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3825发布日期:2021-11-25 13:2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配电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量化配电柜。


背景技术:

2.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可分为动力配电柜、照明配电柜和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的作用是将电能分配到各个负荷部位,以及在电路短路、过载和漏电时对电路进行断电维护。
3.配电柜中的低压电器,包括熔断器、交流接触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容器及计量表等,这些低压电器所处的温度通常不得超过40℃,因此为了便于配电柜的散热,通常配电柜的柜体上都会设置有散热孔。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设置于户外的配电柜,在炎热的夏季,配电柜除了自身内部低压电器工作产生的热量外,还有阳光直射产生的热量,而柜体上散热孔的散热效果有限,柜内温度快速上升,柜内的温度甚至能够达到50℃,从而影响到柜体内低压电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配电柜的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配电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轻量化配电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轻量化配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柜体的内壁上设有开口的位置安装有风机,所述柜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风机向靠近开口或远离开口的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柜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风机和驱动组件工作的温度传感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柜体内的温度达到较高温度时,驱动组件将风机移动至靠近开口的位置,然后风机启动开始散热;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一种轻量化配电柜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率。
9.可选的,所述柜体内滑移连接有安装架,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用于封闭开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风机在安装架上沿安装架的滑移方向排布,所述安装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需使用风机散热时,通过使用挡板将开口封闭,减少了外界灰尘进入到柜体内部的途径,从而减小了灰尘影响配电柜内部电器正常工作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柜体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传动蜗杆,所述柜体的内壁上还转动连接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杆与所述传动蜗轮相啮合,所述传动蜗轮上偏离轴心的位置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传动蜗轮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柜体上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沿安装架的滑动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滑移设置于滑槽内,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滑块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
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较高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传动蜗杆转动,传动蜗杆带动传动蜗轮转动,传动蜗轮带动推杆推动滑块在固定件上滑移,从而实现安装架的往复移动,且该驱动组件采用蜗轮蜗杆传动,传动效率高,实际使用效果好。
13.可选的,所述柜体内壁上固接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安装架的滑移方向,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滑移穿设于支撑筒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滑移穿设于支撑筒,实现了安装架与柜体内壁的滑移连接,并限制了安装架的滑移方向,增强了安装架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风机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可拆卸覆盖于开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风机散热时,过滤网覆盖在开口处,减少了外界落叶或者小鸟穿过开口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配电柜内部被污染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过滤网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件可拆卸卡设于开口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通过第一卡件卡设在开口处,使风机准确移动到正对开口的位置,减小了风机与开口出现错位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挡板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件,所述第二卡件可拆卸卡设于开口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通过第二卡件卡设在开口处,使挡板准确移动到完全覆盖开口的位置,减小了挡板与开口出现错位的情况。
21.可选的,所述开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开口分布在柜体的两个侧板上,位于一个侧板上的风机为进风机,位于另一个侧板上的风机为出风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柜体一侧的进风机将外界的空气输送到柜体内部,位于柜体另一侧的出风机将柜体内部的空气排到外界,两侧的风机一起工作提高了柜体内外空气的交换速率,从而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温度传感器测得柜体内的温度达到较高温度时,驱动电机将风机移动至靠近开口的位置,然后风机启动开始散热;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一种轻量化配电柜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率;
25.2.当无需使用风机散热时,通过使用挡板将开口封闭,减少了外界灰尘进入柜体内的途径,从而减小了灰尘影响配电柜内部电器的可能性;
26.3.位于柜体一侧的进风机将外界的空气输送到柜体内部,位于柜体另一侧的出风机将柜体内部的空气排到外界,两侧的风机一起工作提高了柜体内外空气的交换速率,从而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轻量化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去除柜门后沿图1的a

a线所做的剖视图。
29.图3是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10、底板;11、侧板;110、开口;111、散热孔;12、背板;13、顶板;14、柜门;2、支撑筒;3、安装架;30、安装框;31、支撑杆;32、固接杆;4、风机;40、过滤网;41、第一卡件;5、挡板;50、第二卡件;6、固定件;60、滑槽;61、让位孔;7、驱动组件;70、驱动电机;71、传动蜗杆;72、传动蜗轮;73、推杆;74、滑块;75、连接杆;8、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轻量化配电柜。参照图1,一种轻量化配电柜,包括柜体1,柜体1由一个底板10、两个侧板11,一个背板12、一个顶板13和一个柜门14拼接而成,在每个侧板11上均开设有两个方形的开口110,两个开口110在侧板11上沿柜体1的高度方向布设,在侧板11上还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1,多个散热孔111分布在两个开口110之间。
34.参照图1和图2,在侧板11的内壁上对应每个开口110焊接有两个支撑筒2,两个支撑筒2同轴设置,且两个支撑筒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背板12,两个支撑筒2分布在开口110的两侧;在同轴设置的两个支撑筒2之间滑移连接有一安装架3,安装架3包括安装框30,安装框30呈矩形状,在安装框30的两端均垂直固接有一支撑杆31,支撑杆31滑移穿设于支撑筒2内。
35.参照图2和图3,在安装框30内安装有一用于加快配电柜散热的风机4,在风机4的上下两侧均垂直焊接有三个固接杆32,固接杆32背离风机4的一端焊接在安装框30上,在风机4靠近开口110的一侧固接有一用于减少外界落叶从开口110进入柜体1内的过滤网40,过滤网40可拆卸覆盖在开口110处,在过滤网40背离风机4的一侧固接有两个可拆卸卡设在开口110内的第一卡件41,第一卡件41为橡胶条,第一卡件41竖向设置,且两个第一卡件41可拆卸接触开口110的两个侧壁,风机4通过两个第一卡件41可拆卸卡设在开口110处;位于柜体1一侧的两个风机4为进风机,位于柜体1另一侧的两个风机4为出风机,两侧的风机4一起工作,有效加快了柜体1内外空气交换的速度。
36.参照图2和图4,当无需使用风机4进行散热时,为了减少外界灰尘、昆虫等污染物通过开口110进入到柜体1内的情况发生,在安装框30内还安装有一挡板5,挡板5位于风机4靠近柜门14的一侧,挡板5为一板面面积大于开口110面积的方形板,挡板5平行于侧板11,挡板5同样通过六个固接杆32固接在安装框30上,在挡板5靠近侧板11的一侧粘接有一第二卡件50,第二卡件50为一方形的橡胶片,第二卡件50可拆卸卡设于开口110内,第二卡件50的四个侧面为便于第二卡件50进入开口110的弧形面。
37.参照图1和图2,在同一侧板11上的两个安装框30之间设置有一固定件6,固定件6为一焊接在侧板11内壁上的长条状结构,固定件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背板12,在固定件6上沿固定件6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滑槽60,在固定件6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有一让位孔61。
38.参照图1和图2,在固定件6靠近柜门14的一侧设置有一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括一驱动电机70,驱动电机70安装在侧板11的内壁上,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轴朝下设置,在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轴上同轴固接有一传动蜗杆71,在传动蜗杆71靠近固定件6的一侧啮合有一传动蜗轮72,传动蜗轮72位于传动蜗杆71和固定件6之间,在传动蜗轮72偏离圆心的位置铰接有一推杆73,在推杆73远离传动蜗杆71的一端铰接有一滑块74,滑块74滑移设置于滑槽60内,在滑块74的上下两端均焊接有一连接杆75,连接杆75穿设于让位孔61,连接杆75背离
滑块74的一端焊接在安装框30上,在侧板11的内壁上还安装有一用于测量柜体1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与驱动电机70电连接。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轻量化配电柜的实施原理为:当柜体1内部的温度达到40℃时,温度传感器8给驱动电机70传递电信号,驱动电机70启动,传动蜗杆71转动,传动蜗杆71带动传动蜗轮72转动,传动蜗轮72带动推杆73拉动滑块74,使滑块74向靠近柜门14的方向移动,滑块74通过连接杆75带动安装框30向靠近柜门的方向滑动,第二卡件50脱离开口110,第一卡件41卡入开口110,风机4启动,相比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一种轻量化配电柜通过安装在柜体1两侧的风机4,加快了柜体1内外空气的交换速率,提高了配电柜的散热效率。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