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2053发布日期:2022-09-23 19:3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变电站倒闸操作分为一次设备操作和二次设备操作,硬压板投、退是二次设备操作的主要项目。硬压板是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保护的功能和动作出口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因此非常重要。运维操作人员需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对变电站内硬压板进行投入或退出运行的操作,由于工作程序多、过度依赖人工判断等,可能会造成压板的误投或漏投现象,使电网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3.目前,为了保证电网设备的运行安全,电网技术人员设计了多种智能监测压板投退状态的方案,主要包括微动开关方案、图像识别方案和机器人巡检方案。微动开关方案是通过对压板结构进行改造使之具有自动报警功能,但是该方案改变了设备的物理状态,同时维修更换需要停电,影响变电站正常运行;图像识别方案是利用计算机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压板状态信息,但是图像处理技术复杂(图像边缘拍摄不清晰),信息反馈准确性差,空间狭小摄像头安装不便;机器人巡检方案,但该方案无法实现实时监测,成本高,维护复杂,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核心板;其中,
6.所述壳体用于安装在变电站压板的压板连接片上;
7.所述核心板上设有电池、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电池、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无线收发模块分别与所述核心板电性连接;
8.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核心板供电;
9.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压板的倾斜角度,所述核心板可根据检测的压板倾斜角度数据判断压板的投退状态;
10.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发射和接收数据。
11.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盖板,所述底壳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封盖在所述底壳的开口端。
12.优选地,所述盖板以卡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壳的开口端。
13.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用于与压板连接片上的安装台相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口”字型框架结构,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通孔。
14.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底壳上。
15.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壳一体成型。
16.优选地,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螺纹通孔开设在所述固定件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17.优选地,所述核心板上设有用于显示压板投退状态的指示灯。
18.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指示灯的位置开设有开孔。
19.优选地,所述核心板上还设有安全芯片。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压板的倾斜角度数据可判断压板的投退状态,并可将数据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送出去,实现变电站压板投退状态的实时监测,减少了变电站巡视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了巡检运行维护成本,能够防止压板误投或漏投,提高了电网安全水平。
附图说明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与压板连接片连接时在压板退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与压板连接片连接时在压板投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示出了包括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的智能引导系统的原理图。
26.图中:壳体1、底壳11、开孔111、盖板12、核心板2、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1、无线收发模块22、指示灯23、电池3、固定件4、螺纹通孔41、压板5、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52、压板连接片53、安装台54、多节点汇聚收发器6、集成网关终端7、主站系统8。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其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核心板2。所述壳体1用于安装在变电站压板的压板连接片53上,所述核心板2上设有电池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1和无线收发模块22,所述电池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1和无线收发模块22分别与核心板2电性连接;所述电池3用于给核心板2供电,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1用于检测压板5的倾斜角度,所述核心板2可根据检测的压板5倾斜角度数据判断压板5的投退状态,所述无线收发模块22用于发射和接收数据。
29.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底壳11和盖板12,底壳1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盖板12可拆卸地封盖在所述底壳11的开口端。底壳11和盖板12围设成容纳空间,用于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安装核心板2。盖板12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底壳11的开口端,
便于分拆与安装,以及对壳体1内的核心板2进行检修。
30.参见图2和图3,所述压板5包括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52、以及用于实现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导通和断开的压板连接片53,所述压板连接片53的中部设有方形的安装台54。所述壳体1的外侧设有用于与压板连接片53上的安装台54相连接的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为“口”字型框架结构,所述固定件4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通孔41。“口”字型结构的固定件4能够套设在安装台54上,并通过在固定件4侧壁的螺纹通孔41上旋拧螺栓(螺栓图中未示出),使用螺栓顶紧安装台54,将固定件4牢固稳定地连接在安装台54上。通过设置固定件4与压板连接片53上的安装台54实现连接,无需在压板5上打孔和扩孔,实现了即插即用。通过固定件4将壳体1固定在压板连接片53上后,当压板5倾斜时,压板连接片53也会倾斜,进而会带动该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发生倾斜,此时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1便会计算出该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的倾斜角度,同时该倾斜角度也为压板5的倾斜角度,通过压板5的倾斜角度可以判断出压板5是否投入或退出。
3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4设于所述底壳11上,所述固定件4与底壳11一体成型。例如,所述固定件4和底壳11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4上的螺纹通孔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通孔41开设在固定件4的远离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将固定件4与压板连接片53上的安装台54连接时,先将固定件4套设在安装台54上,将两个螺栓分别从固定件4的外侧通过旋拧穿过两个螺栓通孔,使两个螺栓顶紧安装台54,从而人实现将固定件4与安装台54的稳定连接。
32.进一步地,所述核心板2上设有用于显示压板5投退状态的指示灯23。具体地,所述指示灯23与所述核心板2电性连接,核心板2上集成有控制模块,核心板2上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1检测到压板5的倾斜角度数据后传输给核心板2,核心板2根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21检测到的压板5倾斜角度数据判断压板5的投退状态,并控制指示灯23显示不同的颜色,以指示压板5的投入或退出状态,比较直观。所述壳体1上对应于所述指示灯23的位置还开设有开孔111,通过开孔111可方便观察指示灯23的显示颜色。本实施例中,当压板5在“投入”位置时,指示灯23显示为绿色,当压板5在“退出”位置时,指示灯23显示为红色。
33.该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中,核心板2上设置的无线收发模块22,能够将该装置测试出的信号传递出去,从而能够实现对变电站压板5投退状态的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减少变电站压板5巡视维护的工作量。同时,核心板2上还设有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认可密码算法的安全芯片,能够实现对外通信的认证加密,消除了信息传输环节被截获、篡改的风险,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34.该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压板的倾斜角度数据可判断压板的投退状态,并可将数据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送出去,实现变电站压板投退状态的实时监测,减少了变电站巡视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了巡检运行维护成本,能够防止压板误投或漏投,提高了电网安全水平。
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引导系统,如图4所示,该智能引导系统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还包括主站系统8、多节点汇聚收发器6和集成网关终端7,所述主站系统8与所述集成网关终端7相连接,所述集成网关终端7与所述多节点汇聚收发器6相连接,所述多节点汇聚收发器6与所述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相连接。具体地,所述变电站压板状态监测装置中的无线收发模块22能够将该监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信
号传递至多节点汇聚收发器6,多节点汇聚收发器6再将该数据通过集成网关终端7传递至主站系统8处,同时,主站系统8也能够通过集成网关终端7给多节点汇聚收发器6发出信号,进而传递至无线收发模块22,从而实现了对压板5状态的智能引导和在线校核功能,能够防止压板5误投或漏投,实现了即插即用,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水平。
36.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7.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