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及其封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37283发布日期:2022-02-07 20:3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及其封堵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及其封堵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机电管道施工时,尤其是在最后对机电管道进行封堵时,需要将线缆固定在管道的中间。常规做法是使用特殊的固定环,但此固定环仅是使用金属外壳与橡胶内衬制成,结构简单,仅对单根电缆有较好作用,在遇到多根线缆时,不但会让线缆与线缆之间紧密连接,因相互之间电场干扰导致设备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更容易出现变形、压坏,甚至由于未完整固定导致局部晃动,长时间作用下出现线缆外壳开裂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及其封堵方法,以解决在对机电管道封堵时,多个线缆被挤压在一起紧密连接,容易造成线缆的电场相互干扰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包括:
5.包括多根弹性隔断管,所述弹性隔断管呈正多棱柱形,所述弹性隔断管的棱数大于等于五,多个所述弹性隔断管同向设置,所述弹性隔断管的外侧壁贴合于相邻的弹性隔断管的外侧壁,多根所述弹性隔断管堆叠在一起形成一弹性封堵塞,所述弹性封堵塞的内部形成供多根线缆穿设的多个容置孔道,多个容置孔道间隔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隔断管的侧壁中埋设有多根抗弯筋,多根所述抗弯筋沿所述弹性隔断管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抗弯筋的位置与所述弹性隔断管的棱的位置相对应。
8.进一步的,所述抗弯筋的数量适配于所述弹性隔断管的棱数。
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隔断管的侧壁具有多个外侧面,每个所述外侧面形成有多个防滑凸楞,多个所述防滑凸楞沿所述弹性隔断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防滑凸楞沿所述弹性隔断管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弹性隔断管的所述防滑凸楞嵌设于相邻的所述弹性隔断管的一外侧面的两防滑凸楞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隔断管为橡胶隔断管。
11.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电管道封堵装置的机电管道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将多根线缆分别设置于机电管道中,使得多根所述线缆间隔设置;
13.将多根所述弹性隔断管分成两部分,将一部分的多根弹性隔断管在不产生形变的情况下填塞于所述机电管道中分别包覆于多根所述线缆,使得一部分的多根所述弹性隔断管的外部与所述机电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每一根所述弹性隔断管沿所述机电管道的轴向方向设置;
14.将另一部分的多根弹性隔断管在按压变形后填塞于所述间隙中,按压变形后的多
根所述弹性隔断管压抵于包覆于多根所述线缆的多根所述弹性隔断管以形成一弹性封堵塞,使得所述弹性封堵塞嵌设于所述机电管道中。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利用多根弹性隔断管将多根线缆固定于机电管道内,一方面,不但可保证线缆与线缆之间不发生碰触的情况下紧密固定,还可完全避免任意部位由于空间过大出现晃动等情况;另一方面,此弹性封堵塞安拆方便,一旦出现安装错误,或是线缆需要更换、检修的情况,剔除机电管道的两端所填充的封堵胶等常规封堵物品后可直接取出弹性隔断管和线缆,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电管道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隔断管的侧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滑凸楞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电管道封堵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22.图6至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电管道封堵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包括多根弹性隔断管1。
26.其中,每一根弹性隔断管1呈正多棱柱形。弹性隔断管1的棱数大于等于五。多个弹性隔断管在使用时同向设置,并且弹性填充于电机管道的内壁与电机管道内的电缆之间,或者弹性填充于电机管道的内壁与电机管道内的多根电缆之间以及相邻电缆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隔断管的棱的数量为六根,弹性隔断管为正六棱柱管。
27.多个弹性隔断管1同向设置。弹性隔断管1的外侧壁贴合于相邻的弹性隔断管1的外侧壁。多根弹性隔断管1堆叠在一起形成一弹性封堵塞a。弹性封堵塞a的内部形成供多根线缆2穿设的多个容置孔道。多个容置孔道间隔设置。
28.参阅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机电管道封堵装置的封堵原理如下:
29.先将多根线缆穿设于机电管道中,使得线缆悬空设置于机电管道中。再将部分的弹性隔断管塞入机电管道中并包覆于多根线缆的外部,在塞入第一部分的弹性隔断管时,第一部分的弹性隔断管不产生形变,第一部分的弹性隔断管临时叠合于多根线缆的外侧,使得第一部分的最外侧的弹性隔断管与机电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最后将第二部分的弹性隔断管按压产生形成形变(即捏扁第二部分弹性隔断管),将产生形变的第二部分的弹
性隔断管嵌设于间隙中,使得产生形变的弹性隔断管在间隙中压抵第一部分弹性隔断管,进而使得第一部分弹性隔断管和第二部分弹性隔断管将多根线缆分隔固定设置于机电管道中。
30.本发明的机电管道封堵装置利用多根弹性隔断管将多根线缆固定于机电管道内,一方面,不但可保证线缆与线缆之间不发生碰触的情况下紧密固定,还可完全避免任意部位由于空间过大出现晃动等情况;另一方面,此弹性封堵塞安拆方便,一旦出现安装错误,或是线缆需要更换、检修的情况,剔除机电管道的两端所填充的封堵胶等常规封堵物品后可直接取出弹性隔断管和线缆,简单可靠。
31.在本发明中,弹性隔断管在径向方向上可以产生形变,即弹性隔断管可以被捏扁,在捏扁后通过弹性隔断管自身的弹性还能恢复原状。较佳的,弹性隔断管为橡胶隔断管。弹性隔断管两端开口,中心部位形成孔道。
32.在机电管道内,正多棱柱形的弹性隔断管多根组合叠合在一起结构稳定,只有压抵于机电管道的内壁以压抵于线缆的圆周面的一部分弹性隔断管产生形成形变。利用这一部分产生形变的弹性隔断管的弹力挤压其余弹性隔断管,一方面能稳定地隔断于线缆与线缆之间,另一方面,多根弹性隔断管叠合在一起形成结构稳定的类圆柱体。
3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弹性隔断管1的侧壁中埋设有多根抗弯筋11。多根抗弯筋11沿弹性隔断管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抗弯筋用于在将弹性隔断管填塞入机电管道中放置抗弯筋弯曲,能较快捷地将弹性隔断管沿机电管道的轴向方向填塞入线缆与机电管道的内壁之间。
34.在本实施例中,抗弯筋11的位置与弹性隔断管1的棱的位置相对应。抗弯筋11的数量适配于弹性隔断管1的棱数。
35.继续参阅图3和图4所示,弹性隔断管1的侧壁具有多个外侧面,每个外侧面形成有多个防滑凸楞12。多个防滑凸楞12沿弹性隔断管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防滑凸楞12沿弹性隔断管1的轴向方向设置,弹性隔断管1的所述防滑凸楞12嵌设于相邻的弹性隔断管1的一外侧面的两防滑凸楞12之间。
36.防滑凸楞,一方面,能加强弹性隔断管的抗弯性,另一方面,在将多根弹性隔断管填塞入机电管道中后,避免多根弹性隔断管之间产生转动(弹性隔断管绕自身轴线转动)。
37.参阅图6至图9所示,图6至图9为为机电管道的透视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电管道封堵装置的机电管道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s1:参阅图6,将多根线缆2分别设置于机电管道b中,使得多根线缆2间隔设置。
39.在本实施例中,线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线缆悬空设置在机电管道中。
40.s2:参阅图7,将多根弹性隔断管1分成两部分,将一部分的多根弹性隔断管a在不产生形变的情况下填塞于机电管道b中分别包覆于多述线缆2,使得一部分的多根弹性隔断管a的外部与机电管道b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每一根弹性隔断管a沿机电管道b的轴向方向设置。
41.首先,基于悬空设置的线缆与机电管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确定填塞的弹性隔断管的数量。
42.具体的,根据现场的线缆的预留孔洞(机电管道)尺寸、深度、线缆位置等信息,采取横截面尺寸合适的正六棱柱弹性隔断管。若是预留孔洞(机电管道)的深度过大,可采用
两层封堵塞封堵,再根据预留孔洞(机电管道)的内径尺寸大致选取需要数量。
43.在塞入一部分的多根弹性隔断管a(即第一部分的弹性隔断管)填塞机电管道,大致填满机电管道即可,使得第一部分的弹性隔断管与机电管道的内壁之间留有部分间隙以供二次加压填塞。
44.s3:参阅图8,将另一部分的多根弹性隔断管a’在按压变形后填塞于间隙中,按压变形后的多根弹性隔断管a’压抵于包覆于多根线缆2的多根弹性隔断管a以形成一弹性封堵塞a,使得弹性封堵塞a嵌设于机电管道b中。
45.s4:参阅图9,在两部分的多根弹性隔断管(弹性隔断管a和弹性隔断管a’)均填塞至线缆与机电管道之间后,用小锤4敲击扁头凿3,将多根弹性隔断管的两端对齐即可完成封堵,进行后续施工工序。
46.两部分的弹性隔断管形成的弹性封堵塞,拆装方便,材料简单易得,重量轻,使用难度低,封堵效果均匀美观,整齐漂亮,极易进行后续可能出现的常规更换、维保等工序,绿色环保;可有效的提高机电预留管道封堵工序的施工质量,有效的提高了封堵的强度和稳定性,加强了整齐度、美观度,提升了机电管道封堵的施工质量。
4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