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9756发布日期:2022-05-11 11:1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大幅度增长,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移动电源的出现解决了人们长时间使用移动设备而无法及时补充电量的问题。
3.目前移动电源已经广泛普及,且有的移动电源在其内部增加了无线充电模块,用户电子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磁吸附在移动电源本体上即可实现无线充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外出时,将上移动电源与磁吸在上述移动电源上的手机放入包包中容易因为晃动而使得移动电源与手机挪位分离,不仅降低充电效率,还容易因为反复进入充电而损外手机,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增强移动电源与手机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相对立侧处分别设置有延伸方向与移动电源本体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伸缩条以及第二伸缩条,所述第一伸缩条与所述第二伸缩条顶面皆设置有升降条,所述升降条顶面设置有用于夹持于手机侧边顶面处的抵接条,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伸缩条与第二伸缩条间距的调节组件,所述第一伸缩条与所述第二伸缩条设置有用于调节升降条与移动电源本体朝向夹持长板一面间距的调整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抵接条能够夹持手机侧边顶面处,并通过调节组件来调整第一伸缩条与第二伸缩条之间的距离,让抵接条更加抵紧于手机侧边,还通过调整组件来调整升降条的升降距离,让抵接条更加抵紧于手机表面,有效增强移动电源本体与手机之间固定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以及转动块,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一端沿宽度延伸方向开设有供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穿插的伸缩槽,所述第一伸缩管套设于第二伸缩管外,所述第一伸缩管一端与第一伸缩条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管一端与第二伸缩条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管沿其延伸方向环设有第一滑口,所述第二伸缩管沿其延伸方向环设有与第一滑口呈交叉设置的第二滑口,所述转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口与第二滑口内,所述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转动的限制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转动块,在限制件的限制作用下,转动块通过第一滑口与第二滑口使得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进行反向运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一伸缩条与第二伸缩条间距,从而实现适配不同手机的宽度进行夹持。
10.可选的,所述限制件为限制柱,所述限制柱安装于伸缩槽底侧内壁处,所述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上皆开设有供限制柱滑动穿插的长条形滑孔,所述长条形滑孔延伸方向与所述伸缩槽延伸方向一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柱与长条形滑孔能够有效限制第一伸缩管以及第二伸缩管发生转动。
12.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环以及驱动环,所述转动环套设于第一伸缩管外,所述转动块固定连接于转动环内壁处,所述转动环外壁处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驱动环环设于转动环外,所述驱动环内开设有供限位条滑动穿插的插孔,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上开设有供驱动环一部分穿出的通口,所述通口与伸缩槽相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口处转动驱动环能够在限位条的限制作用下带动转动环以及转动块发生转动,设置的驱动环便于用户对转动块进行操作。
14.可选的,所述驱动环外壁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伸缩槽内壁处设置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驱动环一侧设置有操作环,所述操作环穿出通口且外壁处设置有纹路走向与操作环轴向一致的防滑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能够在转动驱动环并停止后能够立即固定驱动环,极大增加了第一伸缩管以及第二伸缩管伸缩后的稳定性。设置的防滑纹有利于用户转动驱动环。
16.可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螺柱、转动头以及限制杆,所述螺柱端部转动连接于第一伸缩条上,所述升降条开设有供螺柱螺纹穿插的螺孔,所述升降条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螺孔相连通且用于容纳螺柱的通孔,所述转动头安装于螺柱顶部,所述升降条背离移动电源本体中部一侧面处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穿口,所述穿口供转动头一部分穿出,所述限制杆竖直安装于第一伸缩条顶面处,所述升降条上开设有供限制杆滑动穿插的插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穿口位置旋转转动头,使得螺柱发生转动,在插槽与限制杆的限制作用下,从而使得升降条远离或者靠近第一伸缩条处运动,有效实现调节升降条与移动电源本体朝向夹持条一面之间距离,实现适配不同手机厚度进行夹持。
18.可选的,所述升降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抵接条进行升降的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升降块、滑块、摇杆以及弹簧,所述升降条顶部卡开设有供升降块进行升降的安装槽,所述升降块与抵接条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摇杆一端与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开设有供滑块滑动且宽度大于滑块厚度的心形升降滑轨,所述弹簧一端与升降块底部连接且另一端与安装槽底部内壁连接,所述弹簧驱动升降块朝向抵接条处运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升降块的宽度大于滑块厚度的心形升降滑轨,从而让抵接条能够被按压,同时,带动升降块沿着心形升降滑轨进行滑动进而升降。在弹簧的驱动作用下升降块能够在心形升降滑轨顶部以及底部凹陷处发生静止,实现抵接条微调升降后能够保持稳定不动状态,增加手机固定的稳定性,结构简单且操作十分便捷,易于实现。
20.可选的,所述抵接条朝向移动电源本体一侧设置有弹性防滑垫。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弹性防滑垫能够增加与手机接触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手机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固定的稳固性。
22.可选的,所述抵接条由靠近升降条一侧朝向远离升降条一侧向上倾斜。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增加移动电源本体与手机固定后发生被按压的可能,从而有利于实现解除移动电源本体与手机之间的固定。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设置的抵接条能够夹持手机侧边顶面处,并通过调节组件来调整第一伸缩条与第二伸缩条之间的距离,让抵接条更加抵紧于手机侧边,还通过调整组件来调整升降条的升降距离,让抵接条更加抵紧于手机表面,有效增强移动电源本体与手机之间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组件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整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拆装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移动电源本体;10、第一伸缩条;11、第二伸缩条;12、升降条;13、抵接条;2、第一伸缩管;20、第二伸缩管;21、转动块;22、伸缩槽;23、第一滑口;24、第二滑口;25、限制柱;26、长条形滑孔;3、转动环;30、驱动环;31、限位条;32、插孔;33、通口;34、操作环;35、防滑纹;4、螺柱;40、转动头;41、限制杆;42、通孔;43、穿口;44、插槽;5、升降块;50、滑块;51、摇杆;52、弹簧;53、安装槽;54、心形升降滑轨;6、弹性防滑垫;7、滑移槽;70、第三伸缩管;71、第四伸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参照图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其中,在移动电源本体1相对立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条10以及第二伸缩条11,第一伸缩条10与第二伸缩条11的延伸方向皆与移动电源本体1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第一伸缩条10与第二伸缩条11的顶面皆设置有升降条12,升降条12顶面设置有抵接条13,抵接条13能够夹持于手机侧边顶面处从而增强移动电源本体1与手机之间的固定。此外,移动电源本体1内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能够调节第一伸缩条10与第二伸缩条11间距,从而实现适配不同手机的宽度进行夹持。
33.具体的,参照图1与图2,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伸缩管2、第二伸缩管20以及转动块21,其中,移动电源本体1一端开设有伸缩槽22,伸缩槽22的延伸方向与移动电源本体1的宽度延伸方向一致,伸缩槽22可供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20进行穿插,第一伸缩管2套设于第二伸缩管20外壁处,第一伸缩管2一端与第一伸缩条10固定连接,第二伸缩管20一端则与第二伸缩条11固定连接。
34.参照图1与图3,为了实现第一伸缩条10与第二伸缩条11的伸缩平衡,在移动电源本体1远离伸缩槽22一端开设有滑移槽7,滑移槽7延伸方向与伸缩槽22延伸方向一致,在滑移槽7内滑动穿插有第三伸缩管70与第四伸缩管71,第三伸缩管70套设于第四伸缩管71外壁处,第三伸缩管70一端与第一伸缩条10固定连接,第四伸缩管71一端则与第二伸缩条11固定连接。
35.进一步的,参照图1与图2,在第一伸缩管2沿其延伸方向环绕式开设有第一滑口23,同时,在第二伸缩管20沿其延伸方向并与第一滑口23反向式环绕开设有第二滑口24,第二滑口24与第一滑口23呈交叉设置,设置的转动块21滑动穿插于第一滑口23与第二滑口24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20上设置有限制件,限制件能够限制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20转动,即,只能够让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20沿伸缩槽22延伸方向滑动。因此,通过驱动转动块21进行转动,在限制件的限制作用下,转动块21通过第一滑口23与第二滑口24使得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20进行反向运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一伸缩条10与第二伸缩条11间距,从而实现适配不同手机的宽度进行夹持。
36.参照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限制件为限制柱25,其中,两块限制柱25安装于伸缩槽22底侧内壁处,在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20上皆开设有长条形滑孔26,长条形滑孔26的延伸方向与伸缩槽22延伸方向一致,长条形滑孔26可供限制柱25进行滑动穿插,从而有效限制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20发生转动。
37.进一步的,设置的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环3以及驱动环30,其中,转动环3套设于第一伸缩管2外,转动块21一体成型于转动环3内壁处,转动环3外壁处沿其延伸方向一体成型有限位条31,再将驱动环30环设于转动环3外,同时,在驱动环30内开设有插孔32,插孔32可供限位条31滑动穿插,以上,通过转动驱动环30能够在限位条31的限制作用下带动转动环3以及转动块21发生转动。因此,在移动电源本体1侧壁处开设有通口33,通口33与伸缩槽22相连通,设置的通口33可供驱动环30一部分穿出,便于用户转动驱动环30。
38.更进一步的,在驱动环30外壁处凸设有外螺纹,同时,在伸缩槽22内壁处凹设有内螺纹,设置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螺纹配合,使得在转动驱动环30时,能够使得驱动环30转动后停止能够立即固定驱动环30的转动,极大增加了第一伸缩管2以及第二伸缩管20伸缩后的稳定性。为了便于转动驱动环30,在驱动环30一侧一体成型有操作环34,操作环34穿出通口33部分与驱动环30穿出通口33部分一致,操作环34的外壁处凸设有防滑纹35,防滑纹35凸设的厚度等于外螺纹凸设的厚度,同时,防滑纹35的纹路走向与操作环34轴向一致。设置的防滑纹35有利于用户转动操作环34从而带动驱动环30转动,使得驱动环30发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环30发生转动也会使得驱动环30沿伸缩槽22延伸方向进行位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通口33长度等于转动块21位于第一滑口23与第二滑口24中的可滑动长度。
39.参照图1与图3,此外,在第一伸缩条10与第二伸缩条11上设置有调整组件,调整组件能够调节升降条12与移动电源本体1朝向夹持条一面之间距离,从而实现适配不同手机厚度进行夹持。
40.具体的,参照图1与图3,以第一伸缩条10为例,调整组件包括螺柱4、转动头40以及限制杆41,其中,设置的螺柱4端部转动连接于第一伸缩条10中部靠外侧的位置处,同时,在升降条12上竖直开设有螺孔,螺孔供螺柱4螺纹穿插,升降条12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孔42,通孔42与螺孔相连通,通孔42容纳螺柱4。进一步的,将转动头40安装于螺柱4顶部,升降条12背离移动电源本体1中部一侧面处开设穿口43,穿口43与通孔42相连通,穿口43供转动头40一部分穿出,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伸缩条10与升降条12相抵接时,转动头40顶端不超出升降条12顶面。此外,设置的限制杆41沿竖直方向安装在第一伸缩条10顶面处,同时,在升降条12上开设有插槽44,设置的插槽44供限制杆41滑动穿插,插槽44与限制杆41能够限制
升降条12沿竖直方向运动。在插槽44与限制杆41的限制作用下,从穿口43位置旋转转动头40,使得螺柱4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升降条12远离或者靠近第一伸缩条10处运动,有效实现调节升降条12与移动电源本体1朝向夹持条一面之间距离,实现适配不同手机厚度进行夹持。
41.此外,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移动电源本体1以及手机进行固定或者解除固定,在升降条12上设置有拆装组件,拆装组件能够调节抵接条13进行升降,从而使得抵接条13抵紧或者远离手机。
42.具体的,参照图4,拆装组件包括升降块5、滑块50、摇杆51以及弹簧52,其中,在升降条12顶部靠近移动电源本体1中部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安装槽5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安装槽53数量为两个,安装槽53供升降块5进行升降,升降块5与抵接条13底部进行固定连接,同时,摇杆51其中一端与安装槽53内壁转动连接,遥杆的另一端则与滑块5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块5开设有心形升降滑轨54,心形升降滑轨54供滑块50进行滑动穿插,心形升降滑轨54的宽度大于滑块50厚度,弹簧52一端与升降块5底部连接,弹簧52另一端与安装槽53底部内壁连接,弹簧52总是驱动升降块5朝向抵接条13处运动。
43.心形升降滑轨54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心形升降滑轨54分为左右两侧,并包括有外围壁以及内围壁,心形升降滑轨54顶部凹陷处的外围壁最低点位置相对于内围壁最低点位置偏向左侧,当滑块50位于心形升降滑轨54顶部凹陷处时,抵接条13与手机侧边顶面相抵接,若需要解除移动电源本体1与手机的固定,可通过按压抵接条13,使得滑块50与该位置的外围壁发生抵接,滑块50能够顺利被导向进入右侧并在弹簧52作用下抬升升降块5以及抵接条13。同时,心形升降滑轨54底部凹陷处的内围壁最低点位置相对于内围壁最低点位置偏向右侧,当滑块50位于心形升降滑轨54底部凹陷处时,抵接条13处于升到最高位置状态,若需要固定移动电源本体1与手机时,可将手机穿入两根抵接条13之间,并通过按压抵接条13,使得滑块50与该位置的内围壁发生抵接,滑块50能够顺利被导向进入左侧,同时,在人力的持续作用下让滑块50移到心形升降滑轨54顶部凹陷位置处,并松手在弹簧52的驱动下抵紧心形升降滑轨54顶部凹陷的内围壁处,从而实现将升降块5与抵接条13抵紧于手机侧边顶面处。
44.在本实施例中,抵接条13由靠近升降条12一侧朝向远离升降条12一侧向上倾斜,能够增加在移动电源本体1与手机固定后发生被按压的可能,有利于实现解除移动电源本体1与手机之间的固定。
45.此外,参照图1,抵接条13朝向移动电源本体1一侧设置有弹性防滑垫6,不仅能够增加与手机接触的摩擦力,提高手机与移动电源本体1之间固定的稳固性,还能够给予抵接条13与手机之间存在被按压的空间,使得抵接条13抵接于手机上时,能够进行按压来解除对手机的固定。
46.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设置的抵接条13夹持手机侧边顶面处,从而增强移动电源本体1与手机之间的固定,设置的第一伸缩条10与第二伸缩条11能够通过调节组件来适配不同手机的宽度进行夹持,设置的升降杆能够通过调整组件来适配不同手机的厚度进行夹持。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