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0771发布日期:2021-10-09 10:2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2.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每天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设备。高频次长时间的使用使电子设备耗电较快,因此,在外出时,人们经常会使用移动电源对电子设备充电。另外,为了便于支撑电子设备,许多移动电源上还会设置支架,充电时,可以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支架上。
3.然而,相关技术中,一些移动电源的使用模式较为单一,要么无法满足对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充电的电量需求,要么电量有盈余但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要么支架仅有一种使用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电源,其使用模式较灵活,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如何使用该移动电源,其既可以满足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充电的高电量要求,又可以满足单个电子设备短时间充电时便于携带的要求,且支架具有多种使用方式,较为灵活多变。
5.一种移动电源,用于对电子设备充电,包括:
6.多个充电模块,多个所述充电模块间可拆卸连接,且多个所述充电模块能够独立供电;
7.所述充电模块上设有放置部,多个所述充电模块上的所述放置部能够单独或配合放置所述电子设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连为一体时能够进行电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电模块中,其中一个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另一个包括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具有弹性,当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电模块连为一体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能够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多个充电接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间磁吸固定,或者,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间卡扣连接固定,或者,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间通过绑带固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电模块间磁吸固定,其中一个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磁性件,另一个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置对应且极性相反。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电模块中,其中一个包括第一限位件,另一个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限位。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电模块中,其中一个包括凸块,另一个包括凹槽,所述凸块能够卡入所述凹槽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连接,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上的所述放置部连通,且能够放置所述电子设备;当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分离,相邻的所述充电模块上的所述放置部能够单独或配合放置所述电子设备。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充电模块中,其中一个包括第一放置槽,另一个包括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电子设备的两端。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中,至少一个的槽壁上设有弹性件。
18.上述移动电源,设置了多个充电模块,这些充电模块间可拆卸连接,且均能独立为电子设备供电。若仅需要对一个电子设备短时间充电,对电量要求不高,可以将移动电源拆开,仅携带其中部分充电模块用于充电,以满足轻巧便携的要求。若需要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充电,可以将多个充电模块连接,通过多个充电模块一起充电时,电量较大,能够满足高电量要求。该移动电源的使用模式较灵活,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是否将其拆开,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并且每个充电模块上设有放置部,根据移动电源是否拆分,放置部也相应的有多种使用方式,可以单独或配合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的整体结构图;
20.图2为图1的移动电源中第一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的移动电源中第二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的移动电源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5为图1的移动电源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24.图6为图1的移动电源又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第一充电模块100、第一连接端子110、容纳孔120、第一充电接口130、第二充电接口140、凹槽150、第一放置槽160、第一接触面161;
27.第二充电模块200、第二连接端子210、第三充电接口220、第四充电接口230、凸块240、第二放置槽250、第二接触面251;
28.电子设备30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参阅图1与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的整体结构图、移动电源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包括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二者均能够独立对电子设备300充电。并且,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上均设有放置部,放置部可以用来放置支撑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蓝牙耳机等。
36.上述的移动电源有多种使用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选择。
37.具体的,若用户对电量要求不高,例如仅需要对一个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则可以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仅使用其中一个充电模块。通常,移动电源的电量越大,其重量与体积越大。在对电量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仅选择其中一个充电模块进行充电,既可以满足电量需求,又可以减小携带的移动电源的重量与体积,使其便于外出携带。
38.若用户对电量要求较高,例如需要对一个电子设备300进行高频次长时间充电,则无需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可以先使用第一充电模块100进行充电,当第一充电模块100电量耗尽后,使用第二充电模块200进行充电即可。在对电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若仅通过一个充电模块进行充电,可能会存在电量不足的问题,而使用两个充电模块可以保证电量充足。此外,由于未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二者为
一个整体,与携带两个分体的移动电源相比,该移动电源更便于携带。
39.若用户对电量要求较高,且需要在一处位置使用移动电源,例如需要在一处位置同时对两个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也无需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通过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分别对两个电子设备300充电即可。在上述情况下,若仅通过一个充电模块进行充电,可能会存在电量不足的问题,而用两个充电模块分别充电,可以保证电量充足。此外,由于未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二者为一个整体,与通过两个分体的移动电源分别充电相比,该移动电源更便于携带。
40.若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使用移动电源,例如需要在两个相隔较远的位置分别对两个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则可以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携带,通过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分别对两个电子设备300充电。在上述情况下,将移动电源拆开分别使用非常方便。
41.若用户无需充电,但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使其处于立起状态,可以将该移动电源作为支架。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上均设有放置部,若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两个放置部可以单独使用,分别用于支撑两个电子设备,或者,也可以配合使用,支撑一个电子设备。若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接,两个放置部可以配合使用来支撑一个电子设备。
42.若用户既需要充电,又需要同时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则可以将上述各种充电情况与支撑情况相结合。用户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手机时,无需一直举着手机,使用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感更佳。
43.优选的,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为一体时,二者之间能够电连接,二者的电量能够互相借用。因此,在其中一个充电模块的电量耗尽时,充电不会停止,能够保证电子设备300充电过程的连续性。
44.例如,若用户需要对一个电子设备300进行高频次长时间充电,无需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可以选用第一充电模块100上的充电接口与电子设备300电连接。若第一充电模块100的电量耗尽,第二充电模块200可以继续供电,充电不会间断。在上述场景中,能够提供的最大充电电量为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的电量之和,电量较为充足,适用于有高电量需求的场景。
45.或者,若用户通过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分别对两个电子设备300充电,第一充电模块100的电量耗尽后,第二充电模块200同时对这两个电子设备300充电,以保证电子设备300充电过程的连续性。
46.此外,若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的电量均已耗尽,将充电器的充电线与其中一个充电模块的充电接口电连接,便能实现对两个充电模块的充电。在充电过程中仅需要使用一个充电器,使操作更加便利。
47.参阅图2与图3,分别示出了移动电源中第一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与移动电源中第二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第一充电模块100包括第一连接端子110,第二充电模块200包括第二连接端子210,第一连接端子110与第二连接端子210的位置对应。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为一体后,第一连接端子110与第二连接端子210接触并能够电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端子110可以是pogopin公端,第二连接端子210为pogopin母端,二者调换位置亦可。
48.优选的,第一充电模块100上设有容纳孔120,第一连接端子110为具有弹性的弹针。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分离时,第一连接端子110处于自然状态,能够从容纳孔120伸出至第一充电模块100的主体部分之外。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为一体后,第二连接端子210会抵持于第一连接端子110,使其变形压缩而部分缩回容纳孔120内。因此,在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接时,第一连接端子110与第二连接端子210之间接触时能够有一定的缓冲,能避免经过多次碰撞后二者之间接触不良或表面破裂。
49.优选的,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上均设有多个充电接口,可以通过第一充电模块100对多个电子设备300同时进行充电,或者,通过第二充电模块200对多个电子设备300同时进行充电。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移动电源使用模式的灵活性。
50.若用户需要在一处位置同时对两个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但充电时长非常短,对电量要求不高,可以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选择其中一个充电模块对两个电子设备300同时充电,从而在满足电量要求的前提下减小移动电源的质量与体积,使其更加便携。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模块100包括第一充电接口130与第二充电接口140,第二充电模块200包括第三充电接口220与第四充电接口230。第二充电接口140与第三充电接口220为usb type

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第一充电接口130与第四充电接口230为micro usb接口。在同一个充电模块上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充电接口,可以满足多种电子设备300的充电需求,扩大移动电源的使用范围。
52.优选的,可以将多个充电接口设置于充电模块的不同端面处。例如,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中的第一充电接口130与第二充电接口140分别设置于第一充电模块100的两端,或者,将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充电模块100相邻的两个面处。将多个充电接口分开设置后,充电过程中,各充电线之间的间距较大,不易产生缠绕。
53.优选的,上述的充电接口符合快充协议,能够增大对电子设备300充电时的输出电流与电压,提高充电速度。
54.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放置部为放置槽。具体的,第一充电模块100包括第一放置槽160,第二充电模块200包括第二放置槽250。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接时,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连通;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分时,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的位置对应。
55.如图4所示,在需要将电子设备300立起时,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分离,使二者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再将电子设备300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内即可。
56.或者,可以增大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的尺寸,使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处于图1所示的未分离状态时,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的总宽度大于电子设备300的宽度,以配合支撑电子设备300。
57.优选的,还可以在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中,至少一个的槽壁上设置弹性件。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处于未分离状态时,将电子设备300卡入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内时,弹性件被电子设备300的侧壁抵持,能够进行伸缩,以适应不同宽度的电子设备300,扩大其适用范围。
58.参阅图5至图6,分别示出了移动电源另外两种使用状态示意图。若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分离时,使二者之间的距离增大至一定程度,便能使电子设备300以图5所示状态立起,电子设备300的两端能够分别卡于第一放置槽160与第二放置槽250内。当用户需要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300观看视频时,将电子设备300按图5所示状态立起能便于观看。
59.若仅携带第一充电模块100时,也可以仅将电子设备300的一端卡于第一放置槽160内,以图6所示状态立起。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放置槽160可以是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一充电模块100的通槽。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放置槽160也可以是未贯通第一充电模块100的盲槽。
62.优选的,可以将第一接触面161与第二接触面251设置为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斜面,电子设备300置于其中后,第一接触面161与第二接触面251能够和电子设备300的背面贴合,对电子设备300进行支撑,使电子设备300不易晃动,使用效果更佳。
63.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接触面161与第二接触面251上设置防滑部,以增大电子设备300背部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使电子设备300不易滑动。具体的,可以在第一接触面161与第二接触面251上设置凸起的橡胶条。
64.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充电模块100上设置多个第一放置槽160,第二充电模块200设置多个第二放置槽250,以容纳多个同时充电的电子设备300。例如,在第一充电模块10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放置槽160,在第二充电模块20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二放置槽250。可以分别用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对两个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并将两个电子设备300分别置于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两端的放置槽内。如此,不仅可以同时对两个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还能使二者均处于立起状态以便于使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置部除了为放置槽,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能够相对于充电模块的主体部分转动的支撑板,在该支撑板上设置一根能够相对于支撑板转动的支撑杆,将支撑板相对于充电模块的主体部分转动立起,并将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板转动,直至支撑杆抵持于充电模块的主体部分,将电子设备300的背部紧贴支撑板即可进行支撑。进一步的,可以在充电模块的主体部分设置一个挡块,用于阻挡电子设备300底端的滑动,使其能够被支撑板稳定的支撑。相邻的充电模块上的支撑板的位置对应,且倾斜角度相同,与前述的放置槽的使用方式类似,也可以单独或配合进行支撑。配合支撑时,相邻的支撑板共同支撑,能够增大支撑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
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可以通过磁吸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充电模块100上设置第一磁性件(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充电模块200上对应位置处设置第二磁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极性相反。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逐渐靠近,间距减小至一定范围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会使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迅速贴合固定。需要将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拆开时,朝相反的方向分别拉动二者,克服磁吸力使其分离即可。上述的磁吸固定方式结构较简单,拆卸与连接时易于操作,耗时较短。
67.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多组位置极性匹配的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使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产生晃动移位。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充电模块100上设置卡块(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充电模块200上对应位置处设置卡槽(图中未示出),卡块与卡槽的尺寸匹配。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贴合时,卡块能够卡入卡槽内,以将二者固定连接。
69.进一步的,可以设置多组位置尺寸匹配的卡块与卡槽,使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产生晃动移位。
7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可以通过绑带进行固定。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充电模块100上设置弹性绑带,该弹性绑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充电模块100的上下两个端面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套环。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贴合时,拉动弹性绑带使其产生变形,并将弹性绑带形成的套环套在第二充电模块200外部。弹性绑带的回弹力会使第二充电模块200紧贴第一充电模块100,以实现固定。
71.进一步的,可以选择较粗糙的材质来制作弹性绑带,以增大绑带与充电模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容易产生晃动或移位。还可以并排设置多组弹性绑带,以提高连接稳定性。还可以在第二充电模块200上设置限位槽,该限位槽的宽度与弹性绑带的宽度匹配,限位槽的深度与弹性绑带的厚度匹配。弹性绑带可以被限位于限位槽内,不易滑动移位。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模块100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充电模块200包括第二限位件,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接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能够配合限位,以免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之间发生移位。
73.具体的,第一充电模块100包括凹槽150,第二充电模块200包括凸块240,凸块240与凹槽150的形状与尺寸匹配。当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连接时,凸块240将卡入凹槽150内,以限制第一充电模块100与第二充电模块200间的位置移动。并且,在第一充电模块100逐渐靠近第二充电模块200的过程中,凸块240与凹槽150的相互配合还能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一充电模块100逐渐靠近第二充电模块200时能够迅速对准位置。
74.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充电模块100上设置多个凹槽150,在第二充电模块200上设置多个形状尺寸匹配的凸块240,以增强导向与限位效果。或者,可以互换凸块240与凹槽150的位置。
75.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及上述各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包括两个充电模块的移动电源,实际上不限于此,移动电源可以包括多个可拆卸的充电模块,且多个充电模块均能独立对电子设备300充电,每个充电模块上均设有放置部。例如,包括四个充电模块时,可以根据对电量的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两个、三个或全部充电模块用于充电。若充电模块的数量多于两个,除了位于两端的两个充电模块,位于中间的其他充电模块需要在其两端均设置固定结构,用于与相邻的充电模块连接。例如,在充电模块的两端均设置凸块240或凹槽150,或者一端设置凸块240,另一端设置凹槽150。
7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