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拉式空调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6662发布日期:2021-11-18 12:2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抽拉式空调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抽拉式空调配电箱。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所构成的箱体式的设备,现有的配电箱通常是采用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这样的方式使得箱体内线路复杂,不容易整理观察,操作人员在检查时较为不便。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8674677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破坏机房工业空调配电箱,其通过设置滑动的挡块,挡块上的嵌槽可以卡合在锁舌中保持固定,并遮挡住门把手及钥匙孔,同时还可以压住透视镜的翻盖,避免外人随意触碰,同时也避免外人肆意破坏,大大增大了对防护门的保护性;且散热孔为模具冲孔成型,同时外部设置有遮罩,避免散热孔遭受破坏,且受到挤压而变小,影响散热性能,同时遮罩可以在步进电机和定时器的控制下转动,露出散热孔,使得箱体内与外界空气通过散热孔形成自然风风道,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且在透视窗前设置有可以滑动的凸透镜片,可以放大内部仪表的示数,便于观察和检测,且不使用时可以隐藏在下方的遮板内,避免凸透镜片产生聚焦,造成隐患,但是并未解决配电箱是固定安装,内侧大量物件放置在一起,不方便对其内部进行维护以及检修,为此我们提出抽拉式空调配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抽拉式空调配电箱,通过设置的螺杆,让置物板可以通过电机带动其移动,不需要人工去进行拉动,不仅置物板的位置更加的固定,还有效避免了人工触碰有可能被电击的情况。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抽拉式空调配电箱,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侧设置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内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内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表面设置有卡块所述螺杆另一端表面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处于装置主体内侧表面,所述装置主体内侧设置有电机。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顶端表面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侧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一侧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侧开设有通孔,所述装置主体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内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设置有螺母。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置物板一侧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槽,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槽内侧均设置有螺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杆一端处于轴承一侧表面,所述螺杆另一端贯穿第一螺纹槽处于卡块一侧表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的位置处于装置主体内侧表面,所述轴承与电机设置为电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栓一端处于螺母一侧表面,所述螺栓另一端贯穿通孔处于第二螺纹槽内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栓的数量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螺栓分别处于防尘网两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网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所述防尘网内侧设置有风扇。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螺杆,使得置物板可以通过电机带动其移动,不需要人工去进行拉动,不仅置物板的位置更加的固定,还有效避免了人工触碰有可能被电击的情况;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尘网,能够使得设备内侧的温度可以进行平衡,有效避免了设备运作过程中内侧温度过高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装置主体;2、置物板;3、卡块;4、电机;5、轴承;6、第一螺纹槽;7、螺杆;8、防尘网;9、通口;10、固定块;11、螺栓;12、通孔;13、螺母;14、第二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3.实施例
24.如图1

图3所示,抽拉式空调配电箱,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内侧设置有置物板2,置物板2内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6,第一螺纹槽6内侧设置有螺杆7,螺杆7一端表面设置有卡块3螺杆7另一端表面设置有轴承5,轴承5处于装置主体1内侧表面,装置主体1内侧设置有电机4;
25.当需要将置物板2滑出时,启动电机4带动轴承5一侧的螺杆7转动,螺杆7转动使置物板2沿着螺杆7进行水平的移动直至卡块3与第一螺纹槽6内侧一面卡合为止;通过设置的螺杆7,让置物板2可以通过电机4带动其移动,不需要人工去进行拉动,不仅置物板2的位置更加的固定,还有效避免了人工触碰有可能被电击的情况。
26.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1、图4、图5所示,装置主体1顶端表面开
设有通口9,通口9内侧有防尘网8,防尘网8一侧表面设置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内侧开设有通孔12,装置主体1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4,第二螺纹槽14内侧设置有螺栓11,螺栓11一端设置有螺母13;
27.当需要拆卸防尘网8时,转动螺母13使螺栓11一端离开第二螺纹槽14内侧,然后拉动防尘网8离开通口9内侧即可;通过设置的防尘网8,让设备内侧的温度可以进行平衡,有效避免了设备运作过程中内侧温度过高的情况。
28.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1、图3所示,置物板2一侧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螺纹槽6,两个第一螺纹槽6内侧均设置有螺杆7;通过设置两个第一螺纹槽6,让置物板2可以在第一螺纹槽6外侧进行水平的移动。
29.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3所示,螺杆7一端处于轴承5一侧表面,螺杆7另一端贯穿第一螺纹槽6处于卡块3一侧表面;通过设置的卡块3,让置物板2移动的一定位置可以进行固定。
30.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1、图3所示,电机4的位置处于装置主体1内侧表面,轴承5与电机4设置为电连接;通过设置的电机4,让螺杆7可以进行转动。
31.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5所示,螺栓11一端处于螺母13一侧表面,螺栓11另一端贯穿通孔12处于第二螺纹槽14内侧;通过设置的螺栓11,让防尘网8可以与装置主体1进行连接。
32.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5所示,螺栓11的数量共设置有两个,两个螺栓11分别处于防尘网8两侧;通过设置两个螺栓11,让防尘网8的位置可以固定。
33.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4所示,防尘网8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防尘网8内侧设置有风扇;通过设置的风扇,让防尘网8内侧的热量可以迅速排出。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