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04344发布日期:2022-03-26 10: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引火板不具有可视性,透气性也比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可以彻底解决负荷转供的人工处理模式,能够将负荷转供进行最优化的自动化处理,并且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自动化系统的相互校核验证中得到的最佳转供方案。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可视化平台从scada系统中获取线路负荷遥测数据、开关遥信数据、告警信号和遥控信号;
6.s2,可视化平台的接口2和接口3分别与pms系统相连,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2获取pms系统返回的故障全景信息和故障处置方案;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3获取pms系统返回的故障点、隔离点、转供点和转供路径;
7.s3,可视化平台的接口1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相连,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1获取配电自动化系统返回的故障线路上所含的所有故障指示器及其电流;
8.s4,可视化平台根据事故跳闸判断规则进行校验,通过接口1发送故障指示器请求至所述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接口2发送故障全景信息至所述pms系统;
9.s5,可视化平台根据故障指示器状态判断规则进行校验,通过接口3发送故障点和负荷转供路径请求至所述pms系统;
10.s6,可视化平台根据故障线路负荷转供规则生成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和故障处置方案。
11.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其中,所述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1发送故障线路名称和故障发生时间至所述配电自动化系统,所述配电自动化系统收到后,通过接口1返回该故障线路上所有的故障指示器、所有的故障指示器三项电流和各电流值对应时间至所述可视化平台。
12.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其中,所述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3发送故障线路至所述pms系统,所述pms系统收到后,通过接口3返回故障点及其坐标和转供路径至所述可视化平台。
13.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其中,所述scada系统直接提供事故跳闸信号给所述可视化平台。
14.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步骤s5中,所述故障指示器状态
判断规则是:
15.当故障发生时间前一小时内故障提示器最大电流值》预设值时,指示器状态翻红;
16.当故障发生时间前一个小时内故障指示器最大电流值≤预设值时,指示器状态未翻红。
17.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步骤s2中,所述故障点为处于最后一个翻红和第一个未翻红的故障指示器之间的一段线路。
18.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步骤s2中,所述隔离点为所述故障点下游的第一个断路器。
19.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步骤s2中,所述转供路径为通过故障线路所连开口点与其他线路相连的所有路径。
20.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步骤s6中,所述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21.a.计算各转供路径转供前后负载率:根据当前线路、当前绕组、对端线路、对端绕组的电流值及额定电流值,计算转供后的负载率;
22.b.比较各转供路径转供后对端线路及主变负载率,若转供后对端线路或主变重过载,则该转供路径不成立;
23.c.在剩余成立的转供路径下,按转供后对端线路及主变负载率由小到大排列,负载率最小者为最优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
24.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步骤s6中,所述故障处置方案包括如下方案:
25.a.拉开隔离点柱上断路器;
26.b.检查隔离点柱上断路器的拉开位置;
27.c.合上转供点柱上断路器;
28.d.检查转供点柱上断路器在合上位置。
29.采用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的技术方案,当出现事故时,通过与配电自动化主站接口,获取故障指示器电流,并进行故障指示器状态判断,结合scada运行数据计算负荷转供方案,而转移方案将综合各开关状态、转供容量、功率平衡、影响用户数等多个环节,最后得出故障处置方案;可以彻底解决负荷转供的人工处理模式,能够将负荷转供进行最优化的自动化处理,并且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自动化系统的相互校核验证中得到的最佳转供方案。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2为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1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示意图;
32.图3为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3和pms系统的通信示意图;
33.图4为各转供路径转供前后负载率计算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
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35.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s1,可视化平台10从scada系统20中获取线路负荷遥测数据、开关遥信数据、告警信号和遥控信号;
37.s2,可视化平台10的接口2和接口3分别与pms系统30相连,可视化平台10通过接口2获取pms系统30返回的故障全景信息和故障处置方案;可视化平台10通过接口3获取pms系统30返回的故障点、隔离点、转供点和转供路径;可视化平台10通过接口3发送故障线路至pms系统30,pms系统30收到后,通过接口3返回故障点及其坐标和转供路径至可视化平台10。
38.s3,可视化平台10的接口1与配电自动化系统40相连,可视化平台10通过接口1获取配电自动化系统40返回的故障线路上所含的所有故障指示器及其电流;具体地,可视化平台通过接口1发送故障线路名称和故障发生时间至配电自动化系统40,配电自动化系统40收到后,通过接口1返回该故障线路上所有的故障指示器、所有的故障指示器三项电流和各电流值对应时间至可视化平台10;
39.s4,可视化平台10根据事故跳闸判断规则进行校验,通过接口1发送故障指示器请求至配电自动化系统40;通过接口2发送故障全景信息至pms系统30;
40.s5,可视化平台10根据故障指示器状态判断规则进行校验,通过接口3发送故障点和负荷转供路径请求至pms系统30;
41.s6,可视化平台10根据故障线路负荷转供规则生成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和故障处置方案。
42.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scada系统20直接提供事故跳闸信号给可视化平台10。
43.步骤s5中,故障指示器状态判断规则是:
44.当故障发生时间前一小时内故障提示器最大电流值》预设值时,指示器状态翻红;
45.当故障发生时间前一个小时内故障指示器最大电流值≤预设值时,指示器状态未翻红。
46.步骤s2中,故障点为处于最后一个翻红和第一个未翻红的故障指示器之间的一段线路。隔离点为所述故障点下游的第一个断路器。转供路径为通过故障线路所连开口点与其他线路相连的所有路径。
47.步骤s6中,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48.a.计算各转供路径转供前后负载率:请参阅图4,根据当前线路、当前绕组、对端线路、对端绕组的电流值及额定电流值,计算转供后的负载率;
49.b.比较各转供路径转供后对端线路及主变负载率,若转供后对端线路或主变重过载,则该转供路径不成立;
50.c.在剩余成立的转供路径下,按转供后对端线路及主变负载率由小到大排列,负载率最小者为最优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
51.步骤s6中,故障处置方案包括如下方案:
52.a.拉开隔离点柱上断路器;
53.b.检查隔离点柱上断路器的拉开位置;
54.c.合上转供点柱上断路器;
55.d.检查转供点柱上断路器在合上位置。
56.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当出现事故时,通过与配电自动化主站接口,获取故障指示器电流,并进行故障指示器状态判断,结合scada系统运行数据计算负荷转供方案,而转移方案将综合各开关状态、转供容量、功率平衡、影响用户数等多个环节,最后得出故障处置方案。
57.再请参阅图1,将接入多个系统数据进行综合校验,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pms系统(pow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生产管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分别接入可视化平台10。开关信号数据将以配电自动化系统40数据为主,以其他源数据进行辅助校验;容量及负荷数据将以pms系统30数据为主,其他数据进行辅助校验,功率平衡、停电恢复数据将综合配电自动化系统30数据,未覆盖的配电自动化的将以scada系统20中的首段数据进行推算。以此通过多源的互核形成完成的信息链,根据完整的信息链再进行转供最优解的计算。采用本方案可以彻底解决负荷转供的人工处理模式,能够将负荷转供进行最优化的自动化处理,并且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自动化系统的相互校核验证中得到的最佳转供方案。
58.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最优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的最优解计算方案将以启发式算法为基础进行算法优化,优化将根据最大恢复供电能力、经济最优、安全最高、效率最快等已知条件设定为启发设定,并且结合完整的信息链,用以推算最优解结果。
59.其中,启发式算法是:根据失电区信息搜索可用的联络开关,并且结合电气距离、转移容量等信息,使用一个或多个联络开关视图完全恢复所有的失电负荷。启发式算法根据规则能够有效的缩小求解控件,并且对各种结构不同的网络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但方案的最优性是无法做到的,得到解的优劣非常依赖于网络的初始状态,此外,启发式搜索规则的制定如果不够合理也同样影响求解质量。
60.其中,可视化平台的数据接入情况如表1所示:
[0061][0062]
表1
[0063]
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涉及的相关业务规则如下:
[0064]
(1)故障跳闸判断:
[0065]
scada直接提供事故跳闸信号
[0066]
(2)故障指示器状态判断规则见表2:
[0067][0068]
表2
[0069]
(3)故障点判断:故障点为处于最后一个翻红和第一个未翻红的故障指示器之间的一段线路。
[0070]
(4)隔离点判断:隔离点为故障点下游的第一个断路器。
[0071]
(5)转供路径判断:通过该故障线路所连开口点与其他线路相连的所有路径。
[0072]
(6)转供方案: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0073]
a.计算各转供路径转供前后负载率:根据当前线路、当前绕组、对端线路、对端绕组的电流值及额定电流值,计算转供后的负载率;
[0074]
b.比较各转供路径转供后对端线路及主变负载率,若转供后对端线路或主变重过
载,则该转供路径不成立;
[0075]
c.在剩余成立的转供路径下,按转供后对端线路及主变负载率由小到大排列,负载率最小者为最优故障线路负荷转供方案。
[0076]
步骤s6中,故障处置方案包括如下方案:
[0077]
a.拉开隔离点柱上断路器;
[0078]
b.检查隔离点柱上断路器的拉开位置;
[0079]
c.合上转供点柱上断路器;
[0080]
d.检查转供点柱上断路器在合上位置。
[0081]
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中最终生成的故障处置方案如表3所示:
[0082][0083]
表3
[008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多源互核的智能负荷转供方法,通过多源的互核形成完成的信息链,根据完整的信息链再进行转供最优解的计算,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彻底解决负荷转供的人工处理模式,能够将负荷转供进行最优化的自动化处理,并且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自动化系统的相互校核验证中得到的最佳转供方案。
[0085]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