂质被吸入到电机本体1内侧,通孔201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202,且环形凹槽202与密封胶圈503构成嵌入式结构,通过将环形板5安装在罩壳2的端头处,使密封胶圈503嵌入至环形凹槽202内侧,从而可提高环形板5与罩壳2衔接处的密封效果,罩壳2端头外壁边缘处对称开设有螺纹孔203,环形板5外壁对称焊接有连接耳504,连接耳504表面插接有螺钉505,且螺钉505末端与螺纹孔203转动连接,通过连接耳504与螺纹孔203开设处相对应,使螺钉505穿过连接耳504,从而使螺钉505末端与螺纹孔203转动相连,方便对环形板5安装固定,抽气扇3的进风端与通孔201相对应,有利于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罩壳2内侧,壳体4底部导通连接有排水管404,排水管404底端贯穿罩壳2,通过设置排水管404可将半导体制冷片401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从壳体4内侧排出,空滤棉501一侧固定连接有金属网502,通过设置金属网502可对空滤棉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