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静电安全导出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工装备的需求日益增大,移动式压力容器在运输中的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特种设备行业中,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移动式压力容器的静电产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因为运输过程中道路颠簸、转弯变速等情况,使得容器内气体或液体与容器壁的摩擦而产生静电:装卸中容器内液体或气体与管壁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容器内静态存放的介质也可能产生静电,从而积累。这些静电若不从移动式压力容器中导出,在容器内积聚,就会产生高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电压,若不能及时导入大地就会产生静电积聚,极易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引发事故。目前采用的大多数去除静电手段为安装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原理是将车辆或容器上的导静电端子、车辆底盘上的静电拖地带和大地三者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将设施设备上的静电导入大地,目的是消除在生产、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容器内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与管壁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3.但现有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导静电装置主要针对罐箱、低温罐车或管束式集装箱,实现的目的仅为将静电导出和消除,而部分特殊移动式压力容器,例如加油车等在进行液体导出时,不仅需要进行静电消除防护,还需要在出现异常电流的同时切断运输或者导出过程,以保障设备及人员的安全,这需要针对性的对加油车等特殊移动式压力容器的静电防护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特殊移动式压力容器装备在静电导出过程中,现有静电导出装置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静电安全导出装置。本实用新型克服以往导静电装置存在的局限性,不仅能够实现静电防护和导出,还能够在出现异常电压时中断静电的流通和切断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过程,有效的降低了各危险化学品行业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静电安全导出装置,包括智能电压表、静电导出线、时间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电源:
7.静电导出线连通静电源和大地,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串联在静电导出线上并控制静电导出线的通断,时间继电器连接第一继电器并控制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间歇性通断;智能电压表并联于第一继电器两端并用于测量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时静电导出线上的电势差,智能电压表连接第二继电器并控制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通断,智能电压表连接第三继电器并控制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通断,第三继电器连接外部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呆德曼电源并控制呆德曼电源的通断;电源分别连接各用电单元
并给各用电单元供电。
8.这样,当静电导出线连接到静电源设备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如产生静电,静电可以通过静电导出线依次流过第二继电器和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由时间继电器控制,按照每分钟间歇式通断电的规律一直循环下去),接入大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地面出现雨水或者其他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电压表测量值不稳定,可通过间接的方式将静电接入大地,如将静电导出线连接某接地设备,再通过接地设备间接将静电导入大地;作业过程中,由于第一继电器由时间继电器控制,第一继电器也安装每分钟间歇式通断的方式不断循环,当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时,此时连接在静电导出线上的智能电压表能每分钟按一定规律测量一次静电导出线上产生的电势差;当有持续的异常电流出现,且电势差超过智能电压表设定的上限值时(不同作业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智能电压表控制第三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一方面导静电通路切断,防止异常电流进入移动式压力容器导致危险,另一方面切断与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呆德曼电源,使得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工作状态中断,从两个方面全面保证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安全。
9.进一步的,还包括声光报警器,常开触点连接声光报警器的第四继电器,智能电压表连接第四继电器并控制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通断。这样,当发生异常电流通过静电导出线进入时,本实用新型能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注意。
10.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智能电压表且用于切断智能电压表对第三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触点通断控制的超越开关。这样,当出现智能电压表检测出错或者出现异常输出错误控制电流导致作业停止的特殊情况时,通过超越开关可以恢复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过程,且超越开关位于第三继电器所处的支路上,不影响声光报警器的报警,若智能电压表仍然检测到异常电压,仍然可通过声光报警器进行警示,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进行排查异常。
11.进一步的,静电导出线包括并联的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分别连接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且用于连接静电源的第一静电夹和第二静电夹,以及分别设于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的支路上的第五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
12.还包括连接第六继电器的第一传感器,第一静电夹与第一传感器可拆卸连接,当第一静电夹脱离第一传感器时第一传感器控制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断开;还包括连接第五继电器的第二传感器,第二静电夹与第二传感器可拆卸连接,当第二静电夹脱离第二传感器时第二传感器控制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断开。
13.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连接时间继电器,当第一静电夹脱离第一传感器时第一传感器控制时间继电器的触点间歇性通断;第二传感器也连接时间继电器,当第二静电夹脱离第二传感器时第二传感器控制时间继电器的触点间歇性通断。
14.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的连通通路上还设有第一单向导通器,第二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的连通通路上还设有第二单向导通器。
15.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相互并联的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是为了方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其中任何一个导静电线出现损坏和故障时,具有备用方案,不至于延误生产作业。同时,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之间形成互锁:当使用第一静电导出线时,第一静电夹脱离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连通,电流通过第一传感器控制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同时控制时间继电器正常工作,此时第二静电导出线的通路处于断开状态,不影响第一静电导出线的工作;反之当使用第二静电导出线时,第二静电夹脱离第二传
感器,第二传感器连通,电流通过第二传感器控制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同时控制时间继电器正常工作,此时第一静电导出线的通路处于断开状态,不影响第二静电导出线的工作;这样两个静电导出线互锁的形式,能够有效防止两根导静电线在有电流通过时形成回路相互影响,降低“感应装置”检测的灵敏性。
16.进一步的,还包括测试线,常开触点设于测试线上的第七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于静电导出线上,以及连接第七继电器并控制第七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进行转换的测试开关。
17.需要说明的是,当进行测试时,在测试输入线与测试输出线之间加上高于智能电压表设定的上限值的交流电,打开测试开关使测试开关触点连通电路,此时第七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转换至常开触点,连通测试线,此时智能电压表检测测试线上的电势差,并按照设定值进行控制,即可测试本实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18.另需说明的是,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均为大负载继电器,能够承受较大的电压,不易出现损坏,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承受负载较小,使用普通负载的中间继电器即可,这样能够保证作业过程的控制稳定性。
19.进一步的,电源还连接有保险装置。
20.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磁吸传感器。这样,当第一静电夹和第二静电夹分别连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时,磁吸传感器处于断开状态,拿开第一静电夹进行使用时,对应的传感器通过磁吸恢复连通状态,从而导通电路。
21.进一步的,智能电压表为高精度智能电压盘面表。这样,高精度智能电压盘面表具有很好的测量精度,以及较大的测试电压方位,相对于传统电压表,智能电压表能够实现检测和电路控制功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本实用新型解决以往导静电装置存在的局限性,通过智能电压表实现静电导出线上的电势差,并通过智能电压表预设值的设置,在出现异常电压时控制导静电过程中断,同时切断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过程,防止作业人员由于静电而产生身体不适,也防止因为静电产生的大量电火花现象产生的影响,从而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
24.(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路设计和功能设计,一方面实现了静电发生情况的实时监控及静电导出,为行业导静电装置的进一步革新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诸如航空等领域在各机场飞机加油车辆加油过程中,人员和飞行器的本质安全,更为避免诸如航空等领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25.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6.图2为实施例1的电路图;
27.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8.图4为实施例3的电路图。
29.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30.1-智能电压表,2-时间继电器,3-第一继电器,4-第二继电器,5-第三继电器,6-电源,7-声光报警器,8-第四继电器,10-超越开关,11-第一静电夹,12-第二静电夹,13-第五
继电器,14-第六继电器,15-第一传感器,16-第二传感器,17-第七继电器,18-测试开关,21-第一单向导通器,22-第二单向导通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1
34.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静电安全导出装置,包括智能电压表1、静电导出线、时间继电器2、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第三继电器5和电源6:
35.静电导出线连通静电源和大地,第二继电器4和第三继电器5的常闭触点分别串联在静电导出线上并控制静电导出线的通断,时间继电器2连接第一继电器3并控制第一继电器3的常闭触点间歇性通断;智能电压表1并联于第一继电器3两端并用于测量第一继电器3常闭触点断开时静电导出线上的电势差,智能电压表1连接第二继电器4并控制第二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的通断,智能电压表1连接第三继电器5并控制第三继电器5的常闭触点的通断,第三继电器5连接外部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呆德曼电源并控制呆德曼电源的通断;电源6分别连接各用电单元并给各用电单元供电。
36.这样,当静电导出线连接到静电源设备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如产生静电,静电可以通过静电导出线依次流过第二继电器4和第一继电器3(第一继电器3由时间继电器2控制,按照每分钟间歇式通断电的规律一直循环下去),接入大地,为了减少地面出现雨水或者其他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电压表测量值不稳定,本实施例通过间接的方式将静电接入大地,将静电导出线连接移动式压力容器,再通过接地设备间接将静电导入大地;作业过程中,由于第一继电器3由时间继电器2控制,第一继电器3也安装每分钟间歇式通断的方式不断循环,当第一继电器3的常闭触点断开时,此时连接在静电导出线上的智能电压表1能每分钟按一定规律测量一次静电导出线上产生的电势差;当有持续的异常电流出现,且电势差超过智能电压表1设定的上限值时,智能电压表1控制第三继电器5、第二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断开,一方面导静电通路切断,防止异常电流进入移动式压力容器导致危险,另一方面切断与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呆德曼电源,使得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工作状态中断,从两个方面全面保证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安全。
37.如图1至图2所示,还包括声光报警器7,常开触点连接声光报警器7的第四继电器8,智能电压表1连接第四继电器8并控制第四继电器8的常开触点的通断。这样,当发生异常电流通过静电导出线进入时,能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注意。
38.如图2所示,还包括连接智能电压表1且用于切断智能电压表1对第三继电器5和第二继电器4的触点通断控制的超越开关10。这样,当出现智能电压表1检测出错或者出现异常输出错误控制电流导致作业停止的特殊情况时,通过超越开关10可以恢复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过程,且超越开关10位于第三继电器5所处的支路上,不影响声光报警器7的报警,若智能电压表1仍然检测到异常电压,仍然可通过声光报警器7进行警示,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进行排查异常。
39.实施例2
4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测试线,常开触点设于测试线上的第七继电器17,第七继电器17的常闭触点连接于静电导出线上,以及连接第七继电器17并控制第七继电器17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进行转换的测试开关18。
41.需要说明的是,当进行测试时,在测试线加上高于智能电压表1设定的上限值的交流电,打开测试开关18使测试开关触点连通电路,此时第七继电器17的常闭触点转换至常开触点,连通测试线,此时智能电压表1检测测试线上的电势差,并按照设定值进行控制,即可测试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42.实施例3
43.如图4所示,一种静电安全导出装置,包括智能电压表1、静电导出线、时间继电器2、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第三继电器5和电源6:
44.静电导出线连通静电源和大地,第二继电器4和第三继电器5的常闭触点分别串联在静电导出线上并控制静电导出线的通断,时间继电器2连接第一继电器3并控制第一继电器3的常闭触点间歇性通断;智能电压表1并联于第一继电器3两端并用于测量第一继电器3常闭触点断开时静电导出线上的电势差,智能电压表1连接第二继电器4并控制第二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的通断,智能电压表1连接第三继电器5并控制第三继电器5的常闭触点的通断,第三继电器5连接外部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呆德曼电源并控制呆德曼电源的通断;电源6分别连接各用电单元并给各用电单元供电。
45.这样,当静电导出线连接到静电源设备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如产生静电,静电可以通过静电导出线依次流过第二继电器4和第一继电器3(第一继电器3由时间继电器2控制,按照每分钟间歇式通断电的规律一直循环下去),接入大地,为了减少地面出现雨水或者其他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电压表测量值不稳定,本实施例通过间接的方式将静电接入大地,将静电导出线连接移动式压力容器,再通过接地设备间接将静电导入大地;作业过程中,由于第一继电器3由时间继电器2控制,第一继电器3也安装每分钟间歇式通断的方式不断循环,当第一继电器3的常闭触点断开时,此时连接在静电导出线上的智能电压表1能每分钟按一定规律测量一次静电导出线上产生的电势差;当有持续的异常电流出现,且电势差超过智能电压表1设定的上限值时,智能电压表1控制第三继电器5、第二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断开,一方面导静电通路切断,防止异常电流进入移动式压力容器导致危险,另一方面切断与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呆德曼电源,使得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工作状态中断,从两个方面全面保证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安全。
46.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声光报警器7,常开触点连接声光报警器7的第四继电器8,智能电压表1连接第四继电器8并控制第四继电器8的常开触点的通断。这样,当发生异常电流
通过静电导出线进入时,能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注意。
47.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智能电压表1且用于切断智能电压表1对第三继电器5和第二继电器4的触点通断控制的超越开关10。这样,当出现智能电压表1检测出错或者出现异常输出错误控制电流导致作业停止的特殊情况时,通过超越开关10可以恢复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作业过程,且超越开关10位于第三继电器5所处的支路上,不影响声光报警器7的报警,若智能电压表1仍然检测到异常电压,仍然可通过声光报警器7进行警示,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进行排查异常。
48.本实施例中,静电导出线包括并联的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分别连接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且用于连接静电源的第一静电夹11和第二静电夹12,以及分别设于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的支路上的第五继电器13和第六继电器14;还包括连接第六继电器14的第一传感器15,第一静电夹11与第一传感器15可拆卸连接,当第一静电夹11脱离第一传感器15时第一传感器15控制第六继电器14的常闭触点的断开;还包括连接第五继电器13的第二传感器16,第二静电夹12与第二传感器16可拆卸连接,当第二静电夹12脱离第二传感器16时第二传感器16控制第五继电器13的常闭触点的断开。
49.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连接时间继电器2,当第一静电夹脱离第一传感器15时第一传感器15控制时间继电器2的触点间歇性通断;第二传感器16也连接时间继电器2,当第二静电夹脱离第二传感器16时第二传感器16控制时间继电器2的触点间歇性通断。
50.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5和时间继电器2的连通通路上还设有第一单向导通器21,第二传感器16和时间继电器2的连通通路上还设有第二单向导通器22。
51.这样,设置相互并联的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是为了方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其中任何一个导静电线出现损坏和故障时,具有备用方案,不至于延误生产作业。同时,第一静电导出线和第二静电导出线之间形成互锁:当使用第一静电导出线时,第一静电夹11脱离第一传感器15,第一传感器15连通,电流通过第一传感器15控制第六继电器14的常闭触点断开,同时控制时间继电器2正常工作,此时第二静电导出线的通路处于断开状态,不影响第一静电导出线的工作;反之当使用第二静电导出线时,第二静电夹12脱离第二传感器16,第二传感器16连通,电流通过第二传感器16控制第五继电器13的常闭触点断开,同时控制时间继电器2正常工作,此时第一静电导出线的通路处于断开状态,不影响第二静电导出线的工作;这样两个静电导出线互锁的形式,能够有效防止两根导静电线在有电流通过时形成回路相互影响,降低“感应装置”检测的灵敏性。
5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测试线,常开触点设于测试线上的第七继电器17,第七继电器17的常闭触点连接于静电导出线上,以及连接第七继电器17并控制第七继电器17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进行转换的测试开关18。
53.当进行测试时,在测试线加上高于智能电压表1设定的上限值的交流电,打开测试开关18使测试开关触点连通电路,此时第七继电器17的常闭触点转换至常开触点,连通测试线,此时智能电压表1检测测试线上的电势差,并按照设定值进行控制,即可测试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54.本实施例中,电源6还连接有保险装置。
55.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5和第二传感器16为磁吸传感器。这样,当第一静电夹和第二静电夹分别连接第一传感器15和第二传感器16时,磁吸传感器处于断开状态,拿开第
一静电夹进行使用时,对应的传感器通过磁吸恢复连通状态,从而导通电路。
56.本实施例中,智能电压表1为高精度智能电压盘面表。这样,高精度智能电压盘面表具有很好的测量精度,以及较大的测试电压方位,相对于传统电压表,智能电压表1能够实现检测和电路控制功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5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