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7659发布日期:2022-05-26 12:2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线束卡扣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线束装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卡扣。


背景技术:

2.线束卡扣为固定、约束线束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线束卡扣一般包括两个线束约束部,两个线束约束部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具体地,在需要固定线束时,首先将线束穿过两个线束约束部,然后将卡扣结构进行闭合,使线束被约束在两个线束约束部之间;在需要拆卸线束卡扣时,需要用力使卡扣结构打开,由于卡扣结构的闭合力较大,加之卡扣结构通常由塑料制成,所以在打开卡扣结构时容易出现卡扣结构损坏而导致线束卡扣失效的情况,导致线束卡扣难以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卡扣,能够提高线束卡扣的使用寿命,使线束卡扣能够反复使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束卡扣,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以及活动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相对设置,所述活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约束部和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二约束部和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约束部和所述第二约束部共同构成用于约束线束的约束空间,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设置为能够相互吸引,以使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相互靠近,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上均形成有用于供所述活动件穿过的第一通槽;所述线束卡扣具有约束状态和释放状态,在所述约束状态,所述活动件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以使所述第一约束部和所述第二约束部能够相互靠并约束所述线束;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活动件的两端从所述第一通槽内脱出,且所述活动件夹持在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之间。
5.可选地,所述线束卡扣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活动件施加使其朝向所述约束空间移动的弹性力,所述活动件靠近所述约束空间的一侧上设置有抵顶杆,在所述释放状态,所述抵顶杆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约束空间内,且所述抵顶杆远离所述活动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线束抵顶。
6.可选地,所述线束卡扣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抵顶杆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背离所述抵顶杆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上均形成有第二通槽,所述支撑件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通槽,所述支撑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动件的长度。
7.可选地,所述活动件上还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抵顶杆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在所述约束状态,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磁吸部抵顶,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磁吸部抵顶。
8.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部包括第一磁吸段和第一按压段,所述第二磁吸部包括第
二磁吸段和所述第二按压段,所述第一磁吸段和所述第二磁吸段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按压段位于所述第二按压段与所述活动件之间,所述第二磁吸段上还形成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一按压段从所述第一磁吸段朝向靠近所述第二磁吸段的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三通槽,以向外凸出于所述第二磁吸段,所述第二按压段从所述第二磁吸段朝向靠近所述第一磁吸段的方向延伸并向外凸出于所述第一磁吸段,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压段和所述第二按压段能够使所述线束卡扣从所述约束状态切换至所述释放状态。
9.可选地,所述线束卡扣还包括卡扣座,所述卡扣座上形成有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所述第一按压段和所述第二按压段分别穿过所述第四通槽和所述第五通槽并向外凸出于所述卡扣座。
10.可选地,所述卡扣座具有位于所述约束空间内的线束限位部,所述线束限位部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凸起,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凸起用于夹持套设在所述线束外的波纹管上的凸起。
11.可选地,所述线束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供所述抵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抵顶杆上形成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与所述线束限位部靠近所述活动件的一侧抵顶。
12.可选地,所述卡扣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卡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卡接。
13.可选地,所述卡扣座上设置有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用于安装所述线束卡扣。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公开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能够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的相互吸引的磁吸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当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互吸引时,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能够相互靠近以实现对于线束的约束。当需要拆装线束卡扣时,可以使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相互远离,线束能够从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之间拆卸下来,线束卡扣在拆装过程中不易损坏,能够提高线束卡扣的使用寿命,使线束卡扣可以反复使用。
15.此外,本公开的线束卡扣还设置有活动件,当需要拆装线束卡扣时,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此时可以通过使活动件运动并从第一通槽内脱出,夹持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之间,活动件可以阻止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互靠近,从而便于用户拆装线束卡扣。当需要使线束卡扣约束线束时,可以使活动件运动并穿过第一通槽,此时活动件不会阻挡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互靠近。
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线束卡扣处于约束状态,且示出部分卡扣座。
19.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第一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线束卡扣处于释放状态,且示出部分卡扣座。
24.图7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第一调节件;2-第二调节件;3-活动件;11-第一约束部;12-第一磁吸部;21-第二约束部;22-第二磁吸部;4-第一通槽;5-弹性件;31-抵顶杆;311-限位板;6-支撑件;61-导向柱;7-第二通槽;32-第一挡板;33-第二挡板;121-第一磁吸段;122-第一按压段;221-第二磁吸段;222-第二按压段;223-第三通槽;8-卡扣座;81-第四通槽;82-第五通槽;83-线束限位部;84-限位凸起;831-通孔;85-第一部分;86-第二部分;9-约束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9.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指的是在线束卡扣以卡扣座底面朝下固定时所定义的上和下,具体可参照图6所示的纸面方向的上下。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和“第二”仅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外一个要素,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上述使用的方位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束卡扣,包括第一调节件1、第二调节件2以及活动件3,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相对设置,活动件3活动设置在第一调节件1与第二调节件2之间,第一调节件1包括第一约束部11和第一磁吸部12,第二调节件2包括第二约束部21和第二磁吸部22,第一约束部11和第二约束部21共同构成用于约束线束的约束空间9,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设置为能够相互吸引,以使第一调节件1与第二调节件2相互靠近,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上均形成有用于供活动件3穿过的第一通槽4。线束卡扣具有约束状态和释放状态,在约束状态,活动件3的两端穿过第一通槽4,以使第一约束部11和第二约束部21能够相互靠并约束线束;在释放状态,活动件3的两端从第一通槽4内脱出,且活动件3夹持在第一磁吸部12与第二磁吸部22之间。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公开的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能够在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的相互吸引的磁吸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当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相互吸引时,第一约束部11和第二约束部21能够相互靠近以实现对于线束的约束。当需要拆装线束卡扣时,可以使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约束部11和第二约束部21相互远离,线束能够从第一约束部11和第二约束部21之间拆卸下来,线束卡扣在拆装过程中不易损坏,能够提高线束卡扣的使用寿命,使线束卡扣可以反复使用。
32.此外,本公开的线束卡扣还设置有活动件3,当需要拆装线束卡扣时,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在外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此时可以通过使活动件3运动并从第一通槽4
内脱出,夹持在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之间,活动件3可以阻止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相互靠近,从而便于用户拆装线束卡扣。当需要使线束卡扣约束线束时,可以使活动件3运动并穿过第一通槽4,此时活动件3不会阻挡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相互靠近。
3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可以是通过磁化处理并具有磁性的结构,也可以是设置有磁铁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34.这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活动件3运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人工手动调节,即是由人工手动来调整活动件3的位置,在需要使得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达到约束状态时,人工手动将活动件3的两端插入到第一通槽4中,使得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依靠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的磁吸力相互靠近直至线束卡扣达到约束状态;在需要使得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达到释放状态时,使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在外力的作用下分离,并将活动件3调整为抵顶在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之间,使得线束卡扣达到释放状态。
35.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5所示,线束卡扣还可以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用于向活动件3施加使其朝向约束空间9移动的弹性力,活动件3靠近约束空间9的一侧上设置有抵顶杆31,在释放状态,抵顶杆31至少部分地位于约束空间9内,且抵顶杆31远离活动件3的一端用于与线束抵顶。
3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活动件3可以自动复位。具体地,由于弹性件5使得活动件3具有向约束空间9移动的趋势,当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在外力的作用下分离时,活动件3可以在弹性件5的弹性力作用下自动从第一通槽4中脱出并朝向约束空间9移动,以抵顶在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之间,使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保持在释放状态,无需人为调整活动件3的位置。并且,由于在释放状态,抵顶杆31至少部分地位于约束空间9内,在放置线束后,线束向下推动抵顶杆31,使得活动件3能够克服弹性件5的弹性力运动到第一通槽4中,进而使活动件3能够不阻挡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相互靠近,使线束卡扣可以处于约束状态。
37.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弹性件5可以采用多种实现形式。例如,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采用弹簧,弹簧可以设置在活动件3的上方或者下方,只需要保证弹簧产生的弹性力使得活动件3具有向约束空间9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即可;在此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弹簧内部设置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活动件上,起到对于弹簧的伸缩过程导向的作用。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可以为弹性块。在又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为橡皮筋,橡皮筋的一端与活动件3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活动件3上方的某处合适的位置,使得当活动件3卡接在第一通槽4中时,橡皮筋处于拉伸状态即可。故而,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38.可选地,为了便于弹性件5的装配,线束卡扣还可以包括支撑件6,活动件3位于支撑件6与抵顶杆31之间,弹性件5的一端与活动件3背离抵顶杆31的一侧连接,弹性件5的另一端与支撑件6连接,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上均形成有第二通槽7,支撑件6的两端穿过第二通槽7,支撑件6的长度大于活动件3的长度。
39.上述实施方式包括了一个支撑件6,支撑件6可以用于为弹性件5提供受力支撑,并且支撑件6通过第二通槽7安装于线束卡扣内,增强了线束卡扣的整体性和结构稳定性。支
撑件6的长度大于活动件的长度,保证了支撑件6工作状态的持续性,在活动件3脱出于第一通槽4时,支撑件6仍然能够位于第二通槽7内,为弹性件5提供支撑力。
40.此外,当弹性件5为弹簧时,可以在支撑件6上设置一个导向杆,该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支撑件6,并起着对于弹簧的导向作用。
41.可选地,活动件3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抵顶杆31位于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之间,在约束状态,第一挡板32与第一磁吸部12抵顶,第二挡板33与第二磁吸部22抵顶。
42.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可以实现对于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之间最小距离的限制,可以使得活动件3和抵顶杆31的运动过程不会受到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相互靠近的影响,保证了抵顶杆31的运动空间,从而增强了线束卡扣的运行流畅性。
43.此外,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可以通过人为施加拉力而手动分离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或者,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也可以通过用户施加按压力而分离。
44.例如,第一磁吸部12可以包括第一磁吸段121和第一按压段122,第二磁吸部22可以包括第二磁吸段221和第二按压段222,第一磁吸段121和第二磁吸段221上均形成有第一通槽4,第一按压段122位于第二按压段222与活动件3之间,第二磁吸段221上还形成有第三通槽223,第一按压段122从第一磁吸段121朝向靠近第二磁吸段221的方向延伸并穿过第三通槽223,以向外凸出于第二磁吸段221,第二按压段222从第二磁吸段221朝向靠近第一磁吸段121的方向延伸并向外凸出于第一磁吸段121,通过按压第一按压段122和第二按压段222能够使线束卡扣从约束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
4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的第一磁吸段121和第二磁吸段221保证了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的相互吸引的运动趋势,第一按压段122和第二按压段222可以实现更方便的手持操作,使得线束卡扣的可操作性得到提升。设置的第三通槽223可以实现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的相互装配,提高了线束卡扣的整体性。
46.可选地,线束卡扣还可以包括卡扣座8,卡扣座8上形成有第四通槽81和第五通槽82,第一按压段122和第二按压段222分别穿过第四通槽81和第五通槽82并向外凸出于卡扣座8。
47.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卡扣座8通过第四通槽81和第五通槽82与第一按压段122和第二按压段222连接,增强了线束卡扣的结构整体性和二次打开时的稳定性,此外,卡扣座8将线束卡扣的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隔离开,减少了外部环境对于本公开的线束卡扣内部结构的运动过程的影响,提升了线束卡扣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
48.为增强线束卡扣对于线束的约束、限位效果,卡扣座8具有位于约束空间9内的线束限位部83,线束限位部83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凸起84,相邻的两个限位凸起84用于夹持套设在线束外的波纹管上的凸起。其中,线束限位部83用于增强线束在约束空间9内的稳定性,相邻两个限位凸起84能够夹持套设在线束外的波纹管上的凸起,保证线束不会在线束卡扣中来回移动,增强了线束的固定效果。
4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束限位部83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项调整,例如,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线束外的波纹管为圆柱形,可以将线束限位部83的上部轮廓设置为弧线形,以便于与波纹管的形状匹配。在另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线
束以多条线束组成具有直线边的线束板或线束块的形式存在,可以将线束限位部83的上部轮廓设置为直线边,以贴合线束外部轮廓,增强线束在约束空间9内的稳定性。
50.在设置线束限位部的基础之上,线束限位部83上可以具有用于供抵顶杆31穿过的通孔831,抵顶杆31上可以形成有限位板311,限位板311用于与线束限位部83靠近活动件3的一侧抵顶。可以理解的是,通孔831用于供抵顶杆31通过,限位板311可以实现对于抵顶杆31运动距离的控制,使得抵顶杆31在固定的一定空间内运动,保证了线束卡扣的可靠性和提高了线束卡扣的实用性。
51.上述卡扣座8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并与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连接,或者卡扣座8也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85和第二部分86,第一部分85与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卡接,第二部分86与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卡接。对于卡扣座8包括第一部分85和第二部分86,且第一部分85和第二部分86与第一调节件1和第二调节件2卡接的情况而言,可以便于卡扣座8的拆卸。
52.为便于线束卡扣的安装和固定,可以在卡扣座8上设置吸附结构,吸附结构用于安装线束卡扣。吸附结构可以稳定地将线束卡扣安装于其它固定结构上,将线束约束于特定的区域内,便于整理线束的布置,也能有利于后期对于线束的维护。
53.可以理解的是,吸附结构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吸附结构设置在卡扣座8的底部,可以实现更加方便地将线束卡扣固定在另外的结构上,并且不会影响到线束卡扣的二次打开。在另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可能由于其它结构的阻碍或是线束延伸方向的限制,无法将本公开的线束卡扣以卡扣座8在下的方式固定在另外的结构上时,可以将吸附结构设置在卡扣座外侧壁上,并通过吸附结构将线束卡扣固定在另外的结构上。
54.可选地,上述吸附结构可以为磁铁、吸盘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5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5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57.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