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7873发布日期:2022-04-02 07:4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伏组件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2.光伏组件从工厂运输到电站的过程中,存在由于路程上的周转颠簸导致光伏组件产生隐裂的质量风险,因此光伏组件到达电站后通常需要对光伏组件进行隐裂测试。
3.由于电站现场测试环境的制约,电站现场较难提供像生产工厂一样的专门测试平台,因此现有的光伏组件隐裂测试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辅助支撑或者其包装盒辅助支撑的方式进行测试。现有的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隐裂测试时,测试相机捕捉光伏组件成像,采用人手辅助支撑光伏组件时,人手容易遮挡光伏组件,从而造成测试成像效果不佳,需要多次测试。另外,在光伏组件隐裂测试过程中,缺少对测试相机供电电源的保护,电源容易被损坏或者遗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并保护测试电源。
5.一种光伏组件测试工装,所述光伏组件测试工装包括支撑组件和电源收纳盒;
6.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支撑架以及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架之间底座支撑架,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能够保持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角度;所述电源收纳盒与所述底座或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7.光伏组件能够倾斜放置在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限位部限制光伏组件的一端移动,所述电源收纳盒能够收容检测所述光伏组件时的测试电源。
8.上述光伏组件测试工装,当需要测试光伏组件时,将支撑架相对底座转动,使得支撑架倾斜,位于支撑架与底座之间的角度调节机构能够保持支撑架与底座之间的相对角度。然后将光伏组件倾斜放置在支撑架上,位于底座的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光伏组件的一端移动,防止光伏组件相对支撑架下滑。同时将用于光伏组件检测的测试电源放置在电源收纳盒内。上述操作完毕后,可以对光伏组件进行隐裂测试。通过支撑组件中的支撑架支撑光伏组件,能够较好地避免人手辅助支撑过程中导致的遮挡光伏组件的问题,而电源收纳盒能够较好地收容测试电源,防止电源被损坏或者遗忘。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凹槽,所述凹槽能够限制所述光伏组件的一端。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长度调节件,所述长度调节件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长度调节件能够沿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所述长度调节件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限制所述光伏组件的另一端移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收容腔,所述长度调节件被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能够沿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长度调节件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限位板能够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另一端抵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夹角为90度,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底板转动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共同围成收纳空间,所述电源收纳盒位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或所述第二底板。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支撑架之间,所述支撑架相对于第一底板倾斜时,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能够支撑所述支撑架。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测试工装包括两个所述支撑组件,所述两个支撑组件在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方向上可拆卸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另一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能够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100、支撑组件;110、底座;111、第一限位部;112、第一底板;
23.113、第二底板;114、收纳空间;120、支撑架;121、长度调节件;
24.122、第二限位部;123、收容腔;130、角度调节机构;200、电源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
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光伏组件测试工装包括:支撑组件100和电源收纳盒200,其中支撑组件100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电源收纳盒200用于收纳检测光伏组件的测试电源。
32.具体地,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10、支撑架120以及角度调节机构130,其中底座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1,底座110与支撑架120转动连接,角度调节机构130设置在底座110与支撑架120之间,角度调节机构130能够保持底座110与支撑架120之间的角度。电源收纳盒200与底座110或支撑架120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等。其中光伏组件能够倾斜放置在支撑架120,第一限位部111限制光伏组件的一端移动,电源收纳盒200能够收容检测光伏组件时的测试电源。
33.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测试工装,当需要测试光伏组件时,将支撑架120相对底座110转动,使得支撑架120倾斜,位于支撑架120与底座110之间的角度调节机构130能够保持支撑架120与底座110之间的相对角度。然后将光伏组件倾斜放置在支撑架120上,位于底座110的第一限位部111能够限制光伏组件的一端移动,防止光伏组件相对支撑架120下滑。同时将用于光伏组件检测的测试电源放置在电源收纳盒200内。上述操作完毕后,可以对光伏组件进行隐裂测试。通过支撑组件100中的支撑架120支撑光伏组件,能够较好地避免人手辅助支撑过程中导致的遮挡光伏组件的问题,而电源收纳盒200能够较好地收容测试电源,防止电源被损坏或者遗忘。
34.为了较好地通过第一限位部111限制光伏组件的一端移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所示,第一限位部111为凹槽,其中凹槽能够限制光伏组件的一端。当光伏组件倾斜放置在支撑架120时,其会相对支撑架120向下移动,当光伏组件的一端位于底座110的凹槽时,光伏组件的一端被限制于凹槽内,因此凹槽能够限制光伏组件相对支撑架120移动。
35.考虑光伏组件的长度尺寸可能会发生变更,而支撑架120的长度固定,因此支撑架
120较难支撑较大尺寸范围变化较大的光伏组件,为此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支撑架120上设置有长度调节件121,其中长度调节件121与支撑架120活动连接,长度调节件121能够沿支撑架120的长度方向延伸;长度调节件121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22,第二限位部122限制光伏组件的另一端移动。
36.当光伏组件的长度发生变更时,例如光伏组件的长度尺寸大于支撑架120的长度时,此时可以将长度调节件121沿支撑架120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使得光伏组件能够较好地倾斜在支撑架120上。当光伏组件倾斜放置在支撑组件100后,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大风,其可能使得光伏组件相对第一限位部111发生翻转,为此在长度调节件121上设置第二限位部122能够较好地对光伏组件的另一端进行限制,防止光伏组件的另一端移动。
3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在图2中,将长度调节件121相对于支撑架120的伸缩方向定义为支撑架120的长度方向,相应地,支撑架120的宽度方向与上述的伸缩方向垂直。光伏组件测试工装支撑光伏组件时,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架120的长度方向一致,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与支撑架120的宽度方向一致。
38.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为相对而言,故并不要求支撑架12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39.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支撑架120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收容腔123,其中长度调节件121被收容于收容腔123内并能够沿支撑架12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120的收容腔123的横截面积略大于长度调节件121的横截面积,如此长度调节件121能够相对收容腔123移动。
40.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122为限位板,其中限位板与长度调节件12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光伏组件放置在支撑架120上后,光伏组件的另一端位于限位板与长度调节件121所围成的空间内,限位板能够与光伏组件的另一端抵接,从而限制光伏组件移动。
41.为了使得支撑组件100的底座110具有较好地支撑效果,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支撑组件100的底座110包括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13,其中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13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焊接,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13的夹角为90度,支撑架120与第一底板112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13的夹角为90度时,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13围成的面积较大,更能够保持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的稳定性。其中,第一底板112与支撑架120在底座110上的投影重合,也就是说支撑架120折叠时,其与第一底板112重合,此时支撑架120承受的光伏组件压力能够分散作用在第一底板112上,如此第一底板112具有较好地支撑效果。
42.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13之间共同围成收纳空间114,其中电源收纳盒200位于收纳空间114内并固定在第一底板112或第二底板113。由于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13之间能够共同围成收纳空间114,并不是采用整块板完全拼接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底座110整体的重量,便于光伏组件测试工装的携带。另外,将电源收纳盒200设置在收纳空间114内时,收纳空间114能够较好地保护电源收纳盒200,防止外界因素损坏电源收纳盒200。
43.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底座110的第二底板113与支撑架120为轴承连接。当然第二底板113与支撑架120的连接方式不限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铰链连接。
44.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角度调节机构130位于第一底板112和支撑架120之间,其中支撑架120相对于第一底板112倾斜时,角度调节机构130能够支撑支撑架120。也就是说,当支撑架120相对于第一底板112旋转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130能够保持支撑架120相对第一底板112的旋转位置,当支撑架120承受光伏组件的重力时,其不会相对第一底板112旋转。
45.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角度调节机构130为弹簧铰链,其中弹簧铰链的一端与支撑架120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10连接。当支撑架120与底座110的角度调节确定后,弹簧铰链为折叠或者弯曲状态并能够抵挡支撑架120,从而使得支撑架120与底座110的夹角保持固定。当然,角度调节机构130还可以为可承载外力的折叠支架等。
46.考虑光伏组件在宽度方向尺寸可能发生变更,单个支撑组件100较难稳定地支撑光伏组件,为此,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光伏组件测试工装包括两个支撑组件100,其中两个支撑组件100可拆卸连接。也就是通过两个支撑组件100共同支撑光伏组件,从而保证光伏组件的稳定性。而两个支撑组件100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收纳两个支撑组件。
47.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在两个支撑组件100的连接方式中,其中一个支撑组件100的底座110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图中未显示),另一个支撑组件100的底座110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轴(图中未显示),连接轴能够与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当然两个支撑组件的连接方式不限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等。
4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