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735发布日期:2021-12-15 06:3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iphone12手机发布之后,适配iphone12手机的磁吸无线充电器也随之发布,磁吸无线充电器通过磁吸的方式吸附在手机背面对其无线充电,手机正常使用时,无线充电器不影响手机的使用。但是,由于无线充电器还连接有充电线,用于跟充电器连接,而充电线一般由无线充电器侧边引出,在无线充电器贴附在手机背面充电时,充电线方向固定,不利于用户操作手机,例如,当用户正常竖屏使用手机时,一般将充电线转向从手机底部引出,而当用户需要横屏打游戏或看视频时,底部引出则会影响用户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旋转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路板、无线发射线圈及磁铁组件,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磁铁组件设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周围,所述旋转件上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壳体沿其周向形成有环形壁,所述旋转件环套于所述环形壁外侧,且所述旋转件可相对所述环形壁旋转并带动所述充电线转动,所述充电线通过所述旋转件始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包括固定环及设于所述固定环内表面的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相互绝缘,所述充电线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一端引出有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正极连接端与所述正极导电环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与所述负极导电环电连接。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沿所述固定环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环的内表面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正极导电环容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所述负极导电环容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连接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穿过所述环形壁并露出于所述环形壁的外表面,且所述正极触点抵接于所述正极导电环,所述负极触点抵接于所述负极导电环。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均为弹性触点。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正极连接机构和负极连接机构,所述环形壁上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
10.所述正极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于导线末端且一端开口的正极导电套筒、第一导电弹簧和正极端子,所述正极触点形成于所述正极端子一端,所述正极端子可滑动设于所述正
极导电套筒内且具有所述正极触点的一端位于所述正极导电套筒外,所述第一导电弹簧位于所述正极导电套筒内并弹性抵接于所述正极导电套筒的端壁与所述正极端子之间,所述正极端子具有所述正极触点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使得所述正极触点露出于所述环形壁的外表面;
11.所述负极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于导线末端且一端开口的负极导电套筒、第二导电弹簧和负极端子,所述负极触点形成于所述负极端子一端,所述负极端子可滑动设于所述负极导电套筒内且具有所述负极触点的一端位于所述负极导电套筒外,所述第二导电弹簧位于所述负极导电套筒内并弹性抵接于所述负极导电套筒的端壁与所述负极端子之间,所述负极端子具有所述负极触点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使得所述负极触点露出于所述环形壁的外表面。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铁组件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磁铁单元,多个所述磁铁单元环绕所述无线发射线圈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周缘内侧的第一侧壁,所述上盖包括盖板和连接于所述盖板周缘内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对接连接并形成所述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内侧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环形壁外侧形成旋转空间,所述旋转件位于所述旋转空间。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的外端面平齐。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旋转空间的壁面之间设有阻尼结构。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在壳体的环形壁外套设旋转件,旋转件上连接充电线,充电线通过旋转件与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旋转件可相对壳体转动并带动充电线转动,旋转件旋转时始终与电路板电连接,充电线与旋转件电连接,进而使得充电线与电路板始终电连接。用户需要调整充电线的方向时,旋转旋转件即可,使得充电线位置可调节,不会干扰手机的正常使用,给用户带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操作简便,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器的初步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无线充电器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剖视图。
21.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技术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
个。
23.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10,可通过磁吸的方式吸附在具有内置磁铁阵列的电子设备背面对其无线充电。该无线充电器10包括壳体12和旋转件14,壳体12内形成有空腔16,空腔16内设有电路板18、无线发射线圈20及磁铁组件22。其中,无线发射线圈20与电路板18电连接,磁铁组件22设于无线发射线圈20周围,用于与具有内置磁铁阵列的电子设备产生磁吸作用,使得无线充电器10可磁吸吸附至电子设备的背面。该电子设备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用新型以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2整体为圆形,旋转件14为圆环形。旋转件14的侧边上连接有充电线24,壳体12沿其周向形成有环形壁26,旋转件14环套于环形壁26外侧,且旋转件14可相对环形壁26旋转并带动充电线24转动,使得充电线24相对壳体12的位置可调节,避免干扰手机的正常使用。在旋转件14相对壳体12旋转的过程中,充电线24通过旋转件14始终与电路板18电连接。
25.请同时参考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28和上盖30,其中,底壳28包括底板32和连接于底板32周缘内侧的第一侧壁34,上盖30包括盖板36和连接于盖板36周缘内侧的第二侧壁38,可将盖板36的外表面设置为充电表面。上盖30盖设于底壳28上时,第一侧壁34与第二侧壁38对接连接,二者连接后共同形成环形壁26,第一侧壁34与第二侧壁38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粘接等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用户拆装。环形壁26的内表面与底板32和盖板36共同合围形成空腔16,环形壁26的外表面与底板32和盖板36共同合围形成旋转空间40,旋转件14位于旋转空间40。
26.优选地,盖板36与底板32的直径相同,旋转件14的外表面与底板32和盖板36的外端面平齐,使得产品整体呈圆柱状,外形更为美观。
27.可选地,旋转件14与旋转空间40的壁面之间还设有阻尼结构,使得旋转件14需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才会相对壳体12旋转,从而防止旋转件14在非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相对壳体12旋转。
28.如图2和图3所示,磁铁组件22包括多个呈环形排列的磁铁单元,多个磁铁单元环绕无线发射线圈20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磁铁组件22的多个磁铁单元也可以排列呈其它形状,只要与对应电子设备的内置磁铁阵列相适配即可。
29.充电线24一端与旋转件14连接,另一端还设有充电接头,充电接头可连接外部电源以为无线充电器10提供电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壳体12内设置电池,使得无线充电器10可利用内置电池为各器件运行提供电力,成为移动电源,充电接头连接外部电源时可为电池充电。
30.请同时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旋转件14包括固定环42及设于固定环42内表面的正极导电环44和负极导电环46,正极导电环44和负极导电环46相互绝缘。充电线24与旋转件14连接的一端引出有正极连接端48和负极连接端50,正极连接端48与正极导电环44电连接,负极连接端50与负极导电环46电连接。
31.优选地,正极导电环44和负极导电环46沿固定环4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固定环42的内表面沿其轴向方向间隔设有第一环形槽52和第二环形槽54,正极导电环44容置于第一环形槽52内,负极导电环46容置于第二环形槽54内。固定环42上对应第一环形槽52和第二环形槽54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3,充电线24的正极连接端48穿过第一
通孔51与第一环形槽52内的正极导电环44电连接,负极连接端50穿过第二通孔53与第二环形槽54内的负极导电环46电连接。
32.进一步地,电路板18连接有正极触点56和负极触点58,正极触点56和负极触点58穿过环形壁26并露出于环形壁26的外表面,且正极触点56抵接于正极导电环44,负极触点58抵接于负极导电环46,使得旋转件14旋转时充电线24始终与电路板18电连接。
33.优选地,正极触点56和负极触点58均为弹性触点,避免导电环抵接触点旋转时损坏导电环。更具体地,电路板18引出有两条导线60,并通过两条导线60分别连接有正极连接机构和负极连接机构,正极连接机构和负极连接机构均为导体材料制成,环形壁26上对应正极导电环44和负极导电环46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穿孔62和第二穿孔64。优选地,第一穿孔62与第一通孔51位置对应,第二穿孔64与第二通孔53位置对应。
34.其中,正极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于其中一导线60末端且一端开口的正极导电套筒66、第一导电弹簧68和正极端子70,正极触点56形成于正极端子70一端,正极端子70可滑动设于正极导电套筒66内且具有正极触点56的一端位于正极导电套筒66的开口外,第一导电弹簧68位于正极导电套筒66内并弹性抵接于正极导电套筒66的端壁与正极端子70之间,以对正极端子70施加使其向套筒外移动的弹性偏压,正极导电套筒66的开口端抵接固定在第一穿孔62的内侧,正极端子70具有正极触点56的一端穿过第一穿孔62使得正极触点56露出于环形壁26的外表面。如此设置可使得正极触点56能够更好地抵接在正极导电环44上,保证良好的导通性能。
35.负极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于其中另一导线60末端且一端开口的负极导电套筒72、第二导电弹簧74和负极端子76,负极触点58形成于负极端子76一端,负极端子76可滑动设于负极导电套筒72内且具有负极触点58的一端位于负极导电套筒72的开口外,第二导电弹簧74位于负极导电套筒72内并弹性抵接于负极导电套筒72的端壁与负极端子76之间,以对负极端子76施加使其向套筒外移动的弹性偏压,负极导电套筒72的开口端抵接固定在第二穿孔64的内侧,负极端子76具有负极触点58的一端穿过第二穿孔64使得负极触点58露出于环形壁26的外表面。如此设置可使得负极触点58能够更好地抵接在负极导电环46上,保证良好的导通性能。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在壳体的环形壁外套设旋转件,旋转件上连接充电线,充电线通过旋转件与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旋转件可相对壳体转动并带动充电线转动,旋转件旋转时始终与电路板电连接,充电线与旋转件电连接,进而使得充电线与电路板始终电连接。用户需要调整充电线的方向时,旋转旋转件即可,使得充电线位置可调节,不会干扰手机的正常使用,给用户带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操作简便,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37.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