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5013发布日期:2021-11-03 17:0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的接线技术领域,更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


背景技术:

2.电气柜内通常涉及电气模块的接线问题,现有电气柜内的电气模块通常具有沿某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的若干引线端子(例如对应三相交流电的三个引线端子),但相邻引线端子的间距通常不大,使得该电气模块的接线存在困难。尤其是电气模块的电流水平较高时,通常需要采用铜排接线方式,即引线端子为与铜排形状对应的端子。在此情况下,为了能通过较大的电流,所采用的铜排宽度也需要对应加宽,在各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进一步限制了各铜排间的接线操作空间。为了加大接线操作空间以便于用户接线,通常采用铜排搭接的方式进行接线扩展,但这又容易导致各接线铜排的间距不等,进而使得整体接线结构不对称、美观度较差,难以符合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电气设备和输出接线柜,所述接线结构适于为电气模块在接线时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并具有较好的工艺美观性。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用于将电能引入电气模块或由电气模块引出;其包括:若干引线单元,其均电连接所述电气模块;各引线单元均具有大致呈矩形且长边平行于一第一方向的第一过流截面;和与各引线单元一一对应的若干接线单元,其分别电连接对应的引线单元;各接线单元均具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且短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过流截面;其中,所述第一过流截面的长边长于所述第二过流截面的短边,且各所述接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
5.在某一实施例中:各所述接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
6.在某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引线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引线母排,所述引线母排内界定出所述第一过流截面且其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各所述接线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接线母排,所述接线母排具有延伸方向彼此垂直的搭接部和所述接线部;所述搭接部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的第三过流截面,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二过流截面的长边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一过流截面的短边彼此平行,以使得所述接线母排适于通过该搭接部搭接于对应的引线母排并建立电连接关系;所述接线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引线母排的延伸方向。
7.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模块具有三个引线端子,三个所述引线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所述若干引线单元的数量为三且分别对应三个所述引线端子,且各引线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所述若干接线单元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接线单元、第二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均为l形母排,以使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均呈l形构造,且各接线母排上两相互垂直
的部分分别构成相应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的搭接部和接线部相互配合并使得所述第二接线单元呈t形构造;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彼此相向且关于所述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对称设置。
8.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单元所包括的接线母排为t形母排,其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该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和接线部。
9.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单元包括两个彼此相背且均被构造为l形母排的接线母排,其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该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单元的两个接线部并列设置且彼此搭接以建立并联电连接关系,其两个搭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均适于搭接于对应的引线母排。
10.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并均与所述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在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错位。
11.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包括:电气模块,其具有若干引线端子;接线结构,其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所述引线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引线端子数量对应,以将电能引入所述电气模块或由所述电气模块引出。
1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输出接线柜,用于将多个功率设备并联输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开关模块,其分别对应于一功率设备并用于进行通断控制;各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对应的功率设备,其输出端均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引线端子,且各开关模块的各引线端子彼此一一对应;接线结构,其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所述引线单元与每一开关模块的引线端子数量相同,且每一引线单元均对应于各开关模块中一组彼此对应的引线端子;其中,各引线单元均包括若干引流部和一汇流部;每一引线单元的引流部与所述开关模块数量对应,以使各引流部分别电连接各组彼此对应的引线端子中的一个;所述汇流部内界定出所述第一过流截面,且每一引线单元的汇流部均与该引线单元的各引流部和与该引线单元对应的所述接线单元搭接,以将各引流部汇流后与相应的接线单元建立电连接关系。
13.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设备输出三相交流电;所述开关模块为框架断路器,各开关模块具有分别对应三相交流电的三个所述引线端子。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引线单元与电气模块电连接且与对应的接线单元设有接线部,使得接线结构能够供电气模块对外接线。
16.在此基础上,引线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其相应过流截面的长边平行于一第一方向,从而适于在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与各引线端子对应电连接,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被配置为其相应过流截面的短边平行于第一方向,换言之,各接线部在第一方向呈竖置状态,因而该接线部的配置适于在维持接线结构的整体载流能力的基础上,减少接线部在该第一方向的空间占用,在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有效增大了接线操作空间,并便于用户在较大的操作空间下对电气模块进行接线操作。
17.此外,通过将各接线部沿第一方向等距配置,使得接线结构在该第一方向还具有对称特性,从而在接线完成后具有较好的工艺美观性。
18.(2)各接线部沿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从而各接线部在第一方向基本完全对称,
进一步提升了接线后的工艺美观性。
19.(3)引线单元包括引线母排,接线单元包括具有彼此垂直的搭接部和接线部的接线母排,搭接部的过流截面的长边与第二过流截面的长边平行,因而接线母排适于采用载流能力较好的一体式母排。此外,搭接部的过流截面的短边与第一过流截面的短边平行,使得搭接部与引线母排平行从而适于与其搭接,并实现了引线单元与接线单元的接线部在各自过流截面的短边相互垂直的情况下仍能电连接。
20.(4)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采用了l形母排并呈l形构造,第二接线单元则呈t形构造,因而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可以关于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对称,这不仅实现了各接线单元的接线部沿第一方向的间距相等并具有较好的对称特性,且由于二者相向设置,因而可以在接线部竖置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各接线部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以增大接线操作空间。
21.(5)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母排采用t形母排,结构简单,容易采购,成本较低。
22.(6)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母排采用两个l形母排相背设置来形成,相较于接线部长度只有几种固定尺寸的t形母排,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第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的延伸尺寸可被自由定制,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可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接线需求。
23.(7)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并均与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在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错位,换言之,第二接线单元的搭接部与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的搭接部错位设置,使得第二接线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为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让位出了一定空间,因而第一接线单元和第三接线单元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更加靠近,在各自接线部具有相同间距的基础上减少了各接线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空间占用。
24.(8)电气设备采用了前述的接线结构,因而继承了其全部优势。
25.(9)输出接线柜采用了前述的接线结构,因而继承了其全部优势。此外,通过将引线单元配置为包括若干引流部和一汇流部,可以将各开关模块的各相应的引线端子汇流后与相应的接线单元建立电连接关系,使得接线结构可以应用于更多样化的接线环境。
26.(10)开关模块为框架断路器,各开关模块具有分别对应三相交流电的三个所述引线端子,因而输出接线柜适于将多个输出三相交流电的功率设备并联输出,并通过其内的各框架断路器进行输出功率控制。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接线结构的立体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接线结构的俯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接线结构的一立体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接线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接线结构在图3所示角度下接线后的状态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接线结构在图4所示角度下接线后的状态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输出接线柜的立体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输出接线柜隐藏了框架后的立体图。
36.主要附图标记:
37.实施例1:引线单元(引线母排)10、第一接线单元20a、第二接线单元20b、第三接线单元20c、搭接部21、接线部22。
38.实施例2:引线单元110、引流部(引流母排)111、汇流部(汇流母排)112、接线单元(接线母排)120;开关模块200、引线端子210;框架300。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41.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42.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43.实施例1
44.参照图1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先提供一种接线结构,所述接线结构用于将电能引入电气模块或由电气模块引出。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接线结构可以用于与电气模块的输入端耦合,也可以用于与电气模块的输出端耦合,以分别用于电气模块的输入接线或输出接线。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模块(图中未示出)具有三个横置的引线端子(图中未示出),三个所述引线端子沿一第一方向等距。但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称的各部件沿第一方向等距,并不局限于各部件的实体沿该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而是指各部件在先后经过沿与该第一方向互相正交的其他两方向(如依次沿图示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两次投影后,所得到的各投影像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
46.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结构包括三个引线单元10和三个接线单元。
47.各所述引线单元10分别连接所述电气模块的一引线端子,且各引线单元10均具有大致呈矩形且长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过流截面。
48.各所述接线单元与各所述引线单元10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且各接线单元均具有接线部22,所述接线部22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且短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过流截面。其中,所述第一过流截面的长边长于所述第二过流截面的短边,且各所述接线部22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
49.本实施例的接线结构,引线单元10与电气模块电连接且与对应的接线单元设有接线部22,使得接线结构能够供电气模块对外接线。在此基础上,引线单元10进一步被配置为其相应过流截面的长边平行于一第一方向,从而适于在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与各引线端子对应电连接,而接线单元的接线部22被配置为其相应过流截面的短边平行于第一方向,换言之,各接线部22在第一方向呈竖置状态,因而该接线部22的配置适于在维持接线结构的整体载流能力的基础上,减少接线部22在该第一方向的空间占用,在引线端子横置的情况下有效增大了接线操作空间,并便于用户在较大的操作空间下对电气模块进行接线操作。此外,通过将各接线部22沿第一方向等距配置,使得接线结构在该第一方向还具有对称特性,从而在接线完成后具有较好的工艺美观性。
50.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引线单元10均被配置为一引线母排10,其内界定出所述第一过流截面,且各引线母排10沿图示的第三方向延伸,该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中,各引线单元10沿第一方向等距,且沿第一方向位于中间的引线母排10与其两侧的引线母排10在所述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51.各所述接线单元均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一接线母排,所述接线母排具有延伸方向彼此垂直的搭接部21和所述接线部22。具体的,所述搭接部21内界定出大致呈矩形的第三过流截面,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二过流截面的长边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过流截面与第一过流截面的短边彼此平行,以使得所述接线母排适于通过该搭接部21搭接于对应的引线母排10并建立电连接关系。所述接线部22沿图示的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本实施例中,各所述接线部22还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
52.不言而喻的,所述引线母排10和接线母排均可被配置为铜材质的铜排。
53.可以看出,引线单元10包括引线母排10,接线单元包括具有彼此垂直的搭接部21和接线部22的接线母排,搭接部21的过流截面的长边与第二过流截面的长边平行,因而接线母排适于采用载流能力较好的一体式母排。此外,搭接部21的过流截面的短边与第一过流截面的短边平行,使得搭接部21与引线母排10平行从而适于与其搭接,并实现了引线单元10与接线单元的接线部22在各自过流截面的短边相互垂直的情况下仍能电连接。此外,各接线部22沿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从而各接线部22在第一方向基本完全对称,进一步提升了接线后的工艺美观性。
54.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接线单元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接线单元20a、第二接线单元20b和第三接线单元20c。
55.所述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所包括的接线母排均为l形母排,以使所述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均呈l形构造,且各接线母排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相应接线单元的搭接部21和接线部22。
56.所述第二接线单元20b所包括的接线母排的搭接部21和接线部22相互配合并使得所述第二接线单元20b呈t形构造。所述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彼此相向且关于所述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接线部22对称设置。
57.可以看出,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采用了l形母排并呈l形构造,第二接线单元20b则呈t形构造,因而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可以关于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接线部22对称,这不仅实现了各接线单元的接线部22沿第一方向的间距相等并具有较好的对称特性,且由于二者相向设置,因而可以在接线部22竖置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各接线部22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以增大接线操作空间,正如图2所示。
58.具体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单元20b可采用t形母排作为其接线母排,该t形母排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该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搭接部21和接线部22。在采用t形母排的实施例中,其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容易采购,成本较低,但当用户有更多样化的接线需求,从而使得接线部22的长度需要对应变化时,t形母排由于其在市面上的规格有限,因而难以满足要求。
59.为了克服t形母排的上述缺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线单元20b包括两个彼此相背且均被构造为l形母排的接线母排,其上两相互垂直的部分分别构成该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搭接部21和接线部22。所述第二接线单元20b的两个接线部22并列设置且彼此搭接以建立并联电连接关系,其两个搭接部21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均适于搭接于对应的引线母排10。
60.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彼此相向指的是两呈l形构造的结构的内角相对设置,而所述的彼此相背则指的是两结构的外角相对设置。
61.因而,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接线母排采用两个l形母排相背设置来形成,相较于接线部22长度只有几种固定尺寸的t形母排,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接线部22的延伸尺寸可被自由定制,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可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接线需求。
6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的搭接部2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并均与所述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搭接部21在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错位。因而,各接线单元与各引线单元10对应设置,即第二接线单元20b的搭接部21与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的搭接部21错位设置,使得第二接线单元20b在第一方向上为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让位出了一定空间,因而第一接线单元20a和第三接线单元20c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更加靠近,在各自接线部22具有相同间距的基础上减少了各接线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空间占用。
63.本实施例还基于所述接线结构进一步提供了相关的电气设备(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电气模块和本实施例的所述接线结构。所述电气模块如前所述具有若干引线端子。所述接线结构中引线单元10的数量与所述引线端子数量对应,以将电能引入所述电气模块或由所述电气模块引出。不言而喻的,电气设备采用了前述的接线结构,因而继承了其全部优势。
64.实施例2
65.参照图3

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出接线柜,并在该输出接线柜这一具体应用环境基于实施例1的接线结构进行改进,以形成本实施例的接线结构。
66.先参照图7

8,所述输出接线柜用于将三个功率设备并联输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设备为具有三相交流电输出的ups(图中未示出)。不言而喻的,所述功率设备还可以为其他可输出三相交流电的变流器,如光伏逆变器等。
67.所述输出接线柜包括框架300、柜体(图中未示出),以及固设于所述框架300和柜
体内的三个开关模块200和接线结构。
68.各所述开关模块200均通过与框架300固接的隔板固设于柜体内,且分别对应于一功率设备并用于对该功率设备进行通断控制。本实施例中,各开关模块200均为框架断路器,其输入端电连接对应的功率设备,其输出端均包括三个引线端子210,该三个引线端子210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并分别对应于u相交流电、v相交流电和w相交流电的输出。
69.可以理解的,由于各开关模块200均具有上述三个横置且分别对应三相交流电的引线端子210,因而各开关模块200的各引线端子210彼此一一对应。换言之,各开关模块200均对应u相交流电的三个引线端子构成一组对应的引线端子,各开关模块200均对应v相交流电的三个引线端子构成一组对应的引线端子,各开关模块200均对应w相交流电的三个引线端子构成一组对应的引线端子。
70.结合图3

6,本实施例的接线结构与实施例1的接线结构基本相同,尤其是接线单元120完全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引线单元110。具体区别在于:(1)由于每一引线单元110均对应了多个开关模块200(该开关模块200对应于实施例1的电气模块),因而本实施例的引线单元110对应地被配置为包括若干引流部111和一汇流部112;(2)由于进行了汇流,各引线单元110和接线单元120的载流能力均需要对应地提升,因而通过对相应母排搭接有并联母排实现接线结构的载流能力提升。
71.由于上述的区别(2)属于对接线结构载流能力的适应性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本实施例的附图对应地理解和实施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对其赘述,因而接下来主要介绍区别(1)。
72.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结构的引线单元110的数量为三,其与每一开关模块200的引线端子210数量相同,且每一引线单元110均对应于各开关模块200中一组彼此对应的引线端子。换言之,三引线单元110分别对应于各开关模块200的u相交流电、v相交流电和w相交流电的引线。不言而喻的,由于各接线单元120与各引线单元110一一对应,故三个对应的接线单元120也分别对应于各开关模块200的u相交流电、v相交流电和w相交流电的接线输出。
73.具体而言,各引线单元110均包括若干所述引流部111和一所述汇流部112。每一引线单元110的引流部111与所述开关模块200数量对应,以使各引流部111分别电连接各组彼此对应的引线端子210中的一个。所述汇流部112内则界定出所述第一过流截面,且每一引线单元110的汇流部112均与该引线单元110的各引流部111和与该引线单元110对应的所述接线单元120搭接,以将各引流部111汇流后与相应的接线单元120建立电连接关系。
74.从图3

6可以看出,各引流部111均被配置为直接电连接各引线端子210的引流母排111,而相应的汇流部112则被配置为一汇流母排112,二者相互搭接后进一步搭接于接线单元的接线母排120,各所述接线母排120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接线端子,以供用户接线。本实施例中,各引流母排111均通过与框架300固接的连接片固设于柜体内,各汇流母排112均通过与框架300固接的隔板固设于柜体内,各接线母排120则通过与隔板固接的绝缘板固设于柜体内,各搭接的母排还通过螺纹紧固件锁定。
75.不言而喻的,本实施例的汇流母排112可直接采用实施例1的引线母排10的结构,而各引流母排111与开关模块200的对应关系则同样可以参考实施例1的引线母排10与电气
模块的对应关系,但其结构可根据开关模块200的引线端子210的位置进行适应性地调整。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一开关模块200的各引线端子210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则各引线单元110的各引流母排111也沿所述第一方向等距间隔排布,并相应地沿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延伸以与相应的汇流母排112搭接,但可以理解的,各引流母排111的具体结构和排布方式不局限于此。不言而喻的,与所述第一过流截面相同,各引流母排111各部分的过流截面的长边也始终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从而适于通过采用一体式母排实现与开关模块200和汇流母排112的电连接。
7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输出接线柜由于采用了基于实施例1改进的接线结构,除继承了实施例1接线结构的全部优势外,其还通过将引线单元110配置为包括若干引流部111和一汇流部112,可以将各开关模块200的各相应的引线端子210汇流后与相应的接线单元120建立电连接关系,使得接线结构可以应用于更多样化的接线环境。
77.进一步的,开关模块200为框架断路器,各开关模块200具有分别对应三相交流电的三个所述引线端子210,因而输出接线柜适于将多个ups并联输出,并通过其内的各框架断路器进行输出功率控制。
78.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