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式电机定子及其绕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123812发布日期:2021-10-27 19:53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式电机定子及其绕线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盘式电机,具体说是一种盘式电机定子及其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盘式电机的功率密度偏低,本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了可以突破传统盘式电机瓶颈的盘式电机技术方案。应用于盘式发电机,针对盘式发电机的定子,现有技术的盘式发电机定子带有铁芯,体积大、重量大,铜占比低,使得输出效率低,用电质量差,灵活性差,因此,盘式电机长期以来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盘式发电机定子及其绕线方法,保证定子线圈稳固的同时尽量减小转子与定子线圈各部分之间的距离,并且有利于高效生产和简化生产流程,减小脉振转矩,提高电机运转平稳性。
4.所述的一种盘式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盘状的定子盘和固定于定子盘的线圈槽内的线圈单元;
5.所述定子盘为由不导磁绝缘材料制成的平板状,设有围绕圆心的一圈线圈槽,线圈槽径向外侧的定子盘上设有连接线接头孔以及包括跨线的连接线,连接线通过连接线槽与线圈槽内的线圈连接,所述连接线槽外侧开口于定子盘的表面或埋设在定子盘内;所述跨线是指相邻线圈槽内线圈的连接线,跨线设于定子盘上的跨线槽内,所述跨线槽的两端连通相邻的线圈槽;每一个连接线接头孔均通过对应的连接线槽与线圈槽连通;
6.定子盘上设有一相或多相主绕组,主绕组由各自相的线圈单元串联而成,主绕组的一个线圈槽内的同一相单线圈组成一个线圈单元,一个单线圈由一根线圈线无分支、无铁芯地同向绕制构成,一个单线圈由两层单层线圈轴向叠合置于一个线圈槽内,一个单层线圈的轴向厚度为单根线圈线的宽度,线圈线的宽度方向为定子盘的轴向。
7.其中,单层线圈为在同一个平面内的螺旋状线圈,一个单线圈的两个线头分别属于上层单层线圈和下层单层线圈,两个线头都位于螺旋状线圈的外侧。
8.一种绕组相数的实施例为,定子盘上设有多相绕组时,每一相绕组由多个单线圈通过跨线和/或飞线串联构成,飞线是指间隔一个以上线圈槽间的连接线,飞线至少部分嵌设于飞线槽内,飞线槽的一端与线圈槽连通。
9.另一种绕组相数的实施例,一个定子盘上仅设有单相绕组。
10.作为实施例,线圈单元由偶数个单线圈轴向叠合构成,连接线接头孔包括串线接头孔,同一个线圈单元内的不同的单线圈通过串线连接,串线通过线槽在串线接头孔焊接。
11.作为不同的实施例,主绕组的每一个所述线圈槽填设有多个线圈单元,线圈单元由单线圈组成,线圈单元之间不连接。
12.作为实施例,围绕圆心的一圈线圈槽内还设有辅助线槽,辅助线槽内填设有独立于主绕组的辅助绕组。
13.优选地,所述线圈线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角矩形。
14.一种上述盘式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5.一、将预制的单线圈以偶数层叠放填入线圈槽后,在单线圈与所放入的线圈槽间涂上固定胶,使固定胶凝固;
16.每一个单线圈,设定上层单层线圈的线头为进线头,下层单层线圈的线头为出线头,线圈槽内如果需要连接串线,单线圈作为串线连接的线头嵌入串线接头孔所在的凹槽内;单线圈作为与跨线连接的线头嵌入对应的跨线接头孔所在的跨线槽内;如果需要连接飞线,作为与飞线和相线连接的线头嵌入对应的飞线槽;
17.从相线接入到接出,保持这一相依次经过的各单层线圈的电流方向单一,以此选择串线、跨线和飞线所需连接的线接头;
18.三、将有连接的串线和/或跨线焊接,在必要时,将飞线的线头与对应的飞线连接端连接,消除焊接后凸出于定子盘表面的连线接头。
19.作为实施例,所述单线圈的绕制方式为在线圈线的中部同时反旋向绕制设定圈数后同轴双层叠放,构成从一个线头旋入后以同旋向从另一个线头绕出的双层线圈。
20.盘式电机的定子为了保证在尽量大的磁场强度下切割磁力线,磁场强度与到磁铁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定子线圈的各部分与转子磁铁的垂直距离需要尽量靠近,如果采用多层转子,则相邻转子之间的间距需要尽量靠近,同时要保证电子线圈的稳固可靠。本发明的盘式电机定子通过合理的线圈排布,尽量提高磁场空间的利用率,省略了铁芯,杜绝了铁损,同时将空间利用来提高铜占比,如果在定子线圈的两侧设置一对带有永久磁铁的转子距离足够近的情况下,在基于合理的结构和工艺条件下,同等体积和质量的电机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有大幅提高,远高于目前的桶式电机和盘式电机的输出效率。
21.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最大限度压缩定子轴向厚度的定子结构和绕线方法。
22.1、线圈本身仅使用单层盘绕,多层直接叠加,线圈单元模块化,且线圈本身没有斜向走线。因此不会有空间被斜向走线占用,而一层线圈的厚度仅仅是一个线宽,最大限度利用了定子的轴向厚度空间,且线圈铜占比高,输出效率高。
23.2、线圈间的连线标准化,连线分类为串线、跨线和飞线三类,并明确在对应的结构使用,线圈槽内使用串线,相邻槽间使用跨线,间隔的线圈组件使用飞线,线圈的拼接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需要搭接为不同相数和不同输出电压,可以用于主线圈或辅助线圈。各连线分布位置形成规律,连线不易出错,盘面易于辨识,也便于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有利提高生产效率。
24.3、定子盘厚度就是线圈厚度,各类连线通过定子盘上的线槽延伸到径向外圈进行焊接,将影响厚度的线路转换到线圈径向外侧的线槽连接,尽量压缩了定子盘的轴向厚度。且连线规范,易于实现标准化的自动焊接。通过定子盘的线槽走连接线,绝缘性能好,稳定性好,同时实现多相连线的相间绝缘,而不依靠导线的绝缘层。
25.4、定子与转子的盘片距离足够近,定子线圈不使用铁芯,仍然利用了绝大部分的磁通,并且为多层盘片提供了额外的磁通量,同时减小了涡流损耗、减小了定子的体积和重量,利用节省的空间填设定子线圈,实验证明反而提高了输出效率。还可利用线圈径向外侧的定子盘设置检测和辅助装置。
26.5、在切割磁力线的线圈槽中设置辅助线圈槽,并设置独立的辅助线圈,利用了同一个定子盘,可提供独立供电电源,服务于对电机本身的监控和测量,同时可以调整降低主线圈的输出电流波形畸变率,是主线圈提供更高质量的波形输出。
27.6、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实现多层定子盘与多层转子盘的交错叠加,利用转子磁铁的多重叠加磁场,可进一步提高输出效率。
28.7、便于实现盘式电机的多相输出,均衡负载分布,提高电能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同时多相线圈均衡分配后脉振转矩小,带来的脉振小,稳定性好,可以进一步提高转速和能量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定子盘实施例一正面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定子盘实施例一背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27槽定子线圈实施例的轴向截面绕线布置局部示意图,
33.图5是12槽定子线圈实施例的轴向截面绕线布置局部示意图,
34.图6是27槽定子线圈实施例的绕线接法示意图,
35.图7是12槽定子线圈实施例的绕线接法示意图,
36.图8是带辅助线圈实施例的绕线接法示意图,
37.图9是定子盘实施例二正面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定子盘实施例二背面结构示意图,
39.图11是定子盘实施例三正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2是定子盘实施例三背面结构示意图,
41.图13是定子盘实施例四正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4是定子盘实施例四背面结构示意图。
43.图中:1

线圈槽,2

风扇孔,3

飞线槽,4

绑线孔,5

紧固孔,6

背面串线接头孔,7

跨线接头孔,8

串线接头孔,9

背面跨线接头孔,10

跨线槽,11

紧固圈,12

定子盘,13

相线进线端,14

飞线,15

相线出线端,16

上层单层线圈,17

下层单层线圈,18

跨线,19

串线,20

线圈单元,21

单线圈,22

单层线圈,23

线头编码,24

相进线线头编码,25

上层单线圈,26

下层单线圈,27

线圈线,28

相出线线头编码,31

辅助线槽,32

主线槽,33

连接线接头孔,34

辅助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的盘式电机定子,包括圆盘状的定子盘12和固定于定子盘内的线圈单元20,定子盘12通过紧固钉固定在外框架上。对于盘式电机,在定子盘的一侧或两侧设置产生磁场的转子,定子距离转子的距离越短,所获得的磁场强度越大,磁场强度与间距的平方成反比。因此,特别是对于需要获得高输出效率或需要重量轻体积小的电机,双侧转子的间距需要尽可能小。
45.所述定子盘12为平板状,由不导磁绝缘材料制成,定子盘12的厚度与线圈单元的厚度相关,这一厚度足够在线圈槽1径向外侧开设槽道或进行埋设。理论上更大的定子盘径
向空间不会阻碍电机的运转和磁场的利用。
46.定子盘12的内圈留空给随转子转动的电机风扇,径向向外是围绕圆心的一圈排列为环状的线圈槽1,线圈槽1用来固定嵌设线圈。如图2、3、8

13是四个实施例中定子盘的两个侧面结构。
47.根据不同的需要,一个定子盘12上的主绕组可以设有单相绕组或多相绕组,多相绕组可以提供多相负载,有利于平衡电流分布,减小脉振转矩。还可以在主绕组的主线槽32间设置辅助线槽31,提供与主绕组不同的输出电压或输出功率,以满足电机本身的检测或控制需要。
48.对于主绕组而言,每一个所述线圈槽1分别固定填设一相的一个线圈单元20,一个线圈单元20由偶数个单线圈21轴向叠合构成,在一个定子盘上,线圈单元是基本的电能产生单元,一个绕组的输出电压是所串接的线圈单元所产生电压的整数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于主绕组线圈单元的辅助线圈单元,如图9、10为设有辅助线槽31的定子盘,辅助线槽31内设有辅助线圈单元。
49.一个线圈槽1内也可以设置多个线圈单元20,一个线圈槽1内的多个线圈单元20分别属于不同相的绕组。
50.在一个线圈槽1内单个线圈单元20的情况下,如图2、3的实施例一,多相绕组中,线圈槽1径向外侧的定子盘12上设有跨线槽10、飞线槽3以及串线接头孔8和跨线接头孔7,各线槽和孔分别在定子盘上环向可以以等半径均布,或者分布在线圈槽1径向以外的区域,可以灵活地发挥定子盘的作用,例如将与线圈连接的连线通过线槽或预埋引线引出后,通过对线圈的串并连接实现对输出电流和电压的设置,还可以在连接区域设置检测元件的安置位,利用转子磁场进行运行参数检测。
51.绝大多数定子盘都设置有跨线槽10,所述跨线槽10的两端连通相邻线圈槽10,可以设置在定子盘的一侧或两侧;多相绕组会设置有飞线槽3,飞线槽3的一端与线圈槽10连通,飞线槽3根据需要设置在定子盘的一侧或两侧面,或者贯通定子盘的盘面,跨线槽的两端是将同侧面的线圈槽内的线圈线串接,跨线18嵌设于跨线槽内,是指相邻线圈槽1内单线圈的连接线,飞线14嵌设于飞线槽内,是指间隔一个以上线圈槽1内单线圈的连接线。串线19是指在同一个线圈槽1内不同单线圈之间的连接线,飞线可以是将同侧的不相邻的线圈串接,也可能是将不同侧面的线圈串接。串线接头孔8和跨线接头孔7分别通过凹槽与线圈槽10连通。跨线槽10和飞线槽3可以分别预埋跨线和飞线,在飞线与线圈线的连接处将连线焊接。对于设置有辅助绕组的定子盘还会设有辅助线槽31,辅助线槽与主绕组的线圈槽共同排列为环状,设置在线圈槽之间,辅助线圈绕组独立,不串接任一主绕组。图9、10为带有辅助线槽31的定子盘结构。
52.使用定子盘的线槽,可以稳定、不凸出盘面地将线圈线连接,可以直接实现不同导线间的绝缘,而不需要导线的绝缘层。而且连接线从盘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便于识别不同类型的定子盘。同时,利用线槽可以对线圈单元进行灵活的连接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非常多的单独相输出,或者为不同的电压、电流负载的需要而设置。由于线圈单元模块化,也便于更换和快速组装。
53.参见图4、5实施例,一个主绕组的线圈单元20是一个单线圈21由一根线圈线27无分支、无铁芯地同向绕制构成,一个单线圈21由两层单层线圈22轴向叠合构成,一个单层线
圈22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角矩形,相对于定子盘的轴向,单层线圈22的厚度为单根线圈线27的宽度,线圈线27的宽度方向为定子盘的轴向。单层线圈22是在一个平面内盘状螺旋形绕制而成,一个单线圈21的两个线头分别属于上层单层线圈16和下层单层线圈17,两个线头都位于螺旋状线圈的外侧,上层单层线圈由外圈绕到内圈,直接跨层到下层单层线圈的内圈,再盘状绕出而成。
54.多相绕组中的一相绕组由多个单线圈21通过串线19、跨线18和飞线14相互串联构成,每一相绕组在一个定子盘上相对于定子盘的圆心可以呈中心对称分布,也可能定子盘的盘面线圈槽排列中插入了辅助线圈或非主绕组的线圈槽,因此不呈中心对称分布。
55.如图4、5,如果不考虑辅助线圈绕组,线圈单元均为主绕组的多相绕组的布置结构,且一个线圈槽中仅有一个线圈单元的情况下,每一个线圈槽1中的多个单线圈21串接为一个线圈单元20,每一相绕组共有m个线圈单元20,m=主绕组的总线圈槽数/相数,m个线圈单元均分为n个区,每个区有p个线圈单元,m、n和p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以图6、7为例,在图6、7中,一个最小的粗线框表示一个线圈单元,每一个单元格内的数字表示单线圈的线头编号,在一个线圈单元内上排为上层单线圈,下排为下层单线圈,图6、7中实线、密间距虚线和疏间距虚线分别表示三相绕组的导线。在图7中,有12个线圈槽,3相绕组,每一相绕组有4个线圈单元,分为了2个组,每一组有2个线圈单元,这里的m、n和p分别为4、2、2,图7对应的定子盘结构如图11、12。在图6中,有27个线圈槽,分为3相绕组,每一相绕组有9个线圈单元,分为了3个组,每一组有3个线圈单元,这里的m、n和p分别为9、3、3,图6对应的定子盘结构如图2、3。图8为带有辅助绕组的单线圈间的连线方式示意图,图中辅助线圈d1

l1,d2

l2,d3

l3三个绕组为辅助绕组,电能独立输出。
56.图13、14是定子盘上只有单相绕组的定子盘结构,这样的定子盘,只需要在跨线槽内的跨线连接各主绕组线圈槽内的线圈。盘式电机定子的绕线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57.1、分别制作单线圈和定子盘。
58.由于单线圈的模块化,单线圈可以独立制作并可以在定子盘上更换。使得单线圈可以作为一种半成品生产。一个单线圈是由线圈线不间断的上层单层线圈和下层单层线圈组成一体。
59.作为单线圈绕线实施例,所述单线圈的绕制方式为在线圈线的中部同时反旋向绕制设定圈数后同轴双层叠放,构成从一个线头旋入后以同旋向从另一个线头绕出的两层单层线圈。最后绕制成型的轮廓需要能够嵌入线圈槽1内。
60.定子盘是已经规划好连接位置和焊接位置的定子基座,可以由高分子材料由模具一次成型。图2、3是没有安装线圈的定子盘实施例。
61.将预制的单线圈21以偶数层叠放填入线圈槽1后,单线圈的线头伸出到预定的线槽,在单线圈21与所放入的线圈槽1间涂上固定胶,使固定胶凝固,将单线圈固定。
62.2、牵线
63.每一个单线圈,设定上层单层线圈16的线头为进线头,下层单层线圈17的线头为出线头,牵线的过程需要将每一相的单线圈线头找到连接的槽位。将单线圈根据需要通过串线、跨线或飞线在线圈径向外侧的区域进行连接。最后的连接需要通过焊接孔焊接,在牵线步骤中,将单线圈的线头布置到对应的连线槽位置。
64.如果同一个线圈槽1内仅有一相线圈,则单线圈之间必然会通过串线连接,且仅有
两种连接方式,两种连接方式的电流方向相反。一个定子盘上的线圈需要预先作整体规划,每一相的线圈线电流方向一致,电流方向需要与磁极位置配合做出。在这一原则下,规划串线、跨线和飞线的对应位置。
65.作为串线连接的线头嵌入串线凹槽和串线接头孔8,相邻单线圈作为跨线连接的线头嵌入对应的跨线凹槽和跨线接头孔7,作为飞线和相线连接的线头嵌入对应的飞线槽3;需要时,在定子盘12的外周对应位置固定作为飞线14的带绝缘层导线。
66.图6、7分别是27孔和12孔线圈槽的一种布置方案。
67.3、连接
68.每一相线圈线的线头位置布置到对应的线槽内以后,将有连接的串线和/或跨线焊接,存在飞线时,将飞线的线头与对应的飞线连接端连接,焊线凝固后,可以将连接头塞入串线接头孔8或跨线接头孔7,消除焊接后凸出于定子盘表面的连线接头。一次统一的过锡焊接后即完成了整体线圈线的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