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智能散热结构的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1116发布日期:2022-04-07 08:2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智能散热结构的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智能散热结构的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2.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广泛配套于电话子母机、游戏机、语言复读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蜂窝电话等设备中,电源适配器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电源适配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led照明、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等各个领域。
3.然而现有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果较差,长时间使用状态下易产生高温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同时,易造成其内部的元件损坏,降低了其使用寿命的同时,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智能散热结构的电源适配器,具备散热效果好、智能控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果较差,长时间使用状态下易产生高温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同时,易造成其内部元件损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智能散热结构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电气元件本体,所述电气元件本体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温控仪,所述电气元件本体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中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扇,所述第一导热板的顶部与外壳顶部的中端之间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热板顶部的四周之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
6.优选的,所述外壳外表面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金属防护网,所述金属防护网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灰尘过滤网。
7.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
8.优选的,所述外壳外表面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撑块,且相邻两个橡胶支撑块之间的距离相等。
9.优选的,所述电气元件本体顶部的右端通过导线与外壳右侧的上端之间固定安装有供电插座,所述电气元件本体的左侧通过导线且位于外壳的左方固定安装有供电插头。
10.优选的,所述外壳正表面的四周均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四个所述锁止螺栓的表面与外壳的正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气元件本体工作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而使得自身的温度升高,且通过温控仪的设置,能够对电气元件本体表面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电气元件本体的温度超出温控仪所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温控仪便会控制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与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工作,在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的作用下能够使底部产生低温后,经过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快速的向外壳内部的空气以及电气元件本体的表面进行传导,进而使得电气元件本体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进而达到了对电气元件本体进行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且在第一散热扇工作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外壳内部的空气循环向第一导热板以及电气元件本体的表面进行吹送,使得空气能够经过第一导热板进行快速的降温后,对电气元件本体的四周进行有效的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对电气元件本体进行散热降温的效果,且在第二散热扇工作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外界的气流向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三导热板的顶部进行吹送,使得快速流动的气流能够携带走半导体制冷片顶部的高温,进而达到了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散热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的稳定性,直至电气元件本体的温度能够低于温控仪所预设的温度值时,温控仪便会分别控制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与半导体制冷片停止进行工作,达到了对电气元件本体进行智能控温与散热的效果,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电源适配器具备智能控温与散热的功能,散热效果极佳,有效的避免了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源适配器正常工作或者导致损坏,提高了整体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果较差,长时间使用状态下易产生高温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同时,易造成其内部元件损坏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防护网和灰尘过滤网的设置,达到了对第二散热扇顶部进行防护的同时,达到了对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的效果,通过散热孔和活性炭过滤网的设置,便于外壳内部的热量向外界进行散发的同时,能够对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进行有效的隔绝,通过橡胶支撑块的设置,达到了对整体进行缓冲支撑的目的,通过锁止螺栓和密封板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外壳的内部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热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金属防护网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外壳;2、橡胶支撑块;3、供电插头;4、金属防护网;5、密封板;6、锁止螺栓;7、半导体制冷片;8、第一导热板;9、散热孔;10、活性炭过滤网;11、温控仪;12、第二导热板;13、电气元件本体;14、供电插座;15、第一散热扇;16、灰尘过滤网;17、第三导热板;18、第二散热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技术文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技术文件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1.请参阅图1-4,一种内置智能散热结构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1,外壳1外表面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撑块2,且相邻两个橡胶支撑块2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橡胶支撑块2的设置,达到了对整体进行缓冲支撑的目的,外壳1正表面的四周均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6,四个锁止螺栓6的表面与外壳1的正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板5,通过锁止螺栓6和密封板5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外壳1的内部进行维护,外壳1内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电气元件本体13,外壳1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散热孔9,散热孔9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10,通过散热孔9和活性炭过滤网10的设置,便于外壳1内部的热量向外界进行散发的同时,能够对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进行有效的隔绝,电气元件本体13顶部的右端通过导线与外壳1右侧的上端之间固定安装有供电插座14,电气元件本体13的左侧通过导线且位于外壳1的左方固定安装有供电插头3,电气元件本体13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温控仪11,电气元件本体13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热板12,第二导热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热板8,第一导热板8的中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一散热扇15,第一导热板8的顶部与外壳1顶部的中端之间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7,半导体制冷片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导热板17,第三导热板17顶部的四周之间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扇18,外壳1外表面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金属防护网4,金属防护网4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灰尘过滤网16,通过金属防护网4和灰尘过滤网16的设置,达到了对第二散热扇18顶部进行防护的同时,达到了对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的效果,通过电气元件本体13工作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而使得自身的温度升高,且通过温控仪11的设置,能够对电气元件本体13表面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电气元件本体13的温度超出温控仪11所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温控仪11便会控制第一散热扇15、第二散热扇18与半导体制冷片7进行工作,在半导体制冷片7工作的作用下能够使底部产生低温后,经过第一导热板8和第二导热板12快速的向外壳1内部的空气以及电气元件本体13的表面进行传导,进而使得电气元件本体13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进而达到了对电气元件本体13进行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且在第一散热扇15工作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外壳1内部的空气循环向第一导热板8以及电气元件本体13的表面进行吹送,使得空气能够经过第一导热板8进行快速的降温后,对电气元件本体13的四周进行有效的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对电气元件本体13进行散热降温的效果,且在第二散热扇18工作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外界的气流向半导体制冷片7与第三导热板17的顶部进行吹送,使得快速流动的气流能够携带走半导体制冷片7顶部的高温,进而达到了对半导体制冷片7进行散热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半导体制冷片7工作的稳定性,直至电气元件本体13的温度能够低于温控仪11所预设的温度值时,温控仪11便会分别控制第一散热扇15、第二散热扇18与半导体制冷片7停止进行工作,达到了对电气元件本体13进行智能控温与散热的效果,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实
现了本电源适配器具备智能控温与散热的功能,散热效果极佳,有效的避免了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源适配器正常工作或者导致损坏,提高了整体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果较差,长时间使用状态下易产生高温而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同时,易造成其内部元件损坏的问题。
22.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同时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技术文件中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件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23.使用时,通过电气元件本体13工作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而使得自身的温度升高,且通过温控仪11的设置,能够对电气元件本体13表面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电气元件本体13的温度超出温控仪11所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温控仪11便会控制第一散热扇15、第二散热扇18与半导体制冷片7进行工作,在半导体制冷片7工作的作用下能够使底部产生低温后,经过第一导热板8和第二导热板12快速的向外壳1内部的空气以及电气元件本体13的表面进行传导,进而使得电气元件本体13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进而达到了对电气元件本体13进行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且在第一散热扇15工作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外壳1内部的空气循环向第一导热板8以及电气元件本体13的表面进行吹送,使得空气能够经过第一导热板8进行快速的降温后,对电气元件本体13的四周进行有效的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对电气元件本体13进行散热降温的效果,且在第二散热扇18工作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外界的气流向半导体制冷片7与第三导热板17的顶部进行吹送,使得快速流动的气流能够携带走半导体制冷片7顶部的高温,进而达到了对半导体制冷片7进行散热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半导体制冷片7工作的稳定性,直至电气元件本体13的温度能够低于温控仪11所预设的温度值时,温控仪11便会分别控制第一散热扇15、第二散热扇18与半导体制冷片7停止进行工作,达到了对电气元件本体13进行智能控温与散热的效果,在整体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本电源适配器具备智能控温与散热的功能,散热效果极佳,有效的避免了温度过高而影响电源适配器正常工作或者导致损坏,提高了整体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