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14826发布日期:2023-06-29 10:2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充电,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1、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通常配合充电器适用,大多数的终端设备依靠充电电池实现续航,随着电池与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充电速度和充电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电池采用双电芯架构的大功率充电方案,该方案成本较高且电池容量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架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芯片及终端设备,以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容量。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架构,包括:收发模组、电荷泵模组和电池,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电荷泵单元并联连接,其中,所述收发模组与外接电源或外接受电设备连接;所述电荷泵模组分别与所述收发模组和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和反向供电工作模式。

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组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时,所述收发模组用于接收所述外接电源的输入电压,所述电荷泵模组用于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一目标电压后输出至所述电池;所述收发模组与所述外接受电设备连接时,所述电荷泵模组用于将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目标电压后输出至所述收发模组,所述收发模组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输出至所述外接受电设备。

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荷泵模组包括第一电荷泵单元和第二电荷泵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连接。

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架构还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端与系统电压端口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端连接。

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组包括有线收发模组和无线收发模组;则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检测端与所述有线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检测端与所述无线收发模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有线收发模组是否有输入信号,所述第二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收发模组是否有输入信号;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所述有线收发模组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以及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所述无线收发模组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

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架构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有线收发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有线收发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无线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中的一个检测端有输入信号且另一个检测端无输入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中,与有输入信号的所述一个检测端对应的一个开关模块导通;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开关模块导通时,控制另一个开关模块断开;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均无输入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均断开。

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荷泵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端有输入信号且所述第一检测端无输入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控制第一开关模块断开;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端有输入信号时,控制所述无线收发模组进入休眠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断开;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均无输入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均断开。

1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架构,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在处于正向充电工作状态时,将通过收发模组接收的外接电源的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一目标电压后输出至电池;在处于反向供电工作状态时,将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目标电压后通过所述收发模组输出至外接受电设备。

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组包括有线收发模组和无线收发模组,所述正向充电工作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线正向充电和无线正向充电;所述反向供电工作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线反向供电和无线反向供电,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当前处于所述有线正向充电,则不响应于所述无线收发模组的输入信号;若当前处于所述无线正向充电,则不响应于所述有线收发模组的输入信号;若当前处于所述有线反向供电,则不响应于所述无线收发模组的输入信号;若当前处于所述无线反向供电,则不响应于所述有线收发模组的输入信号。

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组包括有线收发模组和无线收发模组,所述正向充电工作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线正向充电和无线正向充电;所述反向供电工作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线反向供电和无线充电供电,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当前处于所述无线正向充电或所述无线反向供电时,若检测到所述有线收发模组的输入信号,则控制所述无线收发模组进入休眠状态,断开所述无线收发模组与电荷泵模组的连接,以及导通所述有线收发模组与所述电荷泵模组的连接,以切换到所述有线正向充电或所述有线反向供电。

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通过收发模组接收的外接电源的输入电压转换为第一目标电压后输出至电池,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电荷泵模组的目标正向充电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电荷泵模组工作于所述目标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并通过所述目标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将通过所述收发模组接收的所述外接电源的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输出至所述电池。

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电荷泵模组的目标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具体包括:根据目标参数,确定所述电荷泵模组的目标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当前应用场景、当前剩余电量和充电电流。

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转换为第二目标电压后通过所述收发模组输出至外接受电设备,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电荷泵模组的目标反向供电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电荷泵模组工作于所述目标反向供电工作模式,并通过所述目标反向供电工作模式,将所述电池的输出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二目标电压;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通过所述收发模组输出至所述外接受电设备。

18、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芯片,包括:如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架构中的电荷泵单元。

1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本公开第三方面所述的充电架构。

20、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收发模组、电荷泵模组和电池,构建能够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单电芯架构,电荷泵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荷泵,至少两个电荷泵并联连接,其中收发模组与外接电源或外接受电设备连接,电荷泵模组分别与收发模组和电池连接,电荷泵模组包括正向充电工作模式和反向供电工作模式,从而可以基于单电芯实现大功率充电,并且实现多种充电功能,降低成本、提高电池容量。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