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4659发布日期:2021-08-10 14:3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风扇的品种很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落地式或台式风扇,这类风扇一般采用绕制有绕组线圈的定子在外部,磁体转子在内部的电机,此类内转子电机扭力小,该种风扇主要带动尺寸为16寸到40寸的小尺寸扇叶,扇叶转动时形成的风范围较窄,超出一定范围后便感受不到风量;另一类为吊扇,一般采用绕制有绕组线圈的定子在内部,磁体转子在外部的电机,此类外转子电机的扭力大,所以该种风扇主要带动56寸到100寸的大尺寸扇叶,而因为采用的扇叶叶较大,虽扇叶转动时形成的风范围比较宽广,但在吊扇中心的下方能感受到的风量又小。因此目前的电风扇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工作时,扇叶转动时既能形成范围比较宽广的风、又能使吊扇下方中心感受到风量的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包括定子组件、外转子组件、内转子组件、大扇叶组及小扇叶组,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吊装杆、上定子座、下定子座、绝缘定子、内绕组线圈和外绕组线圈,所述吊装杆的底端与上定子座的顶部中心连接固定,上定子座配合下定子座将绝缘定子夹紧固定,所述绝缘定子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绕组槽,绝缘定子内侧和外侧的绕组槽内分别嵌装有内绕组线圈和外绕组线圈;

所述外转子组件包括外转子壳、外转子铁芯、外转子磁钢和第一轴承,所述外转子壳底部敞口,敞口内安装有外转子铁芯,所述外转子铁芯上间隔分布有若干外转子磁钢,所述外转子壳顶部的中心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嵌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装连接吊装杆的外侧,所述外转子壳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吊装杆并通过敞口内的若干外转子磁钢包围绝缘定子的外侧;

所述内转子组件包括内转子轴、内转子磁钢、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内转子轴的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套装有所述第二轴承、内转子磁钢和第三轴承,所述上定子座中心开设有第二轴承嵌装孔,所述下定子座中心开设有第三轴承嵌装孔,所述内转子组件通过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分别嵌装第二轴承嵌装孔、第三轴承嵌装孔穿设在绝缘定子内,所述内转子轴的输出端穿过第三轴承嵌装孔并突出至下定子座底部外;

所述大扇叶组包括若干大扇叶,若干所述大扇叶分布连接在外转子壳顶部的四周;

所述小扇叶组包括若干小扇叶,若干所述小扇叶连接于内转子轴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外转子壳于轴孔边缘朝上环设有加固轴承环,所述加固轴承环与吊装杆之间设置有第四轴承。

其中,所述加固轴承环内于第一轴承上朝内环设有内径小于第一轴承外径的第一限制环,所述第一轴承顶部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一限制环。

其中,所述内转子磁钢和第三轴承之间的内转子轴的表面凹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内卡装有卡位片,所述下定子座于第三轴承嵌装孔的边缘朝内环设有内径小于第三轴承的第二限制环,所述第三轴承的底部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二限制环。

其中,还设有护磁铁环,所护磁铁环嵌装于外转子铁芯与外转子壳之间。

其中,所述上定子座、绝缘定子和下定子座分别对应的贯通设有锁定螺孔,有螺栓依次穿过上定子座、绝缘定子和下定子座的锁定螺孔并配合锁定螺母将上定子座、绝缘定子和下定子座夹紧固定。

其中,所述外转子壳底部的敞口处连接有防尘环,所述防尘环朝内延伸至下定子座外。

其中,所述绝缘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一体成型在定子铁芯表面的绝缘线套。

其中,所述外转子壳顶部还连接有大扇叶环座,若干所述大扇叶通过大扇叶环座分布连接于外转子壳顶部的四周。

其中,所述内转子轴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小扇叶连接座,若干所述小扇叶分布连接于小扇叶连接座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结构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电机定子组件内部的空间,将定子组件设计成同时具有内外两组绕组的定子结构,集成了外转子组件和内转子组件,使得同一台吊扇的电机能同时内转和外转工作,电机驱动时,外绕组产生驱动外转子组件旋转的磁场,使得外转子组件转动并带动起外转子壳顶部四周分布的大扇叶转动,形成范围比较宽广的风,而内绕组同时又产生驱动内转子组件旋转的磁场,使得内转子组件转动并带动内转子轴输出端连接的若干小扇叶转动,形成能覆盖吊扇下方中心小范围的风,这样能使到吊扇工作时形成的风能同时覆盖到吊扇下方的中心和外部,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机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电机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绝缘定子的纵剖图。

上述图中,1.吊装杆,2.上定子座,3.下定子座,301.第二限制环,4.绝缘定子,401.绕组槽,402.定子铁芯,403.绝缘线套,5.内绕组线圈,6.外绕组线圈,7.外转子壳,8.外转子铁芯,9.外转子磁钢,10.第一轴承,11.内转子轴,1101.卡位槽12.内转子磁钢,13.第二轴承,14.第三轴承,15.大扇叶,16.小扇叶,17.加固轴承环,1701.第一限制环,18.第四轴承,19.卡位片,20.护磁铁环,21.锁定螺孔,22.螺栓,23.锁定螺母,24.防尘环,25.大扇叶环座,26.小扇叶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包括定子组件、外转子组件、内转子组件、大扇叶组及小扇叶组,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吊装杆1、上定子座2、下定子座3、绝缘定子4、内绕组线圈5和外绕组线圈6,所述吊装杆1的底端与上定子座2的顶部中心连接固定,上定子座2配合下定子座3将绝缘定子4夹紧固定,所述绝缘定子4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绕组槽401,绝缘定子4内侧和外侧的绕组槽401内分别嵌装有内绕组线圈5和外绕组线圈6;

所述外转子组件包括外转子壳7、外转子铁芯8、外转子磁钢9和第一轴承10,所述外转子壳7底部敞口,敞口内安装有外转子铁芯8,所述外转子铁芯8上间隔分布有若干外转子磁钢9,所述外转子壳7顶部的中心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嵌装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套装连接吊装杆1的外侧,所述外转子壳7通过第一轴承10转动连接吊装杆1并通过敞口内的若干外转子磁钢9包围绝缘定子4的外侧;

所述内转子组件包括内转子轴11、内转子磁钢12、第二轴承13和第三轴承14,所述内转子轴11的外侧由上至下依次套装有所述第二轴承13、内转子磁钢12和第三轴承14,所述上定子座2中心开设有第二轴承嵌装孔,所述下定子座3中心开设有第三轴承嵌装孔,所述内转子组件通过第二轴承13、第三轴承14分别嵌装第二轴承嵌装孔、第三轴承嵌装孔穿设在绝缘定子4内,所述内转子轴11的输出端穿过第三轴承嵌装孔并突出至下定子座3底部外;

所述大扇叶组包括若干大扇叶15,若干所述大扇叶15分布连接在外转子壳7顶部的四周;

所述小扇叶组包括若干小扇叶16,若干所述小扇叶16连接于内转子轴11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双转子吊扇电机结构,结构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电机定子组件内部的空间,将定子组件设计成同时具有内外两组绕组的定子结构,集成了外转子组件和内转子组件,使得同一台吊扇的电机能同时内转和外转工作,电机驱动时,外绕组产生驱动外转子组件旋转的磁场,使得外转子组件转动并带动起外转子壳7顶部四周分布的大扇叶15转动,形成范围比较宽广的风,而内绕组同时又产生驱动内转子组件旋转的磁场,使得内转子组件转动并带动内转子轴11输出端连接的若干小扇叶16转动,形成能覆盖吊扇下方中心小范围的风,这样能使到吊扇工作时形成的风能同时覆盖到吊扇下方的中心和外部,提高使用体验。

为了加强外转子壳7鱼吊装杆1的连接强度,提高外转子壳7带动大扇叶组转动时的稳定性,所述外转子壳7于轴孔边缘朝上环设有加固轴承环17,所述加固轴承环17与吊装杆1之间设置有第四轴承18。

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的吊扇工作时第一轴承10因磨损从轴孔上脱落而导致外转子壳7与上定子座2发生摩擦影响吊扇的使用,所述加固轴承环17内于第一轴承10上朝内环设有内径小于第一轴承10外径的限制环,所述第一轴承10顶部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一限制环1701,同时第一限制环1701还能有效的防止第四轴承18松动而掉落到第一轴承10上。

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的吊扇工作时内转子轴11因使用磨损从内转子磁钢12内脱落而导致内转子轴11和小扇叶组掉落对吊扇下人造成的伤害,所述内转子磁钢12和第三轴承14之间的内转子轴11的表面凹设有卡位槽1101,所述卡位槽1101内卡装有卡位片19,所述下定子座3于第三轴承嵌装孔的边缘朝内环设有内径小于第三轴承14的第二限制环301,所述第三轴承14的底部的边缘抵接所述第二限制环301。

为了防止外转子铁芯8上布设的若干外转子磁钢9的磁力受到外转子壳7外的干扰而外散,还设有护磁铁环20,所护磁铁环20嵌装于外转子铁芯8与外转子壳7之间。

为了提升定子座和下定子座3对绝缘定子4的夹紧强度,所述上定子座2、绝缘定子4和下定子座3分别对应的贯通设有锁定螺孔21,有螺栓22依次穿过上定子座2、绝缘定子4和下定子座3的锁定螺孔21并配合锁定螺母23将上定子座2、绝缘定子4和下定子座3夹紧固定。

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扬尘等杂物从外转子壳7的外部进入电机内对电机性能造成影响,所述外转子壳7底部的敞口处连接有防尘环24,所述防尘环24朝内延伸至下定子座3外。

为了提高绝缘定子4的性能,避免传统上下绝缘线架扣装的绝缘定子4在绕制绕组时因公差出现的刮伤漆包线而导致电机耐压不过的现象,所述绝缘定子4包括定子铁芯402以及一体成型在定子铁芯402表面的绝缘线套403。

为了方便日常的拆装维护,所述外转子壳7顶部还连接有大扇叶环座25,若干所述大扇叶15通过大扇叶环座25分布连接于外转子壳7顶部的四周。

为了方便日常的拆装维护,所述内转子轴1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小扇叶连接座26,若干所述小扇叶16分布连接于小扇叶连接座26底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