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界断路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8711发布日期:2022-04-06 22: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界断路器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配电系统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分界断路器柜。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电网配电系统对城网新的要求,涉及一些生活小区、商业区、用电负荷较大的区域都要加装用户分界开关设备,对于10kv电缆网配电系统来说,主要是加装各种用户分界开关柜,其目的是保护各个场所正常供电,在发生故障的前提下不影响相邻的区域用电。国内分界开关柜设备主要由电压互感器单元及真空断路器单元组成,主要有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以及分界控制器等电气元件。目前,该类设备多数采用sf6气体全密封绝缘或固体绝缘柜型,即电压互感器单元及真空断路器单元均采用不锈钢气箱密封,没有带电体外露,具有耐候性强,体积小、安全等优点。但由于电压互感器单元采用全绝缘柜型,安装现场涉及到全绝缘电缆连接器的制作,对施工人员的经验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现场施工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全部采用全密封、全绝缘结构,设备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现场施工的、采用空气绝缘与绝缘气体全密封全绝缘结合的分界断路器柜。
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界断路器柜,包括电压互感器单元和真空断路器单元,电压互感器单元包括第一柜体,真空断路器单元包括第二柜体,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并排设置,真空断路器单元采用绝缘气体全密封绝缘,真空断路器单元的侧出线端设置有三个伞裙套管,伞裙套管位于第二柜体的上部并伸入第一柜体的上部内,伞裙套管与第一柜体绝缘连接;电压互感器单元还包括均设置在第一柜体内的电压互感器、a相主母排、b相主母排、c相主母排、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一高压电缆和高压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和零序电流互感器设置在第一柜体的下部并与第一柜体绝缘,a相主母排、b相主母排和c相主母排的各自第一端与对应的伞裙套管电连接,a相主母排、b相主母排和c相主母排的各自第二端通过第一高压电缆同时与零序电流互感器电连接,a相主母排和c相主母排的各自中部分别连接有铜排,铜排通过高压熔断器与电压互感器电连接;第一柜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绝缘安装架,绝缘安装架位于伞裙套管的下方,a相主母排、b相主母排和c相主母排的各自中部分别与绝缘安装架绝缘连接。
5.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伞裙套管,而伞裙套管的爬电距离可按其在大气条件下的要求设置,有利于实现电压互感器单元从绝缘气体密封绝缘到普通空气绝缘的过渡;通过设置伞裙套管、绝缘安装架和电压互感器及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带动部分均与第一柜体绝缘连接,进一步提高电压互感器单元的安全性,使得第一柜体内的各个电气部件能以空气为绝缘介质与第一柜体绝缘,即实现电压互感器单元的空气绝缘,有利于方便电压互感器单元在工厂内完成大部分装配,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及现场电缆头制作的难度;通过
设置真空断路器单元和电压互感器单元采用不同的绝缘方式,有利于兼顾分界断路器柜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
6.进一步的方案是,绝缘安装架包括安装支架和三个绝缘支座,安装支架与第一柜体固连,三个绝缘支座排列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绝缘支座的一端向第一柜体的中部凸起。
7.进一步的方案是,电压互感器单元还包括三个避雷器,避雷器设置在第一柜体的第二侧壁上,三个避雷器分别与a相主母排、b相主母排和c相主母排连接。
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柜体的前侧还设置有低压仪表室,真空断路器单元的二次元器件设置在低压仪表室内,真空断路器单元的二次元器件包括真空断路器控制器、分界控制器和保护元件。
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低压仪表室,方便容纳真空断路器单元的二次元器件,有利于省去常规真空断路器单元的低压箱,有利于减少设备整体体积及成本。
10.进一步的方案是,真空断路器单元还包括真空断路器、三工位隔离开关、弹操机构、套管式电流互感器、欧式电缆头、第二高压电缆和气箱泄压阀;第二柜体设置有机构室、全密封气室、泄压室和电缆室,真空断路器和三工位隔离开关均设置在全密封气室内,弹操机构设置在机构室内,气箱泄压阀设置在全密封气室和泄压室之间,第二高压电缆设置在电缆室内,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电连接在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出线端,第二高压电缆通过欧式电缆头与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电连接。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藏柜门后的主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压互感器单元的侧视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真空断路器单元的侧视图。
1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6.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界断路器柜,包括电压互感器单元1和真空断路器单元2,电压互感器单元1包括第一柜体11,第一柜体11内可填充普通空气,即电压互感器单元1以普通空气为绝缘介质。真空断路器单元2包括第二柜体21,真空断路器单元2采用sf6气体全密封绝缘,第二柜体21与第一柜体11并排设置。真空断路器单元2的侧出线端设置有三个伞裙套管3,伞裙套管3位于第二柜体21的上部并伸入第一柜体11的上部内,电压互感器单元1通过伞裙套管3与真空断路器单元2电连接,且伞裙套管3的带电部分与第一柜体11绝缘。
17.电压互感器单元1还包括电压互感器12、a相主母排17、b相主母排18、c相主母排19、零序电流互感器13、第一高压电缆、绝缘安装架、两个高压熔断器14和三个避雷器15。第一柜体11内设置有一腔室,伞裙套管3、电压互感器12、a相主母排17、b相主母排18、c相主母排19、零序电流互感器13、高压熔断器14、避雷器15和绝缘安装架均设置在该腔室内。电压互感器12和零序电流互感器13设置在第一柜体11的下部,电压互感器12和零序电流互感器13的各自带电部分均与第一柜体11绝缘。三个伞裙套管3水平排列在第一柜体11第一侧壁
的上部。a相主母排17、b相主母排18和c相主母排19的各自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伞裙套管3电连接;a相主母排17、b相主母排18和c相主母排19的各自第二端通过第一高压电缆10同时与零序电流互感器13连接,第一高压电缆10为三芯电缆,第一高压电缆10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3后分叉布置,且三个分叉分别与a相主母排17、b相主母排18和c相主母排19电连接;a相主母排17和c相主母排19的各自中部分别连接有铜排,两个铜排分别通过高压熔断器14与电压互感器12电连接。
18.本实施例的伞裙套管3的爬电距离可按大气条件下使用的要求设置,实现电压互感器单元1从全密封绝缘到单纯空气绝缘的过渡,使得电压互感器单元1能实现空气绝缘。
19.本实施例的三个避雷器15排列设置在第一柜体11的第二侧壁上,三个避雷器15分别与a相主母排17、b相主母排18和c相主母排19连接。本实施例将避雷器15设置在第一柜体11内,电路受到高压时,可对三相电路进行即时调节,避免整个分界断路器柜免受高压带来的影响。
20.本实施例的绝缘安装架位于第一柜体11的第一侧壁上,绝缘安装架位于伞裙套管3的下方,a相主母排17、b相主母排18和c相主母排19的各自中部分别与绝缘安装架绝缘连接。具体地,绝缘安装架包括安装支架和三个绝缘支座16,安装支架水平地与第一柜体11固连,三个绝缘支座16水平排列地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绝缘支座16的一端向第一柜体11的中部凸起,方便与主母排连接,绝缘支座16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使得主母排与第一柜体11不直接接触。
21.第一柜体11的上部前侧还设置有低压仪表室111,真空断路器单元2的二次元器件均设置在低压仪表室111内。真空断路器单元2的二次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真空断路器控制器、分界控制器4和保护元件,保护元件包括各种熔断器。将二次元器件设置在第一柜体11上,可以省去常规真空断路器柜的低压箱,有利于减少设备整体体积及成本。
22.真空断路器单元2还包括真空断路器22、三工位隔离开关23、弹操机构24、套管式电流互感器25、欧式电缆头26、第二高压电缆27和气箱泄压阀28。
23.第二柜体21设置有机构室211、全密封气室212、泄压室213和电缆室214,机构室211位于电缆室214上方,且机构室211位于全密封气室212的前方,全密封气室212位于泄压室213上,且泄压室213位于电缆室214的后方。真空断路器22和三工位隔离开关23均设置在全密封气室212内,全密封气室212内填充有sf6六氟化硫全绝缘气体,真空断路器22的弹操机构24设置在机构室211内。气箱泄压阀28设置在全密封气室212和泄压室213之间,必要时可向泄压室213释放全密封气室212的气压。第二高压电缆27设置在电缆室214内,套管式电流互感器25电连接在三工位隔离开关23的出线端,第二高压电缆27通过欧式电缆头26与套管式电流互感器25电连接。
24.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伞裙套管,而伞裙套管的爬电距离可按其在大气条件下的要求设置,有利于实现电压互感器单元从绝缘气体密封绝缘到普通空气绝缘的过渡;通过设置伞裙套管、绝缘安装架和电压互感器及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带动部分均与第一柜体绝缘连接,进一步提高电压互感器单元的安全性,使得第一柜体内的各个电气部件能以空气为绝缘介质与第一柜体绝缘,即实现电压互感器单元的空气绝缘,有利于方便电压互感器单元在工厂内完成大部分装配,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及现场电缆头制作的难度;通过设置真空断路器单元和电压互感器单元采用不同的绝缘方式,有利于兼顾分界断路器
柜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
25.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