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综合接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2383发布日期:2021-12-15 12:2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综合接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器材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综合接地箱。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设以及电力的快速发展,电缆网络的覆盖率日益庞大并且电缆的运行情况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电缆实时运行情况需要非常了解,对于接地箱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的一些智能综合接地箱因为需要密闭防水,其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而且对于接地线通常采用尼龙扎带进行捆扎,但这种方式使其在对其接地线进行维修更换等情况下不便于快速的将其捆扎在一起的接地线进行拆分,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实用新型目的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综合接地箱,具有防水的同时也能够对其箱体内部进行散热以及便于对接地线进行约束捆扎的特点。
5.(二)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综合接地箱,包括接地箱,所述接地箱的顶部设有三角箱,所述三角箱上设有太阳能板,所述三角箱的顶部设有警报灯,所述三角箱中设有蓄电池,所述接地箱的一侧壁设有箱门,所述接地箱中通过设有隔板将接地箱内部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的顶部由左到右依次设有温度监测器、电压监测器和智能监控装置,所述上腔室的一侧壁设有扬声器,所述上腔室的内顶壁设有摄像头,所述上腔室的内侧壁设有定位器,所述下腔室中上部侧壁设有若干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下方设有束线座和束线板,所述束线座与束线板之间通过在两侧设有扣合机构相连接,所述下腔室的侧壁设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筒、透气膜、出风扇和进风扇,所述下腔室内侧壁分别对称设有出风扇和进风扇,且出风扇和进风扇的一端插入接地箱侧壁上开设的通槽中,所述接地箱的外侧设有散热筒,散热筒与通槽相对应,所述散热筒的开口处设有透气膜。
7.优选的,所述扣合机构包括滑杆、滑块、挡钩、弹簧和挂钩,所述束线座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杆安装在滑槽中,所述滑块套设在滑杆上,所述挡钩安装在滑块的一侧,所述滑杆的一侧连接有套设在滑杆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滑槽的内壁。
8.优选的,所述透气膜为防水透气膜。
9.优选的,所述挡钩与挂钩均为不同规格的l形,且挡钩与挂钩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束线座和束线板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大小相同的半弧形卡槽,半弧形卡槽彼此相对应,且半弧形卡槽与接线端子相对应。
11.优选的,所述接地箱的底部开设若干通孔,通孔与接线端子相对应,所述接地箱中通孔的外侧设有密封垫。
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能够实时的对接地线的温度和电压进行监测,并将其信息通过智能监控装置进行传递到总控台,便于实时的对其进行监控,以及进行远程的一些操控,而且该装置既能够对箱体内部进行散热的同时也能够防水,提高了其安全性,另安装的束线座、束线板和卡扣机构的组合使其能够对接地线进行束缚,同时也便于快速的将其拆分,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箱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束线座和束线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接地箱;2、箱门;3、三角箱;4、太阳能板;5、警报灯;6、蓄电池;7、散热筒;8、透气膜;9、出风扇;10、进风扇;11、安装槽;12、定位器;13、扬声器;14、温度监测器;15、电压监测器;16、智能监控装置;17、束线座;18、束线板;19、接线端子;20、滑杆;21、滑块;22、挡钩;23、弹簧;24、挂钩;25、滑槽;26、摄像头;2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综合接地箱,包括接地箱1,接地箱1的一侧壁对称安装有两个箱门2,接地箱1的顶部设有三角箱3,三角箱3中设有蓄电池6,三角箱3的倾斜壁面分别嵌设有太阳能板4,三角箱3的顶部一侧安装有警报灯5。
22.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板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6的出入端连接,所述警报灯5与蓄电池6之间电线连接,通过太阳能板4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6中一提供设备运行所需要的电能,同时也能够节省能源。
23.如图2所示,在接地箱1中通过安装有隔板27将接地箱1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中隔板27的顶部由左到右依次设有温度监测器14、电压监测器15和智能监控装置16,上腔室的一侧壁设有扬声器13,上腔室的内顶壁且位于隔板27的前方设有摄像头26,上腔室的内侧壁设有定位器12,下腔室中上部侧壁设有若干接线端子19,接线端子19的下方设有束线座17和束线板18
24.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监控装置16的输入端与温度监测器14、电压监测器1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温度监测器14和电压监测器15并联,温度监测器14和电压监测器15输入端与电缆线相连接,对其电缆线进行温度和电压的侧视,另外温度监测器14同时也对箱体内部温度进行监测,温度过高,则会将信息进行传递到控制模块,进而发出指令气动散热机构进行散热,避免箱体内部温度过高引发自燃等现象的发生。
25.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下腔室中上部设有接线端子19,接线端子19的下方设有束线座17和束线板18,在下腔室中左右内壁分别安装有出风扇9和进风扇10,出风扇9和进风扇10的一端插入到接地箱1上开设的通槽中,通槽与出风扇9和进风扇10相对应,在接地箱1的外侧设有散热筒7,散热筒7与通槽相对应,散热筒7的开口处内壁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中安装有透气膜8。
26.在本实施例中,透气膜8和出风扇9对称安装在接地箱1两侧内壁上,通过透气膜8和出风扇9使其箱体内部空气蓄电池6动,便于对其内热量进行散热,散热筒7设有两个,使其形成一个通风通道,设有的透气膜8为防水透气膜,使其能够透气的同时也能够防水。
27.在接地箱1的底部开设若干通孔,通孔与接线端子19相对应,接地箱1中通孔的外侧设有密封垫,为了保证箱体的密封性。
28.作为示例还可以通过在通孔处设有遮挡罩通过电动伸缩杆进行控制器打开或者关闭,需要进行散热时通过电动伸缩杆将其遮挡罩打开,通过散热风扇进行散热,同样能够实现对其内部散热效果的同时进行防水。
29.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在束线座17的两侧对称设有扣合机构与束线板18相连接,扣合机构包括滑杆20、滑块21、挡钩22、弹簧23和挂钩24,束线座17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25,滑杆20安装在滑槽25中,滑块21套设在滑杆20上,挡钩22安装在滑块21的一侧,滑杆20的一侧连接有套设在滑杆20上的弹簧23,弹簧23的一端连接滑槽25的内壁。
30.在本实施例中,挡钩22与挂钩24均为不同规格的l形,且挡钩22与挂钩24相适配,便于使其两者相互钩合,束线座17和束线板18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大小相同的半弧形卡槽,半弧形卡槽彼此相对应,且半弧形卡槽与接线端子19相对应,便于将其线束进行约束,使其便于整理,扣合机构的使用使束线座17和束线板18之间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快速的解除对电缆线的束缚。
31.作为示例还可以将本实施例中扣合机构中的挡钩22和挂钩24去除,在束线板18的侧壁开设有插槽,通过滑块21一侧连接一个u形杆一端,使u形杆的另一端插入到插槽中,实现束线座17和束线板18之间的连接,使其实现相同的作用效果。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温度监测器14和电压监测器15进行对电缆内的电压和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将信息传递到智能监控装置16进而传递到总控制室,通过摄像头26对箱体内部进行观察监测,如有异常以便及时对其进行检修,同时通过温度监测器14对其箱体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信息传递到控制模块进而发出指令控制出风扇9和进风扇10进行运转,通过进风扇10向箱体内引入冷风,出风扇9将箱体内热空气引出进而对箱体内部进行散热;当箱体内部发生异常等情况时,会通过温度监测器14、电压监测器15以及摄像头26拍摄下的信心进行传递到智能监控装置16,之后传递到控制模块发出指令致使警报灯5亮和扬声器13发出警报来提醒该装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定位器12将该装置的位置信息进行传递到总控制室,以便让维修人员快速赶到进行检修;同时通过将接地线卡进束线座17和束线板18上的卡槽中,通过拉动挡钩22带动滑块21滑动,同时挤压弹簧23,此时将束线板18上的挂钩24卡挂在挡钩22上,释放对挡钩22施加的力使其在弹簧2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运动,从而带动挡钩22拉动挂钩24,进而使束线座17和束线板18之间紧密贴合对电缆进行束缚,当解除对电缆的束缚时只需拉动挡钩22并将束线板18上移带动挂钩24即可将其拆下,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监测功能,同时
也能够防水以及对箱体内部进行散热,便于对电缆进行整体束缚,使用的更加方便。
33.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