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向双出轴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2.传统无刷电机均为单出轴结构,一般由电机前盖、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电机后盖等组件组成,当电机需要承载两种不同转向的负载时,传统电机无法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单向双出轴无刷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双出轴无刷电机,克服了现有无刷电机的不足,电机具有双出轴,可以承载两个不同转向的负载。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电机具备同向双电机轴结构,可以实现在两种不同转速、转向及负载下运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单向双出轴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前盖、后盖,所述机壳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前电机组件、后电机组件,所述前电机组件由前电机转子组件、前电机定子组件以及前电机引出线组成,所述前电机转子组件包括前电机轴、前转子铁芯,所述后电机组件由后电机转子组件、后电机定子组件组成,所述后电机转子组件包括后电机轴、后转子铁芯。
8.优选的,所述前电机组件固定连接于机壳的内部,所述前电机定子组件连接于前电机转子组件的外侧,所述前电机轴的表面对称连接有两组前滚珠轴承,且前滚珠轴承与前电机轴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前电机轴的表面靠近两组所述前滚珠轴承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前平衡块,所述前转子铁芯套接于前电机轴的外侧,且嵌于前平衡块内侧,所述前转子铁芯的表面设置有前磁钢,所述前磁钢与前转子铁芯之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后电机组件固定连接于机壳的内部,所述后电机轴的表面连接有后滚珠轴承,所述后滚珠轴承的数量为两组,且对称分布,所述后电机轴的表面靠近两组所述后滚珠轴承内侧固定连接有后平衡块,所述后转子铁芯嵌于后平衡块的内侧,且与后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后转子铁芯的外侧设置有后磁钢,所述后磁钢与后转子铁芯之间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前电机定子组件与后电机定子组件均由低铁损的定子铁芯、漆包线绕组组成。
11.优选的,所述前电机轴采用高强度的空心电机轴,所述前转子铁芯采用低铁损转子铁芯,所述前磁钢采用高性能稀土磁钢,所述前平衡块用于电机转子去重平衡,所述后电机轴采用加长的电机轴,所述后磁钢采用高性能稀土磁钢,所述后电机轴贯穿于前电机轴。
12.优选的,所述前盖、后盖均由铝材加工而成,并带有可放置防水圈的凸台,通过螺纹与机壳固定。
13.优选的,所述前电机引出线通过后电机定子组件外圆定子槽从后电机组件尾部出线,所述机壳的内部靠近前电机组件与后电机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盖,所述中盖与机壳之间为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前盖的前端设置有防水衬套,所述后盖的后端安装有电机控制组件。
15.优选的,所述电机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电机驱动板与后壳,所述电机驱动板开设有功能信号端口,所述后壳上呈环形贯穿设置有多边形内壁的筒式散热片,所述后壳上且位于筒式散热片内壁上放置有mos管,所述电机驱动板具备驱动两台无刷电机的功能。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双出轴无刷电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电机具备同向双电机轴结构,可以带动两种不同转向的负载;
19.2、电机有两种定转子组成,可以实现在两种不同转速、转向及负载下运行;
20.3、电机转子上采用了可以去重平衡的平衡块,可以有效降低电机转子不平衡量;
21.4、电机结构件(电机外壳、前端盖、中盖及后盖等结构件)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可以有效减轻电机重量;
22.5、筒式散热片采用多边形拉伸铝材,能迅速有效地传导mos管工作时产生的热能,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其中,mos管(各个)均匀分布在筒式散热片内壁的各个平面上,并用螺丝固定,能有效缩小电机控制组件的体积。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电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电机转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电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电机转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控制组件的后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控制组件的剖面图。
30.图中:1、机壳;2、前盖;3、后盖;4、中盖;5、前电机组件;51、前电机转子组件;511、前电机轴;512、前转子铁芯;513、前磁钢;514、前平衡块;515、前滚珠轴承;52、前电机定子组件;53、前电机引出线;6、后电机组件;61、后电机转子组件;611、后电机轴;612、后转子铁芯;613、后磁钢;614、后平衡块;615、后滚珠轴承;62、后电机定子组件;7、防水衬套;8、电机控制组件;801、电机驱动板;802、后壳;803、功能信号端口;804、筒式散热片;805、mos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图7,一种单向双出轴无刷电机,包括机壳1、前盖2、后盖3,机壳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前电机组件5、后电机组件6,前电机组件5由前电机转子组件51、前电机定子组件52以及前电机引出线53组成,前电机转子组件51包括前电机轴511、前转子铁芯512,后电机组件6由后电机转子组件61、后电机定子组件62组成,后电机转子组件61包括后电机轴611、后转子铁芯612。
33.前电机组件5固定连接于机壳1的内部,前电机定子组件52连接于前电机转子组件51的外侧,前电机轴511的表面对称连接有两组前滚珠轴承515,且前滚珠轴承515与前电机轴511之间为转动连接,前电机轴511的表面靠近两组前滚珠轴承515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前平衡块514,前转子铁芯512套接于前电机轴511的外侧,且嵌于前平衡块514内侧,前转子铁芯512的表面设置有前磁钢513,前磁钢513与前转子铁芯512之间固定连接。
34.后电机组件6固定连接于机壳1的内部,后电机轴611的表面连接有后滚珠轴承615,后滚珠轴承615的数量为两组,且对称分布,后电机轴611的表面靠近两组后滚珠轴承615内侧固定连接有后平衡块614,后转子铁芯612嵌于后平衡块614的内侧,且与后电机轴611固定连接,后转子铁芯612的外侧设置有后磁钢613,后磁钢613与后转子铁芯612之间固定连接。
35.前电机定子组件52与后电机定子组件62均由低铁损的定子铁芯、漆包线绕组组成。
36.前电机轴511采用高强度的空心电机轴,前转子铁芯512采用低铁损转子铁芯,可以提高转子的性能,前磁钢513采用圆环多极稀土磁钢,可以提高前磁钢513的性能,前平衡块514用于电机转子去重平衡,后电机轴611采用加长的电机轴,后磁钢613采用高性能稀土磁钢,可以提高后磁钢613的性能,后电机轴611贯穿于前电机轴511。
37.前盖2、后盖3均由铝材加工而成,能够减轻电机重量,并带有可放置防水圈的凸台,通过螺纹与机壳1固定。
38.53前电机引出线通过后电机定子组件62外圆定子槽从后电机组件6尾部出线,机壳1的内部靠近前电机组件5与后电机组件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盖4,中盖4与机壳1之间为固定连接。
39.前盖2的前端设置有防水衬套7,后盖3的后端安装有电机控制组件8。
40.电机控制组件8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电机驱动板801与后壳802,后壳802上开设有功能信号端口803,后壳802上呈环形贯穿设置有筒式散热片804,后壳802上且位于筒式散热片804内壁上放置有mos管805,所述电机驱动板801具备驱动两台无刷电机的功能;
4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筒式散热片804采用六边形拉伸铝材,能迅速有效地传导mos管805工作时产生的热能,达到高效散热的效果,其中,mos管805(各2个)均匀分布在筒式散热片804六个平面上,并用螺丝固定,能有效缩小电机控制组件8的体积;
42.电机驱动板801具备电机驱动系统具备驱动前后电机、电机开关、速度反馈、速度控制、高低温保护、过压欠 压保护以及过流保护等功能。
43.工作时,利用中盖4和机壳1将前组件以及后电机组件6进行连接,使得后电机组件6的后电机轴611穿过前电机组件5的空心前电机轴511固定在中盖4上,保证前电机组件5与后电机组件6形成两套互不干扰的结构,由有两种定、转子组成,具备同向双电机轴结构,可以实现在两种不同转速、转向及负载下运行,同时为了有效降低电机转子不平衡量,在前电
机转子以及后电机转子上都采用了可以去重平衡的平衡块。
44.综上所述,该电机有两种定转子组成,具备同向双电机轴结构,可以实现在两种不同转速、转向及负载下运行;电机转子上采用了可以去重平衡的平衡块,可以有效降低电机转子不平衡量;电机结构件(电机外壳、前端盖、中盖4及后盖3等结构件)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可以有效减轻电机重量。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