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及巡视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53220发布日期:2021-10-16 02:3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及巡视管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供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及巡视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电网逐渐走向了智能化的道路,对其主设备也有了节约资源、长寿命、智能化等要求。现有配电网设备中,需要使用监测装置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
3.但现有的配电网设备监测装置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热不及时会使装置内电气元件加快老化,影响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需要电气人员频繁的更换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及巡视管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配电网设备监测装置,散热不及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包括监测装置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水箱、冷凝器、液泵、导管、冷却管、导热台、散热板和散热风扇,所述水箱与所述监测装置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一侧,所述液泵与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水箱一侧,所述导管与所述液泵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内,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导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液泵一侧,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导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导管靠近所述冷却管一侧,所述导热台与所述监测装置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内,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导热台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监测装置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一侧,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监测装置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管一侧,所述监测装置对区域配电网全面监控,实现区域配电网的网络化、远程化和自动化,所述监测装置运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吸收散热,使所述监测装置快速冷却。
6.其中,所述散热风扇包括转动电机和叶片,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监测装置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管一侧,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动电机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转动电机靠近所述冷却管一侧,所述转动电机通电使输出端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叶片高速转动对所述监测装置吹风,加快所述监测装置的散热。
7.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硅胶片和散热翅片,所述导热硅胶片与所述冷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管一侧,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散热板一侧,所述导热硅胶片减少所述监测装置和所述冷却管之间的间隙,提高热传递的效率,加强了所述冷却管的冷却效果。
8.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制冷片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片与所述叶片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叶片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监测装置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内,所述制冷片通电运作,使所述散热风扇吹的风为冷风,进一步加强了对所述监测装置的散热效果,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监测装置内部温度,控制水冷和所述风冷两种散热模式的运作。
9.其中,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装置本体和设备终端,所述监测装置本体与所述导热硅胶片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导热硅胶片远离所述冷却管一侧,所述设备终端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远离所述导热硅胶片一侧,所述监测装置本体对区域配电网全面监控,实现区域配电网的网络化、远程化和自动化,所述设备终端将监测结果传递给巡检管理平台。
10.其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水箱一侧,所述外壳具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外壳两侧,所述外壳保护所述监测装置内部元件,所述散热孔的设置,实现所述监测装置内外空气对流,侧方面加强所述监测装置的散热效果。
11.其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门板和握把,所述门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握把与所述门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门板一侧,所述门板便于工作人员打开所述监测装置维修更换内部元件,所述握把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打开所述门板。
12.其中,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防尘网和警报灯,所述防尘网与所述外壳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散热孔一侧,所述警报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一侧,所述防尘网对所述监测装置防尘,防止灰尘从所述散热孔进入所述外壳内使内部电器元件老化,所述警报灯在所述监测装置监测到电网设备有运行隐患时闪烁,工作人员检修时能快速发现隐患处。
13.第二方面,一种配电网设备巡视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巡检管理平台对无人机下发巡检监测装置任务;
15.无人机巡检拍摄监测装置传递给巡检管理平台;
16.无人机因环境因素无法拍摄,平台下发信息派遣工作人员巡检监测装置;
17.巡检管理平台组合无人机和工作人员的巡检数据,判断监测装置监测的电网设备是否存在安全运行隐患。
18.本发明的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装置对区域配电网全面监控,实现区域配电网的网络化、远程化和自动化,所述监测装置运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吸收散热,使所述监测装置快速冷却,具体为,所述监测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台吸收并传递给所述散热板,通过所述散热板和外界空气接触散热,所述导热台由铜制成,具有良好的吸热导热性能,当所述监测装置内温度过高时,所述液泵通电运作抽水,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抽出导入所述冷凝器,经所述冷凝器冷凝后通过所述导管导入所述冷却管中,通过热传递效应,所述冷却管中低温的水流将所述监测装置热量吸收,带有热量的水通过所述导管导回水箱内,从而对所述监测装置水冷降温,同一时刻所述散热风扇通电转动,对所述监测装置吹风散热,对所述监测装置风冷降温,本发明通过所述散热组件的多重散热,从而使得所述监测装置快速散热降温,减缓了所述监测装置内部电器元件的老化速率,大大的提高了所述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解决现有配电网设备监测装置,散热不及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监测设备的俯视图;
22.图3是图2沿a

a面的剖视图;
23.图4是图2沿b

b面的剖视图;
24.图5是一种配电网设备巡视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25.图中:1

监测装置、2

散热组件、11

监测装置本体、12

设备终端、13

外壳、14

散热孔、15

门板、16

握把、17

防尘网、18

警报灯、21

水箱、22

冷凝器、23

液泵、24

导管、25

冷却管、26

导热台、27

散热板、28

散热风扇、29

导热硅胶片、210

散热翅片、211

制冷片、212

温度传感器、281

转动电机、282

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设备装置,包括监测装置1和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水箱21、冷凝器22、液泵23、导管24、冷却管25、导热台26、散热板27和散热风扇28,所述水箱21与所述监测装置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1一侧,所述液泵23与所述水箱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水箱21一侧,所述导管24与所述液泵2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1内,所述冷却管25与所述导管2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导管24远离所述液泵23一侧,所述冷凝器22与所述导管2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导管24靠近所述冷却管25一侧,所述导热台26与所述监测装置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1内,所述散热板27与所述导热台26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监测装置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1一侧,所述散热风扇28与所述监测装置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管25一侧。
2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1对区域配电网全面监控,实现区域配电网的网络化、远程化和自动化,所述监测装置1运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组件2吸收散热,使所述监测装置1快速冷却,具体为,所述监测装置1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台26吸收并传递给所述散热板27,通过所述散热板27和外界空气接触散热,所述导热台26由铜制成,具有良好的吸热导热性能,当所述监测装置1内温度过高时,所述液泵23通电运作抽水,将所述水箱21内的水抽出导入所述冷凝器22,经所述冷凝器22冷凝后通过所述导管24导入所述冷却管25中,通过热传递效应,所述冷却管25中低温的水流将所述监测装置1热量吸收,带有热量的水通过所述导管24导回水箱21内,从而对所述监测装置1水冷降温,同一时刻所述散热风扇28通电转动,对所述监测装置1吹风散热,对所述监测装置1风冷降温,本发明通过所述
散热组件2的多重散热,从而使得所述监测装置1快速散热降温,减缓了所述监测装置1内部电器元件的老化速率,大大的提高了所述监测装置1的使用寿命,解决现有配电网设备监测装置,散热不及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3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导热硅胶片29、散热翅片210、制冷片211和温度传感器212,所述导热硅胶片29与所述冷却管2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管25一侧,所述散热翅片210与所述散热板27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散热板27一侧,所述制冷片211与所述叶片28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叶片282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212与所述监测装置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1内,所述散热风扇28包括转动电机281和叶片282,所述转动电机281与所述监测装置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冷却管25一侧,所述叶片282与所述转动电机28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转动电机281靠近所述冷却管25一侧。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硅胶片29减少所述监测装置1和所述冷却管25之间的间隙,提高热传递的效率,加强了所述冷却管25的冷却效果,所述制冷片211通电运作,使所述散热风扇28吹的风为冷风,进一步加强了对所述监测装置1的散热效果,所述温度传感器212检测所述监测装置1内部温度,控制水冷和所述风冷两种散热模式的运作,所述制冷片211型号为cl

c067,所述温度传感器212型号为pt100,所述转动电机281通电使输出端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叶片282高速转动对所述监测装置1吹风,加快所述监测装置1的散热。
32.进一步的,所述监测装置1包括监测装置本体11、设备终端12、外壳13、门板15、握把16、防尘网17和警报灯18,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1与所述导热硅胶片29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导热硅胶片29远离所述冷却管25一侧,所述设备终端12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1远离所述导热硅胶片29一侧,所述外壳13与所述水箱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水箱21一侧,所述外壳13具有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位于所述外壳13两侧,所述门板15与所述外壳13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3一侧,所述握把16与所述门板15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门板15一侧,所述防尘网17与所述外壳13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散热孔14一侧,所述警报灯18与所述外壳1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13一侧。
3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1对区域配电网全面监控,实现区域配电网的网络化、远程化和自动化,所述设备终端12将监测结果传递给巡检管理平台,所述外壳13保护所述监测装置1内部元件,所述散热孔14的设置,实现所述监测装置1内外空气对流,侧方面加强所述监测装置1的散热效果,所述门板15便于工作人员打开所述监测装置1维修更换内部元件,所述握把16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打开所述门板15,所述防尘网17对所述监测装置1防尘,防止灰尘从所述散热孔14进入所述外壳13内使内部电器元件老化,所述警报灯18在所述监测装置1监测到电网设备有运行隐患时闪烁,工作人员检修时能快速发现隐患处。
34.第二方面,一种配电网设备巡视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01巡检管理平台对无人机下发巡检监测装置1任务;
36.巡检管理平台对无人机下发巡检所述监测装置1任务,无人机前往指定区域巡检拍摄,无人机实时传输巡检航线上数据,配电网巡检管理平台通过数据计算巡检对象的高度、角度,得到巡检对象的图像信息。
37.s102无人机巡检拍摄监测装置传递给巡检管理平台;
38.无人机抵达拍摄巡检拍摄区域,拍摄所述监测装置1的所述警报灯18是否闪烁,并
巡查所述监测装置1及周围电网是否损坏,将巡检拍摄结果传递给管理平台。
39.s103无人机因环境因素无法拍摄,平台下发信息派遣工作人员巡检监测装置;
40.无人机将抵达指定拍摄区域,因环境无人机无法巡检拍摄所述监测装置1时,无人机将环境情况发至巡检管理平台,巡检管理平台判断环境是否影响无人机飞行,自动分析并规划影响区域发送至移动终端,工作人员持移动终端到达巡检区域,视察影响区域人工携带巡检移动终端该区域,巡检观察所述监测装置1的监测情况。
41.s104巡检管理平台组合无人机和工作人员的巡检数据,判断监测装置监测的电网设备是否存在安全运行隐患。
42.巡检管理平台组合无人机和人工巡检所述监测装置1的数据,分析判断电网设备是否存在安全运行隐患。
4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