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电气线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4743发布日期:2022-04-14 21:3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电气线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布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电气线安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多设备间信号和电路的连接,其中需要使用较多的电线和信号线。常规的线路在布设时,通常采用线槽作为电线和信号线的承载部件,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线槽承载电线和信号线,可避免线路直接裸露,且可使得线路更加整齐。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电线和信号线较多,布设在线槽内部后,由于无法有效且清晰的区分线路的对应关系,导致在检修时线路识别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在布设线路时,需要先在两个电路相连或信号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预拉线,而后进行固定,在预拉线过程中由于无法进行辅助固定,导致容易出现误碰引发安全问题。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可对电气线路进行预固定,并且方便检修的电线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电气线安装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可在电气线路布设时对电线进行预固定,并且方便后续的检修操作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电气线安装固定装置,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后固定带,所述后固定带上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中固定带和外固定带,其中,所述后固定带上端通过内弧形过渡带与所述中固定带的上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外弧形过渡带与所述外固定带的下端连接;
6.所述中固定带与所述外固定带长度一致,且均不小于所述后固定带长度的4/5,不大于所述后固定带的长度;
7.所述后固定带与所述中固定带之间设置有卡绊部。
8.作为优选,所述背板为矩形平板,所述后固定带竖直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中部,且所述背板正面的两侧对称成型有两个固定孔。
9.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固定孔均为沉孔。
10.作为优选,所述内弧形过渡带与所述外弧形过渡带均为半圆弧型结构,且所述外弧形过渡带的直径为所述内弧形过渡带直径的一倍。
11.作为优选,所述中固定带与所述后固定带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内固定夹槽,所述外固定带与所述中固定带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导向槽,所述内固定夹槽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一致。
12.作为优选,所述卡绊部为设置在所述后固定带上的若干个绊块,所述绊块与所述后固定带一体成型,且所述绊块沿所述后固定带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13.作为优选,所述背板为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
1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该装置按照预设的布线方向固定,可在布线过程中,将电线卡在导向槽内,起到预固定的作用,防止电线脱落,提高布线的安全性和后续线路固定的效率;
15.2、电线固定时,将电线沿导向槽滑动入内固定夹槽内,通过电线与卡绊部的配合,可将电线并排固定,从而在检修时方便对应线路的确定,方便检修操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2.1、背板;2、后固定带;3、卡绊部;4、外弧形过渡带;5、外固定带;6、导向槽;7、中固定带;8、内弧形过渡带;9、内固定夹槽;1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4.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电气线安装固定装置,包括背板1,所述背板1上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后固定带2,所述后固定带2上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中固定带7和外固定带5,其中,所述后固定带2上端通过内弧形过渡带8与所述中固定带7的上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外弧形过渡带4与所述外固定带5的下端连接;所述内弧形过渡带8与所述外弧形过渡带4均为半圆弧型结构,且所述外弧形过渡带4的直径为所述内弧形过渡带8直径的一倍;后固定带2、中固定带7、外固定带5、内弧形过渡带8和外弧形过渡带4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采用铝合金材料、不锈钢材料和外包橡胶层的铁质或钢制材料制作,满足一定的弹性要求和强度要求即可;布线时,可先将背板1固定在线路的预设位置,接线过程中,可先将电线搭接在导向槽6内进行预定位,防止电线散落;固定线路时,可将对应的电线沿导向槽6向下滑动,经外弧形过渡带4后进入内固定夹槽9,继续向上,直至与内弧形过渡带8相接或者与上方的电线相接,通过电线与卡绊部3的接触,可防止电线向下滑动,从而在内固定夹槽9内形成沿平面分布的多根电线,在检修时,可更加方便的确定电线位置,提高检修效率;
25.所述中固定带7与所述外固定带5长度一致,且均不小于所述后固定带2长度的4/
5,不大于所述后固定带2的长度;若中固定带7与外固定带5长度过长,则会导致导向槽6与内固定夹槽9之间的通道不连通,过短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线的固定数量;
26.所述后固定带2与所述中固定带7之间设置有卡绊部3,所述卡绊部3为设置在所述后固定带2上的若干个绊块,所述绊块与所述后固定带2一体成型,且所述绊块沿所述后固定带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卡绊部3用于在电线卡入内固定夹槽9后进行遮挡和一定的限位,以方便相邻电线之间的分离。
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背板1为矩形平板,所述背板1为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也可采用铁板外包橡胶,保证结构强度即可,所述后固定带2竖直设置于所述背板1的中部,且所述背板1正面的两侧对称成型有两个固定孔10;固定孔10用于固定背板1;两个所述固定孔10均为沉孔,如此,在使用螺钉固定背板1时,端部可沉入固定孔10内,从而防止固定电线时划伤电线表皮,提高电线固定的安全性;
28.所述中固定带7与所述后固定带2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内固定夹槽9,所述外固定带5与所述中固定带7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导向槽6,所述内固定夹槽9与所述导向槽6的宽度一致。
29.采用上述结构,将该装置按照预设的布线方向固定,可在布线过程中,将电线卡在导向槽6内,起到预固定的作用,防止电线脱落,提高布线的安全性和后续线路固定的效率;电线固定时,将电线沿导向槽6滑动入内固定夹槽9内,通过电线与卡绊部3的配合,可将电线并排固定,从而在检修时方便对应线路的确定,方便检修操作。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