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66732发布日期:2022-06-02 04:3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可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再加上许多电子设备的屏幕采用高刷新率、高触控率,其功耗越来越大。另外,由于电子设备的便捷性、多功能性,其使用频率也不断提高。因此,电子设备的充电频率也会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充电问题。人们对于充电的安全性、可持续性,以及充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3.目前,许多电子设备基于内设的锂电池来供电,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锂电池的充电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预充电阶段、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在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一般基于固定电流进行充电。这也就意味着,预充电阶段时的充电速度比较固定,电子设备无法调整充电速度。另外,预充电阶段时的电池电压较低,而一部分充电器可配置的预充电阶段时的充电电流较大,可能造成电子设备内部电池损坏。
4.因此,如何在尽量不损坏电子设备内部电池的情况下提升充电速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可理解,该充电方法可应用于电子设备。根据该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可以在预充电阶段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并基于该检测所得的电池电压,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充电电流达到目标充电电流。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首次充电时较大的突变电流对电池材料的冲击损害,延长电池寿命,同时,还可以实现预充电阶段电流动态配置,从而实现预充电阶段中的不同电池电压下的最佳充电电流,提升了充电速度。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该充电方法可以应用于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电流控制模块的电子设备。该充电方法可以包括:在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基于检测所得的实时电池电压,电子设备可以调整至少一个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电流控制模块用于在预充电阶段控制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大小,且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时对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分流值不同。
7.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在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电量计模块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得到实时电池电压,并基于该实时电池电压,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由于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时的电流分流值不同,电子设备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之后,充电电流也会相应改变,即实现了对充电电流的调节。通过该方法,电子设备中的充电电流可以达到目标充电电流。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首次充电时较大的突变电流对电池材料的冲击损害,延长电池寿命,同时,还可以实现预充电阶段电流动态配置,从而实现预充电阶段中的不同电池电压下的最佳充电电流,提升了充电速度。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实时检测电池电压指的是电子设备每隔时间
t1检测一次电池电压。可理解,t1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技术标准及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例如,t1为1毫秒。可理解,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电量计模块来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关于电量计模块的描述可以参考下文,在此不作说明。
9.可理解,目标充电电流为实时电池电压所对应的参考充电电流。
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预充电阶段,实时检测电池电压之前,该充电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其中,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电池电压所对应的参考充电电流。电流控制模块的电流分流值为电流控制模块所在支路的电流。电子设备基于检测的电池电压,调整至少一个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根据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充电电流,以及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得到实时充电电流;电子设备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实时充电电流与目标充电电流之间的差值。
11.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所包括的电池电压和相应的参考充电电流满足技术标准。并且,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中的参考充电电流均在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内,电子设备基于该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充电时不会对电池造成冲击损害。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充电电流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这种方式实现了预充电阶段充电电流的动态配置,提升了充电速度。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实时检测充电电流指的是电子设备每隔时间t2检测一次充电电流。可理解,t2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技术标准及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例如,t2为1毫秒。可理解,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电量计模块来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关于电量计模块的描述可以参考下文,在此不作说明。
13.可理解,上述电流分流值指的是对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分流值,也可以理解为对充电设备电流的分流值。关于充电电流和充电设备电流的描述可参考下文,在此不作说明。
1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确定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在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根据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调整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并确定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所对应的l个预充电时间;电子设备根据l个预充电时间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其中,预设电压电流关系包括n个预设充电电流和n个预设电池电压范围的对应关系。 n个预设充电电流在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内。n个预设电池电压范围中的电压极大值不超过门限电压。预充电时间是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所需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为l个预充电时间中的最短的预充电时间所对应的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
15.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在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中选择预充电时间最少的一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作为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上述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所包括的预设充电电流均在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内,而预充电阶段时的充电电流处于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内时,电子设备的内部电池不会因电流突变较大而损害。因此,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充电,可以避免首次充电时较大的突变电流对电池材料的冲击损害,
延长电池寿命。另外,由于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所对应的预充电时间在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中是最短的,所以电子设备基于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进行预充电时可以实现不同电池电压下的最佳充电电流,提升了充电速度。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l=m。关于m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下文,在此不作说明。
1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类控制模块或第二类控制模块。第一类控制模块与电子设备的电池并联,第二类控制模块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串联。在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第二类控制模块的情况下,该多个第二类控制模块并联后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串联。
18.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电流控制模块可以包括若干分流电路,该若干分流电路可以并联后与电子设备串联,进而实现对充电电流的分流,使得充电速度得以提升。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控制模块可以为第一类分流模块。第二类控制模块可以为第二类分流模块。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类分流模块和第二类分流模块均为第一类控制模块。
2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来确定第一集合;在第一集合中存在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将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集合中不存在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一集合中查找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根据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第一集合包括电流控制模块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其他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之后,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变化量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第一集合中最接近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
22.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在第一集合中查找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最接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基于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来调整相应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通过这种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尽可能使得充电电流达到目标充电电流,即电子设备可以在预充电阶段的不同电池电压下都能够以最佳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提升了充电速度。
23.可理解,第一电流分流值为d2。关于d2的描述可参考下文,在此不作说明。
2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将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或者,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且,在所述第一集合中存在所述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和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而在第一集合中不存在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从第一集合中查找第三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根据第三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之后,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
变化量等于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与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差值。第三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第一集合中最接近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
25.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最接近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开始查找,直至找到若干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根据该若干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来调整相应若干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该若干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之和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通过这种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尽可能使得充电电流达到目标充电电流,即电子设备可以在预充电阶段的不同电池电压下都能够以最佳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提升了充电速度。
26.可理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变化量指的是变化前的充电电流与变化后的充电电流的差值。
27.可理解,第二电流分流值为d3,第三电流分流值为d4。关于d3和d4的描述可参考下文,在此不作说明。
2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来确定第一集合;电子设备从第一集合中查找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以及从该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并且,根据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第一集合包括电流控制模块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其他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第一变化量组合集包括第一集合中总和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
29.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查找第一变化量组合集,并基于该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来调整相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而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所包括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总和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可理解,通过这种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尽可能使得充电电流达到目标充电电流,即电子设备可以在预充电阶段的不同电池电压下都能够以最佳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提升了充电速度。
3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最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
31.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数量最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来调整这些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切换时间,从而节省充电时间,提升了充电速度。
3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从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按照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由少到多来对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进行排序,并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其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排序序号以及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满足预设条件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预设条件包括:排序序号小于预设阈值,以及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中的第一类分流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非是关闭状态,或者,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仅包括第二类分流模块。第一类分流模块为电子设备中本来就含有的用来支持实现充电以外的其他功能的模块。第
二类分流模块为专门为充电所设置的分流电路。
33.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仅包括第二类分流模块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或者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中的第一类分流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非是关闭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来调整相应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同时,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数量较少。这种方式考虑到了用户习惯以及权限问题,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不会自行将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类分流模块切换至低功耗/正常工作状态,保护到了用户隐私和权限。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节省切换时间,从而节省充电时间,提升了充电速度。
3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可以用于:在预充电阶段,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基于检测所得的实时电池电压,调整至少一个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电流控制模块用于在预充电阶段控制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大小,且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时对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分流值不同。
35.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在用于在预充电阶段,实时检测电池电压之前,还可以用于: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其中,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电池电压所对应的参考充电电流。电流控制模块的电流分流值为电流控制模块所在支路的电流。处理器,在用于基于检测的电池电压,调整至少一个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时,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充电电流,以及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得到实时充电电流;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实时充电电流与目标充电电流之间的差值。
36.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在用于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时,具体可以用于:确定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在预充电阶段,根据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调整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并确定l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所对应的l个预充电时间;根据l个预充电时间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其中,预设电压电流关系包括n个预设充电电流和n个预设电池电压范围的对应关系。 n个预设充电电流在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内。n个预设电池电压范围中的电压极大值不超过门限电压。预充电时间是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所需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为l个预充电时间中的最短的预充电时间所对应的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
37.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类控制模块或第二类控制模块。第一类控制模块与电子设备的电池并联,第二类控制模块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串联。在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第二类控制模块的情况下,该多个第二类控制模块并联后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串联。
38.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在用于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时,具体可以用于: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来确定第一集合;在第一集合中存在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将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集合中不存在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在第一集合中查找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根据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
态。其中,第一集合包括电流控制模块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其他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之后,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变化量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第一集合中最接近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
39.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在用于根据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时,具体可以用于:将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或者,确定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且,在所述第一集合中存在所述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和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而在第一集合中不存在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情况下,从第一集合中查找第三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根据第三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之后,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变化量等于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与第一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差值。第三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第一集合中最接近第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
40.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在用于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时,具体可以用于: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来确定第一集合;从第一集合中查找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以及从该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并且,根据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第一集合包括电流控制模块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其他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第一变化量组合集包括第一集合中总和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
41.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最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
42.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在用于从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时,具体可以用于:按照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由少到多来对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进行排序,并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其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排序序号以及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满足预设条件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预设条件包括:排序序号小于预设阈值,以及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中的第一类分流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非是关闭状态,或者,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仅包括第二类分流模块。第一类分流模块为电子设备中本来就含有的用来支持实现充电以外的其他功能的模块。第二类分流模块为专门为充电所设置的分流电路。
4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4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45.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
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46.可理解,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四方面提供的芯片,以及第五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时的电压电流曲线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场景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原理图;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原理图;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原理图;图5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电路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分流电路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流程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流程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时的电压电流曲线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49.应当理解,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0.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51.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可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其功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便捷性、易操作性以及功能多样,其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频率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充电的安全性、可持续性,以及充电
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52.锂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在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电子设备中得到普遍应用。也就是说,许多电子设备基于内部的锂电池来供电。电子设备的充电过程可以理解为对电子设备内部的锂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
53.如图1所示,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预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在预充电阶段,由于电池电压较低(电池电压低于v0),以较小的电流i0对电池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电压缓慢上升至v0。由于预充电阶段时的电流i0较小,可以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即避免较低电压时直接使用大电流充电造成电池损坏。一旦电池电压达到v0,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在恒流充电阶段,以较大恒定电流i1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电池电压上升较快。在电池电压上升至上限电压v1后,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在恒压充电阶段,电池电压基本维持在v1,而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充电速度变慢,这一阶段主要是保证电池充满。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v0介于2伏特(v)和3v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i0的范围为0.05c~0.1c。其中,c表示电池容量,单位为安时(ah)或毫安时(mah),它是放电电流(单位为安培a或毫安ma)和放电时间(单位为小时h)的乘积。例如,在电池容量为500mah的情况下,0.1c表示50ma充电电流。
55.可理解,在预充电阶段,电池的充电电流比较固定且较小,这也就意味着,预充电阶段时的充电速度固定且较慢,无法调整。另外,一些厂商生产的充电器可配置的预充电阶段的充电电流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刚开始充电时电池中会出现较大突变电流,极有可能损害电池材料。
5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根据该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可以提前设置预充电阶段时的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并提前统计电子设备中的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的电流分流值。电子设备还可以在预充电阶段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并基于该电池电压以及提前设置的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实时充电电流达到目标充电电流。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首次充电时较大的突变电流对电池材料的冲击损害,延长电池寿命,同时,还可以实现预充电阶段电流动态配置,从而实现不同电池电压下的最佳预充电流,提升了充电速度。
57.首先介绍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场景。
58.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场景的示意图。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中会产生由充电设备触发输入的电流(例如,由充电设备直接传递到电子设备的电流,或者,基于电磁感应等原理产生的电流)。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电流传输至内部的电池(如上文所述的锂电池),从而对该电池进行充电。
59.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中将由充电设备触发输入的电流(无论是直接从充电设备传递至电子设备的电流,还是基于电磁感应在电子设备中产生的电流)记为充电设备电流,而将传输至电子设备的内部电池的电流记为充电电流。可理解,充电设备电流与充电电流的具体数值并不一定相同。
60.如图2所示的充电场景,在通过充电设备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电子设备可以在预充电阶段基于提前设置的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来调整内设分流模式的工作状态,从而改变实际的充电电流,进而提升预充电阶段时的充电速度。上述预充电阶段时的调整过程下文会详细描述,在此不展开说明。
61.可理解,充电设备可以包括有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器。其中,有线充电器可以接通电源,并从电源输送电流至电子设备。而无线充电器可以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将能量传递至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将接收的能量转化成电流。当然,无线充电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能量传递至电子设备,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基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1)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2)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3)无线电波式无线充电。
6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提及的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充电设备来对其内部电池(如上文所述的锂电池)进行充电。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本技术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63.下面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
64.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可理解,该充电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s301:电子设备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其中,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电池电压所对应的参考充电电流。
65.具体地,电子设备在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内确定n个预设充电电流,确定该n个预设充电电流分别对应的n个预设电池电压范围。其中,,且k为正整数。相同的,,且k1为正整数,,且k2为正整数。电子设备可以从电池容量百分比为0时开始进行充电,直至电池容量百分比达到100%。在该充电过程中的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并基于预设充电电流和预设电池电压范围的对应关系(即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来调整实时充电电流。可理解,电子设备可以改变预设充电电流和预设电池电压范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预设充电电流和预设电池电压范围的不同对应关系来重复执行上述充电过程(即电子设备从0电量开始对电池充电直至充满)。即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多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来进行上述充电过程。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在上述每一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所需的时间(即预充电时间)。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所需时间最短的充电过程所采取的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并将该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作为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即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为: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所需时间最短的充电过程所采取的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
66.可理解,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电池电压所对应的参考充电电流。也就是说,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处于预充电阶段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来调整不同电池电压下的充电电流,即将不同电池电压下的实时充电电流调整为对应的参考充电电流。
67.可理解,电子设备在基于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所包括的充电电流进行预充电时,不会对电池造成冲击损害。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预充电电流范围为0.05c~0.1c。也就是说,。
68.可理解,本技术对n个预设电池电压范围中的各个范围所包括的端点不作限制。也就是说,预设电池电压范围可以包括端点和/或。具体地,n个预设电
池电压范围中的各个范围可以为开区间,可以为闭区间,可以为前开后闭区间,还可以为前闭后开区间。还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电池电压范围所包括的电池电压不大于门限电压。也就是说,小于等于门限电压。即该n个预设电池电压范围中的电压极大值不大于门限电压。
69.根据前文,在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前,充电阶段为预充电阶段,而电子设备的电池电压上升至门限电压后,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可理解,门限电压为预充电阶段和恒流充电阶段的分界点。门限电压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上文所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限电压的范围为:2v~3v。
70.可理解,电子设备调整实时充电电流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电池电压以获取实时电池电压,确定该实时电池电压所落入的预设电池电压范围,并将实时充电电流调整为该预设电池电压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充电电流。其中,实时充电电流为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充电电流。实时电池电压为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实际的电池电压。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改变预设充电电流和预设电池电压范围的对应关系(即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指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改变的具体值和/或所对应的。可理解,电子设备改变所对应的具体可以包括:改变的具体值和/或的具体值。
72.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确定m种预设充电电流和预设电池电压范围的对应关系,并在m次充电过程(即电子设备从0电量开始对电池充电直至充满)中的预充电阶段,基于该m种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来调整实时充电电流,并获取该m次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所花费的时间。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并且确定所对应的充电过程所采取的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电子设备可以将该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确定为预充电阶段时的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其中,m为正整数,而s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7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一定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上述充电过程,确定不同温度下的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达到门限电压所花费的时间(即预充电时间),并综合该不同温度下的预充电时间来确定基于该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进行充电的预充电时间。
74.例如,在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一定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多种环境温度下的预充电时间,并将该多种环境温度下预充电时间的平均值确定为基于该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进行充电时需花费的预充电时间。可理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的环境温度的范围为0摄氏度(℃)-30℃。
75.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在0℃-30℃的温度范围内均匀选取温度值:0℃、5℃、10℃、15℃、20℃、25℃、30℃。在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一定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分别在环境温度为0℃、5℃、10℃、15℃、20℃、25℃和30℃的条件下进行充电,并确定在上述7种环境温度下的预充电时间。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7种环境温度下的预充电时间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基于该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进行充电时需花费的预充电时间。
7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多种充电环境下的电压电流参考对
应关系。例如,电子设备可以确定低温、常温、高温充电环境下的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并在实际充电过程中根据实际充电环境来选取相应的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其中,低温可以指0℃以下的充电环境,常温可以指0℃~45℃的充电环境,高温可以指45℃以上的充电环境。
7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和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可以表现为电压电流曲线,还可以表现为数组。可理解,电压电流曲线指的是纵坐标为电压和电流、横坐标为时间的曲线。当然,预设电压电流对应关系和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78.s302:电子设备确定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
79.可理解,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将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写入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也可以直接从已有数据中查找并读取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万用表检测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
80.可理解,电子设备可以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电流控制模块。
8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控制模块可以为电子设备中本来就含有的用来支持电子设备实现充电以外的其他功能的模块。例如,蓝牙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块、健康监测模块等。其中,健康监测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心电描记(electrocardiography,ecg或者ekg)模块、光电容积描记(photo plethysmography,ppg)模块。
82.需要说明的是,电流控制模块可以为集成电路模块,还可以是芯片,本技术对其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
83.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充电管理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电池。电子设备中的充电管理模块可以接收充电设备的充电输入,并将产生的充电设备电流传输给电流控制模块和电池。可理解,电流控制模块与电池并联,起到对充电设备电流进行分流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充电电流的大小的控制。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蓝牙模块、gps模块和健康监测模块等电流控制模块,充电管理模块可以将充电设备电流的一部分传输至电流控制模块(即蓝牙模块、gps模块和健康监测模块等)中未处于关闭状态的模块,而将充电设备电流的另一部分传输至电池。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中传输至电池的充电电流并不一定是充电管理模块接收的充电设备电流。可理解,关于充电设备电流的描述可参考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8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控制模块还可以为专门为充电所设置的分流电路。可理解,分流电路可以包括电阻、可调电阻、电容、电感等,还可以包括机电元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等。可理解,分流电路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电子元件组成。例如,分流电路可以由简单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分流电路还可以包括开关。分流电路所包括的开关用于控制该分流电路的通断。
85.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中将电子设备中本来就含有的用来支持电子设备实现充电以外的其他功能的电流控制模块记为第一类分流模块,而将电子设备中专门为充电所设置的分流电路记为第二类分流模块。
86.可理解,电子设备可以既包括第一类分流模块,又包括第二类分流模块。
87.示例性的,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充电管理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电池。其中,电流控制模块分为第一类分流模块和第二类分流模块。
88.具体地,如图5a所示,第一类分流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相连,第二类分流模块与电池并联,电池一端与充电管理模块相连,另一端接地,类似的,第二类分流模块的一端与充电管理模块相连,另一端接地。第二类分流模块所在的并联支路上还存在开关1。电子设备基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若开关1处于断开状态,充电管理模块可以将产生的充电设备电流传输至第一类分流模块和电池,若开关1处于闭合状态,充电管理模块可以将产生的充电设备电流传输至第一类分流模块、第二类分流模块和电池。其中,第二类分流模块可以为包括可调电阻的分流电路。可理解,该可调电阻可实现多个阻值的调节。也就是说,第二类分流模块可以基于该可调电阻实现多个电流分流值,从而提升对充电电流的控制精度。
89.具体地,如图5b所示,第一类分流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相连,而第二类分流模块分别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池相连。即电池与第二类分流模块串联。电流控制模块还包括开关2。电子设备基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若开关2处于断开状态,充电管理模块可以将产生的充电设备电流传输至第一类分流模块和第二类分流模块。一部分充电设备电流传输至第二类分流模块之后再传输至电池。可理解,该传输至电池的电流即为充电电流。电子设备基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若开关2处于闭合状态,第二类分流模块短路,充电管理模块将产生的充电设备电流传输至第一类分流模块和电池。
90.具体地,如图5c所示,充电管理模块分别与第一类分流模块、第二类分流模块和电池相连。第一类分流模块、第二类分流模块和电池并联。电子设备基于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管理模块可以将产生的充电设备电流传输至第一类分流模块、第二类分流模块和电池。
91.可理解,第一类分流模块可以包括蓝牙模块、gps模块和健康监测模块等。第二类分流模块可以包括分流电路1、分流电路2和分流电路3等专门为充电所设置的分流电路。
92.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分流电路可以包括开关和电子元件。其中,该开关用于控制该分流电路的通断,电子元件起到分流的作用。具体的,如图7所示,分流电路可以包括开关和电阻。该电阻的阻值决定该分流电路可分流值的大小。
93.需要说明的是,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关闭状态、正常工作状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还可以包括低功耗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电流控制模块的情况下,不同电流控制模块可处于的工作状态可能并不相同。例如,电子设备中的分流电路1可处于:关闭状态或正常工作状态,而电子设备中的蓝牙模块可处于:关闭状态,或者低功耗工作状态,又或者正常工作状态。
94.可理解,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电流控制模块的数据采样频率可能不同。例如,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低功耗工作状态时,其数据采样频率在第一范围内。而电流控制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其数据采样频率在第二范围内。其中,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可以根据技术标准和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95.示例性的,gps模块在低功耗工作状态下的数据采样频率为2次/分钟,而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数据采样频率为20次/秒。
96.可理解,在电流控制模块为包括开关的分流电路的情况下,若该分流电路所包括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则该分流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若该分流电路所包括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则该分流电路的工作状态为正常工作状态。
9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充电过程中的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可以改变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并利用万用表测得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
9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充电过程中的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可以利用电流表检测充电电流,并根据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工作状态时的充电电流的变化量来确定该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
9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流控制模块,电子设备可以只开启一个电流控制模块(其他电流控制模块处于关闭状态),并利用万用表测得该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
100.可理解,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101.示例性的,表1包括电子设备中的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如表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电流控制模块可以包括:蓝牙模块、gps模块、ppg模块、ecg模块和分流电路等。这些模块在关闭状态时的电流分流值均为0。其中,蓝牙模块、gps模块、ppg模块和ecg模块等模块可处于的工作状态包括:关闭状态、低功耗工作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具体地,蓝牙模块处于低功耗工作状态时的电流分流值为5 ma,而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分流值为15 ma;gps模块处于低功耗工作状态时的电流分流值为8 ma,而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分流值为20 ma;ppg模块处于低功耗工作状态时的电流分流值为1 ma,而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分流值为5 ma;ecg模块处于低功耗工作状态时的电流分流值为1 ma,而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分流值为6 ma。由表1可得,分流电路可处于的工作状态包括:关闭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表1中所给出的分流电路可以实现的电流分流值为1 ma~10 ma。可理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流电路可以包括若干分流支路。例如,分流电路可以包括分流电路1、分流电路2和分流电路3等分流支路。其中,分流电路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分流值为1 ma,分流电路2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分流值为2 ma,分流电路3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分流值为3 ma。
102.表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
103.示例性的,表2表示的是电子设备中的电流控制模块在切换工作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基于表1所示的电流分流值)。表2中,关闭状态——低功耗工作状态指的是:电
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切换至低功耗工作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关闭状态——正常工作状态指的是: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正常工作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低功耗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指的是: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由低功耗工作状态切换至正常工作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相应的,低功耗工作状态——关闭状态指的是: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由低功耗工作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正常工作状态——关闭状态指的是: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由正常工作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正常工作状态——低功耗工作状态指的是: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由正常工作状态切换至低功耗工作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以蓝牙模块为例,由表2可知:(1)在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切换为低功耗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蓝牙模块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5 ma;(2)在工作状态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蓝牙模块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15 ma;(3)在工作状态由低功耗工作状态切换为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蓝牙模块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10 ma;(4)在工作状态由低功耗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蓝牙模块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5 ma;(5)在工作状态由正常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蓝牙模块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15 ma;(6)在工作状态由正常工作状态切换为低功耗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蓝牙模块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10 ma。
104.表2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确定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之后,可以存储该电流分流值,以便后续调用。当然,电子设备也可以将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工作状态后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存储下来,以便后续调用。
105.s303:在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实时检测电池电压,根据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并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以使得实时充电电流达到目标充电电流。
106.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充电设备来进行充电。在预充电阶段,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电量计模块实时检测电池电压,并基于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将实时电池电压所对应的参考充电电流确定为目标充电电流。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电量计模块实时检测充电电流,并确定实时充电电流与目标充电电流之间的差值,该差值即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根据上文,电流控制模块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时对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的分流值(即电流分流值)不同。即电子设
备可以通过调整至少一个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来使得实时充电电流的变化量达到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即使得实时充电电流达到目标充电电流。可理解,实时充电电流的变化量指的是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调整前的实时充电电流与调整后的实时充电电流的差值。
107.下面介绍电子设备基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方式。
108.(1)方式一: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来确定第一集合。可理解,第一集合包括电流控制模块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其他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第一集合中是否存在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将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记为d1。
109.若第一集合中存在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即d1),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即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即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可理解,本技术中,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对应的切换后的工作状态指的是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工作状态之后的工作状态。若第一集合中不存在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查找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最接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将该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最接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记为d2。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2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2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
1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合可以包括多个电流控制模块从当前工作状态切换至其他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若第一集合中不存在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与d2的差值,然后再确定第一集合中是否存在与该差值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将与该差值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记为d3。若第一集合中存在与该差值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即d3),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3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3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若第一集合中不存在d3,电子设备可以继续确定与该差值最接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将其记为d4,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4对应的切换后的工作状态,以及d4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d4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
111.类似的,若第一集合中不存在d3,电子设备还可以确定d3与d4的差值,并确定第一集合中是否存在与该差值相同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后续过程可以参考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112.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按照类似于上述过程的方式不断从第一集合中查找电流分流值,使得最终查找所得的所有电流分流值之和与目标电流分流值一致。
113.(2)方式二: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
作状态来确定第一集合。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查找总和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中将第一集合中包括所有总和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的集合记为第一变化量组合集。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并根据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组合所对应的工作状态来对相应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所包括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这些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这些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这些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
1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对应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最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对应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最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确定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并根据该组合来调整相应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
115.例如,在第一变化量组合集包括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一致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即d1)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1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具体地,与方式一类似,若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存在d1,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即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
1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较少,并且,若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类分流模块,则其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中的第一类分流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不为关闭状态。
117.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按照对应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由少到多来对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进行排序,并确定排序序号以及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满足预设条件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其中,预设条件包括:1)排序序号靠前;2)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仅包括第二类分流模块,或者,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中的第一类分流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不为关闭状态。
118.可理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排序序号靠前指的是排序序号小于预设阈值。
119.(3)方式三:与方式一和方式二类似,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来确定第一集合。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集合中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和切换后的工作状态来确定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并在方式一和方式二的基础上结合优先级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
120.下面介绍结合优先级和方式一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方式。
121.电子设备在按照方式一从第一集合中查找d1、d2、d3和d4等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时,可以结合第一集合中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具体地,请参阅图8,若第一集合中存在d1,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1的优先级,在d1的优先级较高的情况下(即电子设备确定d1的优先级较高),电子设备调整d1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即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1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然而,若第一集合中不存在d1,或者第一集合中存在d1但是d1
的优先级并非较高,电子设备继续从第一集合中查找d2,在d2的优先级较高的情况下(即电子设备确定d2的优先级较高),电子设备可以调整d2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即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2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2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若d2的优先级并非较高,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继续查找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比较接近且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并对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具体可参考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1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与电流分流值变化量x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则电流分流值变化量x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比较接近。
1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x为除d2外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最接近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则电流分流值变化量x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比较接近。
1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调整d2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之后,还可以确定第一集合中是否存在d3。若第一集合中存在d3,在d3的优先级较高的情况下(即电子设备确定d3的优先级较高),电子设备可以调整d3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即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3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3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然而,若第一集合中并不存在d3,或者第一集合中存在d3但是d3的优先级并非较高,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查找d4。若电子设备确定d4的优先级较高,则电子设备可以调整d4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即电子设备可以确定d4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以及d4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将该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切换至该工作状态。若d4的优先级并非较高,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继续查找与d3比较接近且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
1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优先级较高指的是优先级顺序排在前e位。例如,e=2,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总共有a、b和c,其中,优先级顺序为a》b》c,即优先级a高于优先级b,而优先级b高于优先级c,则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a和b时,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较高。
1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优先级较高指的是优先级顺序排在前f%。
12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合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指的是优先级高于第一集合中g%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例如,第一集合包括15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其中3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a,剩余12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中有5个优先级为b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和7个优先级为c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如上文所述,优先级顺序为a》b》c。若g=50,第一集合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高于第一集合中一半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则第一集合中优先级为a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为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
1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合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指的是其优先级高于第一集合中h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
129.当然,优先级较高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上述仅为本技术提供的示例,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130.下面介绍结合优先级和方式二来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具体方式。
131.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查找总和等于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即第一变化量组合集。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中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从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确定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并根据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组合所对应的工作状态来对相应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
1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为第一变化量组合集中对应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较少且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
1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包括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均较高。可理解,关于优先级较高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描述可以参考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1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所包括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来确定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的优先级。
135.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将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用数字表示,数字越小表明优先级越高,然后可以确定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所包括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所对应的数字之和,并根据该数字之和来表示相应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规则也是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136.示例性的,根据上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总共有a、b和c,其中,优先级顺序为a》b》c,优先级a所对应的数字为1,优先级b所对应的数字为2,优先级c所对应的数字为3。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1所包括的3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分别为a、c、c,则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1所对应的优先级数字为1+3+3=7。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2所包括的2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分别为b和c,则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2所对应的优先级数字为2+3=5。
137.需要说明的是,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的优先级相同,但其所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不一致(即该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所包括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数量不一致),电子设备可以优先选择对应的电流控制模块的数量较多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作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
138.示例性的,第一变化量组合集包括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3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4。其中,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3所对应的3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分别为a、a、a,则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3所对应的优先级数字为1+1+1=3。而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4所包括的1个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c,则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4所对应的优先级数字为3。可理解,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3与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z4的优先级一致。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流分流值变化量z3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组合。
139.请参阅表3,表3示例性给出了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及其对应的优先级。
140.可理解,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大于0时,目标充电电流小于实时充电电流。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需要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得电流控制模块承担更多的分流任务。如表3所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大于0时,第一类分流模块从低功耗工作状态(当前的工作状态)切换至正常工作状态(需切换的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a,第一类分流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低功耗/正常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c,第二类分流模块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正常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
为b。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小于0时,目标充电电流大于实时充电电流。其中,优先级顺序为a》b》c。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需要调整电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得电流控制模块承担更少的分流任务。如表3所示,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小于0时,第一类分流模块从正常工作状态切换至低功耗工作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b,第一类分流模块从低功耗/正常工作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c,第二类分流模块从正常工作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的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为a。其中,优先级顺序为a》b》c。即优先级a高于优先级b,而优先级b高于优先级c。
141.表3可理解,表3仅为电流分流值变化量的优先级划分的一种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还可以包括其他对电流分流值变化量进行划分的方式。
1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遍历电流控制模块,且基于电流控制模块的当前工作状态给其设置工作模式标志位。例如,在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大于0,且电流控制模块1的工作模式标志位为关闭/低功耗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将该电流控制模块1的工作状态切换至正常工作状态,并相应更改电流控制模块1的工作模式标志位。而在目标电流分流值变化量大于0,且电流控制模块1的工作模式标志位为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继续查找下一个电流控制模块。
14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底层软件可以监测充电状态,并在预充电阶段确定需要调整工作状态的电流控制模块,再向该电流控制模块发送切换指令。其中,电子设备中的底层软件可以位于软件架构的驱动层。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电流控制模块切换工作状态。可理解,电子设备中的底层软件可以基于集成电路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等向电流控制模块发送切换指令。
144.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设备中已存在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和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的情况下(例如,技术人员已将电压电流参考对应关系和电流控制模块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分流值输入至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可以不执行步骤s301和步骤s302,而仅执行步骤s303。
145.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时的电压电流曲线图。如图10
所示,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充电方法,使得预充电阶段时的充电电流由低到高呈阶梯上升,不仅避免了首次充电时较大的突变电流对电池材料的损害,延长了电池寿命,而且实现了预充电阶段对充电电流的动态配置,使得不同电池电压下达到最佳充电电流,提升了充电速度。
146.下面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装置。
14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148.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149.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150.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151.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152.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处理器110执行所述充电方法。
153.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54.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155.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电子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 led,micro 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166.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获取功能。
167.isp 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或视频。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168.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或视频信号。isp将数字图像或视频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或视频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或视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169.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或视频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170.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171.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172.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173.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视频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
174.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175.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
176.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177.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178.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子设备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
179.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180.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为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可理解,图11所示的传感器模块180仅为一种示例性的划分方式,还可能有其他划分方式,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181.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电子设备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
182.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电子设备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
183.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184.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
185.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186.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电子设备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187.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子设备附近没有物体。
188.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
189.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获取指纹。
190.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
191.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192.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
193.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194.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195.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196.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电子设备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中,不能和电子设备分离。
19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