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挂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6465发布日期:2022-07-13 07:4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线束挂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束挂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客车内低压线束布置作业均靠人工手工装配固定为主。标准配置客车的低压线束按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四部分
‑‑‑‑‑‑
前围线束、后围线束、车厢线束和底盘线束。
3.1、前围线束(俗称前灯线束),即在客车前围内布置的线束,前围线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前组合大灯、电喇叭、低速引擎喇叭等通电控制载体,装配时把前围保险杠打开或拆下即可装配,装配作业较为简单。
4.2、后围线束(俗称后灯线),后围线束的主要功能为控制后组合灯、后雾灯、倒车喇叭、灭火器、副起动盒、牌照灯等通电控制载体。装配时打开后机舱盖,连接底盘接线端线束,然后将后围线束顺左后组合灯向上,布置到右后灯具处连接,用卡箍、扎带组合进行固定,后围线束的装配操作较为方便。
5.3、底盘线束,底盘线束的装配根据各车型结构情况调整,公交版车型的底盘线束一般穿入底架下平面以上部位进行固定,位置在两纵梁之间;旅游车型由于底架两纵梁较高,底盘线穿过行李舱上方位置的骨架纵梁之间,使用线卡对线束进行固定。底盘线束广义上可包括底盘线、abs线、ecas线等所有在底盘车架上固定的所有低压线束。
6.4、车厢线束(也叫顶棚线束),顶棚线束主要功能是控制前后侧路牌、长条顶灯、司机风扇、司机射灯、前后示廓灯、广告箱灯、车内喇叭、阅读灯、杀毒灯、各类装饰顶灯、自动破玻器、推拉窗报警器、易挥发检测设备、电视、车内应急阀报警、安全门报警等通电与控制的载体。目前的顶棚线束装配工作只能靠人工进行,且至少需要两个及以上操作者配合才能完成(一个操作者按预先定位放置线束,另一个操作者打卡箍进行固定),此外,现有的操作方式只能简单将顶棚线束固定,其他如车内监控视频线、空调低压控制线、360环视系统线等单独的线束,由于无法根据每个车型的探头位置提前与顶棚线束一起分装,需用扎带固定到原固定好的顶棚线束上。广义上,需要在顶风道内进行固定的所有低压线束属于车厢线束内
‑‑‑‑‑‑‑
车内监控多路探头视频线、空调低压控制线、单独路牌通讯线、从顶风道布置的三电线束、单独的灭火器线束、客流检测探头线束、360环视监控线束等。在高配置车辆中,风道内线束的低压线束在所有线束中布置最困难,现有技术中只能按预先配置进行,在各线束首尾之间的预留长度合适的情况下,往上叠加式固定,这种固定方法既浪费扎带又影响线束美观效果,且操作者劳动强度较高,线束布置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挂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布置不方便的问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挂线装置,包括:吸合部,吸合部用于与待安装线束设备可拆卸地连接;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吸合部连
接;挂钩,挂钩与调节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挂钩相对调节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挂钩的限位角度可调节地设置。
9.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和挂钩中至少一个开设有滑槽,挂钩通过滑槽可调节挂钩与吸合部之间的距离。
10.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第一端与吸合部连接,连接柱的第二端远离吸合部一侧设置,连接柱的第二端开设有滑槽,滑槽的长边方向沿连接柱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部分的挂钩延伸至滑槽内,挂钩沿滑槽的长边方向可活动地设置以调节挂钩与吸合部之间的距离。
11.进一步地,滑槽为一侧具有开口的槽结构,其中,开口位于连接柱的端部,滑槽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的长边方向沿滑槽的长边方向延伸设置,限位孔内穿设有锁紧组件,挂钩通过锁紧组件与连接柱连接。
12.进一步地,锁紧组件包括:螺杆,螺杆穿设于限位孔内,螺杆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蝶形螺母,蝶形螺母位于连接柱的外侧。
13.进一步地,挂钩包括:第一组成段,第一组成段的第一端延伸至滑槽内与连接柱连接;第二组成段,第二组成段的第一端与第一组成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组成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的第一端具有夹角地设置,以形成挂钩的钩部。
14.进一步地,挂钩具有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挂钩位于第一安装位置时钩部的朝向与挂钩位于第二安装位置时钩部的朝向相反地设置。
15.进一步地,第二组成段开设有镂空结构。
16.进一步地,吸合部包括:吸合本体,吸合本体具有吸附面,连接柱与吸合本体的远离吸附面一侧的表面连接,吸合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防丢连接孔和把手中的至少一个。
17.进一步地,吸合本体内设置有吸铁石,或者,吸合本体的吸附面设置有吸铁石,或者,吸合本体内设置有电磁铁。
18.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吸合部与待安装线束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线束挂线装置安装在合适位置,适用不同使用环境,线束挂线装置具有更灵活的使用效果,挂钩的限位角度可调节,挂线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挂钩的角度,可适应不同的线束布置需求,线束挂线装置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在车箱顶棚线束布置时使用上述线束挂线装置,可根据车型结构和线束走向位置、线束间距为各类线束预留不同位置,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线束布置效率。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挂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和吸合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和吸合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和吸合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挂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挂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1.10、吸合部;11、吸合本体;111、吸附面;12、防丢连接孔;13、把手;
32.20、调节组件;21、连接柱;22、锁紧组件;221、螺杆;222、蝶形螺母;
33.30、挂钩;31、第一组成段;32、第二组成段;321、镂空结构;
34.40、滑槽;4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8.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39.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挂线装置。
40.线束挂线装置包括:吸合部10,吸合部10用于与待安装线束设备可拆卸地连接;调节组件20,调节组件20与吸合部10连接;挂钩30,挂钩30与调节组件20可拆卸地连接,挂钩30相对调节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挂钩30的限位角度可调节地设置。
41.采用上述线束挂线装置,吸合部10与待安装线束设备可拆卸地连接,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线束挂线装置安装在合适位置,适用不同使用环境,线束挂线装置具有更灵活的使用效果,挂钩30的限位角度可调节,挂线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挂钩30的角度,可适应不同的线束布置需求,线束挂线装置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在车箱顶棚线束布置时使用上述线束
挂线装置,可根据车型结构和线束走向位置、线束间距为各类线束预留不同位置,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线束布置效率。
42.根据待布置线束的位置,可将线束挂线装置安装在不同位置,例如,在用于车箱顶棚线束布置时,可将线束挂线装置安装在车辆的风道对应的顶盖骨架总成上方管下平面、车辆侧围骨架总成与顶盖骨架总成立面方管内平面上。
43.其中,调节组件20和挂钩30中至少一个开设有滑槽40,挂钩30通过滑槽40可调节挂钩30与吸合部10之间的距离。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滑槽40开设于调节组件20上。挂钩30与吸合部10之间距离可调节的设置,可使得线束挂线装置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线束,例如不同线宽、不同数量的线束。
44.具体地,调节组件20包括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第一端与吸合部10连接,连接柱21的第二端远离吸合部10一侧设置,连接柱21的第二端开设有滑槽40,滑槽40的长边方向沿连接柱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部分的挂钩30延伸至滑槽40内,挂钩30沿滑槽40的长边方向可活动地设置以调节挂钩30与吸合部10之间的距离。如图6所示,滑槽40设置可使得挂钩30的调节更方便。
45.具体地,滑槽40为一侧具有开口的槽结构,其中,开口位于连接柱21的端部,滑槽40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孔41,限位孔41的长边方向沿滑槽40的长边方向延伸设置,限位孔41内穿设有锁紧组件22,挂钩30通过锁紧组件22与连接柱21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锁紧组件22可将挂钩30锁紧以防止线束脱落或者挂钩30从调节组件20上脱落。
46.进一步地,锁紧组件22包括:螺杆221,螺杆221穿设于限位孔41内,螺杆22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蝶形螺母222,蝶形螺母222位于连接柱21的外侧。如图8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螺杆221的两端均设置有蝶形螺母222,蝶形螺母222可便于使用者松开和拧紧挂钩30。
47.进一步地,挂钩30包括第一组成段31和第二组成段32,第一组成段31的第一端延伸至滑槽40内与连接柱21连接,第二组成段32的第一端与第一组成段3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组成段32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32的第一端具有夹角地设置,以形成挂钩30的钩部。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组成段32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32的第一端具有夹角地设置可便于钩住待布置的线束。
48.其中,挂钩30具有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挂钩30位于第一安装位置时钩部的朝向与挂钩30位于第二安装位置时钩部的朝向相反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位置为挂钩30的钩部朝上,第二安装位置为挂钩30的钩部朝下。在实际应用时,挂钩30的第一安装位置还可以为钩部朝向吸合部10,第二安装位置还可以为钩部远离吸合部10。根据待安装线束的布置方式,可以调整挂钩30至不同的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
49.优选地,第二组成段32开设有镂空结构321。如图3和图4所示,镂空结构321的设置可便于布置线束同时减小线束挂线装置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50.具体地,吸合部10包括:吸合本体11,吸合本体11具有吸附面111,连接柱21与吸合本体11的远离吸附面111一侧的表面连接,吸合本体11的外周面设置有防丢连接孔12和把手13中的至少一个。结合图5至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吸合本体11的外周面设置两个把手13,把手13的设置可使得线束挂线装置的取用更灵活方便。在使用时,可在吸合
本体11的与连接柱21连接的表面贴标签以区分各线束。
51.可选择地,吸合本体11内设置有吸铁石,或者,吸合本体11的吸附面111设置有吸铁石,或者,吸合本体11内设置有电磁铁。为便于取用线束挂线装置,存放线束挂线装置时可使用木材隔板存放,避免线束挂线装置之间互相吸附。
52.采用上述线束挂线装置进行线束布置时,吸合部10可将线束挂线装置吸附于各安装位置,使得线束挂线装置使用更灵活,根据线束布置情况,将线束挂线装置吸附在适合位置,并根据自身需要调整挂钩30的角度再进行挂线,减轻线束布置工作强度。将上述线束挂线装置应用于车箱顶棚线束布置时,可根据各类线束的长度和布置位置预留不同位置,通过线束挂线装置将各类线束预先挂好并预留合适长度。上述线束挂线装置可应用于各类车型的整车线束布置,也可用于局部的线束布置作业。
53.具体地,使用上述线束挂线装置进行车箱线束布置的方法如下:
54.步骤1,按照车箱风道结构情况,设置各线束挂线装置的间距在500-1300mm之间,将线束挂线装置吸附在车箱线束周边100mm范围内骨架上;
55.步骤2,按车辆配置信息确认好整车风道所需布置的低压线束,包括视频线等。首先布置整车车箱线束,一般情况下,将司机后侧围立柱上方风道的点作为基准点,分清线束的前后方向,往前布置时,首先找到前示廓灯分支点并对应前示廓灯位置、前门门灯线分支对应前门门灯位置,中门门灯分支线对应中门门灯安装位置,将车箱线主线挂于线束挂线装置上;然后陆续将视频线、360环视系统线束等按照设计布置要求分别确定预留位置,将各线束均挂于线束挂线装置上;
56.步骤3,估计各处所有线束所需使用卡箍的规格型号,依次将风道内线束按工艺标准进行固定,此时的固定操作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可节省人力成本。
57.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8.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5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