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2945发布日期:2022-03-19 2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智能控制中心(500)、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600)、仿生支架(700)及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组,其中仿生支架(700)上设有多个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600),多个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600)通过电缆(400)与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组连接,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组包括依次串联的多个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300);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300)和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600)通过电缆(400)均与多功能智能控制中心(50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600)包括盘体、旋转驱动机构、迎光角度调节机构及多组太阳能发电板组件,其中盘体与所述仿生支架(700)转动连接,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仿生支架(700)上,且与所述盘体连接,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盘体与支架相对转动;多组太阳能发电板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盘体上;迎光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盘体上且与多组太阳能发电板组件连接,迎光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多组太阳能发电板组件的迎光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包括外环及平行设置于该外环内的多个太阳能板支撑架(620),其中外环的外圆周上设有导风槽(601);多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组件与所述太阳能板支撑架(620)呈垂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组件包括太阳能板转轴(690)及设置于太阳能板转轴(690)上的多个太阳能发电板(610),太阳能板转轴(690)与各所述太阳能板支撑架(620)转动连接,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610)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板支撑架(62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光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迎光角度调节齿轮(800)、减速齿轮组、伺服电机(820)及连杆联动机构,其中迎光角度调节齿轮(800)设置于任意一个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组件的太阳能板转轴(690)上,伺服电机(820)设置于所述盘体上,且输出端通过减速齿轮组与迎光角度调节齿轮(800)啮合;多组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组件通过连杆联动机构依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联动机构包括太阳能板连接杆(612)和多个联接曲柄(611),其中太阳能板连接杆(612)与所述太阳能板转轴(690)垂直设置,多个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组件中相对应的一组太阳能发电板(610)的下端通过多个联接曲柄(611)与太阳能板连接杆(612)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上方设有防鸟装置,所述防鸟装置包括横向及纵向设置的细不锈钢丝(670),横向设置的细不锈钢丝(670)位于各所述太阳能板支撑架(620)的上方,纵向设置的细不锈钢丝(670)位于各所述太阳能板转轴(690)的上方,各细不锈钢丝(670)通过设置于所述太阳能板支撑架(620)上的多个锥形不锈钢丝支架(680)支撑。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齿圈(630)、齿轮(640)及减速电机(650),其中旋转齿圈(630)设置于所述盘体上,减速电机(650)设置于所述仿生支架(700)上,齿轮(640)设置于减速电机(650)的输出端且与旋转齿圈(630)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支架(700)为由多个六角形单体支架连接成的蜂窝状结构,每个六角形单体支架上水平放置一所述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600);所述六角形单体支架上沿周向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600)的多个旋转托辊(730)。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300)包括柜体及设置于柜体内的若干蓄电池组模块(310),其中柜体的顶部设有雨搭,柜体上设有冷热温度调节器(560)及消防系统;所述多功能智能控制中心(500)设置于一所述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300)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棚式智能迎光太阳能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多功能智能控制中心、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仿生支架及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组,其中仿生支架上设有多个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多个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通过电缆与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组连接,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组包括依次串、并联的多个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多功能智能控制中心通过电缆与多功能智能集成蓄电柜和低风阻智能迎光发电盘连接。本发明的太阳能发电板迎风面积小,水平风阻降低,支架(呈蜂窝状相互连接)强度大,安装无需破坏土地,安装方便,具有高度智能化,高度安全性、功能多、占用空间小、单位土地面积发电效率高、能耗低且寿命长等优点。寿命长等优点。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吕营 谭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绿水青山(辽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3/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