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智能电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564发布日期:2021-08-03 13:1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护的智能电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智能电表箱。



背景技术:

电表箱内用于设置电表,电表是用于测量电能的仪表。现有的电表箱走线混乱、布局不完整,导致在维修过程中,很难寻找到具体的故障位置,即使发生故障处,维修也比较繁琐,很难进行快速维修。而且在整体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有人修改电表的接线形成偷电等事故的发生,故电表箱需要通过铅封加锁件形成锁定效果,但是如果需要进行维修或者二次接线,则需要将铅封拆除,维修完成后再进行二次铅封,维修极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智能电表箱。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维护的智能电表箱,其中,包括设有进线室的左壳体以及设有仪表室、出线室的右壳体,左壳体与右壳体连接固定,且进线室与仪表室呈连通设置,右壳体上设有用于封闭仪表室的第一上盖以及用于封闭出线室的第二上盖,第一上盖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翻盖、插槽以及复位孔,第一翻盖用于遮挡插槽以及复位孔,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均为透明设置。

首先通过左右两个壳体的设置,使得进线与仪表室以及出线室进线直接分离效果,形成模块化设置,便于维修。其次通过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为透明设置,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观察到仪表以及出线室内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发生故障所在,便于实现维修。插槽用于智能电表上的插卡操作,形成智能化供电的效果,而复位孔的设置,使得发生断电或者欠费情况下,当恢复正常状态,可以通过复位孔按下复位按键,实现复位操作、人机隔离的效果。采用第一翻盖的设置,使得在正常状态下,插槽与复位孔均位于遮挡状态,形成遮挡效果。

其中,还包括隔离板,隔离板将仪表室与出线室分隔。

通过隔离板的设置,使得仪表室与出线室形成电气隔离效果,而且之间互不影响。

其中,右壳体上设有底座,底座侧壁上设有导向槽,隔离板两端嵌入至导向槽内。

通过导向槽的设置,使得隔离板安装固定更为稳定,不易发生脱落。

其中,左壳体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铅封孔,仪表室上设有第二铅封孔,其中一个第一铅封孔与第二铅封孔为同心轴设置。

通过左壳体与仪表室两个铅封孔形成固定效果,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违规拆卸的操作。

其中,出线室上设有第三铅封孔,其中一个第一铅封孔与第三铅封孔为同心轴设置。

第三铅封孔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护效果。

其中,左壳体上设有第三上盖,第三上盖的打开方向与第一上盖、第二上盖的打开方向相反。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第三上盖与另外两个上盖为相反设置,使得打开后互不干涉,提高整体的使用效果。

其中,第三上盖也为透明设置。

通过透明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直观显示效果。

其中,左壳体与右壳体上均设有挂锁孔。

通过挂锁孔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护效果。

其中,仪表室内设有若干个隔离件,隔离件将仪表室分隔成若干个电表腔。

通过隔离件形成隔离效果,将电表与电表之间形成隔离效果,使得相邻两个电表之间起到隔离效果。

其中,隔离件包括本体以及盖板,本体的截面为u字型,盖板固定在本体上,本体与底座连接固定。

隔离件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通过盖板将隔离件实现密封效果,防止有人随意修改内部的线路,而且通过本体与底座固定,再通过盖板与本体固定,实现了隔离件整体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去第一翻盖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横向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6所示,一种便于维护的智能电表箱,包括左壳体1以及右壳体2。

此处左壳体1与右壳体2为连接固定设置,此处现有技术,故此处不多加赘述。左壳体1与右壳体2上设有对应的可拆卸挡板11,通过将挡板11拆卸,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导线连通,此处挡板11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拆卸。

左壳体1内设有进线室12,进线室12用于外部导线进入以及总开关的固定,左壳体1上设有第三上盖13,第三上盖13整体为透明设置,第三上盖13左侧与左壳体1为铰连接,另一端与左壳体1连接固定,从而使得第三上盖13朝向左侧打开,使得第三上盖13不会影响到右壳体2的使用。左壳体1靠近右壳体2一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铅封孔14以及挂锁孔15。

进一步,第三上盖13上还设有第三翻盖131,第三翻盖131与第三上盖13呈转动连接,打开第三翻盖131可以控制总开关的开启与关闭。

右壳体2包括一个底座3、第一上盖4以及第二上盖5。

底座3为一个具有开口的容纳空腔31,通过隔离板6将容纳空腔31分隔形成仪表室311以及出线室312,具体为底座3侧壁上设有导向槽32,隔离板6的两端嵌入至导向槽32内,隔离板6端部的顶端通过螺栓与底座3侧壁连接固定,从而实现了隔离板6的隔离固定效果。通过隔离板6的设置,使得仪表室311与出线室312形成隔离的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内部导线的走线,隔离板6上设有出线口。

进一步,隔离板6的顶端上设有条形筋61。通过条形筋61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隔离效果,而且条形筋61两侧分别与第一上盖4、第二上盖5相抵。

仪表室311内设有若干个隔离件7,通过隔离件7将仪表室311分隔形成若干个电表腔。

隔离件7包括横向隔离件71以及纵向隔离件72,如附图2-3中所示,包括两个横向隔离件71以及一个纵向隔离件72,通过三个隔离件7形成“工”字型结构,且将仪表室311分隔形成三个电表腔3111,三个电表腔3111分别用于放置电表,位于下方的横向隔离件71靠近隔离板6。此处,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容纳空腔31的分隔,提高整体的使用效率,而且将容纳空腔31分隔后,整体美观性提高,电气防护等级也随之提高。

纵向隔离件72与横向隔离件71的区别在于,纵向隔离件72是实现左右隔离的效果,故纵向隔离件72的侧面为封闭设置并未有出线口,其出线口位于两端上。横向隔离件71的两端上同样也设有出线口,但是横向隔离件71的侧面上还设有出线口711,此处的出线口711上设有若干个隔离筋712,采用隔离筋712的设置,使得导线之间形成隔离效果,例如电表上的进出线,通过隔离筋712直接将导线与导线之间形成隔离效果,从而保证电表上的电气隔离效果。

横向隔离件71与纵向隔离件72结构类似,其均包括本体73以及盖板74,本体73的截面为u字型结构,即形成通道,本体73上可以放置导线或者电缆,本体73底面上设有第一紧固孔731,此处第一紧固孔7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开设。本体73侧面的顶端上设有第一固定块732,第一固定块732上设有定位凸起7321以及第一固定孔7332,第一固定孔7332贯穿整个定位凸起7321且伸入至第一固定块732内。此处第一固定块732的数量为四个,两两一组,分设在隔离件7的两端上。

盖板74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块732适配的第二固定块741,第二固定块741上设有定位凹槽7411,定位凹槽7411内设有第二固定孔7412,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7412伸入至第一固定孔7332内,形成了盖板74与本体73之间的固定效果。定位凸起7321与定位凹槽7411的配合,实现了预定位的效果,防止在固定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到螺栓的紧固效果。隔离件7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通过盖板74将隔离件7实现密封效果,防止有人随意修改内部的线路,而且通过本体73与底座3固定,再通过盖板74与本体73固定,实现了隔离件7整体的固定效果。

底座3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紧固孔731对应的第二紧固孔33。两个紧固孔的设置,通过螺栓即可实现固定效果,此处第二紧固孔33可以为腰型孔。

第一上盖4上设有与电表腔3111对应的第一翻盖41、插槽42以及复位孔43,此处第一翻盖41的数量以四个为例,插槽42用于智能电表上的插卡操作,形成智能化供电的效果,而复位孔43的设置,使得发生断电或者欠费情况下,当恢复正常状态,可以通过复位孔43按下复位按键,实现复位操作、人机隔离的效果。第一翻盖41与第一上盖4之间呈转动连接,采用第一翻盖41的设置,使得在正常状态下,插槽42与复位孔43均位于遮挡状态,形成遮挡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盖4右侧与仪表室311为转动连接,左侧与仪表室311连接固定,使得第一上盖4打开后,向右侧翻转。

仪表室311靠近左壳体1一侧上设有第二铅封孔315以及挂锁孔15,第二铅封孔315与左壳体1上其中一个第一铅封孔14为同心轴设置,从而形成固定效果,而挂锁孔15形成双重锁定的效果。

第二上盖5与第一上盖4为相同设置,打开后也为向右侧翻转,使得第一上盖4、第二上盖5以及第三上盖13三者打开后,互不干扰。此处,第一上盖4、第二上盖5以及第三上盖13均为透明设置,使得电表箱更为直观。

出线室312上设有第三铅封孔3121以及挂锁孔15,左壳体1其中一个第一铅封孔14与第三铅封孔3121为同心轴设置。第三铅封孔3121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护效果。第二上盖5上设有第二翻盖51,第二翻盖51与第二上盖5与转动设置,打开第二翻盖51可以操作出线室312内的出线开关。

首先通过左右两个壳体的设置,使得进线与仪表室311以及出线室312进线直接分离效果,形成模块化设置,便于维修。其次通过第一上盖4、第二上盖5以及第三上盖13为透明设置,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观察到仪表以及出线室312内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发生故障所在,便于实现维修。而且,仪表室311、出线室312以及进线室12为相互隔离设置,使得维修过程中,互不干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