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单元、马达及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0448发布日期:2021-12-22 13:5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定子单元、马达及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子单元、马达及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定子被收纳在壳体部件中的马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树脂材料密封定子的马达。
3.在用树脂材料密封收纳在壳体部件中的定子的结构中,若减少定子的铁芯层叠厚度,则应填充树脂材料的空间相应地增加。其结果,树脂材料的使用量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抑制用于密封定子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
5.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定子单元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中心轴为中心的环状的定子;将所述定子收纳于内部的壳体部件;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内部覆盖所述定子的模制部件;以及收纳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部且与所述定子一起被所述模制部件覆盖的间隔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件也可以在所述中心轴的轴向上夹着所述模制部件与所述定子相对配置。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的定子单元:所述壳体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其位于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的一侧;以及第二部件,其位于所述轴向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部件是在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具有底部且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所述第二部件具有被所述模制部件堵塞的注入口,所述间隔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底部的上表面接触。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的定子单元:所述壳体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其位于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的一侧;以及第二部件,其位于与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部件为在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具有底部且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所述第二部件具有被所述模制部件堵塞的注入口,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底部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底部的所述上表面向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侧绕所述中心轴的轴呈环状地突出,所述间隔件为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环状,并与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下的定子单元:所述壳体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其位于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的一侧;以及第二部件,其位于所述轴向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部件为在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具有底部且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所述第二部件具有被所述模制部件堵塞的注入口,所述间隔件在所述中心轴的轴向上夹着所述模制部件与所述定子相对配置,所述间隔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底部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底部的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轴向的所述另一侧绕所述中心轴的轴呈环状地突出,所述间隔件为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环状,并与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件也可以是树脂成型品。
11.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马达的实施方式包括上述定子单元和转子,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并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12.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送风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上述马达以及能够与所述转子一起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动叶片。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定子单元、马达以及送风装置,能够抑制用于密封定子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剖视图。
17.图4是收纳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壳体部件中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19.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100的旋转轴称为“中心轴ca”,将与中心轴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从后述的第二部件32的盖部321朝向后述的第一部件31的底部311的轴向的一个方向称为“下方”,将从底部311朝向盖部321的轴向的另一个方向称为“上方”。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上方的端部称为“上端部”,将下方的端部称为“下端部”。在各个构成要素的表面中,将面向上的面称为“上表面”,而将面向下的面称为“下表面”。
20.另外,将与中心轴ca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接近中心轴ca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ca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
21.在各个构成要素中,将径向内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内端部”,将径向外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外端部”。在各个构成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内侧的面称为“径向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侧的面称为“径向外侧面”。
2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包括在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整周上连续地连接的形状以外,还包括在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上具有切缝的圆弧状。
23.以上说明的事项在组装到实际的设备中的情况下并不严格适用。
24.<1.送风装置>
25.图1是送风装置400的立体图。图2是送风装置400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用包含中心轴ca的假想平面剖切送风装置400时的送风装置400的剖面结构。
26.送风装置400具备马达100以及动叶片200。马达100驱动动叶片200使其旋转。动叶片200设置在后述的转子20上。动叶片200能够以中心轴ca为中心与转子20一起旋转。送风装置400通过动叶片200的旋转而产生沿轴向流动的气流。
27.另外,送风装置400具有外壳300。外壳300具有多个肋部310以及外壳筒部320。肋部310连接外壳筒部320连接。肋部310对沿轴向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外壳筒部320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外壳筒部320围绕马达100以及动叶片200。
28.<1

1.马达>
29.马达100具备定子单元10以及转子20。定子单元10具有能够驱动转子20的定子110。定子单元1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30.转子20配置在定子110的径向外侧,以中心轴ca为中心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轴保持架22、保持部件23、磁轭24以及磁体25。
31.轴21是转子20的旋转轴。轴21可与轴保持架22、保持部件23、磁轭24、磁体25以及动叶片200一起以中心轴ca为中心旋转。但是,不限于该例示,轴21也可以是安装在定子110上的固定轴。在轴21为固定轴的情况下,代替后述的轴承131,在轴21与轴保持架22之间设置轴承。
32.轴保持架22安装在轴21的下端部。轴保持架22从轴21的径向外侧面朝径向外侧扩展。
33.保持部件23为有底筒状。保持部件23的底部分(省略符号)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盘状,沿径向扩展。轴保持架22的下表面被保持部件23的底部分从下方覆盖。保持部件23的筒部分(省略符号)从保持部件23的底部分的径向外端部向上方延伸。动叶片200设置在保持部件23的筒部分的径向外侧面。动叶片200是与保持部件23相同的部件的一部分。
34.磁轭24为有底筒状。磁轭24的底部分(省略符号)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且在中央具有开口的圆盘状,沿径向扩展。磁轭24的下表面被保持部件23的底部分从下方覆盖。轴保持架22插入磁轭24的底部分的开口。磁轭24的筒部分(省略符号)从磁轭24的底部分的径向外端部向上方延伸。磁轭24的筒部分被保持部件23的筒部分从径向外侧覆盖。
35.磁体25设置在磁轭24的筒部分的径向内侧面。磁体25配置在定子110的径向外侧。磁体25在径向上与定子110相对。磁体25具有多个彼此不同的极性,即n极和s极。n极和s极在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交替排列。
36.<1

2.定子单元>
37.图3是定子单元10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用包含中心轴线ca的假想平面剖切定子单元10时的定子单元10的剖面结构。换言之,图3是从图2中提取示出定子单元10的剖面结构的部分的图。
38.定子单元10具备定子110、基板120、壳体部件130以及模制部件140。
39.定子110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环状。定子110驱动转子20并使其旋转。定子110包括定子铁芯111、绝缘件112以及多个线圈部113。
40.定子铁芯111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环状的磁性体,是在轴向上层叠有多个板状的电磁钢板的层叠体。定子铁芯111的径向外侧面在径向上与磁体25相对。
41.绝缘件112覆盖定子铁芯111的至少一部分。绝缘件112是使用了树脂等的绝缘部件。线圈部113是导线(省略符号)隔着绝缘件112卷绕在定子铁芯111上的绕线部件。
42.基板120与线圈部113的导线电连接。另外,基板120与引出到壳体部件130的外部的连接线(省略图示)电连接。在基板120上装设各种电子部件(省略图示)。基板120在定子110的上方与定子110分离地配置。
43.壳体部件130在内部收纳定子110。另外,壳体部件130在内部收纳基板120。壳体部件130由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构成。稍后将详细说明壳体部件130。
44.模制部件140在壳体部件130的内部覆盖定子110。此外,模制部件140在壳体部件
130的内部覆盖基板120。定子110以及基板120由模制部件140密封。
45.定子单元10还包括间隔件150。即,定子单元10具备定子110、壳体部件130、模制部件140以及间隔件150。稍后将详细说明间隔件150。
46.<1

3.壳体部件>
47.壳体部件130包括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第一部件31以及第二部件32是彼此不同的部件。在壳体部件130中,下方部分由第一部件31构成,上方部分由第二部件32构成。即,第一部件31位于中心轴ca的轴向的一侧。第二部件32位于与轴向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
48.第一部件31作为覆盖定子110的覆盖部件起作用。第一部件31为有底筒状,具有作为壳体部件130的下方部分的底部311以及第一筒部312。即,第一部件31是在轴向的一侧具有底部311、轴向的另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另外,第一部件31具有突出部313。
49.第一部件31的底部311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且在中央具有开口的圆盘状,沿径向扩展。底部311具有倾斜部314。倾斜部314朝向径向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第一部件31的第一筒部312从底部311的径向外端部向上方延伸。定子110配置在第一筒部312的径向内侧,隔着第一筒部312在径向上与磁体25相对。第一部件31的突出部313是底部311中向上方突出的部分,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环状部分。即,突出部313从第一部件31的底部311的上表面朝向轴向的另一侧绕中心轴ca的轴环状地突出。
50.第二部件32是与外壳300相同的部件的部分。但是,不限于该例示,第二部件32也可以是与外壳300不同的部件。第二部件32为有盖筒状,具有作为壳体部件130的上方部分的盖部321、第二筒部322以及轴承保持部323。
51.第二部件32的盖部321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圆盘状,沿径向扩展。第二部件32的第二筒部322从盖部321的径向外端部向下方延伸。第一部件31的第一筒部312的上端部嵌入第二部件32的第二筒部322的径向内侧。由此,第一部件31的上端部的开口被第二部件32堵塞。
52.第二部件32的轴承保持部323是沿着中心轴ca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在轴承保持部323的内部,在上方和下方各设置一个轴承131。并且,在轴承保持部323中插入轴21。轴承保持部323可旋转地支撑轴21。
53.在轴承保持部323上固定有定子110。具体而言,定子铁芯111的径向内端部固定于轴承保持部323的径向外侧面。另外,第一部件31的突出部313的径向内侧面与轴承保持部323的径向外侧面接触。
54.第二部件32具有注入口324(参照图1)。注入口324在定子单元10的制造工序中的、将模制部件140的材料注入到壳体部件130的内部的树脂密封工序中使用。模制部件140的材料经由注入口324注入到壳体部件130的内部。即,模制部件140的材料从壳体部件130的上方注入到壳体部件130的内部。
55.<1

4.间隔件>
56.图4是收纳在壳体部件130中的间隔件150的俯视图。图4是在定子110与间隔件150之间沿径向剖切的剖面结构的俯视图。为了方便,在图4中仅示出第一部件31以及间隔件150。另外,在图4中,对间隔件150附加点图案,与第一部件31进行区别。
57.间隔件150收纳在壳体部件130的内部,与定子110一起被模制部件140覆盖。由此,
与在壳体部件130的内部未收纳间隔件15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模制部件140的材料的使用量。
58.即,能够抑制定子110的密封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另外,在为了调整马达100的输出而减少定子铁芯111的铁芯层叠厚度的情况下,仅使间隔件150在轴向上变厚,就能够抑制用于密封定子110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因此,不需要为了抑制用于密封定子110的树脂材料的使用量而新设计壳体部件130。
59.另外,间隔件150在中心轴ca的轴向上夹着模制部件140与定子110相对配置。在此,若减少定子铁芯111的铁芯层叠厚度,则定子110的轴向的尺寸变小。即,在定子110和间隔件150在轴向上夹着模制部件140相对配置的结构中,若减小定子铁芯111的铁芯层叠厚度,则定子110与间隔件150的间隔变大。由此,在减少定子铁芯111的铁芯层叠厚度的情况下,即使在轴向上加厚间隔件150,也能够在壳体部件130的内部收纳间隔件150。
60.另外,在使间隔件150在轴向上更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轴向上重叠多个间隔件150。由此,不需要新制作更厚的间隔件150。
61.另外,间隔件150与第一部件31的底部311的上表面接触。即,间隔件150位于壳体部件130内部的下方侧。这里,模制部件140的材料从壳体部件130的上方注入到壳体部件130的内部。
62.因此,在间隔件150位于壳体部件130内部的下方侧的结构中,在将模制部件140的材料注入到壳体部件130的内部时,能够抑制间隔件150的位置偏移。
63.另外,间隔件150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环状,与突出部313的径向外侧面接触。更详细地说,间隔件150是以中心轴ca为中心的环状,嵌入第一部件31的突出部313。间隔件150通过嵌入突出部313而与突出部313的径向外侧面接触。由此,在将模制部件140的材料注入到壳体部件130的内部时,能够抑制间隔件150向径向的位置偏移。
64.间隔件150的不与第一部件31接触的表面被模制部件140覆盖。即,模制部件140覆盖间隔件150的上表面及径向外侧面。另外,也可以在第一部件31的底部311的上表面与间隔件150之间夹设模制部件140。另外,也可以在第一部件31的突出部313的径向外侧面与间隔件150之间夹设模制部件。
65.另外,间隔件150是树脂成型品。间隔件150由pbt树脂等廉价的树脂材料形成。由此,与由金属材料形成间隔件150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定子单元10轻量化。另外,通过用廉价的树脂材料形成间隔件150,能够抑制成本上升。但是,不限于该例示,间隔件150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66.<1

5.定子单元的树脂密封工序>
67.在定子单元10的树脂密封工序中,首先,将定子110以及基板120安装在第二部件32的轴承保持部323的径向外侧面上。另外,间隔件150安装在第一部件31的底部311的上表面。并且,第一部件31的第一筒部312嵌入第二部件32的第二筒部322。由此,将定子110、基板120以及间隔件150收纳于内部,得到未填充模制部件140的壳体部件130。
68.接着,经由第二部件32的注入口324向壳体部件130的内部注入树脂材料。注入到壳体部件130的内部的树脂材料在注入后固化,成为模制部件140。由此,在壳体部件130的内部,定子110、基板120以及间隔件150被模制部件140密封。另外,注入口324被模制部件140堵塞。即,第二部件32具有由模制部件140堵塞的注入口324。
69.在此,在定子单元10的树脂密封工序中,收纳在壳体部件130的内部的部件成为密封对象。由此,即使不使用树脂密封用的模具,也能够通过模制部件140密封定子110、基板120以及间隔件150。
70.<2.其他>
7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任意组合。
72.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外转子型的马达100,但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内转子型的马达。更详细地说,内转子型的壳体部件也可以是收纳定子及转子的外壳。
7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用模制部件覆盖定子的定子单元、马达及送风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