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81397发布日期:2021-08-31 17: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具备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的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作为换热器的油冷却器的车辆用的驱动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1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驱动装置的换热器具有在内部流动第一流体的第一换热流路、以及在内部流动第二流体的第二换热流路,并且安装于壳体等被安装部件。被安装部件具有分别与各换热流路连接的连接流路。在该情况下,有流体从各换热流路与各连接流路之间的连接部分泄漏而流入到其它换热流路或其它连接流路的担忧。因此,有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混合的担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混合的构造的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案具备: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以及安装有上述换热器的被安装部件。上述换热器具有:在内部流动上述第一流体的第一换热流路;以及在内部流动上述第二流体的第二换热流路。上述第一换热流路具有在上述换热器中的与上述被安装部件接触的面开口的第一开口。上述第二换热流路具有在上述换热器中的与上述被安装部件接触的面开口的第二开口。上述被安装部件:具有与上述第一换热流路连接的第一连接流路;与上述第二换热流路连接的第二连接流路;与上述第一开口的周缘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面;以及与上述第二开口的周缘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面。上述第一连接流路具有在上述第一接触面开口并与上述第一开口连接的第一连接口。上述第二连接流路具有在上述第二接触面开口并与上述第二开口连接的第二连接口。上述第一接触面与上述第二接触面相互分离,由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方相互隔开地配置。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驱动装置中,能够抑制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从前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器安装部的图。

图3是从突出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器安装部的图。

图4是从前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器安装部及换热器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轴向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器安装部及换热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从突出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冷却器安装部的图。

图8是从轴向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器安装部及换热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驱动装置,2—马达,6、206—壳体(被安装部件),61d、161d—凹部,63、63a、63b、163a、163b—第一突出部,64、64a、64b、164a、164b—第二突出部,65、65a、65b、165a、165b、265—第一接触面,66、66a、66b、166a、166b、266—第二接触面,67—固定部,67a、167a—紧固面,68、68a、68b、68c、68d—第一肋(肋),69、69a、69b—第二肋(肋),70、270—换热器,73、273—第一换热流路,73a—第一流入口(第一开口),73b—第一流出口(第一开口),74、274—第二换热流路,74a—第二流入口(第二开口),74b—第二流出口(第二开口),75—螺纹件,92b—第一流入流路(第一连接流路),92c—第一流出流路(第一连接流路),92d、92e、292d—第一连接口,98a—第二流入流路(第二连接流路),98b—第二流出流路(第二连接流路),98c、98d、298d—第二连接口,261e—第一凹部,261f—第二凹部,261g—凸部,273a—第一开口,274a—第二开口,o—油(第一流体),w—水(第二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在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规定铅垂方向来进行说明。并且,附图中,示出xyz坐标系作为适当的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为铅直方向上侧,-z侧为铅直方向下侧。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是搭载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为车辆的前侧,-x侧为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并且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y侧为车辆的左侧,-y侧为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此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定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为车辆的后侧,-x侧为车辆的前侧。在该情况下,+y侧为车辆的右侧,-y侧为车辆的左侧。

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马达轴j1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更详细而言,马达轴j1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与马达轴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j1的轴的方向简称为“周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并作为其动力源来使用。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具备马达2、包括减速装置4及差动装置5在内的传动装置3、壳体6、油泵96、换热器70以及管1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不包括逆变单元。换言之,驱动装置1成为与逆变单元分体的结构。

壳体6在内部收纳马达2及传动装置3。壳体6具有马达收纳部61、齿轮收纳部62以及隔壁61c。马达收纳部61是在内部收纳下述的转子20及定子30的部分。齿轮收纳部62是在内部收纳传动装置3的部分。齿轮收纳部62位于马达收纳部61的左侧。马达收纳部61的底部61a位于比齿轮收纳部62的底部62a更靠上侧。隔壁61c在轴向上划分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62的内部。在隔壁61c设有隔壁开口61e。隔壁开口61e将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与齿轮收纳部62的内部连接。隔壁61c位于定子30的左侧。

壳体6在内部收纳作为制冷剂的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及齿轮收纳部62的内部收纳油o。在齿轮收纳部62的内部的下部区域设有存积油o的积油部p。积油部p的油o由下述的油路90输送到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被输送到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的油o存积在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的下部区域。存积在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经由隔壁开口61e向齿轮收纳部62移动,并返回到积油部p。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某部分的内部收纳油”指的是:在马达正驱动的至少一部分中,油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并且在马达停止时,油也可以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收纳油o指的是:在马达2正驱动的至少一部分中,油o位于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即可,并且在马达2停止时,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的油o也可以全部通过隔壁开口61e而移动到齿轮收纳部62。此外,由下述的油路90输送到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的油o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马达2停止的状态下残留在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

油o在下述的油路90内循环。油o作为减速装置4及差动装置5的润滑用来使用。并且,油o作为马达2的冷却用来使用。作为油o,为了发挥润滑油及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较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transmissionfluid)同等的油。在本实施方式中,油o相当于“第一流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是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2具备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26、27。转子20能够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j1为中心旋转。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和转子主体24。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转子主体24具有转子铁芯和固定于转子铁芯的转子磁铁。转子20的转矩传递到传动装置3。

旋转轴21以马达轴j1为中心沿轴向延伸。旋转轴21以马达轴j1为中心旋转。旋转轴21是在内部设有中空部22的中空旋转轴。在旋转轴21设有连通孔23。连通孔23沿径向延伸并连接中空部22与旋转轴21的外部。

旋转轴21以跨越壳体6的马达收纳部61和齿轮收纳部62的方式延伸。旋转轴21的左侧的端部向齿轮收纳部62的内部突出。在旋转轴21的左侧的端部,固定有传动装置3的下述的第一齿轮41。旋转轴21由轴承26、27支撑为能够旋转。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经由间隙而对置。更详细而言,定子30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和线圈组件33。定子铁芯32包围转子20。定子铁芯32固定于马达收纳部61的内周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定子铁芯3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多个齿沿周向遍及一周地等间隔配置。

线圈组件33具有沿周向安装于定子铁芯32的多个线圈31。多个线圈31经由未图示的绝缘子分别装配于定子铁芯32的各齿。多个线圈31沿周向配置。更详细而言,多个线圈31沿周向遍及一周地等间隔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组件33可以具有捆扎各线圈31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具有将各线圈31彼此连接的连接线。

线圈组件33具有从定子铁芯32起沿轴向突出的线圈端部33a、33b。线圈端部33a是从定子铁芯32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b是从定子铁芯32向左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a包括线圈组件33所具有的各线圈31中的比定子铁芯32更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b包括线圈组件33所具有的各线圈31中的比定子铁芯32更向左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33a、33b例如呈以马达轴j1为中心的圆环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端部33a、33b可以包括捆扎各线圈31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包括将各线圈31彼此连接的连接线。

轴承26、27将转子20支撑为能够旋转。轴承26、27例如是球轴承。轴承26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铁芯32更靠右侧的部分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6对旋转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更靠右侧的部分进行支撑。轴承26保持于马达收纳部61中的覆盖转子20及定子30的右侧的壁部61b。

轴承27是将转子20中的位于比定子铁芯32更靠左侧的部分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27对旋转轴21中的位于比固定转子主体24的部分更靠左侧的部分进行支撑。轴承27保持于隔壁61c。

传动装置3收纳在壳体6的齿轮收纳部62内。传动装置3与马达2连接。更详细而言,传动装置3与旋转轴21的左侧的端部连接。传动装置3具有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到差动装置5。

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减速装置4减小马达2的转速,使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根据减速比而增大。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传递到差动装置5。减速装置4具有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第三齿轮43以及中间旋转轴45。

第一齿轮41固定于旋转轴21的左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第一齿轮41与旋转轴21一起以马达轴j1为中心旋转。中间旋转轴45沿与马达轴j1平行的中间轴j2延伸。中间旋转轴45以中间轴j2为中心旋转。第二齿轮42及第三齿轮43固定于中间旋转轴45的外周面。第二齿轮42与第三齿轮43经由中间旋转轴45连接。第二齿轮42及第三齿轮43以中间轴j2为中心旋转。第二齿轮42与第一齿轮41啮合。第三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下述的齿圈51啮合。

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依次经由旋转轴21、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中间旋转轴45以及第三齿轮43而传递到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各齿轮的齿轮比以及齿轮的个数等能够根据需要的减速比来进行各种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心平行地配置的平行轴齿轮类型的减速器。

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而与马达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传递到车辆的车轮的装置。在车辆转弯时,差动装置5吸收左右车轮的速度差,同时将相同的转矩传递到左右两轮的车轴55。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3经由减速装置4及差动装置5将马达2的转矩传递到车辆的车轴55。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未图示的齿轮箱、未图示的一对小齿轮、未图示的小齿轮轴以及未图示的一对侧齿轮。齿圈51以与马达轴j1平行的差动轴j3为中心旋转。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到齿圈51。

在马达2且在壳体6的内部设有供油o循环的油路90。油路90是从积油部p向马达2供给油o并再次将其引导至积油部p的油o的路径。油路90设为跨越马达收纳部61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62的内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路”是指油的路径。因此,“油路”是不仅包括形成经常朝向一个方向的油的流动的“流路”,还包括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以及油滴落的路径的概念。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包括存储油的储液器等。

油路90具有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第一油路91及第二油路92分别使油o在壳体6的内部循环。第一油路91具有扬起路径91a、旋转轴供给路径91b、旋转轴内路径91c以及转子内路径91d。并且,在第一油路91的路径中设有第一储液器93。第一储液器93设置在齿轮收纳部62内。

扬起路径91a是利用差动装置5的齿圈51的旋转来从积油部p扬起油o、并在第一储液器93接受油o的路径。第一储液器93在上侧开口。第一储液器93接受齿圈51所扬起的油o。并且,在紧接马达2驱动后等积油部p的液面s较高的情况下等,第一储液器93除了接受由齿圈51扬起的油o以外,还接受由第二齿轮42及第三齿轮43扬起的油o。

旋转轴供给路径91b从第一储液器93向旋转轴21的中空部22引导油o。旋转轴内路径91c是供油o在旋转轴21的中空部22内通过的路径。转子内路径91d是从旋转轴21的连通孔23通过转子主体24的内部并向定子30飞散的路径。

在旋转轴内路径91c中,伴随转子20的旋转,对转子20的内部的油o赋予离心力。由此,油o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连续地飞散。并且,伴随油o的飞散,转子20内部的路径变成负压,存积在第一储液器93内的油o被吸引到转子20的内部,从而油o充满转子20内部的路径。

到达至定子30的油o从定子30吸收热量。冷却定子30后的油o向下侧滴下,并存积在马达收纳部61内的下部区域。存积在马达收纳部6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于隔壁61c的隔壁开口61e向齿轮收纳部62移动。如上所述,第一油路91将油o供给到转子20及定子30。

在第二油路92中,从积油部p汲取油o并将其供给到定子30。在第二油路92设有油泵96、换热器70以及管10。第二油路92具有吸入流路92a、第一流入流路92b、第一流出流路92c以及隔壁流路94。

吸入流路92a、第一流入流路92b、第一流出流路92c以及隔壁流路94设于壳体6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入流路92b及第一流出流路92c相当于“第一连接流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6具有第一流入流路92b和第一流出流路92c作为第一连接流路。

吸入流路92a将积油部p与油泵96连接。第一流入流路92b将油泵96与换热器70连接。第一流出流路92c将换热器70与隔壁流路94连接。第一流出流路92c例如设于马达收纳部61的壁部中的前侧(+x侧)的壁部。隔壁流路94设于隔壁61c。隔壁流路94将第一流出流路92c与管1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10沿轴向延伸。管10的左侧的端部固定于隔壁61c。在本实施方式中,管10是呈直线状地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管10收纳在壳体6的内部。管10位于定子30的径向外侧。管10例如位于定子30的上侧。此外,管10也可以设置多个。

油泵96是输送作为制冷剂的油o的泵。在本实施方式中,油泵96是由电驱动的电动泵。油泵96经由吸入流路92a从积油部p汲取油o,并经由第一流入流路92b、换热器70、第一流出流路92c、隔壁流路94以及管10将油o供给到马达2。

从管10供给到定子30的油o向下侧滴下,并存积在马达收纳部61内的下部区域。存积在马达收纳部6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于隔壁61c的隔壁开口61e向齿轮收纳部62的积油部p移动。如上所述,第二油路92将油o供给到定子30。

换热器70对通过第二油路92的油o进行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70是油冷却器。第一流入流路92b及第一流出流路92c与换热器70连接。第一流入流路92b及第一流出流路92c经由第一换热流路73连接。第一换热流路73是换热器70的内部流路。由此,换热器70具有在内部流动作为第一流体的油o的第一换热流路73。

冷却流路98使由未图示的散热器冷却后的水w通过,并且该冷却流路98与换热器70连接。通过换热器70的内部的油o在与通过冷却流路98的水w之间进行换热而冷却。由此,换热器70在油o与水w之间进行换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水w相当于“第二流体”。冷却流路98具有第二流入流路98a、第二换热流路74以及第二流出流路98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流入流路98a及第二流出流路98b相当于“第二连接流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6具有第二流入流路98a和第二流出流路98b作为第二连接流路。

第二流入流路98a是从未图示的散热器延伸到换热器70为止的流路。如图2所示,第二流入流路98a具有第一配管98e和第一内部流路98g。第一配管98e从未图示的散热器延伸并与壳体6连接。第一内部流路98g设于壳体6。第一内部流路98g将第一配管98e与第二换热流路74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换热流路74是换热器70的内部流路。由此,换热器70具有在内部流动作为第二流体的水w的第二换热流路74。从在第一换热流路73内流动的油o向在第二换热流路74内流动的水w释放热量。

第二流出流路98b是从换热器70延伸到未图示的散热器为止的流路。如图2所示,第二流出流路98b具有第二内部流路98h和第二配管98f。第二内部流路98h设于壳体6。第二内部流路98h将第二换热流路74与第二配管98f连接。第二配管98f与壳体6连接。第二配管98f从壳体6延伸到未图示的散热器为止。

由未图示的散热器冷却后的水w依次流经第一配管98e、第一内部流路98g、第二换热流路74、第二内部流路98h以及第二配管98f,之后返回到散热器。由此,能够再次利用散热器对在第二换热流路74内由来自油o的热量加热后的水w进行冷却。

如图1所示,换热器70位于壳体6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70安装于壳体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6相当于安装有换热器70的“被安装部件”。如图2至图4所示,壳体6具有安装换热器70的冷却器安装部6a。

冷却器安装部6a设于壳体6的外侧面。冷却器安装部6a例如设于马达收纳部61的前侧(+x侧)的部分中的下侧的部分。冷却器安装部6a位于比马达轴j1更靠前侧且更靠下侧的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冷却器安装部6a具有第一突出部63、第二突出部64以及多个固定部67。

第一突出部63及第二突出部64朝向换热器70突出。第一突出部63及第二突出部64例如向前侧斜下方突出。第一突出部63及第二突出部64例如呈圆柱状。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突出部63及第二突出部64所突出的方向称为“突出方向pd”。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63设有第一突出部63a和第一突出部63b这两个部件。第一突出部63a和第一突出部63b例如在轴向上分离配置。第一突出部63b例如位于比第一突出部63a更靠右侧(-y侧)的位置。第一突出部63b例如位于比第一突出部63a更靠上侧且更靠前侧(+x侧)的位置。

第一突出部63a的前端面为第一接触面65a。第一突出部63b的前端面为第一接触面65b。由此,壳体6具有包括第一接触面65a和第一接触面65b在内的多个第一接触面65。第一接触面65a、65b例如是朝向前侧斜下方的平坦面。第一接触面65a与第一接触面65b例如相互平行。第一接触面65a、65b例如与突出方向pd正交。在与第一接触面65a、65b正交的突出方向pd上,第一接触面65a和第一接触面65b例如配置于彼此相同的位置。第一接触面65a、65b的外形例如为圆形。

第一连接口92d在第一接触面65a开口。第一连接口92d是第一流入流路92b的一端部。即,第一流入流路92b具有第一连接口92d。第一连接口92d与下述的第一流入口73a连接。第一连接口92d例如呈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面65a呈包围第一连接口92d的圆环状。

第一连接口92e在第一接触面65b开口。第一连接口92e是第一流出流路92c的一端部。由此,第一流出流路92c具有第一连接口92e。第一连接口92e与下述的第一流出口73b连接。第一连接口92e例如呈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面65b呈包围第一连接口92e的圆环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64设有第二突出部64a和第二突出部64b这两个部件。第二突出部64a和第二突出部64b例如在轴向上分离配置。第二突出部64b例如位于比第二突出部64a更靠左侧(+y侧)的位置。第二突出部64b例如位于比第二突出部64a更靠上侧且更靠前侧(+x侧)的位置。第二突出部64a例如位于比第一突出部63b更靠右侧(-y侧)的位置。第二突出部64b例如位于比第一突出部63a更靠左侧的位置。

第二突出部64a的铅垂方向位置例如与第一突出部63a的铅垂方向位置大致相同。第二突出部64a的前后方向位置例如与第一突出部63a的前后方向位置大致相同。第一突出部63a和第二突出部64a例如在轴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第二突出部64b的铅垂方向位置例如与第一突出部63b的铅垂方向位置大致相同。第二突出部64b的前后方向位置例如与第一突出部63b的前后方向位置大致相同。第一突出部63b和第二突出部64b例如在轴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

如图3所示,例如,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一突出部63a、第一突出部63b、第二突出部64a以及第二突出部64b配置为以各自为顶点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状。第一突出部63a和第一突出部63b例如在该近似平行四边形上对角配置。第二突出部64a和第二突出部64b例如在该近似平行四边形上对角配置。

第二突出部64a的前端面为第二接触面66a。第二突出部64b的前端面为第二接触面66b。由此,壳体6具有包括第二接触面66a和第二接触面66b在内的多个第二接触面66。第二接触面66a、66b例如是朝向前侧斜下方的平坦面。第二接触面66a与第二接触面66b例如相互平行。第二接触面66a、66b例如与突出方向pd正交。在与第二接触面66a、66b正交的突出方向pd上,第二接触面66a和第二接触面66b配置于彼此相同的位置。第二接触面66a、66b的外形例如为圆形。第一接触面65与第二接触面66例如相互平行。在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正交的突出方向pd上,第一接触面65和第二接触面66例如配置于彼此相同的位置。

第二连接口98c在第二接触面66a开口。第二连接口98c是第二流入流路98a的一端部。更详细而言,第二连接口98c是第一内部流路98g中的与连接有第一配管98e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由此,第二流入流路98a具有第二连接口98c。第二连接口98c与下述的第二流入口74a连接。第二连接口98c例如呈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面66a呈包围第二连接口98c的圆环状。

第二连接口98d在第二接触面66b开口。第二连接口98d是第二流出流路98b的一端部。更详细而言,第二连接口98d是第二内部流路98h中的与连接有第二配管98f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由此,第二流出流路98b具有第二连接口98d。第二连接口98d与下述的第二流出口74b连接。第二连接口98d例如呈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面66b呈包围第二连接口98d的圆环状。

如图4所示,在多个固定部67固定换热器70。例如利用螺纹件75在多个固定部67固定换热器70。固定部67朝向换热器70突出。固定部67例如向前侧斜下方突出。固定部67所突出的方向例如与第一突出部63所突出的方向以及第二突出部64所突出的方向相同。即,固定部67在突出方向pd上突出。固定部67例如呈圆柱状。如图3所示,固定部67例如设有五个。

在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多个固定部67位于由第一突出部63a、第一突出部63b、第二突出部64a以及第二突出部64b包围的区域的外侧。多个固定部67包括在多个第一接触面65及多个第二接触面66的每一个中与各接触面相邻地配置的固定部67。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固定部与接触面相邻地配置”包括固定部与接触面在之间不隔着其它固定部及其它接触面而空开间隔、或者不空开间隔地配置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地配置的固定部67与接触面在之间不隔着其它固定部67及其它接触面而空开间隔地配置。

如图2所示,固定部67的前端面为紧固面67a。由此,壳体6具有紧固面67a。紧固面67a是利用螺纹件75固定有换热器70的面。紧固面67a例如是与突出方向pd正交的平坦面。紧固面67a例如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平行。紧固面67a例如在突出方向pd上配置在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相同的位置。固定部67具有在紧固面67a开口的内螺纹孔67b。在内螺纹孔67b中拧入螺纹件75。紧固面67a例如呈包围内螺纹孔67b的圆环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安装部6a具有凹部61d。凹部61d相对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向与第一突出部63及第二突出部64所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61d设为因具有第一接触面65的第一突出部63和具有第二接触面66的第二突出部64突出而相对凹陷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61d包括位于各第一突出部63的周围的部分、位于各第二突出部64的周围的部分、位于第一突出部63与第二突出部64之间的部分、位于各第一突出部63彼此之间的部分、以及位于各第二突出部64彼此之间的部分等。

第一接触面65与第二接触面66相互分离,由凹部61d相互隔开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接触面65相互分离,由凹部61d相互隔开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接触面66相互分离,由凹部61d相互隔开地配置。紧固面67a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分离,由凹部61d相对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隔开地配置。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个面彼此相互分离,由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方隔开地配置”包括以下情况:当在设有某个面的部件的表面上从一个面到达另一个面时,在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方通过。例如,当在壳体6的外表面从第一接触面65到达第二接触面66时,也需要在凹部61d通过。并且,当在壳体6的外表面从第一接触面65a到达第一接触面65b时,也需要在凹部61d通过。再者,当在壳体6的外表面从第二接触面66a到达第二接触面66b时,也需要在凹部61d通过。另外,当在壳体6的外表面从紧固面67a到达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时,也需要在凹部61d通过。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安装部6a具有第一肋68和第二肋69。由此,壳体6具有第一肋68和第二肋6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肋68及第二肋69设于凹部61d。通过在凹部61d设置各肋,能够加强壳体6中的设有凹部61d的部分、即冷却器安装部6a的强度,从而能够抑制冷却器安装部6a产生振动。第一肋68及第二肋69例如在突出方向pd上突出,并沿与突出方向pd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第一肋68。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肋68包括第一肋68a、第一肋68b、第一肋68c以及第一肋68d。第一肋68a是将第一突出部63a与第一突出部63b连接的肋。在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一肋68a沿第一突出部63a、63b以及第二突出部64a、64b为各顶点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伸。能够利用第一肋68a将第一突出部63a与第一突出部63b牢固地连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安装部6a产生振动。

第一肋68b是将第二突出部64a与第二突出部64b连接的肋。在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一肋68b沿第一突出部63a、63b以及第二突出部64a、64b为各顶点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伸。第一肋68a与第一肋68b例如相互交叉。利用第一肋68b能够将第二突出部64a与第二突出部64b牢固地连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安装部6a产生振动。

第一肋68c是将第一突出部63a与第二突出部64a连接的肋。第一肋68d是将第一突出部63b与第二突出部64b连接的肋。第一肋68c及第一肋68d沿轴向延伸。利用第一肋68c、68d能够将第一突出部63与第二突出部64牢固地连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安装部6a产生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第二肋69。多个第二肋69包括第二肋69a和第二肋69b。第二肋69a是将第二突出部64a和固定部67中的与第一突出部63b相邻的固定部67连接的肋。第二肋69a例如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利用第二肋69a能够将第一突出部63b与一个固定部67牢固地连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安装部6a产生振动。

第二肋69b是将固定部67彼此连接的肋。第二肋69b例如设有两个。一方的第二肋69b将与第一突出部63a相邻的固定部67和与第二突出部64a相邻的固定部67连接。另一方的第二肋69b将与第一突出部63b相邻的固定部67和与第二突出部64b相邻的固定部67连接。第二肋69b例如沿轴向延伸。利用第二肋69b能够将固定部67彼此牢固地连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安装部6a产生振动。

如图4及图5所示,换热器70例如呈在轴向上较长的形状。换热器70例如呈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换热器70的轴向尺寸例如比换热器70在前后方向及铅垂方向上的尺寸大。如图5及图6所示,换热器70具有换热器主体71和基部72。

换热器主体71呈在轴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换热器主体71从基部72向前侧(+x侧)斜下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主体71在突出方向pd上突出。基部72是固定于紧固面67a的部分。基部72具有基部主体72a和从基部主体72a的外缘部突出的四个固定凸缘部72b。在四个固定凸缘部72b分别设有贯通孔72c。将通过各贯通孔72c的螺纹件75分别拧入到设于紧固面67a的内螺纹孔67b中,从而将换热器70固定于冷却器安装部6a。

换热器70中的与壳体6的外侧面对置的对置面72d是换热器70中的与壳体6接触的面。如图5所示,对置面72d例如是与突出方向pd正交的平坦面。对置面72d是基部72中的与壳体6的外侧面对置的面。对置面72d例如由基部主体72a中的与壳体6的外侧面对置的面、以及固定凸缘部72b中的与壳体6的外侧面对置的面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面72d与第一接触面65a、65b、第二接触面66a、66b以及多个紧固面67a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入口73a、第一流出口73b、第二流入口74a以及第二流出口74b在对置面72d开口。第一流入口73a是第一换热流路73的一端部。作为第一流体的油o向第一流入口73a流入。第一流出口73b是第一换热流路73的另一端部。作为第一流体的油o从第一流出口73b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流出口73b相当于“第一开口”。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流路73具有第一流入口73a和第一流出口73b作为第一开口。

第二流入口74a是第二换热流路74的一端部。作为第二流体的水w向第二流入口74a流入。第二流出口74b是第二换热流路74的另一端部。作为第二流体的水w从第二流出口74b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流入口74a及第二流出口74b相当于“第二开口”。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流路74具有第二流入口74a和第二流出口74b作为第二开口。第一流入口73a、第一流出口73b、第二流入口74a以及第二流出口74b例如是圆形的开口。

例如,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一流入口73a、第一流出口73b、第二流入口74a以及第二流出口74b配置为以各自为顶点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状。第一流入口73a和第一流出口73b例如在该近似平行四边形上对角配置。第二流入口74a和第二流出口74b例如在该近似平行四边形上对角配置。

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一流入口73a与第一连接口92d相互重叠。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一流出口73b与第一连接口92e相互重叠。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二流入口74a与第二连接口98c相互重叠。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第二流出口74b与第二连接口98d相互重叠。

如图6所示,第一流入口73a与第一流入流路92b的第一连接口92d连接。第一流出口73b与第一流出流路92c的第一连接口92e连接,但对此省略了图示。由此,第一连接口92d及第一连接口92e分别与作为第一开口的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流出口73b连接。并且,由此,第一流入流路92b与第一流出流路92c由第一换热流路7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一来,作为第一连接流路的第一流入流路92b及第一流出流路92c与第一换热流路73连接。第一连接口92d所开口的第一接触面65a与作为第一开口的第一流入口73a的周缘部接触。第一连接口92e所开口的第一接触面65b与作为第一开口的第一流出口73b的周缘部接触。

第二流入口74a与第二流入流路98a的第二连接口98c连接,但对此省略了图示。如图6所示,第二流出口74b与第二流出流路98b的第二连接口98d连接。由此,第二连接口98c及第二连接口98d分别与作为第二开口的第二流入口74a及第二流出口74b连接。并且,由此,第二流入流路98a与第二流出流路98b由第二换热流路7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一来,作为第二连接流路的第二流入流路98a及第二流出流路98b与第二换热流路74连接。第二连接口98c所开口的第二接触面66a与作为第二开口的第二流入口74a的周缘部接触。第二连接口98d所开口的第二接触面66b与作为第二开口的第二流出口74b的周缘部接触。

如图5所示,在对置面72d中的第一流入口73a的周缘部、第一流出口73b的周缘部、第二流入口74a的周缘部以及第二流出口74b的周缘部,设有密封件槽部72f。密封件槽部72f例如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呈包围各口的圆环状。如图6所示,在各密封件槽部72f分别嵌入圆环状的o型圈76。当沿突出方向pd观察时,o型圈76包围各口。o型圈76成为由冷却器安装部6a按压到密封件槽部72f的底面而产生了压缩弹性变形的状态。

包围第一流入口73a的o型圈76由第一接触面65a按压到密封件槽部72f的底面而产生压缩弹性变形,从而遍及包围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连接口92d的一周对第一接触面65a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虽然省略图示,但包围第一流出口73b的o型圈76由第一接触面65b按压到密封件槽部72f的底面而产生压缩弹性变形,从而遍及包围第一流出口73b及第一连接口92e的一周对第一接触面65b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包围第二流入口74a的o型圈76由第二接触面66a按压到密封件槽部72f的底面而产生压缩弹性变形,从而遍及包围第二流入口74a及第二连接口98c的一周对第二接触面66a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如图6所示,包围第二流出口74b的o型圈76由第二接触面66b按压到密封件槽部72f的底面而产生压缩弹性变形,从而遍及包围第二流出口74b及第二连接口98d的一周对第二接触面66b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换热流路73的作为第一开口的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流出口73b在对置面72d开口,并且分别与在第一接触面65开口的第一连接口92d、92e连接。第二换热流路74的作为第二开口的第二流入口74a及第二流出口74b在对置面72d开口,并且分别与在第二接触面66开口的第二连接口98c、98d连接。第一接触面65与第二接触面66相互分离,由凹部61d相互隔开地配置。因此,即使在油o从第一连接口92d、92e与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流出口73b之间漏出的情况下,漏出的油o也会沿壳体6的面从第一接触面65到达至第二接触面66,从而需要通过凹部61d。由此,能够抑制漏出的油o向第二换热流路74和作为第二连接流路的第二流入流路98a及第二流出流路98b流入。因此,能够抑制作为第一流体的油o与作为第二流体的水w混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6具有朝向换热器70突出的第一突出部63及第二突出部64。第一突出部63的前端面为第一接触面65。第二突出部64的前端面为第二接触面66。通过像这样将局部突出的部分的前端面作为各接触面,能够容易地设置在第一接触面65与第二接触面66之间相对凹陷的凹部61d。因此,容易使第一接触面65与第二接触面66相互分离并由凹部61d相互隔开。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接触面65与第二接触面66相互平行。在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正交的突出方向pd上,第一接触面65和第二接触面66配置于相互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接触的换热器70的面成为平坦的单一面。由此,能够简化换热器70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接触的换热器70的面是平坦的对置面72d。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6具有第一流入流路92b和第一流出流路92c作为第一连接流路,第一流入流路92b具有与第一流入口73a连接的第一连接口92d,第一流出流路92c具有与第一流出口73b连接的第一连接口92e,并且,壳体6具有第二流入流路98a和第二流出流路98b作为第二连接流路,第二流入流路98a具有与第二流入口74a连接的第二连接口98c,第二流出流路98b具有与第二流出口74b连接的第二连接口98d。因此,作为第一流体的油o相对于换热器70流入流出的流路、以及作为第二流体的水w相对于换热器70流入流出的流路设于壳体6。由此,例如与油o或水w相对于换热器70流入流出的配管等从换热器70向壳体6的相反侧引出的情况相比,容易使驱动装置1整体变得小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第一接触面65包括第一流入流路92b的第一连接口92d所开口的第一接触面65a、以及第一流出流路92c的第一连接口92e所开口的第一接触面65b。多个第一接触面65相互分离,由凹部61d相互隔开地配置。因此,即使油o从第一流入流路92b与第一换热流路73之间漏出,也能够利用凹部61d来抑制所漏出的油o向第一流出流路92c流入。由此,能够抑制在换热器70内未被冷却的油o向第一流出流路92c流入。因此,能够抑制在通过换热器70后供给到马达2的油o的温度变高。其结果,能够由油o适当地冷却马达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第二接触面66包括第二流入流路98a的第二连接口98c所开口的第二接触面66a、以及第二流出流路98b的第二连接口98d所开口的第二接触面66b。多个第二接触面66相互分离,由凹部61d相互隔开地配置。因此,即使水w从第二换热流路74与第二流出流路98b之间漏出,也能够利用凹部61d来抑制所漏出的水w向第二流入流路98a流入。由此,能够抑制在换热器70内冷却油o后的温度较高的水w向第二流入流路98a流入。因此,能够抑制向换热器70流入的水w的温度变高。其结果,利用在第二换热流路74内流动的水w,能够适当地冷却在第一换热流路73内流动的油o。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固定有换热器70的多个固定部67包括在多个第一接触面65及多个第二接触面66的每一个中与各接触面相邻地配置的固定部67。因此,在各接触面与换热器70的对置面72d接触的部分的附近,能够固定换热器70和壳体6。由此,能够使各接触面与换热器70的对置面72d在相互牢固地被按压的状态下接触。因此,抑制油o或水w从各接触面与对置面72d之间漏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油o与水w混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螺纹件75固定有换热器70的紧固面67a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分离,由凹部61d相对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隔开地配置。因此,即使油o或水w从第一接触面65及第二接触面66与对置面72d之间漏出,也能够利用凹部61d来抑制所漏出的油o或者水w到达紧固面67a。由此,能够抑制油o及水w到达螺纹件75及内螺纹孔67b。因此,能够抑制产生螺纹件75松动及生锈等不良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换热器70相对于壳体6的固定变得不稳定。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接触面65呈包围第一连接口92d、92e的圆环状。因此,能够使第一连接口92d、92e的周缘部的整周与换热器70的对置面72d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油o从第一连接口92d、92e与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流出口73b之间漏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设有遍及包围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连接口92d的一周对第一接触面65a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的o型圈76、以及遍及包围第一流出口73b及第一连接口92e的一周对第一接触面65b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的o型圈76。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油o从第一连接口92d、92e与第一流入口73a及第一流出口73b之间漏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接触面66呈包围第二连接口98c、98d的圆环状。因此,能够使第二连接口98c、98d的周缘部的整周与换热器70的对置面72d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w从第二连接口98c、98d与第二流入口74a及第二流出口74b之间漏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设有遍及包围第二流入口74a及第二连接口98c的一周对第二接触面66a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的o型圈76、以及遍及包围第二流出口74b及第二连接口98d的一周对第二接触面66b与对置面72d之间进行密封的o型圈76。能够进一步抑制水w从第二连接口98c、98d与第二流入口74a及第二流出口74b之间漏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有换热器70的被安装部件是在内部收纳马达2的壳体6。因此,容易利用换热器70对冷却收纳在壳体6的内部的马达2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容易利用换热器70对冷却马达2的油o进行冷却。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流体是冷却马达2的油o,第二流体是在换热器70中冷却油o的水w。这样,同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是相同种类的流体的情况相比,在第一流体的种类与第二流体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因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混合而引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第一流体为油o且第二流体为水w的情况下,尤其有用地获得能够抑制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混合的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的冷却器安装部106a中,第一接触面165a与一个紧固面167a连接。第一接触面165a和一个紧固面167a构成与突出方向pd正交的一个平坦面。由第一接触面165a和一个紧固面167a构成的平坦面是在突出方向pd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63a的前端面。第一连接口92d和内螺纹孔67b在第一突出部163a的前端面开口。

第一接触面165b与一个紧固面167a连接。第一接触面165b和一个紧固面167a构成与突出方向pd正交的一个平坦面。由第一接触面165b和一个紧固面167a构成的平坦面是在突出方向pd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63b的前端面。第一连接口92e和内螺纹孔67b在第一突出部163b的前端面开口。

第二接触面166a与一个紧固面167a连接。第二接触面166a和一个紧固面167a构成与突出方向pd正交的一个平坦面。由第二接触面166a和一个紧固面167a构成的平坦面是在突出方向pd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64a的前端面。第二连接口98c和内螺纹孔67b在第二突出部164a的前端面开口。

第二接触面166b与两个紧固面167a连接。第二接触面166b和两个紧固面167a构成与突出方向pd正交的一个平坦面。由第二接触面166b和两个紧固面167a构成的平坦面是在突出方向pd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64b的前端面。第二连接口98d和两个内螺纹孔67b在第二突出部164b的前端面开口。

第一突出部163a的前端面、第一突出部163b的前端面、第二突出部164a的前端面以及第二突出部164b的前端面相互分离,由凹部161d相互隔开地配置。凹部161d是因各突出部突出而相对凹陷设置的部分。本变形例的其它结构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6具有第一凹部261e及第二凹部261f。第一凹部261e及第二凹部261f设于壳体206中的冷却器安装部206a。第一凹部261e及第二凹部261f向后侧斜上方凹陷。第二凹部261f例如位于比第一凹部261e更靠前侧且更靠上侧的位置。第一凹部261e的开口及第二凹部261f的开口由换热器270封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06相当于“被安装部件”。

第一凹部261e的底面是第一接触面265。第一连接口292d在第一接触面265开口。第二凹部261f的底面是第二接触面266。第二连接口298d在第二接触面266开口。第一接触面265与第二接触面266例如相互平行。在第一凹部261e及第二凹部261f所凹陷的方向上,第一接触面265和第二接触面266例如配置于相互相同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安装部206a具有凸部261g。凸部261g向与第一凹部261e及第二凹部261f所凹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凸部261g是通过第一凹部261e和第二凹部261f凹陷而相对突出地设置的部分。凸部261g位于第一凹部261e与第二凹部261f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面265与第二接触面266相互分离,由凸部261g相互隔开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70的基部272具有第一腿部272h和第二腿部272i。第一腿部272h及第二腿部272i例如从基部主体72a向后侧斜上方突出。第一脚部272h及第二脚部272i所突出的方向例如与第一凹部261e及第二凹部261f所凹陷的方向相同。第一换热流路273的第一开口273a在第一脚部272h的前端面272j开口。第二换热流路274的第二开口274a在第二脚部272i的前端面272k开口。此外,图8中,第一腿部272h及第二腿部272i所示的波浪线是在各腿部中作为剖视图来示出的部分与在各腿部中作为沿轴向观察到的图来示出的部分之间的分界线。

第一脚部272h插入在第一凹部261e内。在第一脚部272h的外周面与第一凹部261e的内周面之间,例如遍及整周设有间隙。此外,第一脚部272h的外周面与第一凹部261e的内周面也可以相互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脚部272h的前端面272j是换热器270中的与壳体206接触的面。前端面272j与第一接触面265接触。在前端面272j开口的第一开口273a与第一连接口292d连接。

第二脚部272i插入在第二凹部261f内。在第二脚部272i的外周面与第二凹部261f的内周面之间,例如遍及整周设有间隙。此外,第二脚部272i的外周面与第二凹部261f的内周面也可以相互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脚部272i的前端面272k是换热器270中的与壳体206接触的面。前端面272k与第二接触面266接触。在前端面272k开口的第二开口274a与第二连接口298d连接。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一凹部261e和第二凹部261f分别各设置有两个。由此,第一接触面265和第二接触面266也分别各设置有两个。并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一脚部272h和第二脚部272i也分别各设置有两个。由此,第一开口273a和第二开口274a也分别各设置有两个。各第一脚部272h插入在各第一凹部261e内。各第二脚部272i插入在各第二凹部261f内。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接触面265与第二接触面266相互分离,由凸部261g相互隔开地配置。因此,利用凸部261g能够抑制油o及水w在第一接触面265与第二接触面266之间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油o与水w混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206具有第一凹部261e及第二凹部261f。第一凹部261e的底面是第一接触面265,第二凹部261f的底面是第二接触面266。因此,即使油o从第一开口273a与第一连接口292d之间漏出,油o也容易停留在第一凹部261e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所漏出的油o到达第二开口274a及第二连接口298d。并且,即使水w从第二开口274a与第二连接口298d之间漏出,水w也容易停留在第二凹部261f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所漏出的水w到达第一开口273a及第一连接口292d。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油o与水w混合。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能够采用其它结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流体为油o、第二流体为水w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第一流体的种类及第二流体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也可以是种类相互相同的流体。

若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一连接流路、第二连接流路、第一连接口以及第二连接口至少分别各设置一个,则其个数没有特别限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一连接流路、第二连接流路、第一连接口以及第二连接口可以呈任意的形状。

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也可以由凹部和凸部双方相互隔开地配置。在设有多个第一接触面的情况下,多个第一接触面彼此可以由凸部相互隔开地配置,也可以由凹部和凸部双方相互隔开地配置。在设有多个第二接触面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接触面彼此可以由凸部相互隔开地配置,也可以由凹部和凸部双方相互隔开地配置。

多个第一连接口也可以在一个第一接触面开口,并且多个第二连接口也可以在一个第二接触面开口。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面65a与第一接触面65b也可以相互连接。并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面66a与第二接触面66b也可以相互连接。

固定有换热器的固定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固定部的个数可以与第一接触面的个数和第二接触面的个数的合计数相同,也可以比该合计数少,并且也可以比该合计数多。利用螺纹件固定有换热器的紧固面可以由凸部相对于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隔开地配置,也可以由凹部和凸部双方相对于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隔开地配置。

在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由凸部隔开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凸部设置肋。例如,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凸部261g的外周面设置肋。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凸部261g的强度,能够抑制壳体206产生振动。在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由凹部和凸部双方隔开的情况下,可以仅在该凹部和该凸部的一方设置肋,也可以在该凹部和该凸部双方设置肋。也可以不在凹部及凸部设置肋。

安装有换热器的被安装部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壳体以外的部件。例如,在驱动装置包括逆变单元的情况下,被安装部件也可以是逆变单元的外壳。在驱动装置包括逆变单元的情况下,驱动装置也可以与逆变单元成为一体构造。驱动装置只要是能够使成为对象的物体运动的装置即可,没有特别限定。驱动装置也可以不具备传动机构。也可以从马达的旋转轴直接向对象输出马达的转矩。在该情况下,驱动装置相当于马达本身。马达轴所延伸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马达轴也可以沿铅垂方向延伸。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马达轴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除了包括马达轴严格地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情况以外,还包括马达轴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情况。即,在本说明书中,“马达轴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也可以是马达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倾斜的情况。

驱动装置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驱动装置也可以不搭载于车辆。以上,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能够在相互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