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线束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0329发布日期:2022-04-09 09:3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线束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线束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2.随着石油能源的衰竭及人们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将在陆上交通工具阵营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能源——动力电池模组,其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3.由于车载动力电池由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电池串并联而成,所以整车主系统利用电池管理系统,对各电池组内单体电池进行电压、温度等信号的采集,为主系统的安全行车等行动策略提供依据。
4.现有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的连接线束大多为柔性线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ffc),柔性线缆能够灵活排布,但因其形态不固定,所以很难进行自动装配。目前行业内仍采用人工安装连接线束的技术手段,可靠性不可控、安全性差,而且严重制约了动力电池的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线束及电池包,其能够配合外部设备实现自动化装配。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连接线束,包括:
8.柔性扁平线缆,柔性扁平线缆被配置为能翻折形成翻折部,和/或弯折形成弯折部;
9.第一卡扣,第一卡扣包括第一线缆槽,第一线缆槽与翻折部连接;第一卡扣还包括待夹持部,待夹持部被配置为能被夹持器抓取。
10.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卡扣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与柔性扁平线缆平行,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形成第一线缆槽。
11.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上壳体包括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第一翻盖沿翻折部的一边设置,第二翻盖沿翻折部的另一边设置,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均和下壳体转动连接。
12.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卡扣,第二卡扣包括第二线缆槽,第二线缆槽与弯折部连接。
13.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第二卡扣包括水平壳体和竖直壳体,水平壳体沿弯折部的一边设置,竖直壳体沿弯折部的另一边设置,水平壳体和竖直壳体连通形成第二线缆槽。
14.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水平壳体的一端设有插头或插孔其中一种,竖直壳体的一端设有插头或插孔其中另一种,水平壳体和竖直壳体插接形成第二线缆槽。
15.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水平壳体或竖直壳体的一端设有转轴,水平壳体与竖直壳体转动连接。
16.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待夹持部包括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用于定位夹持器。
17.作为一种连接线束的可选技术方案,待夹持部设有磁体片,磁体片用于与夹持器的电磁铁磁吸连接。
18.一种电池包,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连接线束。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线束,包括柔性扁平线缆和第一卡扣,柔性扁平线缆被配置为能从第一方向向第二方向翻折形成翻折部,和/或从第一方向向第三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第一卡扣包括第一线缆槽,第一线缆槽与翻折部连接,第一线缆槽的一端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端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卡扣还包括待夹持部,待夹持部被配置为能被夹持器抓取。本实用新型可以配合夹持器实现自动装配电池包中的连接线束,提高了连接线束装配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线束的立体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第二卡扣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卡扣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卡扣的截面图。
26.图中:
27.1、第一卡扣;11、第一线缆槽;12、待夹持部;13、上壳体;14、下壳体;
28.2、第二卡扣;21、第二线缆槽;22、水平壳体;23、竖直壳体;
29.100、柔性扁平线缆;101、翻折部;102、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一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线束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连接线束,该装置包括柔性扁平线缆100和第一卡扣1,柔性扁平线缆100能够灵活排布,例如能够翻折形成翻折部101,或者弯折形成弯折部102,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时
存在翻折部101和弯折部102以满足电池包的装配需要。
33.第一卡扣1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成角度设置。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和第二边相互垂直,使第一卡扣1呈l形。第一边和第二边的一侧设有开口,用于将连接线束的翻折部101置入第一线缆槽11中。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内部中空且相互连通,形成第一线缆槽11。第一卡扣1还包括待夹持部12,待夹持部12被配置为能被夹持器抓取。本实用新型可以配合夹持器实现自动装配电池包中的连接线束,解决了柔性线束形态不固定导致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的问题,提高了连接线束装配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
34.继续参照图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线束还包括第二卡扣2,第二卡扣2的两边成角度设置,两边相互连通形成第二线缆槽21。使用过程中,连接线束从第二线缆槽21中穿过,位于第二线缆槽21内的连接线束自然形成弯折部102,弯折部102的角度与第二卡扣2的两边所成角度相同。将第二卡扣2与第一卡扣1相比可以看出,第一卡扣1能够使柔性扁平线缆100在其长、宽所成平面固定;而第二卡扣2能够使柔性扁平线缆100在其宽、高所成平面固定。综合使用第一卡扣1和第二卡扣2可以使柔性扁平线缆100在三维空间内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实现电池包内复杂结构连接线束的自动装配。
35.具体地,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第二卡扣的示意图,参照图2。第二卡扣2包括水平壳体22和竖直壳体23,水平壳体22沿弯折部102的一边设置,竖直壳体23沿弯折部102的另一边设置,水平壳体22和竖直壳体23连通形成第二线缆槽21。当柔性扁平线缆100较长,且需要安装第二卡扣2的位置位于中间时,如此设置便于将第二卡扣2装配到指定位置,不需要将柔性扁平线缆100穿过第二卡扣2使指定位置移动到第二卡扣2内。
3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壳体22的一端设有插头,竖直壳体23的一端设有插孔,水平壳体22和竖直壳体23插接形成第二线缆槽21。与其他实施例中,水平壳体22的一端设有插孔,竖直壳体23的一端设有插头,水平壳体22和竖直壳体23插接形成第二线缆槽21。
3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待夹持部12包括定位凹槽,定位凹槽用于定位夹持器。进一步地,待夹持部12的定位凹槽内设有磁体片,磁体片用于与夹持器的电磁铁磁吸连接。通过定位凹槽的形状实现定位,磁吸连接实现夹紧,完成抓取动作。
38.实施例二
39.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束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仅部分结构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仅对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结构进行描述。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卡扣的示意图,参照图3。
40.第一卡扣1包括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均与柔性扁平线缆100平行,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扣合形成第一线缆槽11。分体式第一卡扣1便于直接装配到指定位置,且对于柔性扁平线缆100的翻折部101固定的更可靠。
41.进一步优选地,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卡扣的截面图,参照图4。上壳体13包括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第一翻盖沿翻折部101的一边设置,第二翻盖沿翻折部101的另一边设置,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均和下壳体14转动连接。
42.实施例三
43.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束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仅部分结构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仅对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结构进行描述。
44.水平壳体22或竖直壳体23的一端设有转轴,水平壳体22与竖直壳体23转动连接。
45.一种电池包,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连接线束,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干衣机防火板的有益效果。
46.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