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2.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工作,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气设备受到电流等因素的影响后,影响工作,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工作。
3.但是现有的保护装置还存在着在进行使用时不方便进行电器设备分离工作,不方便在工作中进行调节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维护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保护装置还存在着在进行使用时不方便进行电器设备分离工作,不方便在工作中进行调节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维护的问题。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固定板,端子排安装座,真空发生器安装座,电磁阀安装座,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可滑动插接架结构,可观察遮挡分离罩结构,插接板,固定架,固定孔,束线孔,防护垫和连接孔,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分别螺栓焊接在固定座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端子排安装座安装在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的正表面;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安装座安装在可滑动插接架结构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磁阀安装座螺栓连接在固定孔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安装在固定座的上端右侧;所述的可滑动插接架结构安装在固定座的上端左侧;所述的可观察遮挡分离罩结构安装在固定座的上端外壁;所述的插接板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座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架螺栓连接在固定座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孔开设在固定架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束线孔分别开设在固定架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防护垫胶接在固定座的下端;所述的连接孔分别开设在第一固定板的内部中间位置。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遮挡罩,吸附块,分离板,固定座,电磁阀安装座,固定架和固定孔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分离板设置在固定架的左右两侧上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电气设备分离工作。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板,滑孔,调节板,翼形螺栓和第二固定板以及端子排安装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松开翼形螺栓,然后上下移动调节板,同时带动端子排安装座进行上下移动工作,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工作。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架,插接槽,第一通线孔,h型固定板和第二通线孔以及真空发生器安装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h型固定板滑动插接在插接槽的内
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电气设备维护以及检修工作。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遮挡罩,吸附块,观察片,分离板,固定座和插接板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片对电气设备进行观察工作,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观察功能。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架,第一通线孔,h型固定板,第二通线孔,固定座,固定架和固定孔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通线孔和第二通线孔以及固定孔进行配合,方便在工作中进行导线固定工作。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架,插接槽,h型固定板,固定座和真空发生器安装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对h型固定板进行抽拉工作,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真空发生器安装座的安装以及拆卸工作。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遮挡罩,吸附块,观察片,抬动杆,固定座和插接板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吸附块和插接板吸附设置,方便在工作中进行遮挡罩固定工作。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插接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观察遮挡分离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
19.1、固定座;2、第一固定板;3、端子排安装座;4、真空发生器安装座;5、电磁阀安装座;6、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61、支撑板;62、滑孔;63、调节板;64、翼形螺栓;65、第二固定板;7、可滑动插接架结构;71、支撑架;72、插接槽;73、第一通线孔;74、h型固定板;75、第二通线孔;8、可观察遮挡分离罩结构;81、遮挡罩;82、吸附块;83、观察片;84、分离板;85、抬动杆;9、插接板;10、固定架;11、固定孔;12、束线孔;13、防护垫;1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固定板2,端子排安装座3,真空发生器安装座4,电磁阀安装座5,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6,可滑动插接架结构7,可观察遮挡分离罩结构8,插接板9,固定架10,固定孔11,束线孔12,防护垫13和连接孔14,所述的第一固定板2分别螺栓焊接在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端子排安装座3安装在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6的正表面;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安装座4安装在可滑动插接架结构7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磁阀安装座5螺栓连接在固定孔1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6安装在固定座1的上端右侧;所述的可滑动插接架结构7安装在固定座1的上端左侧;所述的可观察遮挡分离罩结构8安装在固定座1的上端外壁;所述的插接板9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座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架10螺栓连接在固定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孔11开设在固定架10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束线孔12分别开设在固定架10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防护垫13胶接在固定座1的下端;所述的连接孔14分别开设在第一固定板2的内部中
间位置;所述的可滑动调节支撑板结构6包括支撑板61,滑孔62,调节板63,翼形螺栓64和第二固定板65,所述的滑孔62分别开设在支撑板6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板63设置在支撑板61的正表面;所述的翼形螺栓64分别贯穿调节板63的正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64分别滑动贯穿滑孔62且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板65的正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固定板2将固定座1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然后根据安装需要松开翼形螺栓64,上下移动第二固定板65,同时带动端子排安装座3进行移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上下移动端子排安装座3进行高度调节工作。
21.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滑动插接架结构7包括支撑架71,插接槽72,第一通线孔73,h型固定板74和第二通线孔75,所述的插接槽72分别开设在支撑架71的左右两侧内壁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通线孔73分别开设在支撑架71的左右两侧下部;所述的h型固定板74滑动插接在插接槽72的内部;所述的第二通线孔75分别开设在h型固定板74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然后拉出h型固定板74,将真空发生器安装座4安装在h型固定板74的上端,在将h型固定板74插接在插接槽72的内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工作,同时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
22.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观察遮挡分离罩结构8包括遮挡罩81,吸附块82,观察片83,分离板84和抬动杆85,所述的吸附块82分别镶嵌在遮挡罩81的左右两侧内壁下部;所述的观察片83镶嵌在遮挡罩8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分离板84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遮挡罩81的内部顶端中间位置左右两侧;所述的抬动杆85分别螺栓连接在遮挡罩81的上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安装好电器设备后,使用导线将电器设备进行连接工作,连接好电器设备后,抓住抬动杆85抬动遮挡罩81套接在固定座1的上端外壁,进行电器设备防护工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片83对电器设备进行观察工作,方便在工作中增加观察功能,进而完成电气设备保护工作。
2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电磁阀安装座5设置在固定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垫13采用长方体的硅胶垫;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安装座4设置在固定座1的上端左侧。
2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固定板65分别设置在支撑板61的后表面上部和后表面下部;所述的调节板63设置在支撑板61的正表面。
2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板61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座1的上端右侧后面位置;所述的端子排安装座3螺栓连接在第二固定板65的正表面中间位置。
2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h型固定板74滑动插接在支撑架7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槽72分别设置在第一通线孔73的上端。
2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架71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座1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安装座4螺栓连接在h型固定板74的上端中间位置。
2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观察片83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片;所述的吸附块82采用长方体的磁铁块;所述的分离板84采用长方体的pvc板。
2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遮挡罩81设置在固定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板9分别插接在遮挡罩81的左右两侧内壁下部且与吸附块82吸附设置;所述的分离板84分别设置在固定架10的左右两侧上部。
30.工作原理
31.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一固定板2将固定座1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然后根据安装需要松开翼形螺栓64,上下移动第二固定板65,同时带动端子排安装座3进行移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上下移动端子排安装座3进行高度调节工作,然后拉出h型固定板74,将真空发生器安装座4安装在h型固定板74的上端,在将h型固定板74插接在插接槽72的内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工作,同时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维护以及检修工作,安装好电器设备后,使用导线将电器设备进行连接工作,连接好电器设备后,抓住抬动杆85抬动遮挡罩81套接在固定座1的上端外壁,进行电器设备防护工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片83对电器设备进行观察工作,方便在工作中增加观察功能,进而完成电气设备保护工作。
32.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