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4183发布日期:2022-03-01 22:1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缆线剥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旧缆线在回收时,需要进行剥皮操作,将缆线的外皮与内芯进行分离,以此实现对缆线不同部位的分别回收,操作时,工作人员会通过剥皮机器将缆线的外皮割开。
3.相关技术中,缆线的剥皮机器只能将缆线的外胶保护皮上端部分切开,而有些缆线的外皮在上部切开后,依旧会紧贴于缆线的内芯外,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手动剥离的方式将缆线外皮与内芯分开。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人手进行皮芯分离,费时费力,不便于工作人员将缆线的外皮拨离。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缆线的外皮进行拨离,本技术提供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中设有缆线空间,所述缆线空间用于供缆线通过,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一端伸入缆线空间内;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用于传送缆线;剥离组件,在缆线的传送方向上,所述切割刀位于所述传送组件和所述剥离组件之间;所述剥离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剥离组件与所述切割刀位于所述缆线空间的同一侧,所述剥离组件包括两个滑套、两个滑杆、一个双向螺杆和一个第一驱动缸;一个所述滑杆在一个所述滑套内滑动,所述滑杆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缆线空间的方向滑动,所述滑杆与所述滑套弹性连接,在弹性作用下,所述滑杆有朝远离所述缆线空间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滑套与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套各朝所述缆线空间的一侧滑动,所述双向螺杆的两个螺纹段各与一个所述滑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同时与两个所述滑杆抵接,所述第一驱动缸用于驱动所述滑杆滑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缆线进行皮芯分离时,将缆线通过传送组件进行传送,传送组件将缆线推至切割刀的位置处,切割刀对缆线进行切割,将缆线一侧的外皮切开,此时缆线外皮被切开了一个切口,被切口的缆线会继续传送;当缆线传送至剥离组件的位置处时,剥离组件中的滑杆插入切口内,此时启动第一驱动缸,第一驱动缸驱动滑杆滑动,同时转动双向螺杆,双向螺杆驱动两个滑套滑动,两侧滑动的滑套同时运动,带动滑杆运动,滑杆以此将缆线外皮朝外拨开,滑杆上下滑动将外皮推离内芯,实现了将缆线的外皮拨下;通过使用本技术的装置,使缆线皮芯分离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更强,便于对缆线的外皮进行拨离。
8.可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电机,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用于夹持缆线,所述第一电机用
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式传送是本技术传送组件的优选方案,便于对缆线进行传送和进给。
10.可选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轮面上均同轴开有环状限位槽,所述凹槽内壁设有若干凸起。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用于对缆线的传送进行限位,降低了缆线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产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使缆线在后续剥离的工序中,位置更加精准;凸起与缆线抵接,对缆线进行加紧,便于传送组件对缆线进行传送,降低了缆线传送过程中,在主动轮和从动轮间产生打滑的可能性,使缆线的进给更加顺利。
12.可选的,所述抵接板上设有齿条,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双向螺杆上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驱动缸驱动抵接板运动时,抵接板上的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的转动带动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的转动带动滑套滑动,本方案仅需要一个驱动件,即可实现滑杆和滑套的同时滑动,减少了驱动件的个数,同时也能够实现滑杆和滑套的同步运动,便于对缆线的皮芯进行分离。
14.可选的,每个所述滑杆靠近所述缆线空间的一端均连接有拨片,所述拨片靠近所述切割刀的一侧设有倾斜面,两个所述拨片上的所述倾斜面,在靠近所述切割刀的方向上相互靠近倾斜。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缆线在被切开后,切口处会轻微打开,在拨片上设置倾斜面,当缆线运动至拨片的位置处时,倾斜面的存在便于两个拨片插入缆线的切口处,降低了滑杆与缆线外皮间产生抵触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机架上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位于所述剥离组件远离所述切割刀的一侧,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剥离组件位于所述缆线空间的不同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缆线的内芯和外皮被剥离后,隔离板将分离后的缆线内芯和外皮分隔开,为内芯和外皮提供了不同的空间进行传输,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分开收集;同时,隔离板的存在,可以在缆线传送的过程中,对缆线未被剥离外皮的部分进行分离,不需要剥离组件持续进行剥离操作,提高了皮芯分离的效率。
18.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离板之间隔开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靠近所述剥离组件的开口正对所述剥离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剥离后的外皮起到承接作用,容纳空间为外皮提供了活动空间,使外皮不会在与内芯分离后就随意掉落,而是会通过容纳空间滑落至挡板和隔离板将其引导的位置处,同时容纳空间靠近剥离组件的开口与剥离组件相对,便于剥离组件将外皮推至容纳空间内。
20.可选的,还包括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主动牵引轮、从动牵引轮和第二电机,所述主动牵引轮与所述从动牵引轮之间形成牵引空间,所述牵引空间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牵引轮转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牵引组件能够对缆线的外皮进行牵引,使外皮被剥
离后,能够有力的作用拉动它持续运动,当外皮被剥离组件初次剥离后,剥离组件即可收回,由牵引组件不断拉动外皮,实现外皮的不断剥离,以此可以适应于较长缆线的皮芯分离,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装置能够对长度较长的导线外皮,进行持续不断的剥离。
22.可选的,还包括切断组件,所述切断组件位于所述牵引组件远离所述剥离组件的一侧,所述切断组件包括切割机和第二驱动缸,所述切割机的刀片用于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驱动缸用于驱动所述切割机运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剥离的导线长度较长时,被剥离下来的外皮长度也较长,此时需要将外皮截断,便于工作人员对外皮进行后续的收集,因此设置切割机,当需要截断外皮时,通过第二驱动缸驱动切割机运动,切割机将外皮切成多段,使工作人员能够分段回收。
24.可选的,所述挡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牵引组件与所述切断组件之间,所述凹槽向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侧凹进。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切割机切断外皮时,外皮还在不断的牵引过程中,由于切割机退刀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不断被牵引的外皮会与退刀过程中的切割机刀片抵碰,如果外皮的牵引停止,容纳空间内的外皮将会停止传送,那么前面的所有工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设置凹槽,当外皮在活动空间内产生弯折后,会被顶入凹槽内,凹槽为外皮提供了临时弯折区域,当切割机的刀片完全退刀后,外皮会绷直继续传送。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剥离组件实现了缆线分离过程的皮芯分离,便于对缆线的外皮进行拨离;2.牵引组件便于对剥离后的外皮进行牵引,使缆线的外皮被持续剥离;3.切断组件能够对外皮进行切断,便于后期对剥离后的外皮进行回收;4.凹槽的存在,降低了外皮在活动空间内滞留时对前面的工序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割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缆线空间;12、传输板;121、连通口;13、围板;14、导杆;15、第一齿轮;16、隔离板;17、挡板;171、伸入口;172、凹槽;18、容纳空间;19、封板;110、刀口;2、切割刀;3、传送组件;31、主动轮;32、从动轮;33、第一电机;34、限位槽;35、凸起;4、剥离组件;41、滑套;411、突出部;42、滑杆;421、挡片;422、弹簧;423、拨片;4231、倾斜面;43、双向螺杆;431、第二齿轮;44、第一驱动缸;441、抵接板;442、齿条;5、牵引组件;51、主动牵引轮;52、从动牵引轮;53、第二电机;54、牵引空间;6、切断组件;61、切割机;62、第二驱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
31.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包括机架1、切割刀2、传送组件3、剥离组件4、牵引组件5和切断组件6。
32.参照图1和图2,机架1内设有缆线空间11,缆线空间11用于供缆线运动,缆线空间11的长度方向与缆线运动的方向一致;机架1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矩形长条板状的传输板12,传输板12位于缆线空间11下方,传输板12的长度方向与缆线空间11的长度方向一致,传输板12的两侧焊接有长条板状的围板13,围板13位于传输板12的上方,两个围板13与传输板12之间围设形成供缆线搭放的空间;机架1上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有切割刀2,切割刀2位于缆线空间11上方,切割刀2的刀尖伸入缆线空间11内。
33.参照图1,传送组件3设置于机架1上,传送组件3包括主动轮31、从动轮32和第一电机33,主动轮31与从动轮32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主动轮31的转动轴线与从动轮32的转动轴线平行,且均与缆线空间11的长度方向垂直;主动轮31与从动轮32之间用于夹持缆线,主动轮31与从动轮32之间的空间与缆线空间11连通,第一电机33用于驱动主动轮31转动;主动轮31与从动轮32上均开有限位槽34,限位槽34内壁设有若干尖锥状的凸起35,多个凸起35沿轮子的周向均匀分布。
34.参照图2、图3和图4,剥离组件4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剥离组件4与切割刀2位于缆线空间11的同一侧,在缆线空间11的长度方向上,切割刀2位于传送组件3和剥离组件4之间;剥离组件4包括两个滑套41、两个滑杆42、一个双向螺杆43和一个第一驱动缸44;机架1上焊接有导杆14,导杆14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缆线空间11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滑套41上均设有矩形块状的突出部411,导杆14穿过两个突出部411,滑套41在导杆14上滑动;一个滑杆42在一个滑套41内滑动,滑杆42朝靠近或远离缆线空间11的方向滑动,滑杆42位于滑套41内的部分连接有挡片421,挡片421与滑套41内部底壁间设有弹簧422,以此实现滑杆42与滑套41间的弹性连接,在弹性作用下,滑杆42有朝远离缆线空间11方向运动的趋势。
35.参照图2和图3,滑杆42靠近缆线空间11的一端焊接有拨片423,拨片423靠近切割刀2的一侧设有倾斜面4231,两个拨片423上的倾斜面4231在靠近切割刀2的方向上朝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双向螺杆43的两个螺纹段各与一个突出部411螺纹连接,当弹簧422常态且两个滑套41相互靠近时,两个拨片423相互靠近的面贴合,当两个拨片423贴合时,两个拨片423的倾斜面4231组成一侧尖棱,该尖棱用于插入缆线的切口处;第一驱动缸44与机架1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缸44的活塞杆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抵接板441,抵接板441同时与两个滑杆42远离缆线空间11的一端抵接,第一驱动缸44用于驱动滑杆42滑动。
36.参照图3,抵接板441上焊接有齿条442,齿条442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机架1上通过支架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齿条442啮合,双向螺杆43一端同轴焊接有第二齿轮431,第二齿轮431与第一齿轮15啮合,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431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分布,齿条442位于第一齿轮15远离第二齿轮431的一侧。
37.参照图5,机架1上焊接有矩形长条板状的隔离板16,隔离板16位于剥离组件4远离切割刀2的一侧,隔离板16与剥离组件4位于缆线空间11的不同侧,隔离板16倾斜设置,隔离
板16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朝远离剥离组件4的一侧倾斜,隔离板16的长度方向与倾斜方向一致;隔离板16下方设置挡板17,挡板17与机架1焊接,挡板17的长度方向与隔离板16的长度方向一致,挡板17与隔离板16之间隔开容纳空间18,容纳空间18的两侧均焊接有封板19,将容纳空间18封堵,封板19、挡板17和隔离板16之间围成一个中空结构,缆线外皮在容纳空间18内活动;传输板12上开有连通口121,连通口121接通容纳空间18和缆线空间11,连通口121位于剥离组件4的正下方,容纳空间18靠近剥离组件4的开口与连通口121的位置一致,且正对剥离组件4。
38.参照图5,牵引组件5包括主动牵引轮51、从动牵引轮52和第二电机53;第二电机53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于封板19上,第二电机53的转动轴延伸至挡板17下方,主动牵引轮51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53的转动轴上,挡板17上开有伸入口171,主动牵引轮51的轮面从伸入口171处伸进容纳空间18内,主动牵引轮51上设有锥刺,从动牵引轮5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容纳空间18内,主动牵引轮51和从动牵引轮52的转动轴线均与主动轮31的转动轴线一致,主动牵引轮51和从动牵引轮52之间形成牵引空间54,牵引空间54位于容纳空间18内,第二电机53用于驱动主动牵引轮51转动。
39.参照图5和图6,切断组件6位于牵引组件5远离剥离组件4的一侧,切断组件6包括切割机61和第二驱动缸62,第二驱动缸62与挡板17通过支架连接,第二驱动缸62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垂直与挡板17的板面,挡板17和封板19上均开有刀口110,刀口110用于供切割机61的刀片插入,第二驱动缸62用于驱动切割机61运动,切割机61的刀片用于伸入容纳空间18内;挡板17上设有凹槽172,凹槽172位于牵引组件5与切断组件6之间,凹槽172向远离隔离板16的一侧凹进。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缆线外皮剥离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缆线进行外皮剥离时,将缆线一端伸入至传送组件3内,通过传送组件3将缆线推至切割刀2的位置处,通过切割刀2对缆线进行切割开口,然后启动第一驱动缸44,第一驱动缸44驱动缸滑杆42和滑套41运动,以此将缆线的外皮拨开,并通过剥离组件4推至容纳空间18内,牵引组件5对外皮进行牵引,将缆线外皮持续从缆线上剥离,然后再通过切断组件6进行截切,以此将缆线外皮截断,然后分段收集。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