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0567发布日期:2022-02-20 01:5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


背景技术:

2.现今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
3.目前,配电箱在使用时,为了美观,用于与配电箱连接的线缆一般采用暗敷的方式进线,但是,如果线缆直接埋设在墙体内部容易发生损坏,并且损坏后无法进行更换,故急需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主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配电箱进线线缆的安全性。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包括配电箱、第一进线管、第二进线管和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用于嵌设在连接顶板与地面之间的墙体内;所述第一进线管用于埋设在墙体内部,且一端与接线盒一侧的第一接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顶板内部;所述第二进线管用于埋设在墙体内部,且一端与接线盒另一侧的第二接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地底;所述配电箱设置在墙体的侧壁上、且靠近墙体的一侧与接线盒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进线管和第二进线管上均设有接地夹,且各接地夹通过接地线连接,其中,所述接地线还与配电箱上的接地件连接。
7.可选的,所述接线盒的第一接口处设有第一锁母,所述第一进线管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锁母伸入接线盒内部的一侧套设有第一护圈帽;
8.和/或,所述接线盒的第二接口处设有第二锁母,所述第二进线管通过第二螺母与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锁母伸入接线盒内部的一侧套设有第二护圈帽。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进线管和第二进线管均为镀锌钢管。
10.可选的,所述接线盒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配电箱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配电箱通过第二开口罩设在接线盒的第一开口处,以通过第二开口与接线盒内部连通。
11.可选的,所述配电箱的第二开口处设有滑盖,所述滑盖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过孔;其中,所述滑盖为两半式结构,且分别为第一半滑盖和第二半滑盖,所述第一半滑盖和第二半滑盖两者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在相对靠近时闭合所述第二开口,和相对远离时打开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过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过孔是由第一半滑盖上的第一半孔和第二半滑盖上的第二半孔合围而成。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半滑盖和第二半滑盖两者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卡扣和卡槽,所述卡扣用于在第一半滑盖和第二半滑盖相对闭合时与卡槽卡接,以固定第一半滑盖和第二半滑盖。
13.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墙体内埋设第一进线管和第二进线管,线缆可以从第一进线管和第二进线管内部走线,从而提高了配电箱进线线缆的安全性能。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的剖视图;
17.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3是滑盖的两半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顶板;2、墙体;3、地面;4、接线盒;5、第一进线管;6、第二进线管;7、配电箱;8、膨胀螺栓;9、接地螺栓;10、接地线;11、接地夹;12、第一锁母;13、第一护圈帽;14、第二锁母;15、第二护圈帽;16、滑盖;17、过孔;18、卡扣;161、第一半滑盖;162、第二半滑盖;171、第一半孔;172、第二半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其包括配电箱7、第一进线管5、第二进线管6和接线盒4。第一进线管5和第二进线管6可以均为镀锌钢管。接线盒4用于嵌设在连接顶板1与地面3之间的墙体2内。前述的第一进线管5用于埋设在墙体2内部。第一进线管5的一端与接线盒4一侧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进线管5的另一端延伸至顶板1内部。其中,如图2所示,接线盒4的第一接口处可以设有第一锁母12,第一进线管5插接在该第一锁母12内,第一进线管5通过该第一螺母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一锁母12伸入
接线盒4内部的一侧还套设有第一护圈帽13,以对进线线缆提供保护,防止割伤线缆。
24.如图1所示,前述的第二进线管6用于埋设在墙体2内部,第二进线管6的一端与接线盒4另一侧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二进线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地底。其中,如图2所示,接线盒4的第二接口处可以设有第二锁母14,第二进线管6插接在该第二锁母14内,第二进线管6通过第二螺母与第二接口连接。第二锁母14伸入接线盒4内部的一侧套设有第二护圈帽15,以对进线线缆提供保护,防止割伤线缆。
25.如图1所示,前述的配电箱7设置在墙体2的侧壁上、且靠近墙体2的一侧与接线盒4内部连通。其中,配电箱7可以通过膨胀螺栓8固定在墙体2上。
26.前述的第一进线管5和第二进线管6上可以均设有接地夹11,且各接地夹11通过接地线10连接,其中,接地线10还与配电箱7上的接地件连接,该接地件可以为设置在配电箱7上的接地螺栓9。接地线10可以设置在接线盒4的外侧,并从墙体2内部走线。
27.在上述示例中,通过在墙体2内埋设第一进线管5和第二进线管6,线缆可以从第一进线管5和第二进线管6内部走线,从而提高了配电箱7进线线缆的安全性能。
28.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接线盒4的一侧可以具有第一开口,配电箱7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口。配电箱7可以通过第二开口罩设在接线盒4的第一开口处,以通过第二开口与接线盒4内部连通,如此可以将接线盒4隐藏在内部,一方面提高了配电结构的外形美观,另一方面也方便配电箱7内部与接线盒4接线。
29.如图1所示,前述配电箱7的第二开口处可以设有滑盖16,滑盖16上设有供线缆穿过的过孔17。滑盖16可以打开或闭合第二开口,以在闭合第二开口时起到隔离配电箱7与接线盒4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防火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走线的整洁性。其中,如图3所示,滑盖16可以为两半式结构,且分别为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两者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在相对靠近时闭合第二开口,和相对远离时打开第二开口。上述过孔1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且过孔17是由第一半滑盖161上的第一半孔171和第二半滑盖162上的第二半孔172合围而成。具体来说,在走线时可以打开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以方便线缆通过;线缆接线完成后,可以滑动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并将线缆卡在第一半孔171和第二半孔172之间,以防止线缆晃动影响接头连接的稳定性。
30.如图3所示,前述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两者相对的一侧可以分别设有卡扣18和卡槽,其中,卡扣18用于在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相对闭合时与卡槽卡接,以固定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防止第一半滑盖161和第二半滑盖162发生松脱。
31.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32.本实用新型在于设计一种配电箱暗敷进线结构,其包括第一进线管5、第二进线管6和接线盒4。接线盒4嵌设在墙体2侧壁上的凹槽内,接线盒4背离凹槽底部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接线盒4的一侧具有第一接口,且另一侧具有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处设有第一锁母12,第二接口处设有第二锁母14。墙体2内埋设有第一进线管5和第二进线管6,第一进线管5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锁母12内,第二进线管6的一端插接在第二锁母14内。配电箱7罩设在第一开口处,且通过膨胀螺栓8与墙体2固定。
3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
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