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储能领域,尤其涉及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1、储能系统离并网功能使得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储能电源与电网间的交直流切换,在离并网功能中存储电量,以用于供电于紧急用电的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并网是指用电或发电设备与电网相连接,吸收电网电能或者向电网发电。离网是指用电或发电设备不与电网连接,由储能电源提供电能。
2、现有的储能电源设有多个输出接口,以用于不同的设备被连接于储能电源。用户通过一些数据线或者充电线将至少一个设备连接于储能电源后,所述储能电源可供电于设备。当储能电源供电于多个设备时,由于储能电源的输出端口的端口类型和数量的限制和设备的充电头类型的匹配量,常常需要将储能电源连接一个插排,以满足不同设备共同充电的需求。因此设备得与储能电源处在一定距离的空间范围内,并且设备必须要和所述储能电源通过电线连接,进而使得储能电源不能够为在一定距离外的至少一个设备方便地供电。更值得一提的是,多种电线被保持于至少二个设备和储能电源之间,容易发生磕绊、拉扯的意外,不利于用户安全方便地使用设备和储能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储能电源供电于至少二个设备,所述设备被间隔地保持。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储能设备能够给保持一定距离的至少二个所述设备供电,解决了用户不同位置的设备充电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储能设备适用于户外环境,对于用户需要移动电源时,所述储能设备设有至少二个可充电于所述设备的充电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储能设备包括至少一所述充电装置和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储能电源和所述充电装置可被分离地供电于至少二个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储能设备包括一储能电源和至少一所述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储能电源后被所述储能电源供电。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储能设备的所述储能电源和所述充电装置可被分离的方式给不同位置的所述设备供电。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被以收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储能电源后被所述储能电源供电。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充电装置可被置入于所述储能电源的方式被所述储能电源充电,使得所述充电装置和所述储能电源可被集成为一体,而不需要零散地被保持于不同的位置。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储能设备及其储能电源,其中,所述充电装置以被所述储能电源支撑的方式电路连接于被所述储能电源,进而所述充电装置被所述储能电源供电。
10、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图特地指出的手端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11、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储能电源,包括:
12、一电源主体;
13、一接电部,其中所述接电部被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源主体,以供所述接电部被ac/dc电源供电,所述电源主体存储自所述接电部输送的电能;以及
14、一输出部,其中所述输出部包括一延伸端部和一充电连接端部,其中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分别自所述延伸端部被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源主体,以输出电流。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设备包括至少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一周向侧面,所述充电连接端部被设置靠近所述顶面,以供被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充电装置可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其中所述充电连接端部被设置的位置选自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所述底面以及所述周向侧面的类型组。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设备包括一壳体,所述充电连接端部被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充电装置被置于贴近所述壳体表面以被所述充电连接端部电路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电源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主体和至少一收容部,其中所述收容部被置于所述壳主体,所述充电连接端部被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以供所述充电装置以所述收容部限位的方式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连接端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容部包括至少一收容主体,并且具有一收容腔以及一导通所述收容腔与外部空间的一收容开口,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被直推于被所述收容主体界定的所述收容腔的方式被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连接端部。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容部包括一收容主体,并且所述收容部具有一收容腔以及一导通所述收容腔与外部空间的一收容开口,所述充电连接端部以被设置于所述收容主体并且被设置地朝向所述收容开口。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容部进一步地包括一收容主体和一弹出机构,其中所述收容主体界定所述收容腔,所述弹出机构被设置于所述收容主体,当所述弹出机构在一收容位置和一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弹出机构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弹出机构不凸出所述收容主体的侧壁,以不凸出至所述收容腔;当所述弹出机构处于所述收容位置时,所述弹出机构自所述收容主体的侧壁凸出至所述收容腔,以用于卡位。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容部的至少其中一个被可收纳地被设置于所述壳主体,所述收容部在一收容位置和一收纳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收容部处于所述收容位置,所述收容部和所述壳主体界定所述收容腔,当所述收容部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所述收容部被收纳地保持于所述壳主体。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一周向侧面,其中所述收容部具有导通所述收容腔和外部空间的一收容开口,所述收容部的所述收容开口被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和所述的周向侧面的至少其中一个。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出部进一步地包括一集成输出端部,其中所述集成输出端部和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分别被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源主体,以输出电流,其中所述集成输出端部被周向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成输出端部包括至少一dc输出部和一ac输出部,所述电源主体包括一电池模块和一控制模组,其中所述控制模组可被电路连接于所述dc输出部和所述ac输出部,其中所述dc输出部输出直流电流,所述ac输出部输出交流电,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和所述ac输出部错面地保持。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的插拔方向和所述集成输出端部的所述dc输出部的朝向共面或者所述充电装置的插拔方向和所述集成输出端部的所述dc输出部的朝向形成一定角度。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包括至少一有线充电连接端和/或至少一无线充电连接端,所述有线充电连接端和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分别电路连接于所述延伸端部,以可独立输出电流。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包括至少一有线充电连接端,其中所述有线充电连接端被设置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收容腔,被置于所述收容腔的所述充电装置电路连接于所述有线充电连接端。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包括至少一无线充电连接端,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源主体,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无线地输出电流。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连接端部包括至少二个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至少二个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之间被间隔地保持,两个所述无线充电端分别无线地输出电流。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的位置选自被设置于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所述周向侧面以及底面的类型组。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电源包括一壳体,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设置于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置腔,以供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靠近于其他所述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感应地输出电流。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朝向轴向地设置,以供所述充电装置被所述壳体轴向地支撑以靠近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时,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感应地输出电流。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朝向径向地设置,以供充电装置径向靠近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时,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被感应地输出电流。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电源包括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主体和至少一收容部,其中所述收容部被置于所述壳主体,所述充电连接端部被设置于所述收容部,以供被所述收容部限位的设备被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电路连接。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线充电连接端和所述集成输出端部的所述dc输出部错面地被设置。
36、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