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柜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数据采集模块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2.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3.现有的配电柜与外部插头连接的连接端子具有两种接口,该两种接口相对于配电柜的侧边为平行和垂直两种状态;其中平行状态的接口因为直接显露在外,在进行插接外部插头时十分方便;但是垂直状态的接口在插接时,不够方便,不能够顺利的将外部插头进行插接。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采集模块安装结构,该结构通过合理设置连接端子的倾斜角度,使得外部插头在进行插接的时候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采集模块安装结构,该结构的设计简单,便于实现和推广。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数据采集模块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有侧板和数据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倾斜设置在侧板侧面,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相对侧板倾斜,并显露在外。在该结构中,基于数据采集模块倾斜设置在侧板侧面,以使数据采集模块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相对侧板倾斜;相对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对于侧板为平行和垂直两种状态,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于外部插头进行插接的时候,更加方便。且结构的设计简单,便于实现和推广。该结构是用于组装成配电柜的部分结构。在这里,数据采集模块为配电柜中用于采集、计算连接端子所连接的电路的电流、电压,以进行检测监控的结构,可以为现有技术。
8.进一步的,该安装结构还包括有后板,所述后板与侧板连接,所述后板和侧板衔接处设置有接口通孔,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一侧的接线端子穿过接口通孔,以使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显露在外。
9.进一步的,所述后板背面下沉形成有防护凹槽,所述接口通孔设置在防护凹槽与侧板衔接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一侧的接线端子穿过接口通孔伸入至防护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显露在外,且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不超过侧板的侧边。防护凹槽的设置,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显露在外的同时,容纳在防滑凹槽内,可以避免其受到外部结构的碰撞,以对其进行保护。
10.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侧面固定设置有使数据采集模块相对侧板倾斜的固定支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一侧固定贴合设置在侧板侧边,所述固定支架另一侧相对侧板倾斜,且固定支架另一侧固定贴合设置在数据采集模块上。
12.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还固定设置有承托支架,所述承托支架位于数据采集模块下端,以承托并固定数据采集模块下端。承托支架的设置,使得数据采集模块在侧板上的安装更加稳定。
13.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支架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下端固定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定位孔适配。定位孔和定位块的设置,使得数据采集模块在安装的时候进行定位,使其安装更加的方便。
14.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分别与后板两侧连接,并形成有两个接口通孔,两个数据采集模块分别倾斜设置在两个侧板侧面,且两个数据采集模块一侧的接线端子分别穿过两个接口通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数据采集模块倾斜设置在侧板侧面,以使数据采集模块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相对侧板倾斜;相对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对于侧板为平行和垂直两种状态,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于外部插头进行插接的时候,更加方便。且结构的设计简单,便于实现和推广。该结构是用于组装成配电柜的部分结构。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数据采集模块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数据采集模块、承托支架和固定支架的爆炸图。
19.图4是数据采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数据采集模块的爆炸图。
21.图6是数据采集模块的电路板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数据采集模块的电路板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数据采集模块的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一。
24.图9是数据采集模块的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二。
25.图10是数据采集模块的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参见图1-3,一种数据采集模块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有侧板3和数据采集模块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子22,所述接线端子22包括有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倾斜设置在侧板3侧面,所述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均相对侧板倾斜,并显露在外。
28.进一步的,该安装结构还包括有后板4,所述后板4与侧板3固定连接,所述后板4和侧板3衔接处设置有接口通孔31,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一侧的接线端子22穿过接口通孔31,以使所述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均显露在外。侧板3对应数据采集模块0处还设置有用于给数据采集模块0散热的散热通孔34。
29.进一步的,所述后板4背面下沉形成有防护凹槽41,所述接口通孔31设置在防护凹槽41与侧板3衔接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一侧的接线端子22穿过接口通孔31伸入至防护凹槽41内,以使所述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均显露在外,且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不超过侧板3的侧边。
30.进一步的,所述侧板3侧面固定设置有使数据采集模块相对侧板3倾斜的固定支架32,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32上。
3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32一侧固定贴合设置在侧板3侧边,所述固定支架32另一侧相对侧板3倾斜,且固定支架32另一侧固定贴合设置在数据采集模块0上。
32.进一步的,所述侧板3上还固定设置有承托支架33,所述承托支架33位于数据采集模块0下端,以承托并固定数据采集模块0下端。
33.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支架33上设置有定位孔331,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下端固定设置有定位部01,所述定位部01与定位孔331适配。
34.进一步的,所述侧板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3分别与后板4两侧连接,并形成有两个接口通孔31,两个数据采集模块0分别倾斜设置在两个侧板3侧面,且两个数据采集模块0一侧的接线端子22分别穿过两个接口通孔31。
35.参见图4-10,数据采集模块0具体包括有壳体1和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采集模块21、接线端子22和互感器23,所述采集模块21、接线端子22均与互感器23连接;所述电路板2设置在壳体1内,且壳体1上对应接线端子22还设置有连接避让孔,所述接线端子22通过连接避让孔显露于外。采集模块为现有技术,附图8-10为组合后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的,所述接线端子22包括有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所述连接避让孔包括有分别位于壳体侧面和壳体正面的第一连接避让孔13和第二连接避让孔14,所述第一接口221通过第一连接避让孔13显露在壳体1侧面,第二接口222通过第二连接避让孔14显露在壳体1正面。在该模块中,采集模块通过互感器和连接端子,以采集、计算连接端子所连接的电路的电流、电压,以进行检测监控,其实现原理为现有技术;其中采集模块为实现获取互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测计算的模块,其实现为现有技术;采集模块、接线端子和互感器之间的连接也为现有技术,该模块的改进在于结构上,将采集模块、接线端子和互感器三者集成在一个壳体内,形成一个集成化的机构。
36.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子22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接线端子22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正面的左右两侧,且所述采集模块21也设置在电路板正面;所述互感器23设置在电路板2背面。具体的,两个以上接线端子22分为两排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正面的左右两侧;也就说,其中有一排接线端子22是穿过接口通孔31,以使该排接线端子22的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均显露在外。另一排接线端子22用于与配电柜内部接口连接。
37.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2正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排接线端子22,采集模块21设置在两排接线端子22之间,一排接线端子22数量为二十四个;所述电路板2背面设置有两排互感器23,一排互感器23数量为二十四个,且两排互感器23为交错设置,交错设置即为一排
互感器23中任意一个互感器23与另一排互感器23中对应的互感器23错开,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避免二者上的连接铜排231相互影响。具体的,一排的二十四个接线端子22与另一排的二十四个接线端子是一一对应的,一排的一个接线端子22与另一排的对应的一个接线端子22之间是连接设置有两个互感器23,且该两个互感器23分别位于两排互感器23中,且二者错开,互感器与接线端子22之间通过连接铜排231连接。
38.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通讯接口24,所述通讯接口24与采集模块21连接;且壳体1上对应通讯接口24还设置有通讯避让孔11,所述通讯接口24通过通讯避让孔11显露于壳体1正面。
39.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2一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零线取样插针25,所述零线取样插针25与采集模块21连接;且壳体1上对应零线取样插针25还设置有插针避让孔12,所述零线取样插针25通过插针避让孔显露于壳体1侧面。
4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包括有上壳15和下壳16,所述电路板2固定设置在上壳15和下壳16之间,且下壳16内还设置有用于辅助支撑电路板2的支撑柱17,所述支撑柱17顶端抵持在电路板2背面。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