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和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8007发布日期:2021-11-03 13:0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和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和电机。


背景技术:

2.为了减小永磁同步电机的负载时的转矩脉动引起的电机振动,从而改善电机的噪音品质。通常都采用在内、外转子铁芯之间增加减震橡胶方式来减小负载振动从而优化电机噪音。但是传统的减震转子结构大多应用在表贴磁瓦结构方面,在实施减震转子设计时,转子内部的空间较为充足;对于内置磁瓦电机,尤其是切向结构的内嵌磁瓦方案电机,由于空间有限,通常要牺牲电机性能为代价才能制作出减震转子,并且转子的结构强度受到衰减,电机功率密度也得不到保证,导致电机功率降低,结构强度也降低,还会造成材料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同时传统的内置磁钢电机磁瓦和铁芯之间没有较好连接,在高速运转时磁瓦极易脱落,导致电机性能异常。
3.由于现有技术中对于内置磁瓦电机进行转子减振的加工会导致转子结构强度降低,电机功率密度也得不到保证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电机转子和电机。
4.公开内容
5.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机转子进行减振设置会导致结构强度降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和电机。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其包括:
7.转子外铁芯和转子内铁芯,所述转子外铁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子外铁芯沿圆周方向排布且均布置于所述转子内铁芯的径向外侧,所述转子内铁芯的外周上朝径向外侧的方向凸出地设置有第一凸出部,且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转子外铁芯相对,并且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转子外铁芯的径向内周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而对所述转子外铁芯和所述转子内铁芯之间进行周向定位和/或轴向定位。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内铁芯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还设置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三凸出部朝所述转子外铁芯的方向凸出且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对,且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三凸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凹槽中以形成定位。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与不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在圆周方向交替布置,设置有所述第三凸出部的所述第一凸出部与不设置所述第三凸出部的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转子内铁芯的圆周方向交替布置,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与设置有所述第三凸出部的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对,不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与不设置所述第三凸出部的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对,不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不相接。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在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三凸出部的轴向上的长度。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在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轴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三凸出部在所述转子内铁芯的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凸
出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轴向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大于0,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轴向另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也大于0;所述第三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轴向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大于0,所述第三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轴向另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也大于0。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轴向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轴向定位孔,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延伸至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凸出部的与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相对的轴向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轴向定位孔,所述电机转子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能够从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插入至所述凹槽中、进一步插入所述第二轴向定位孔中。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内铁芯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转子外铁芯上的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对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15.所述转子内铁芯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转子外铁芯上的未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径向内端相对且间隔第二预设距离;
16.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0。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沿着圆周方向间隔第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预设距离>0。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磁体,且所述磁体包括插入部和限位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且所述插入部能插入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之间的间隔中,所述限位部能够卡设在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一端面上。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的轴向长度>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长度,所述插入部的轴向长度≥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长度,所述限位部的沿周向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三预设距离。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为多个,且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磁体;和/或,所述磁体为磁瓦结构。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塑封料,所述塑封料被填充于所述磁体与所述转子外铁芯之间的缝隙中、所述磁体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端面上的至少一处位置。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塑封料被填充于所述磁体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端面上后形成圆环状的结构。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减振料,所述减振料被填充于所述转子内铁芯与所述转子外铁芯之间的缝隙中、所述塑封料与所述磁体之间的缝隙中、所述转子内铁芯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端面上的至少一处位置。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料被填充于所述转子内铁芯与所述转子外铁芯之间的缝隙中、所述转子内铁芯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端面上后形成圆环状的结构;和/或,所述减振料为减振橡胶。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外铁芯上设置有充磁定位孔,所述充磁定位孔为从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一端面贯穿至轴向另一端面的轴向通孔;和/或,所述转子外铁芯上设置有模具定位孔,所述模具定位孔为从所述转子外铁芯的轴向一端面贯穿至轴向另一端面的轴向通孔。
26.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
27.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电机转子和电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1.本公开通过在至少一个转子外铁芯上设置的第二凸出部,并使得第二凸出部与转子内铁芯上的第一凸出部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能够产生周向和/或轴向的限位,从而对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起到有效的周向限位和/或轴向限位的效果,既能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脱落,又可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增强转子的结构强度,防止由于设置减振结构而导致转子结构强度降低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本公开还通过第一凸出部上进一步径向凸出的第三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上设置的凹槽结构,形成凹凸配合,第三凸出部能够插入凹槽结构中,从而形成对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的有效定位,进一步有效提高转子的结构强度,形成切向限位和轴向定位,既能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脱落,又可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
29.2.本公开还通过不设置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的径向内端与不设置第三凸出部的转子内铁芯的第一凸出部相对且形成间隔,能够在该处有效地形成隔磁槽,从而有效提高电机功率密度,从而形成在转子外铁芯的内圆隔磁桥间断连接似连非连的连接方式,既能增强转子结强度,又能提高电机功率密度;
30.3.本公开还通过在第二凸出部上设置的第一轴向定位孔、第三凸出部上设置的第二轴向定位孔,以及凹槽与第一轴向定位孔连通的形式,能够通过定位件在第三凸出部装入凹槽中时将定位件插入第一轴向定位孔中进而插入至第二轴向定位孔中,有效地形成对转子内铁芯与转子外铁芯之间的定位和固定,进一步提高转子的结构强度;
31.4.本公开还通过将磁体的设置为包括插入部和限位部,插入部插入两个相邻的转子外铁芯之间的间隔中,以形成对磁体的周向限位,限位部的宽度大于间隔的宽度(第三预设距离)能够形成对磁体的有效的轴向定位,从而增强了对磁体的定位和固定作用,防止其脱落;
32.5.本公开还通过在外转子铁芯上设置的充磁定位孔和模具定位孔,能够对充磁进行有效定位和对模具加工进行有效的定位。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公开的转子外铁芯的装配结构图;
34.图2a为图1中设置有第二凸出部的外转子铁芯的结构图;
35.图2b为图1中不设置第二凸出部的外转子铁芯的结构图;
36.图3为本公开的转子内铁芯的装配结构图;
37.图4为本公开的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装配的结构图;
38.图4a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9.图5为本公开的电机转子中的磁瓦的结构图;
40.图6为本公开的磁瓦与铁芯装配完成图;
41.图7为本公开的塑封料与转子外铁芯、磁瓦注塑成型图;
42.图8为本公开的减振转子的总装图;
43.图9为图8的内部剖视图。
44.附图标记表示为:
45.1、转子外铁芯;11、第二凸出部;12、凹槽;13、第一轴向定位孔;14、充磁定位孔;15、模具定位孔;2、转子内铁芯;21、第一凸出部;22、第三凸出部;23、第二轴向定位孔;3、定位件;4、磁体;41、插入部;42、限位部;5、塑封料;6、减振料。
具体实施方式
46.如图1

9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其包括:
47.转子外铁芯1和转子内铁芯2,所述转子外铁芯1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子外铁芯1沿圆周方向排布且均布置于所述转子内铁芯2的径向外侧,所述转子内铁芯2的外周上朝径向外侧的方向凸出地设置有第一凸出部21,且所述第一凸出部21与所述转子外铁芯1相对,并且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径向内周设置有第二凸出部11,所述第二凸出部11能够与所述第一凸出部21配合而对所述转子外铁芯1和所述转子内铁芯2之间进行周向定位和/或轴向定位。本公开通过在至少一个转子外铁芯上设置的第二凸出部,并使得第二凸出部与转子内铁芯上的第一凸出部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之间能够产生周向和/或轴向的限位,从而对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起到有效的周向限位和/或轴向限位的效果,既能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脱落,又可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增强转子的结构强度,防止由于设置减振结构而导致转子结构强度降低的情况发生。
48.本公开提供一种减震转子,即能保证电机性能不下降,又能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同时能良好固定磁瓦,防止磁瓦脱落,改善工艺可行性,降低生产难度,改善电机噪音品质。1.采用外圆隔磁桥全部断开,内圆隔磁桥间断连接似连非连的连接方式,既能增强转子结强度,又能提高电机功率密度;2.增加切向限位(内转子铁芯的凸台与外转子铁芯的凹槽的定位,即周向定位),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脱落;3.增加轴向定位孔,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4.磁瓦一端高于外转子铁芯,可固定在外转子铁芯上,防止磁瓦脱落;5.解决电机噪音,改善用户音质体验;6.外转子铁芯上开有轴向通孔,用于充磁定位和加强结构强度。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内铁芯2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21上还设置第三凸出部22,所述第三凸出部22朝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方向凸出且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1相对,且所述第二凸出部11上设置有凹槽12,所述第三凸出部22能够插入所述凹槽12中以形成定位。本公开还通过第一凸出部上进一步径向凸出的第三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上设置的凹槽结构,形成凹凸配合,第三凸出部能够插入凹槽结构中,从而形成对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的有效定位,进一步有效提高转子的结构强度,形成切向限位和轴向定位,既能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脱落,又可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
50.隔磁桥(即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连接的部分)断开可极大地降低转子的漏磁,提升电机的功率密度和电机性能,但是全部断开结构强度比较差冲制时铁芯容易变形,工艺性也较差;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兼顾结构强度和电机性能。
51.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内嵌减震转子结构。采用外圆隔磁桥全部断开,内圆隔磁桥间隔连接似连非连的连接方式(即内圆隔磁桥看起来是间隔连接的,但实际上也是断开的),既能增强转子结强度,又能提高电机功率密度;采用切向限位和轴向定位,既能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脱落,又可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将磁瓦固定在外转子铁芯上,可防止磁瓦脱落。
52.转子外铁芯:a、铁芯采用长短两种结构,外圆隔磁桥全部断开;b、长铁芯内圆齿部开有矩形卡槽与轴向定位孔,用于安放转子内铁芯以及与转子内铁芯定位;c、短铁芯隔磁桥完全断开,用于提高电机功率密度;d、长短铁芯上均开有若干轴向通孔,孔的作用在于模具定位、注塑塑封料固定、充磁定位;e、整个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形成间隔连接的似连非连的结构形式,用于增强转子结构强度。
53.转子内铁芯:a、铁芯采用两种冲片叠压而成,中间段形成相应凸台结构,凸台结构与转子外铁芯进行配合限位。b、内铁芯中段的凸台上开有相应定位孔,用于和转子外铁芯进行定位。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11的转子外铁芯1与不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11的转子外铁芯在圆周方向交替布置,设置有所述第三凸出部22的所述第一凸出部21与不设置所述第三凸出部22的所述第一凸出部21在所述转子内铁芯2的圆周方向交替布置;
55.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与设置有所述第三凸出部的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对,不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与不设置所述第三凸出部的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对,不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不相接。
56.这是本公开的电机转子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形成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的交替连接和间隔的效果,通过不设置第二凸出部的转子外铁芯的径向内端与不设置第三凸出部的转子内铁芯的第一凸出部相对且形成间隔,能够在该处有效地形成隔磁槽,从而有效提高电机功率密度,从而形成在转子外铁芯的内圆隔磁桥间断连接似连非连的连接方式,既能增强转子结强度,又能提高电机功率密度。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2在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三凸出部22的轴向上的长度。这是本公开的凹槽与第三凸出部之间的优选结构尺寸关系,凹槽的轴向长度设置为≥第三凸出部的轴向长度,能够使得第三凸出部能够有效地插设于凹槽中,形成有效的插接配合,即卡接配合,起到对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的周向防转和轴向限位的作用。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2在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凸出部11的轴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三凸出部22在所述转子内铁芯2的轴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出部21。这是本公开的凹槽与第二凸出部之间的优选结构形式以及第三凸出部与转子内铁芯之间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凹槽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凸出部的轴向长度,能够保证凹槽在轴向方向未布满第二凸出部的轴向长度,从而使得第三凸出部插设于凹槽中能够通过凹槽的上下两端形成轴向限位作用;第三凸出部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凸出部的轴向长度,使得第三凸出部在轴向方向的长度能够与凹槽进行有效配合,利用第三凸出部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对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的轴向限位作用。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2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1的轴向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大于0,所述凹槽12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1的轴向另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也大于0;所述第三凸出部22与所述第一凸出部21的轴向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大于0,所述第三凸出部22与所述第一凸出部21的轴向另一端面之间的轴向最小距离也大于0。这是本公开的凹槽与第二凸出部、以及第三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之间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凹槽位于第二凸出部的轴向一端与轴向另一端之间的位置,不与轴向端面相接,从而能
够有效地利用凹槽对第三凸出部实现两端轴向限位的作用,第三凸出部的两端均不与第一凸出部的轴向端面相接,能够使得第三凸出部与凹槽相配,实现对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之间的轴向两端均轴向限位的作用。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出部11的轴向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轴向定位孔13,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13延伸至与所述凹槽12连通,所述第三凸出部22的与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13相对的轴向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轴向定位孔23,所述电机转子还包括定位件3,所述定位件3能够从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13插入至所述凹槽12中、进一步插入所述第二轴向定位孔23中。本公开还通过在第二凸出部上设置的第一轴向定位孔、第三凸出部上设置的第二轴向定位孔,以及凹槽与第一轴向定位孔连通的形式,能够通过定位件在第三凸出部装入凹槽中时将定位件插入第一轴向定位孔中进而插入至第二轴向定位孔中,有效地形成对转子内铁芯与转子外铁芯之间的定位和固定,进一步提高转子的结构强度。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内铁芯2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21与所述转子外铁芯1上的所述第二凸出部11相对且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62.所述转子内铁芯2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21与所述转子外铁芯1上的未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11的径向内端相对且间隔第二预设距离;
63.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0。
64.这是本公开的转子内铁芯的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的优选关系,二者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如图4a,二者不相接,从而在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在轴向方向形成中部连接、两端不连接形成隔磁槽,从而在连接处增强结构强度,隔磁槽处增大电机功率密度;而第一凸出部与转子外铁芯上未设置第二凸出部的径向内端之间间隔第二预设距离,该处形成更大的隔磁槽,从而在周向方向、转子外铁芯的径向内侧形成交替的与转子内铁芯相连和不相连,既能增强结构强度还能提高电机功率密度。
6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1沿着圆周方向间隔第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预设距离>0。本公开还通过转子外铁芯的周向方向形成的第三预设距离,能够在转子外铁芯之间形成周向的隔磁槽,进一步增大电机功率密度,采用外圆隔磁桥全部断开,内圆隔磁桥间隔连接似连非连的连接方式,既能增强转子结强度,又能提高电机功率密度;采用切向限位和轴向定位,既能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脱落,又可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磁体4,且所述磁体4包括插入部41和限位部42,所述插入部41与所述限位部42连接,且所述插入部41能插入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1之间的间隔中,所述限位部42能够卡设在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一端面上。本公开还通过将磁体的设置为包括插入部和限位部,插入部插入两个相邻的转子外铁芯之间的间隔中,以形成对磁体的周向限位,限位部的宽度大于间隔的宽度(第三预设距离)能够形成对磁体的有效的轴向定位,从而增强了对磁体的定位和固定作用,防止其脱落。
67.磁钢(磁体):磁钢的高度大于转子外铁芯的高度,高于转子外铁芯的一侧的磁瓦(磁体)面积大于磁钢槽面积,能够将磁钢固定在转子外铁芯上,防止磁钢脱落,同时增强电机性能。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4的轴向长度>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长度,所述插入部41的轴向长度≥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长度,所述限位部42的沿周向方向的宽度
>所述第三预设距离。本公开的磁体轴向长度>转子外铁芯的轴向长度能够使得限位部卡设于转子外铁芯的轴向端面上,插入部的轴向长度≥转子外铁芯的轴向长度能够保证插入部能够插入相邻两个转子外铁芯之间的缝隙中,限位部能够卡设于转子外铁芯的轴向端面处,限位部的周向宽度大于第三预设距离能够有效保证限位部能够在轴向方向对转子外铁芯进行轴向卡止作用,形成轴向限位。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4为多个,且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转子外铁芯1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磁体4;和/或,所述磁体4为磁瓦结构。多个磁体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能够形成多个磁场,一个磁体设置于相邻两个转子外铁芯之间能够对磁体进行有效的周向方向的限位卡止作用;磁体为磁瓦结构为其优选结构形式。
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塑封料5,所述塑封料5被填充于所述磁体4与所述转子外铁芯1之间的缝隙中、所述磁体4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端面上的至少一处位置。本公开还通过塑封料能够对装配完成后的转子外铁芯、转子内铁芯以及磁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塑封固定,形成为一个整体的结构。
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塑封料5被填充于所述磁体4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端面上后形成圆环状的结构。这是本公开的塑封料成型后的优选结构形状,即与转子外铁芯和磁体的结构相匹配,对转子外铁芯和磁体的轴向一侧进行有效的密封和封装作用。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减振料6,所述减振料6被填充于所述转子内铁芯2与所述转子外铁芯1之间的缝隙中、所述塑封料5与所述磁体4之间的缝隙中、所述转子内铁芯2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端面上的至少一处位置。本公开还通过减振料的设置,能够对转子内铁芯、转子外铁芯、磁体和塑封料进行有效的减振作用,减小在运行过程中的上述部件之间的振动作用,减小噪音。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料6被填充于所述转子内铁芯2与所述转子外铁芯1之间的缝隙中、所述转子内铁芯2的轴向端面上和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端面上后形成圆环状的结构;和/或,所述减振料6为减振橡胶。这是本公开的减振料成型后的优选结构形状,即与转子外铁芯和转子内铁芯的结构相匹配,对转子外铁芯和转子内铁芯的轴向一侧进行有效的密封和封装作用。减振料优选为减振橡胶。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外铁芯1上设置有充磁定位孔14,所述充磁定位孔14为从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一端面贯穿至轴向另一端面的轴向通孔;和/或,所述转子外铁芯1上设置有模具定位孔15,所述模具定位孔15为从所述转子外铁芯1的轴向一端面贯穿至轴向另一端面的轴向通孔。本公开还通过在外转子铁芯上设置的充磁定位孔和模具定位孔,能够对充磁进行有效定位和对模具加工进行有效的定位。
75.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
76.针对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生产疑难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减震转子。该减震转子采用外圆隔磁桥全部断开,内圆隔磁桥间隔连接似连非连的连接方式,既能增强转子结强度,又能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外转子铁芯上增加切向限位,防止内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窜动而脱落,内外转子铁芯上增加轴向定位孔,加强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结构强度;外转子铁芯上增加充磁定位孔,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充磁不良问题;同时将磁瓦固定在外转子铁芯上,解决了传统切向减震转子高速运转时磁瓦脱落导致的电机性能异常问题。具体技术
方案如下:
77.1、本发明的减震转子由内、外转子铁芯,磁钢、塑封料、减震橡胶组成,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
78.2、外转子铁芯(如图1所示)采用长短铁芯两种结构,外圆隔磁桥全部断开;长铁芯内圆齿部开有矩形(u形、回形、圆形均可,矩形为最佳)卡槽,卡槽的轴向长度l1要大于内转子铁芯的轴向长度,圆形(u形、回形、矩形均可,圆形为最佳)定位孔,用于安放转子内铁芯以及与转子内铁芯定位;短铁芯隔磁桥完全断开,用于提高电机功率密度;长短铁芯上均开有若干轴向通孔(圆形与矩形均可),孔的作用在于模具定位、注塑塑封料固定、充磁定位;整个转子外铁芯与转子内铁芯形成间隔连接的似连非连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的转子外铁芯装配图),用于增强转子结构强度。
79.3、转子内铁芯(如图3所示):a、内铁芯采用两种冲片叠压而成,中间段形成相应凸台结构,凸台的轴向长度l2要小于转子外铁芯卡槽的轴向长度l1,凸台结构与转子外铁芯进行配合限位。b、内铁芯中段的凸台上开有相应定位孔,用于和转子外铁芯进行定位。内外铁芯装配结构图如图四所示。
80.4、磁钢(如图5所示):磁钢的高度大于转子外铁芯的高度,高于转子外铁芯的一侧的磁瓦面积大于磁钢槽面积,能够将磁钢牢固固定在转子外铁芯上,防止磁钢在电机高速运转时脱落造成电机性能异常,同时磁钢面积增大亦可增强电机的性能。
81.5、将内铁芯凸台放入外铁芯卡槽内通过定位针、定位销等固定,然后将磁钢固定在转子外铁芯上(如图6所示),注入塑封料(如图7所示),塑封料填充于磁瓦与外转子铁芯的缝隙、一半的充磁定位孔、一半的模具定位孔以及磁瓦与外转子铁芯两端面。
82.6、将减震橡胶注入内外转子铁芯之间的缝隙、塑封料与磁钢端面的缝隙、内外铁芯端面,端部形成圆环状(如图8所示),塑封料硬度高,结构强度大主要起连接作用,减震橡胶硬度比较小,主要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