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6236发布日期:2021-11-05 19:4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检修培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


背景技术:

2.当前,电力行业中大部分的户外变电站设备为了能够充分利用高度方向的空间,其整体结构布置较为紧凑,使得垂直高度很高。当出现故障需要维保时,检修人员需要攀爬至设备高处进行高空作业,存在高处坠落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实地检修工作之前,检修人员大都需要作为学员进行培训,以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3.然而,目前学员进行登高检修实训时,需要穿戴攀爬设备攀爬至高处才能进行相关操作,持续频繁的攀高不仅费时耗力,同时也潜在高坠的安全隐患,此外也会影响培训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攀高费时耗力,存在高坠安全隐患,影响培训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所述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包括:
6.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
7.底层平台、中层平台和高层平台,所述底层平台、所述中层平台和所述高层平台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底层平台、所述中层平台和所述高层平台由低至高的方向依次间隔层叠布置;以及
8.楼梯,所述楼梯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且所述楼梯与所述底层平台、所述中层平台和所述高层平台分别连通。
9.上述方案的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用于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多场合中,用以方便参训人员登高至变电设备的不同高度处,从而高效、安全的完成培训实训内容。具体地,由于支撑架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由低至高依次层叠设置的底层平台、中层平台和高层平台,使得底层平台、中层平台和高层平台能够对应于变电设备的不同高度位置。至此,参训人员通过楼梯,可以方便、快捷且安全的行走抵达底层平台、中层平台和高层平台中的任一目标层高位置,从而便于进行相应的检修培训作业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攀高作业方式而言,本方案借助楼梯可以使参训人员轻松、快捷的抵达具有不同高度的平台,从而便于对变电设备的不同位置完成相应检修实训操作,省时省力,参训人员在平台上工作,安全可靠,可以大幅降低高坠的安全风险,进而有助于提高变电检修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10.下面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层平台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中层平台竖向层叠间隔布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根立杆和多根横杆,多根所述立杆在水
平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横杆。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杆上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横杆的端部设置有卡座,以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卡座上的卡钩;所述卡座形成有箍腔,所述安装盘插置于所述箍腔内,所述卡钩转动卡入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卡座闭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盘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护栏和多根斜撑杆,所述护栏围设于所述高层平台的外周,所述斜撑杆连接于位于所述底层平台和所述中层平台内的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立杆之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中层平台和所述高层平台内的所述立杆和/或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用于挂接安全绳的系绳结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梯呈倾斜设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梯包括至少两个楼梯单元体,所述楼梯单元体上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挂环,所述第一挂钩可拆卸地挂接于所述第一挂环内;
19.相邻两个所述楼梯单元体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挂钩,另一设有第二挂环,所述第二挂钩可拆卸地挂接于所述第二挂环内。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层平台和所述高层平台均包括多块相互可拆卸拼合的平台板,多块所述平台板围设形成有至少一个镂空部。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右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支撑架;11、安装腔;12、立杆;13、横杆;14、安装盘;15、卡钩;20、底层平台;30、中层平台;40、高层平台;50、楼梯;60、护栏;70、斜撑杆;80、平台板;90、镂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该培训平台使用时,可以直接移动或者临时搭设在变电设备的一侧或罩设在变电设备的外侧,以方便参训人员接触变电设备上处于不同部位的不同器件,便于开展各项检修实训作业,提升培训效果。
30.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示例性地,所述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包括:支撑架10、底层平台20、中层平台30、高层平台40以及楼梯50。所述支撑架10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11;所述底层平台20、所述中层平台30和所述高层平台40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1内,且所述底层平台20、所述中层平台30和所述高层平台40由低至高的方向依次间隔层叠布置;所述楼梯5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的外侧,且所述楼梯50与所述底层平台20、所述中层平台30和所述高层平台40分别连通。
31.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用于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多场合中,用以方便参训人员登高至变电设备的不同高度处,从而高效、安全的完成培训实训内容。具体地,由于支撑架10内部形成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内安装有由低至高依次层叠设置的底层平台20、中层平台30和高层平台40,使得底层平台20、中层平台30和高层平台40能够对应于变电设备的不同高度位置。至此,参训人员通过楼梯50,可以方便、快捷且安全的行走抵达底层平台20、中层平台30和高层平台40中的任一目标层高位置,从而便于进行相应的检修培训作业操作。
32.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攀高作业方式而言,本方案借助楼梯50可以使参训人员轻松、快捷的抵达具有不同高度的平台,从而便于对变电设备的不同位置完成相应检修实训操作,省时省力,参训人员在平台上工作,安全可靠,可以大幅降低高坠的安全风险,进而有助于提高变电检修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33.请继续参阅图2,考虑到变电设备的高度较高,不同高度位置存在有不同的功能模块或器件,为便于参训人员准确抵达并操作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待检修部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中层平台30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中层平台30竖向层叠间隔布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中层平台30,可以将高度空间进一步细化分割,不同的中层平台30可对应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从而更加便于参训人员对变电设备上不同高度位置的功能模块或器件进行有效检修实训。
34.例如,本实施例中中层平台30设置为两个,也即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包括一个底层平台20、两个中层平台30和一个高层平台40共计四层平台结构。参训人员通过楼梯50可达于任意一层平台中。
35.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0包括多根立杆12和多根横杆13,多根所述立杆12在水平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立杆1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横杆13。支撑架10采用立杆12和横杆13拼装构成,整体结构简单,强度高,且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在水平面内周向分布的多个立杆12充当主承力角色,对横杆13和底层平台20、中层平台30和高层平台40起到承载固定作用。而横杆13则用于将分散独立的各立杆12间接组装连接为一体,使支撑架10获得更优良的整体结构性能。
36.可选地,立杆12和横杆13可以是圆杆、方杆、三角杆等形状;可以是实心杆、空心杆等结构。例如本实施例中立杆12和横杆13均采用圆钢管。圆钢管易于获得,结构强度高,力学性能好,利于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获得更优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37.请继续参阅图1,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杆12上设置有安装盘14,所述安装盘14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横杆13的端部设置有卡座,以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卡座上的卡钩15;所述卡座形成有箍腔,所述安装盘14插置于所述箍腔内,所述卡钩15转动卡入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卡座闭合。采用可转动的卡钩15与安装盘14上的安装孔可拆卸卡接,便于横杆13与立杆12快速组装连接,利于降低支撑架10组装搭建难度,提高建造效率,连接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同时当需要对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转场时,转动卡钩15使其从安装孔内脱出,横杆13即可与立杆12分离,拆卸方便快捷且省力。
38.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安装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盘14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布。如此,立杆12在安装时无需调整安装角度,即总有一个安装孔能够与横杆13相对,满足卡钩15安装需要,降低横杆13与立杆12组装难度。
39.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架10还包括护栏60和多根斜撑杆70,所述护栏60围设于所述高层平台40的外周,所述斜撑杆70连接于位于所述底层平台和所述中层平台30内的任意相邻两根所述立杆12之间。在高层平台40上围设建造护栏60,护栏60可对参训人员起到围挡防护作用,可有效防止高层平台40上作业的参训人员发生高坠的安全事故。
40.而在相邻两根立杆12之间加装斜撑杆70,斜撑杆70可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利于加强支撑架10的整体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可选地,斜撑杆70与立杆12可以是焊接、铆接等方式一体连接的,也可以是采用抱箍、卡扣等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41.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中层平台30和所述高层平台40内的所述立杆12和/或所述横杆13上设置有用于挂接安全绳的系绳结构。通过设置系绳结构,方便参训人员将随身携带的安全绳与支撑架10相连,从而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在中层平台30和高层平台40上进行高空作业的安全性,防止出现高坠问题。
42.为了减轻参训人员登高至不同高度的中层平台30和高层平台40的劳动强度,在较佳地实施例中,所述楼梯50呈倾斜设置。也即将楼梯50呈倾斜设置,使得楼梯50更加平缓,梯级的高度可以更矮,参训人员上楼梯50可以更加轻松省力。
43.进一步地,为便于楼梯50进行搭建,降低装拆难度,楼梯50较佳地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楼梯50包括至少两个楼梯单元体,所述楼梯单元体上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支撑架10上设置有第一挂环,所述第一挂钩可拆卸地挂接于所述第一挂环内。
44.相邻两个所述楼梯单元体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挂钩,另一设有第二挂环,所述第二挂钩可拆卸地挂接于所述第二挂环内。
45.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平台层数灵活选取楼梯单元体的数量,安装时按照由低至高的方向依次组装各个楼梯单元体,即通过第一挂钩与第一挂环挂接,将最底层的楼梯单元体与支撑架10相连,而后通过第二挂钩与第二挂环挂接,将上一高度的楼梯单元体实现与最底层的楼梯单元体相连;循此以往,直至所有楼梯单元体全部组装固定。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便捷省力,利于提高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平台的搭建效率及降低搭建难度。
46.请继续参阅图3,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中层平台30和所述高层平台40均包括多块相互可拆卸拼合的平台板80,多块所述平台板80围设形成有至少一个镂空部90。采用多块平台板80相互拼接,方便建造和拆卸各平台楼层。使平台板80围成镂空部
90,方便露出变电设备的待检修部位,方便参训人员进行检修操作。
4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