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式换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90863发布日期:2022-05-18 08:5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矩阵式换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在低频输电系统中,交交变换器应用于工频和低频电压变换。在高压应用领域,目前常见较成熟的交交变换器为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但是该变换器需要使用9条链节,使用模块数量众多,系统成本较高。因此,采用通过增加隔离变压器降低换流阀侧电压等级的方法,在保证开关器件电流应力的同时,减少模块数量,降低系统成本。然而,系统中仍然需要使用电抗器和隔离变压器等磁性元件,会使得系统的占地尺寸等依然庞大。
3.专利cn113381620a,提出一种利用变压器和电抗器结合电路,能够省略外部隔离变压器。然而在该方案中,变压器原边三个绕组为混频电流,副边绕组为低频电流,会出现实际变压器的磁芯存在激磁电流过大的问题。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充分考虑磁耦合和磁平衡特性,降低磁性元件设计要求,减轻整体系统的成本和占地。
6.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包括:
7.第一输出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相别;
8.第二输出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相别;
9.n个换流阀桥臂,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10.q个第一磁性元件,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1.第i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包括ni个第一端口,mi个第二端口,其中,q*ni=n,i∈[1,q],n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0012]
第i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的ni个第一端口分别串联所述ni个所述换流阀桥臂的一端,ni个所述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所述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所述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
[0013]
第i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的mi个第二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
[0014]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0015]
q个第二磁性元件,第j个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包括kj个第三端口,lj个第四端口,其
中,q*kj=n,j∈[1,q],nj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j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0016]
第j个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的kj个第三端口分别串联所述kj个所述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
[0017]
第j个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的lj个第四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
[0018]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
[0019]
第一频率交流系统,按照相别顺序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
[0020]
第二频率交流系统,按照相别顺序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
[0021]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缓冲电抗和第二缓冲电抗,其中,
[0022]
所述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口按照相别顺序,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电抗后,连接所述第一频率交流系统;
[0023]
所述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二输出端口按照相别顺序,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电抗后,连接所述第二频率交流系统。
[0024]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软起动支路和第二软起动支路,其中,
[0025]
所述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后,连接所述第一频率交流系统;
[0026]
所述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后,连接所述第二频率交流系统。
[0027]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和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中一个软起动支路包括充电开关、充电电阻和旁路开关,另一个软起动支路包括隔离开关;或者
[0028]
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和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均包括所述充电开关、所述充电电阻和所述旁路开关;
[0029]
其中,所述充电开关与所述充电电阻串联,所述旁路开关与所述充电电阻并联;或者
[0030]
所述旁路开关与串联连接的所述充电开关与所述充电电阻的支路并联。
[0031]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包括:
[0032]
耦合电感,包括两个以上的绕组,任意一个绕组为一个相别;或者
[0033]
双绕组变压器,包括一个原边绕组和一个副边绕组,其中:所述双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和所述双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一端为一个相别,所述双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和所述双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为另一个相别;或者
[0034]
多相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其中:所述多相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和所述多相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采用星型或角型连接方式,对应相绕组引出的端子为一个相别。
[0035]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多绕组变压器采用所述星型连接方式,所述接地方式包括:直接接地方式、经目标线圈接地方式、经目标电阻接地方式或不接地方式;或者
[0036]
所述多绕组变压器采用角型连接方式,所述接地方式包括:经过z型变压器接地方式、经过三个电抗后接地方式或不接地方式。
[0037]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流阀桥臂,包括n个依次串联连接子模块,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子模块包括全桥电路,各所述子模块通过交流端口串联连接。
[0038]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矩阵式换流系统包括第一软起动支路、第二软起动支路,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和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中一个软起动支路包括充电开关、充电电阻和旁路开关,另一个软起动支路包括隔离开关或者均包括所述充电开关、所述充电电阻和所述旁路开关;第一输出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相别;第二输出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相别;n个换流阀桥臂,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q个第一磁性元件,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i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包括ni个第一端口,mi个第二端口,其中,q*ni=n,i∈[1,q],n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i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的ni个第一端口分别串联所述ni个所述换流阀桥臂的一端,ni个所述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所述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所述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第i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的mi个第二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所述矩阵式换流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0039]
从所述第一频率交流系统启动或从所述第二频率交流系统启动。
[0040]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从所述第一频率交流系统启动包括:
[0041]
在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或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包括隔离开关的情况下,闭合所述隔离开关;
[0042]
闭合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的所述充电开关;
[0043]
响应于所述换流阀桥臂充电完成,闭合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的所述旁路开关;
[0044]
解锁所述换流阀桥臂;
[0045]
闭合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的所述充电开关,闭合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的旁路开关。
[0046]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从所述第二频率交流系统启动包括:
[0047]
在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或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包括隔离开关的情况下,闭合所述隔离开关;
[0048]
闭合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的所述充电开关;
[0049]
响应于所述换流阀桥臂充电完成,闭合所述第二软起动支路的所述旁路开关;
[0050]
解锁所述换流阀桥臂;
[0051]
闭合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的所述充电开关,闭合所述第一软起动支路的旁路开关。
[0052]
本技术提供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分析矩阵变换器运行电流特性,合理选取适当换流阀桥臂,进行分组,分组后换流阀桥臂内的混频电流能够在两个频率维度,实现三相或多相平衡,将桥臂电抗器构成能够实现磁平衡的耦合电抗器;将磁平衡的耦合电抗器改为三相或多相变压器后,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均可以实现磁平衡,能够降低所使用三相变压器的设计要求,间接降低其成本和占地。
[0053]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54]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5]
图1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56]
图2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软起动支路的示意图;
[0057]
图3示出示例性的软起动支路的示意图的又一实施例;
[0058]
图4示出一示例性的缓冲电抗示意图;
[0059]
图5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示意图;
[0060]
图6示出示例性的磁性元件示意图的又一实施例;
[0061]
图7示出示例性的磁性元件示意图的又一实施例;
[0062]
图8示出示例性的磁性元件示意图的又一实施例;
[0063]
图9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全桥电路示意图;
[0064]
图10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示意图;
[0065]
图11示出示例性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示意图的又一实施例;
[0066]
图12示出示例性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示意图的又一实施例;
[0067]
图13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068]
图14示出示例性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的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70]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组元、材料、装置等。在这些情况下,将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
[0071]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0072]
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007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技术所必须的,因此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74]
本技术提出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包括:第一输出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相别;第二
输出端口,包括至少两个相别;n个换流阀桥臂,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q个第一磁性元件,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i个第一磁性元件包括ni个第一端口,mi个第二端口,其中,q*ni=n,i∈[1,q],n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i个第一磁性元件的ni个第一端口分别串联ni个换流阀桥臂的一端,ni个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第i个第一磁性元件的mi个第二端口分别连接第二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连接第二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第二端口连接第二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
[0075]
图1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76]
如图1所示,组件1001表示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口,图中示意a、b、c三个相别,组件1002表示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二输出端口,图中示意a、b、c三个相别;组件1031、组件1032和组件1033表示第一磁性元件,串联连接于矩阵式换流系统第一输出端口1001与换流阀桥臂105之间;组件105表示换流阀桥臂。
[0077]
换流阀桥臂105,包括n个依次串联连接子模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个依次串联连接子模块,采用全桥电路构成,通过交流端口串联。如图1所示,组件1051~组件105n表示n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子模块。
[0078]
根据一些实施例,矩阵式换流系统还包括q个第二磁性元件,第j个第二磁性元件包括kj个第三端口,lj个第四端口,其中,q*kj=n,j∈[1,q],nj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j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j个第二磁性元件的kj个第三端口分别串联kj个换流阀桥臂的另一端;第j个第二磁性元件的lj个第四端口分别连接第一输出端口的任意一个相别,且至少一个第四端口连接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与其余第四端口连接第一输出端口的相别不同。
[0079]
根据示例实施例,本技术的矩阵式换流系统还包括第二磁性元件,串联连接于矩阵式换流系统第二输出端口1002与换流阀桥臂105之间。如图1所示,组件1041、组件1042和组件1043表示第二磁性元件。
[0080]
根据一些实施例,矩阵式换流系统还包括第一频率交流系统101和第二频率交流系统102;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口1001按照相别顺序,连接第一频率交流系统101;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二输出端口1002按照相别顺序,连接第二频率交流系统102。如图1所示,组件1001根据a、b、c相别可以连接第一频率交流系统101,组件1002根据a、b、c相别可以连接第二频率交流系统102。
[0081]
根据一些实施例,矩阵式换流系统还包括:第一缓冲电抗或/和第二缓冲电抗。如图1所示,组件108表示第一缓冲电抗,组件109表示第二缓冲电抗;图4是缓冲电抗的具体示意图。
[0082]
根据一些实施例,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口1001按照相别顺序,连接第一缓冲电抗108后,连接第一频率交流系统101;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二输出端口1002按照相别顺序,连接第二缓冲电抗109后,连接第二频率交流系统102。
[0083]
根据一些实施例,矩阵式换流系统还包括第一软起动支路和第二软起动支路;如图1所示,组件106表示第一软起动支路,组件107表示第二软起动支路。
[0084]
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口1001,连接第一软起动支路106或/和第一缓冲电抗108后,连接第一频率交流系统101;矩阵式换流系统的第二输出端口1002,连接第二软起
动支路107或/和第二缓冲电抗109后,连接第二频率交流系统102。
[0085]
本技术提出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优化矩阵式换流系统磁性元件配置,将磁性元件与换流阀桥臂按照相别连接,再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的对应相别,合理配置桥臂组合,优化磁性元件运行状态,降低桥臂电抗或变压器等磁性器件的磁饱和情况。
[0086]
图2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软起动支路的示意图。
[0087]
第一软起动支路和第二软起动支路中,至少一个软起动支路采用包含充电开关、充电电阻和旁路开关的结构。软起动支路具体连接方式为:软起动支路的充电开关与充电电阻串联,旁路开关与充电电阻并联;或者其中一个软起动支路的旁路开关与充电开关与充电电阻的串联支路并联。
[0088]
图2和图3示出第一软起动支路或第二软起动支路的两种连接方式。其中,组件201和组件301表示充电开关,组件202和组件302表示充电电阻,组件203和组件203表示旁路开关。
[0089]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软起动支路和第二软起动支路中,至少一个软起动支路采用包含充电开关、充电电阻和旁路开关的结构,其余支路采用隔离开关;或者所有软启动支路均包括充电开关、充电电阻和旁路开关的结构。
[0090]
图5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示意图。
[0091]
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0092]
形式一:耦合电感,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包括两个以上的绕组,任意一个绕组为一个相别;
[0093]
形式二:双绕组变压器,即单相变压器,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包括一个原边绕组和一个副边绕组,相别数为2;任意原边绕组的一端和副边绕组的一端为一个相别,剩余原边绕组的一端和副边绕组的一端为另一个相别;
[0094]
形式三:多相变压器,分为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采用星型或角型连接方式,对应相绕组引出端子为一个相别。
[0095]
如图5所示,表示三相耦合电感,绕组401、绕组402和绕组403所在绕组分别是一个相别。
[0096]
如图6所示,表示双绕组变压器,绕组501和绕组502分别表示一个相别。
[0097]
如图7所示,表示“星星”连接的三相变压器,绕组601、绕组602和绕组603分别表示一个相别。
[0098]
如图8所示,表示“星角”连接的三相变压器,绕组701、绕组702和绕组703分别表示一个相别。
[0099]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形式三中,特别的,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的多相变压器为三相变压器,采用“星星”或“星角”连接方式;
[0100]
对于采用星接的绕组,根据系统需求确定接地方式,接地方式包括:直接接地方式、经目标线圈接地方式、经目标电阻接地方式、不接地方式;
[0101]
对于采用角接的绕组,根据系统需求确定接地方式,接地方式包括:经过z型变压器接地方式、经过三个电抗后接地方式、不接地方式。
[0102]
如图7所示,绕组604表示对于采用星接的绕组中的直接接地方式。
[0103]
如图8所示,绕组704表示对于采用角接的绕组中的经过z型变压器的接地方式,包
括一个z型变压器,三相电抗以及一个避雷器和接地电阻。
[0104]
图9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全桥电路示意图。
[0105]
如图9所示,全桥电路包括交流端口901,可控开关器件902和并联连接的电容器件903。
[0106]
根据一些实施例,全桥电路还可以包括与电容器件903并联的储能元件904,如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等。
[0107]
图10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示意图。
[0108]
如图10所示,矩阵式换流系统包括3个相别数均为3的第一磁性元件,9个换流阀桥臂,第一输出端口包括a、b和c三个相别,第二输出端口包括a、b和c三个相别,记3个第一磁性元件相别序号为相别1-9;相别1、2和3位于第1个的第一磁性元件;相别4、5和6位于第2个的第一磁性元件;相别7、8和9位于第3个的第一磁性元件,则系统的连接方式如下:
[0109]
相别1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a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a相;
[0110]
相别2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b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b相;
[0111]
相别3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c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c相;
[0112]
相别4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a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b相;
[0113]
相别5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b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c相;
[0114]
相别6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c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a相;
[0115]
相别7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a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c相;
[0116]
相别8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b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a相;
[0117]
相别9的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c相,另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口b相。
[0118]
图10和图11示出两种常见的矩阵式换流系统,包括3个相别数均为3的第一磁性元件,9个换流阀桥臂;其中,图10是采用三相耦合电感的矩阵式换流系统实施例,图11是采用三相变压器的矩阵式换流系统实施例。
[0119]
图12示出矩阵式换流系统包括2个相别的第一磁性元件,采用双绕组变压器的两相变换的矩阵式换流系统。
[0120]
根据一些实施例,换流阀桥臂的个数与第一磁性元件的相别个数一致。
[0121]
本技术提供一种矩阵式换流系统,通过分析矩阵变换器运行电流特性,合理选取适当换流阀桥臂,进行分组,根据示例实施例,如图10所示,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别1-3的换流阀桥臂为一组,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别4-6的换流阀桥臂为一组,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别7-9的换流阀桥臂为一组;分组后换流阀桥臂内的混频电流能够在两个频率维度,实现三相或多相平衡,将桥臂电抗器构成能够实现磁平衡的耦合电抗器;相别1-9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出端口的abc三相,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输出端口的abc三相,可以优化磁性元件运行状态,降低桥臂电抗或变压器等磁性器件的磁饱和情况。
[0122]
将磁平衡的耦合电抗器改为三相或多相变压器后,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均可以实现磁平衡,能够降低所使用三相变压器的设计要求,间接降低其成本和占地。
[0123]
图13示出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0124]
根据一些实施例,矩阵式换流系统的控制过程,包括从第一频率交流系统101启动和从第二频率交流系统102启动。
[0125]
根据一些实施例,若矩阵式换流系统的输入侧为第一频率交流系统,则启动过程
如下:
[0126]
s11:若第一软起动支路和第二软起动支路中存在隔离开关,则闭合隔离开关;若不存在,则跳过此步骤;
[0127]
s12:闭合第一软起动支路的充电开关,待换流阀桥臂模组完成充电,闭合第一软起动支路的旁路开关;
[0128]
s13:解锁换流阀桥臂;
[0129]
根据一些实施例,根据实际系统需要,解锁换流阀桥臂中的部分子模块。
[0130]
s14:第二软起动支路为隔离开关,启动结束;
[0131]
根据一些实施例,若第二软起动支路为隔离开关,启动结束;若第二软起动支路非隔离开关,则转到s15。
[0132]
s15:闭合第二软起动支路的充电开关,延时后,再闭合第二软起动支路的旁路开关,启动结束。
[0133]
根据一些实施例,延时时间根据充电开关中的电容大小而定。
[0134]
图14示出示例性的矩阵式换流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的又一实施例。
[0135]
根据一些实施例,若矩阵式换流系统的输入侧为第二频率交流系统,则启动过程如下:
[0136]
s21:若第一软起动支路和第二软起动支路中存在隔离开关,则闭合隔离开关;若不存在,则跳过此步骤;
[0137]
s22:闭合第二软起动支路的充电开关,待换流阀桥臂模组完成充电,闭合第二软起动支路的旁路开关;
[0138]
s23:解锁换流阀桥臂;
[0139]
根据一些实施例,根据实际系统需要,解锁换流阀桥臂中的部分子模块。
[0140]
s24:第一软起动支路为隔离开关,启动结束;
[0141]
根据一些实施例,若第一软起动支路为隔离开关,启动结束;若第一软起动支路非隔离开关,则转到s25。
[0142]
s25:闭合第一软起动支路的充电开关,延时后,再闭合第一软起动支路的旁路开关,启动结束。
[0143]
根据一些实施例,延时时间根据充电开关中的电容大小而定。
[0144]
应清楚地理解,本技术描述了如何形成和使用特定示例,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示例的任何细节。相反,基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的教导,这些原理能够应用于许多其它实施例。
[0145]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0146]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技术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