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防水屋顶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7666发布日期:2022-01-07 23:5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光伏防水屋顶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bipv-光伏屋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光伏防水屋顶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量在全世界属于碳排放超级大国,而建筑行业的排放量将达到总排放量的22%以上,近期国家政策宣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改善问题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光伏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备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因此利用建筑与光伏发电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所以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指标。
3.基于此,应国家政策需求,我司将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款具有发电功能的光伏防水屋顶结构,在具备建筑防水功能的需求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发电的功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内循环,减少建筑的碳排放量,积极响应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
4.现有市面上主流的bipv棚式结构,其多为采用铝合金的方式将其运用,成本较高,并且结构设计不科学,导水性较差,经常出现漏水,大多需要用到密封胶,不利于后期的拆卸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市面上主流的bipv棚式结构,其多为采用铝合金的方式将其运用,成本较高,并且结构设计不科学,导水性较差,经常出现漏水,大多需要用到密封胶,不利于后期的拆卸维护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伏防水屋顶结构装置,包括y型支撑架、c型钢柱、u型排水渠、纵向导水槽、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横向导水槽、光伏组件和压块组件,三组等间距平行设置的所述y型支撑架顶部横向设置有六组c型钢柱,中部两组所述c型钢柱之间设置有u型排水渠,同侧三组所述c型钢柱的顶部等间距纵向设置有多组纵向导水槽,所述纵向导水槽的内腔设置有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所述纵向导水槽的侧壁和相互接触的c型钢柱之间设置有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相邻所述纵向导水槽之间等间距设置有横向导水槽,相邻两组横向导水槽的顶部均设置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侧壁和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之间设置有压块组件。
7.优选的,所述横向导水槽的两端通过弯边设计嵌合于相邻两组纵向导水槽侧壁开口处。
8.优选的,所述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为l型角铁,所述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的一端与纵向导水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的另一端与c型钢柱顶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c型钢柱与y型支撑架通过角铁相互固定。
10.优选的,所述纵向导水槽的侧壁上端为向内翻卷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是锁付在纵向导水槽内腔侧壁上面,形成放撑开扣件。
12.优选的,所述压块组件的下端与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通过螺丝进行相互固定,所述光伏组件与纵向导水槽通过压块组件相互固定。
13.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为矩形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设置于对应的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内腔中部开口上方。
14.优选的,两侧对称的纵向导水槽的内端均设置于u型排水渠上方。
15.优选的,所述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为镀铝镁锌材质构造而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其结构为镀铝镁锌材质构造,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同时兼备防水密封性能,能够有效的加强构造的安全性的问题,也能降低制作成本,其结构的流水导流系统具备了全面的防水功能,且横向导水槽独特的弯边设计能够将水流完全导入纵向导水槽,不用密封结构胶的运用,加快了安装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对于防水的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而且价格比常规的铝合金防水结构来的更加便宜、更安全和更实用,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能够对横向导水槽起到防撑开,稳固的作用,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能够在锁付的同时加强纵向导水槽因存在缺口而导致的局部薄弱问题,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推广。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y型支撑架和u型排水渠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部放大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y型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y型支撑架,2-c型钢柱,3-u型排水渠,4-纵向导水槽,5-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6-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7-横向导水槽,8-光伏组件,9-压块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伏防水屋顶结构装置,包括y型支撑架1、c型钢柱2、u型排水渠3、纵向导水槽4、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6、横向导水槽7、光伏组件8和压块组件9,三组等间距平行设置的y型支撑架1顶部横向设置有六组c型钢柱2,中部两组c型钢柱2之间设置有u型排水渠3,同侧三组c 型钢柱2的顶部等间距纵向设置有多组纵向导水槽4,纵向导水槽4的内腔设置有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纵向导水槽4的侧壁和相互接触的c型钢柱2 之间设置有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6,相邻纵向导水槽4之间等间距设置有横向导水槽7,相邻两组横向导水槽7的顶部均设置有光伏组件8,光伏组件8 的侧壁和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之间设置有压块组件9。
29.其中,横向导水槽7的两端通过弯边设计嵌合于相邻两组纵向导水槽4 侧壁开口处。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6为l型角铁,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6 的一端与纵向导水槽4侧壁固定连接,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6的另一端与c 型钢柱2顶部固定连接。其次,c型钢柱2与y型支撑架1通过角铁相互固定。纵向导水槽4的侧壁上端为向内翻卷结构。再者,压块组件9的下端与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通过螺丝进行相互固定,光伏组件8与纵向导水槽4 通过压块组件9相互固定。光伏组件8为矩形太阳能光伏板,光伏组件8的边缘设置于对应的纵向导水槽4和横向导水槽7内腔中部开口上方。最后,两侧对称的纵向导水槽4的内端均设置于u型排水渠3上方。纵向导水槽4 和横向导水槽7为镀铝镁锌材质构造而成。
30.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三组等间距平行设置的y型支撑架1顶部横向设置有六组c型钢柱2,中部两组c型钢柱2之间设置有u型排水渠3,同侧三组c型钢柱2的顶部等间距纵向设置有多组纵向导水槽4,纵向导水槽4的内腔设置有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纵向导水槽4的侧壁和相互接触的c型钢柱2之间设置有纵向导水槽腰部支撑件6,相邻纵向导水槽4之间等间距设置有横向导水槽7,相邻两组横向导水槽7的顶部均设置有光伏组件 8,光伏组件8的侧壁和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之间设置有压块组件9,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设置于纵向导水槽4的内腔,纵向导水槽内部支撑件5 和压块组件9相互配合将光伏组件8进行固定,雨水滴落至光伏组件8的表面,流至纵向导水槽4和横向导水槽7的内腔,横向导水槽7内腔的水流至两端相互连接的纵向导水槽4内腔,所有纵向导水槽4内腔的雨水顺着安装坡度,流至u型排水渠3的内腔排出,其结构的流水导流系统具备了全面的防水功能,且横向导水槽7独特的弯边设计能够将水流完全导入纵向导水槽4,不用密封结构胶的运用,加快了安装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对于防水的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