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2.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光伏组件正在朝着高功率、轻量化的方向发展,通常来说,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边框和层压件,如图1所示,层压件200’为发电的主体,光伏组件边框100’能够避免层压件200’的边缘受到碰撞,同时还能够减少水汽等渗入造成的光伏组件的性能下降,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100’虽然能够对层压件20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由于光伏组合边框100’的支撑部101’与固定部102’通常为垂直设置,在光伏组件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户外风、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光伏组合边框100’在垂直方向上会承受较大的载荷,从而导致光伏组件边框100’产生一定的形变,容易出现光伏组件隐裂的情况。
3.因此,亟需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边框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不易发生变形,机械强度较高,光伏组件使用的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在承受较大载荷时,光伏组件边框容易发生变形,光伏组件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该光伏组件边框包括:
7.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固定层压件;
8.支撑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围成中空的型腔,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端的一侧;以及
9.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10.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所述第四侧板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底端,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成所述型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型腔外,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垂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加强版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型腔内,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垂直,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型腔内,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垂直,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垂
直。
14.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宽度为0mm~15mm。
15.可选地,所述安装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加强板一体成型。
16.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五侧板和第六侧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第六侧板与所述第五侧板连接,所述第五侧板、所述第六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层压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17.可选地,所述第六侧板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固定所述层压件。
18.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以及上述任一方案中的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光伏组件边框能够固定所述层压件。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该光伏组件边框包括:安装部、支撑部和加强板,安装部用于固定层压件,安装部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加强板与支撑部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使得光伏组件边框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不易发生变形,机械强度较高,另外,对于一些双面发电的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板对光伏组件背面的遮挡较少,有利于光伏组件的发电过程。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以及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通过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来固定层压件,保证了光伏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以及层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以及层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以及层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00’、光伏组件边框;101’、支撑部;102’、固定部;103’、安装部;200’、层压件;
28.100、光伏组件边框;101、加强板;102、固定板;103、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5、第三侧板;106、第四侧板;107、第五侧板;108、第六侧板;109、卡接部;200、层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边框100’包括支撑部101’、固定部102’和安装部103’,其中,安装部103’设置在支撑部101’的顶端用于固定层压件200’,固定部102’凸设在支撑部101’的底端,一方面,固定部102’能够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将光伏组件边框100’固定在支架(图中未示出)上,另一方面,固定部102’也能够对支撑部10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层压件200’固定的稳定性,然而随着光伏组件的发展,人们对层压件200’需求的尺寸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固定部102’为扁平结构,当受到较大的风载、雨载或雪载时,光伏组件边框100’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机械载荷能力,容易出现光伏组件边框100’受力变形的情况,光伏组件边框100’固定层压件200’的可靠性不高。
3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100,如图2所示,该光伏组件边框100包括安装部、支撑部和加强板101,安装部用于固定层压件200,安装部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102,支撑板围成了中空的型腔,固定板102凸设在支撑板底端的一侧,加强板101与支撑部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101,改变了光伏组件的支撑结构,使得光伏组件边框100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不易发生变形,机械强度较高。
36.可选地,继续参见图2,支撑板包括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第三侧板105设置在支撑部的顶端,第四侧板106设置在支撑部的底端,第一侧板1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连接,第二侧板1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连接,第一侧板103与第四侧板106垂直,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围成型腔,固定板102与第四侧板106连接。
37.进一步地,加强板101设置在型腔外,加强板101与第一侧板103呈夹角设置,加强板101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03连接,加强板10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02连接。通过在第一侧板103的一侧设置加强板101为第一侧板103提供了足够的支撑,使得第一侧板103能够承受更大的机械载荷,避免第一侧板103在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出现弯曲的情况,保证了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可靠性。
38.另外,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固定光伏组件边框100,通常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固定板102一般都设置的较宽,然而固定板102设置的宽度较宽,一方面,浪费了材料,增加了成本,且光伏组件边框100的重量较大,不利于光伏组件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双面发电的光伏组件,固定板设置的较宽导致对光伏组件的背面产生了较多的遮挡,不利于光伏组件的发电工作,发电效率降低。
39.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板102的宽度设置为0mm~10mm,一方面,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减轻了整个光伏组件边框100的重量,并且此时的固定板102的宽度也能够对光
伏组件边框100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光伏组件边框100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另一方面,固定板102对于光伏组件背面的遮挡较少,有利于光伏组件的发电过程,发电效率较高。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102的宽度可以设置为0mm、2mm、4mm、6mm、8mm或10mm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102的宽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为其他长度,本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40.为了进一步减小光伏组件边框100的重量,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和固定板102的厚度设置为0.8mm~1.5mm,通过减小支撑板和固定板102的厚度,能够减少光伏组件边框100制作材料的用量,从而减轻光伏组件边框100的重量,有利于光伏组件边框100的轻量化。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和固定板102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8mm、1.0mm、1.2mm、1.4mm或1.5mm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和固定板102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为其他尺寸,本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41.可选地,为了提高光伏组件边框100固定的稳定性,可以适当延长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的宽度,从而增加支撑板所围成的型腔的宽度,以保证光伏组件边框100对层压件200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优选地,在型腔内设有配套的角码,角码与型腔的内侧的侧壁抵接,通过角码的设置,为支撑板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使支撑板不易变形。
42.继续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安装部包括第五侧板107和第六侧板108,第五侧板107与支撑部连接,第六侧板108与第五侧板107连接,第五侧板107、第六侧板108与第三侧板105之间形成容置槽,层压件200设置在容置槽内。进一步地,第六侧板108上设置有卡接部109,卡接部109用于固定层压件200。
43.可选地,安装部、支撑部与加强板101一体成型。通过将安装部、支撑部与加强板101一体成型,保证了安装部、支撑部与加强板101之间的连接强度,不易产生断裂等情况,另外,一体成型的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制作过程简单,加工容易。
4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200以及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100,通过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100来固定层压件200,保证了光伏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45.实施例二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100,如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一中的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103与第四侧板106呈夹角设置,加强板101设置在型腔内,加强板101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03连接,加强版的另一端与第四侧板106连接,加强板101与第四侧板106垂直。通过在型腔内设置加强板101,为第一侧板103提供了足够的支撑,使得第一侧板103能够承受更大的机械载荷,避免第一侧板103在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出现弯曲的情况,保证了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可靠性。
4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200以及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100,通过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100来固定层压件200,保证了光伏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48.本实施例中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49.实施例三
5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100,如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一中的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加强板101设置在型腔内,加强板101
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连接,第一侧板103与第四侧板106垂直,加强板101与第四侧板106垂直。通过在型腔内设置加强板101,为第三侧板105提供了足够的支撑,通过调整加强板101以及支撑板的厚度,可以使支撑板能够承受不同的机械载荷,避免第三侧板105在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光伏组件边框100出现弯曲的情况,保证了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可靠性。
5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100可以取消固定板102的设置,通过压块的方式来将光伏组件边框100固定,如此,进一步减少了光伏组件边框100制作材料的用量,从而减轻光伏组件边框100的重量,有利于光伏组件边框100的轻量化。
5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200以及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100,通过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100来固定层压件200,保证了光伏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53.本实施例中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5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