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6304发布日期:2022-12-16 20:3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2.例如在汽车中,为了从电池向车载装置供应电力而使用线束。专利文献1公开的线束除了电线之外,还具备收纳该电线的保护器。保护器为了利用车身面板等固定构件将电线布设于期望的路径,而设置于电线的长度方向的预定部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19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专利文献1公开的线束具有收纳两条电线的保护器。该保护器具有相互能连结的分割体,在各分割体固定一条电线。该保护器设置于电线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得到期望的布设路径。
5.近年来,汽车的小型化进展,线束的布设空间变窄,因此,有时电线的位置被限制。例如,有时需要在某个区域中使多条电线排列的方向与此前的区域不同。另外,为了利用保护器进行多条电线的位置限制,并且在与该进行位置限制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得到余长,有时需要使那些电线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当这样使布设空间变窄时,则需要有效地利用该空间。
6.因此,在本公开中,以提供布设空间的利用效率优良的线束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7.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线束,具备第一电线、第二电线、以及将所述第一电线及所述第二电线收纳的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具有:第一分离部,在内部具有将所述第一电线的一部分收纳的第一独立空间;第二分离部,在内部具有将所述第二电线的一部分收纳并且与所述第一独立空间分开的第二独立空间,且与所述第一分离部在与线束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合流部,与所述第一分离部及所述第二分离部在线束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并且在内部具有将所述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总括地收纳的共用空间。发明效果
8.根据本公开,能得到布设空间的利用效率优良的线束。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ii-ii向视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iii-iii向视的剖视图。图4是保护器及第二外装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第一分割体侧观看保护器的图。图6是示出保护器及其周围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在第二分离部安装有第二外装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从第二分离部卸下第二外装构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8的ix-ix向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以下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1)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具备第一电线、第二电线、以及将所述第一电线及所述第二电线收纳的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具有:第一分离部,在内部具有将所述第一电线的一部分收纳的第一独立空间;第二分离部,在内部具有将所述第二电线的一部分收纳并且与所述第一独立空间分开的第二独立空间,且与所述第一分离部在与线束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合流部,与所述第一分离部及所述第二分离部在线束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并且在内部具有将所述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总括地收纳的共用空间。
1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即使布设空间狭窄,但通过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排列设置,也能够配合该布设空间来设置线束。而且,因为在合流部总括地收纳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和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所以能够使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和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例如能够将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排列的方向在合流部变更。通过以上,能够得到布设空间的利用效率优良的线束。
12.(2)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线束进一步具备第二外装构件,所述第二外装构件将所述第二电线包围,并且沿着所述第二独立空间设置,所述第二外装构件定位于所述第二分离部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合流部侧设置成能自由移位。根据该构成,将第二电线包围的第二外装构件在第二分离部被定位,但是在合流部侧不被定位。因此,在合流部侧使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变得容易。
13.(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保护器具有在与线束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合体的第一分割体、第二分割体以及第三分割体,所述第一独立空间是被所述第一分割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分割体包围而构成的空间,所述第二独立空间是被所述第二分割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分割体包围而构成的空间,所述共用空间是被所述第一分割体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分割体的第二部分包围而构成的空间。根据该构成,在第一分离部及第二分离部,第三分割体成为隔壁,第一独立空间和第二独立空间被分隔。在合流部,第三分割体被省略,得到将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和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总括地收纳的一个共用空间。
14.(4)另外,在所述(3)的线束中,优选的是,在将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排列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割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将所述第一电
线的另一部分及所述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覆盖的第一壁、和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覆盖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分割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将所述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及所述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方覆盖的第二壁、和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覆盖的一对第二侧壁,被所述第一壁、所述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壁以及所述一对第二侧壁包围的区域是所述共用空间。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一分割体的第二部分和第二分割体的第二部分组合,从而得到合流部。
15.(5)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合流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分离部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使所述共用空间扩大的扩大形状。根据该构成,在保护器的范围内,容易将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排列的方向在合流部变更为与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在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使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在上下方向排列,而在合流部在左右方向排列变得容易。
16.(6)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合流部不束缚所述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及所述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在线束长度方向开口。根据该构成,在合流部侧使第一电线的另一部分及第二电线的另一部分分别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变得容易。
17.(7)另外,在所述(2)的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外装构件具有:筒状部,将所述第二电线包围;第一肋,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突出;以及第二肋,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突出,并且厚度尺寸比所述第一肋的厚度尺寸大,所述第二分离部具有:第一狭缝,具有能收纳所述第一肋但不能收纳所述第二肋的狭缝宽度;和第二狭缝,具有能收纳所述第二肋的狭缝宽度。根据该构成,即使要将第二外装构件相对于第二分离部关于长度方向错误地装反,也不能装配。也就是说,能够防止第二外装构件的误装配。
18.(8)另外,在所述(2)的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外装构件具有将所述第二电线包围的筒状部、和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突出的肋,所述第二分离部具有能收纳所述肋的狭缝,所述肋具有:第一外周面部;和第二外周面部,与所述第一外周面部连续地设置,轮廓形状与该第一外周面部的轮廓形状不同,所述狭缝具有:第一内周面部,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外周面部的轮廓形状相同;和第二内周面部,与所述第一内周面部连续地设置,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二外周面部的轮廓形状相同。根据该构成,即使要将第二外装构件相对于第二分离部关于长度方向错误地装反,也不能装配。也就是说,能够防止第二外装构件的误装配。
19.(9)另外,在所述(2)的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外装构件具有将所述第二电线包围的筒状部、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突出的肋、以及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二分离部具有能收纳所述肋的狭缝、和在所述肋收纳于所述狭缝的状态下使所述筒状部贯穿并且使所述突起部露出的终端壁。根据该构成,在肋收纳于狭缝的状态下,突起部露出,组装作业者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突起部。当第二外装部相对于第二分离部关于长度方向错误地装反时,则不可确认突起部。也就是说,能够防止第二外装构件的误装配。
20.(10)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保护器中的与所述合流部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二分离部具有的所述第二电线贯穿的第二终端壁和所述第一分离部具有的所述
第一电线贯穿的第一终端壁沿着线束长度方向设置于不同的位置。根据该构成,例如在第二终端壁沿着线束长度方向位于比第一终端壁靠合流部侧的情况下,在保护器中的合流部的相反侧,第二电线不被保护器束缚,能够使布设方向与第一电线不同。
21.(11)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线束进一步具备第二外装构件,所述第二外装构件将所述第二电线包围,并且沿着所述第二独立空间设置,所述第二外装构件在与所述合流部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一连接部,并在所述合流部侧的端部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将所述第二电线包围的第三外装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将所述第二电线包围的第四外装构件,所述第二分离部在与所述合流部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二外装构件的一部分嵌合。根据该构成,第二电线被第二外装构件、第三外装构件以及第四外装构件包围,得到针对第二电线的防水性能。另外,第二外装构件通过与第二分离部的端部(装配部)嵌合,从而抑制水向保护器内浸入。
22.(12)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线束在与所述合流部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具备第一外装构件,所述第一外装构件在所述保护器外将所述第一电线包围,并且定位于所述第一分离部,所述第一分离部在与所述合流部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外装构件的一部分嵌合。根据该构成,第一电线在保护器外被第一外装构件包围,得到针对第一电线的防水性能。另外,第一外装构件通过与第一分离部的端部(装配部)嵌合,从而抑制水向保护器内浸入。
2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此外,也可以将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组合。
24.〔关于线束〕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立体图。线束10能搭载于各种各样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搭载于汽车。线束10具备第一电线11、第二电线12、以及收纳这些第一电线11及第二电线12的保护器13。第一电线11及第二电线12分别为了将电池的电力向各车载装置供应而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线11是低电压用的电线,虽然未图示,但是连接第一电池(例如12伏特的电池)和第一车载装置。第二电线12是高电压用的电线,虽然未图示,但是连接第二电池(例如24伏特的电池)和第二车载装置。
25.图2是图1中的ii-ii向视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iii-iii向视的剖视图。第一电线11可以是一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条,其数量没有限制。第二电线12可以是一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条,其数量没有限制。
26.如图1所示,线束10进一步具备将第一电线11包围的筒状的第一外装构件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装构件14是树脂制的波纹管,具有可挠性。第一外装构件14的端部14a装配于保护器13的第一端部13a,第一外装构件14定位于保护器13。第一外装构件14延伸到保护器13的外侧进行装配。在保护器13的内侧露出第一电线11。
27.线束10进一步具备将第二电线12包围的筒状的第二外装构件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装构件15是橡胶制的橡皮套(接头橡皮套),具有可挠性。第二外装构件15的长度
方向的中途部15a装配于保护器13的第二端部13b,第二外装构件15定位于保护器13。第二外装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在图1中为右侧)设置于保护器13内,第二外装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在图1中为左侧)设置于保护器13外。在保护器13的内外,第二电线12被第二外装构件15包围。
28.在第二外装构件15中,与将第二电线12包围的后述的第三外装构件53或者第四外装构件54相比,与第二电线12之间形成的间隙大。也就是说,第二外装构件15的收纳第二电线12的空间宽广。因此,在第二外装构件15内,虽然未图示,但是设置有保护第二电线12的耐冲击构件。所述耐冲击构件由例如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的织物构成。
29.保护器13沿着第一电线11及第二电线1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在保护器13的范围内排列设置。将第一电线11及第二电线12的长度方向称为“线束长度方向”。保护器13沿着线束长度方向较长地构成。
30.保护器13在线束长度方向的一方侧(在图1中为右侧)具有合流部19。保护器13具有作为合流部19以外的部分的分离部。作为该分离部,保护器13具有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第一分离部17在内部具有将第一电线11的一部分11a收纳的第一独立空间17a。第二分离部18在内部具有第二独立空间18a,第二独立空间18a将被第二外装构件15包围的第二电线12的一部分12a收纳。如图2所示,第一独立空间17a和第二独立空间18a是分开的空间。与此相对,如图3所示,合流部19在内部具有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和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总括地收纳的一个共用空间19a。
31.如图1所示,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在与线束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设置。合流部19与第一分离部17及第二分离部18在线束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将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排列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此外,图1是从下方观看线束10的情况下的立体图。该线束10沿着车身面板46(参照图6)的下表面设置。如图6所示,在线束10设置于车身面板46的状态下,第一分离部17位于下方,第二分离部18位于上方。
32.如图2所示,在保护器13的第一分离部17及第二分离部18,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在上下方向排列设置。如图3所示,在保护器13的合流部19,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在与上下方向及线束长度方向双方正交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这样,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排列的方向在合流部19变更。
33.在第一分离部17及第二分离部18(参照图2),作为后述的第三分割体23的一部分的中间盖部28成为隔壁,第一独立空间17a和第二独立空间18a被分隔。第一电线11的一部分11a及第二电线12的一部分12a独立地收纳于第一独立空间17a及第二独立空间18a。对此,在合流部19(参照图3),第三分割体23的所述中间盖部28被省略,构成一个共用空间19a。在该共用空间19a中,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和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合流,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和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总括地收纳于合流部19。
34.〔保护器13的具体构成〕图4是保护器13及第二外装构件15的分解立体图。保护器13在其中途具有弯曲形状。如图4所示,第二外装构件15具有直线的筒形状,但是因为如上所述具有可挠性,所以成为沿着保护器13的弯曲形状弹性变形而收纳于保护器13内的状态。
35.保护器13具有在上下方向能分离地合体的第一分割体21、第二分割体22以及第三
分割体23。第一分割体21、第二分割体22以及第三分割体23分别为树脂制。在保护器13设置于车身面板46(参照图6)的状态下,第二分割体22位于上方,第一分割体21位于下方,第三分割体23关于上下方向位于中间。在图4中,保护器13在上下方向相反地示出。在保护器13的具体构成的说明中,假设保护器13设置于车身面板46的状态进行说明。
36.关于保护器13中的方向,将与线束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与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排列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第二分割体22具有宽度方向的尺寸沿着线束长度方向大致一定的收纳部24、和宽度方向的尺寸从该收纳部24扩大的第二扩大部25。第二分割体22具有宽度方向的尺寸在中途变化的u字形状截面,朝向上下方向中的下方开口。
37.如图2所示,第三分割体23具有:具有u字形状截面的主体部27;和具有平板形状的中间盖部28。主体部27的宽度方向的尺寸遍及线束长度方向的整体为大致一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在宽度方向上错开位置地设置,所以中间盖部28兼用作主体部27的一部分,并且从主体部27突出。此外,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不错开位置,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中间盖部28。第三分割体23(主体部27)朝向上下方向中的下方开口。
38.第一分割体21(参照图4)具有:外盖部31,沿着第三分割体23设置,具有平板形状;和第一扩大部32,与该外盖部31连续地设置。第一扩大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从外盖部31扩大。第一扩大部32具有u字形状截面,朝向上下方向中的上方开口。
39.通过第一分割体21的外盖部31具有的卡合部33和第三分割体23具有的被卡合部34卡合,从而第一分割体21和第三分割体23连结,成为一体。通过第三分割体23的卡合部35和第二分割体22的收纳部24具有的被卡合部36卡合,从而第三分割体23和第二分割体22连结,成为一体。通过第一分割体21的第一扩大部32具有的卡合部37和第二分割体22的第二扩大部25具有的被卡合部38卡合,从而第一分割体21的第一扩大部32和第二分割体22的第二扩大部25连结,成为一体。通过所述的各卡合解开,从而第一分割体21、第二分割体22以及第三分割体23能分离。
40.第二分割体22具有用于将保护器13装配于车身面板46(参照图6)的支架39a、39b。支架39a、39b例如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面板46。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39a、39b为了避免与保护器13的周围的其他机器干涉,仅设置于保护器13(第二分割体22)中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
41.第一分离部17的第一独立空间17a(参照图2)是被第一分割体21的外盖部31(第一部分)和第三分割体23包围而构成的空间。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独立空间18a是被第二分割体22的收纳部24(第一部分)和第三分割体23包围而构成的空间。在第一分离部17及第二分离部18中,作为第三分割体23的一部分的中间盖部28成为隔壁,第一独立空间17a和第二独立空间18a被分隔。
42.共用空间19a(参照图3)是被第一分割体21的第一扩大部32(第二部分)和第二分割体22的第二扩大部25(第二部分)包围而构成的空间。在合流部19,第三分割体23被省略,得到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和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总括地收纳的一个共用空间19a。
43.对合流部19及共用空间19a进一步进行说明。在图3中,第一分割体21的第一扩大
部32(第二部分)具有第一壁41和与第一壁41连续地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42、42。第一壁41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及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从上下方向的一方(下方)覆盖。一对第一侧壁42、42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及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
44.第二分割体22的第二扩大部25(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壁43和与第二壁43连续地设置的一对第二侧壁44、44。第二壁43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及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从上下方向的另一方(上方)覆盖。一对第二侧壁44、44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及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覆盖。被第一壁41、一对第一侧壁42、42、第二壁43以及一对第二侧壁44、44包围的区域是共用空间19a。通过将第一分割体21的第一扩大部32和第二分割体22的第二扩大部25组合,从而得到合流部19。
45.图5是从第一分割体21侧观看保护器13的图。如上所述,第一分割体21具有的第一扩大部32及第二分割体22具有的第二扩大部25在保护器13的宽度方向扩大尺寸。第一扩大部32和第二扩大部25连结而成为一体,通过这些第一扩大部32和第二扩大部25构成合流部19。合流部19的内侧空间是共用空间19a。通过以上,合流部19具有在保护器13的宽度方向使共用空间19a扩大的扩大形状。
46.通过该构成,在保护器13的范围内,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排列的方向在第一分离部17及第二分离部18是上下方向(参照图2),但是在合流部19变更为(参照图3)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保护器13的宽度方向。这是因为:如图6所示,从保护器13的合流部19沿着线束长度方向进一步往前的区域a1(在图6中为右的区域)中,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不是以在上下方向而是以在保护器13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姿势被护线套45保持,并仍然以该姿势贯穿车身面板46来布设。这样,在保护器13的合流部19,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的排列方向变更。
47.如图6所示,在保护器13中、与合流部19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在图6中左侧)中,第一分离部17具有使第一电线11贯穿的第一终端壁47。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外装构件14将第一电线11包围,所以第一外装构件14贯穿第一终端壁47。在保护器13中、与合流部19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在图6中为左侧),第二分离部18具有使第二电线12贯穿的第二终端壁48。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二外装构件15将第二电线12包围,所以第二外装构件15贯穿第二终端壁48。
48.第一终端壁47和第二终端壁48沿着线束长度方向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壁48沿着线束长度方向位于比第一终端壁47靠合流部19侧。通过该构成,在保护器13中合流部19的相反侧,被第二外装构件15包围的第二电线12不被保护器13束缚,能够使布设方向与第一电线11不同。因为第二外装构件15是橡胶制的橡皮套,所以容易弹性变形,例如在图6中,如双点划线所示,能够使被第二外装构件15包围的第二电线12在保护器13外较大弯曲地布设。
49.〔关于第一外装构件14及第二外装构件15〕如图1所示,第一外装构件14在与合流部19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在保护器13外将第一电线11包围。第一分离部17具有用于连接第一外装构件14的第一装配部49。第一装配部49设置于与合流部19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一端部13a,与第一外装构
件14的端部14a嵌合。通过该嵌合,第一外装构件14定位于第一分离部17。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外装构件14是波纹管,所以第一装配部49具有与波纹管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凹凸形状的孔。第一装配部49通过第一分割体21的端部和第三分割体23的端部构成。
50.第一电线11在保护器13外被第一外装构件14包围,得到针对第一电线11的防水性能。另外,第一外装构件14与第一分离部17的第一端部13a嵌合。由此,可抑制水从第一外装构件14侧向保护器13内浸入。
51.第二外装构件15在保护器13的内部空间中沿着第二分离部18内的第二独立空间18a设置。第二分离部18在其中途具有弯曲形状,但是第二外装构件15沿着该形状弹性变形。此外,不弹性变形的状态的第二外装构件15具有直线的筒形状(参照图4)。
52.第二分离部18具有用于连接第二外装构件15的第二装配部50。第二装配部50设置于与合流部19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13b,与第二外装构件15的中途部15a嵌合。通过该嵌合,第二外装构件15定位于第二分离部18。关于第二装配部50的具体构成将在后面说明。
53.如图4所示,在第二外装构件15的两端部15b、15c连接将第二电线12包围的第三外装构件53及第四外装构件54。因此,第二外装构件15在其两端部15b、15c具有用于连接第三外装构件53及第四外装构件54的第一连接部51及第二连接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外装构件53及第四外装构件54分别是波纹管。第一连接部51及第二连接部52具有与波纹管的外周形状一致的凹凸形状的孔。第三外装构件53和第四外装构件54的口径也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第一连接部51及第二连接部52具有的所述孔的直径不同。第三外装构件53及第四外装构件54只要是将第二电线12包围并且具有可挠性的筒状构件即可,也可以是波纹管以外的外装构件。
54.第二电线12被第二外装构件15、第三外装构件53以及第四外装构件54包围,得到针对第二电线12的防水性能。另外,第二外装构件15通过与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端部13b嵌合,从而抑制水从第二外装构件15侧向保护器13内浸入。
55.如上所述,第二外装构件15的大致一半设置于保护器13的外侧,剩余的大致一半设置于保护器13的内侧。第二外装构件15在其中途部15a装配于作为第二分离部18的一部分的第二装配部50,而且不能移位地被定位。与此相对,第二外装构件15中的合流部19侧的部分与保护器13(第二分离部18及合流部19)不连结,设置成能自由移位。
56.也就是说,第二外装构件15在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端部13b被定位,但是在合流部19侧不被定位。因此,在合流部19侧,将第二外装构件15包围的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变得容易。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保护器13和护线套45的间隔变得狭窄。而且,在护线套45中,第一电线11及第二电线12被束缚,在电线布设时难以进行位置调整。因此,在第二电线12布设时,为了在保护器13与护线套45之间赋予余长,只要使第二电线12在合流部19弯曲即可。在合流部19,第二外装构件15不被束缚,因此容易使第二外装构件15包围的第二电线12弯曲而赋予余长。
57.另外,为了在合流部19不仅对第二电线12赋予余长,而且对与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排列布设的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也赋予余长,该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与保护器13不连结,不被束缚。为了在合流部19使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及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分别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变得容易,合流部19在线束长度方向
开口。
58.〔第二外装构件15向保护器13装配的装配结构〕图7是示出在第二分离部18具有的第二装配部50安装有第二外装构件15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7中,示出第三分割体23(参照图4)从第二分割体22分离的状态。图8是示出从第二装配部50卸下第二外装构件15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作为第二外装构件15向保护器13装配的装配结构,对第二装配部50进行说明。
59.《《第二装配部50的第一构成》》第二外装构件15具有将第二电线12包围的筒状部56、第一肋57以及第二肋58。第一肋57及第二肋58沿着筒状部56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第一肋57及第二肋58从筒状部56向径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肋57及第二肋58是环形。第二肋58的厚度尺寸t2比第一肋57的厚度尺寸t1大(t2》t1)。
60.构成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分割体22具有作为第二装配部50的第一狭缝59和第二狭缝60。第二狭缝60具有的第二狭缝宽度w2与第二肋58的厚度尺寸t2相同(w2=t2)。也就是说,第二狭缝60具有能收纳第二肋58的第二狭缝宽度w2。第一狭缝59的第一狭缝宽度w1与第一肋57的厚度尺寸t1相同(w1=t1)。第一狭缝宽度w1比第二狭缝宽度w2小(w1《w2),且比第二肋58的厚度尺寸t2小(w1《t2)。也就是说,第一狭缝59具有能收纳第一肋57但不能收纳第二肋58的第一狭缝宽度w1。
61.根据这样的第二装配部50的第一构成,即使要将第二外装构件15相对于第二分割体22在长度方向错误地装反,也因为第二肋58不进入第一狭缝59,所以第二外装构件15不能装配于第二分割体22。也就是说,能防止第二外装构件15的误装配。
62.在构成第二分离部18的第三分割体23(参照图4)中,也形成有与第一肋57及第二肋58的形状一致的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和第一狭缝59及第二狭缝60接合,得到第一肋57及第二肋58与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端部13b嵌合的状态。
63.《《第二装配部50的第二构成》》图9是图8的ix-ix向视的剖视图,示出第一肋57及第一狭缝59处的第二分割体22的截面。构成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分割体22具有能收纳第一肋57的第一狭缝59。第一狭缝59具有与第二外装构件15具有的筒状部56的中心c0一致的狭缝中心c1。此外,将在第一狭缝59嵌入有第一肋57的状态的筒状部56在图9中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筒状部56具有长圆形状。第一肋57的外周轮廓形状不是沿着长圆的形状。第一狭缝59的内周轮廓形状与第一肋57的外周形状一致。对这些形状进行说明。
64.第一肋57在嵌入到第一狭缝59的内底部59a的部分,在与筒状部5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在图9中为左侧)具有第一外周面部61,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在图9中为右侧)具有第二外周面部62。第一外周面部61具有从筒状部56的中心c0算起的距离成为第一距离l1的部分。具体地,第一外周面部61在截面中具有圆弧形状,沿着该圆弧形状的中央的一点p1和中心c0的距离是第一距离l1。第二外周面部62具有从筒状部56的中心c0算起的距离成为第二距离l2的部分。第二距离l2比第一距离l1大(l2》l1)。具体地,第二外周面部62在截面中具有变凸的角形状,该角的一点p2和中心c0的距离是第二距离l2。但是,第二外周面部62的轮廓形状与第一外周面部61不同。这样,第一肋57具有第一外周面部61和第二外周面部62,第二外周面部62与第一
外周面部61连续地设置,轮廓形状与第一外周面部61不同。
65.第一狭缝59在其内底部59a侧,在与第二分割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在图9中为左侧)具有第一内周面部63,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在图9中为右侧)具有第二内周面部64。第一内周面部63具有与第一外周面部61相同的轮廓形状,具有从狭缝中心c1算起的距离与第一距离l1成为相同距离的部分。具体地,第一内周面部63在截面中具有圆弧形状,沿着该圆弧形状的中央的一点p3和狭缝中心c1的距离与第一距离l1相同。第二内周面部64具有与第二外周面部62相同的轮廓形状,具有从狭缝中心c1算起的距离与第二距离l2成为相同距离的部分。具体地,第二内周面部64在截面中具有变凹的角落形状,该角落的一点p4和中心c1的距离与第二距离l2相同。但是,第二内周面部64的轮廓形状与第一内周面部63的轮廓形状不同。这样,第一狭缝59具有:第一内周面部63,轮廓形状与第一肋57的第一外周面部61的轮廓形状相同;和第二内周面部64,与第一内周面部63连续地设置,轮廓形状与第一肋57的第二外周面部62的轮廓形状相同。
66.根据如上的第二装配部50的第二构成,即使要将第二外装构件15相对于第二分割体22在长度方向错误地装反,也因为第一肋57关于左右方向相反,所以第二外装构件15不能装配于第二分割体22。此外,第一肋57以中心c0为基准具有点对称的轮廓形状,第一狭缝59以狭缝中心c1为基准具有点对称的轮廓形状。因此,能够使第二外装构件15相对于第二分割体22上下相反地装配。
67.第一肋57的外周轮廓形状和第二肋58的外周轮廓形状相同。第一狭缝59的内周轮廓形状和第二狭缝60的内周轮廓形状相同。因此,与关于第一肋57及第一狭缝59的所述第二构成同样,由于第二肋58及第二狭缝60的轮廓形状,即使要将第二外装构件15相对于第二分割体22关于长度方向错误地装反,也不能装配。通过以上,根据第二装配部50的第二构成,能够防止第二外装构件15的误装配。
68.此外,第二外装构件15为橡胶制,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在第二装配部50中,即使采用所述第一构成(参照图8),但在使第二外装构件15在长度方向上错误地相反的情况下,有可能厚度尺寸t2大的第二肋58强制地压入到狭缝尺寸(w1)小的第一狭缝59。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所述第二构成与所述第一构成一并采用,所以可加强防止误装配。
69.《《第二装配部50的第三构成》》如图8所示,第二外装构件15具有第一肋57及第二肋58,并且具有从筒状部56向径向突出的突起部6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5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两个部位设置有突起部65、65。
70.如上所述,构成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分割体22具有能将第一肋57及第二肋58收纳的第一狭缝59及第二狭缝60。进一步地,第二分割体22在其端部具有第二终端壁48。在肋57、58收纳于狭缝59、60的状态下(参照图7),第二终端壁48使筒状部56贯穿,并且使突起部65露出。也就是说,突起部65位于保护器13外。
71.根据这样的第二外装构件15具有突起部65的第三构成,在肋57、58收纳于狭缝59、60的状态下,突起部65、65露出,线束10的组装作业者能够通过目视确认突起部65。也就是说,当第二外装构件15相对于第二分割体22在长度方向错误地装反时,则突起部65收纳于
第二分割体22内,不可确认。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外装构件15的误装配。
72.如上所述,第二外装构件15为橡胶制,容易弹性变形,所以有可能强制地压入到第二装配部5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构成及所述第二构成一起采用所述第三构成,因此可加强误装配的防止。
73.〔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参照图1)具备第一电线11、第二电线12、以及将第一电线11及第二电线12收纳的保护器13。保护器13具有:第一分离部17;第二分离部18,与第一分离部17在与线束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合流部19,与第一分离部17及第二分离部18在线束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第一分离部17在内部具有将第一电线11的一部分11a收纳的第一独立空间17a。第二分离部18在内部具有将第二电线12的一部分12a收纳、并且与第一独立空间17a分开的第二独立空间18a。合流部19在内部具有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和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总括地收纳的共用空间19a。
74.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即使沿着车身面板46(参照图6)设定的布设空间狭窄,但通过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在与车身面板46的面正交的上下方向排列设置,也能够配合该布设空间来设置线束10。这样,线束10省空间地设置,但是通过第一电线11的一部分11a及第二电线12的一部分12a分别收纳于独立空间,从而能够尽量抑制第二电线12的电力对第一电线11赋予的噪声等的影响。
75.而且,因为在合流部19总括地收纳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和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所以能够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和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布设。因此,能够将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排列的方向在合流部19变更为保护器13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通过以上,能够得到布设空间的利用效率优良的线束10。
76.线束10进一步具备将第二电线12包围并且沿着第二独立空间18a设置的第二外装构件15。第二外装构件15定位于第二分离部18的第二端部13b,与此相对,在合流部19侧设置成能自由移位。因此,将第二电线12包围的第二外装构件15在第二端部13b定位,但是在合流部19侧不定位。因此,在合流部19侧,容易将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
77.合流部19不束缚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及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在线束长度方向开口。因此,在合流部19侧,将第一电线11的另一部分11b及第二电线12的另一部分12b在某种程度上自由弯曲等来布设变得容易。
78.如图5所示,合流部19具有在与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共用空间19a扩大的扩大形状。因此,在保护器13的范围内,容易使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排列的方向在合流部19变更。具体地,在第一分离部17和第二分离部18使第一电线11和第二电线12在上下方向排列,而在合流部19在成为保护器13的宽度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变得容易。
79.如图6所示,第二分离部18比第一分离部17沿着线束长度方向短。也就是说,在保护器13中、与合流部19在线束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第二分离部18具有的第二终端壁48和第一分离部17具有的第一终端壁47沿着线束长度方向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具体地,第二终端壁48设置于比第一终端壁47靠合流部19侧。通过该构成,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被第二外装构件15包围的第二电线12不被保护器13束缚,能够使布设方向与第一电线11不同。
80.〔关于其他〕线束10的布设路径也可以是图示的方式以外的布设路径。根据该布设路径来设定保护器13的形状。第二外装构件15等将第一电线11或者第二电线12包围的外装构件也可以适当省略。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将第二外装构件15装配于第二分离部18的构成,对第二外装构件15具有两个肋57、5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肋57和第二肋58中的一方也可以省略。另外,作为用于防止第二外装构件15的误装配的构成,对采用所述第一构成、所述第二构成以及所述第三构成全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至少一个。
81.所述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是通过所述实施方式,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构成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附图标记说明
82.10 线束11 第一电线11a 一部分11b 另一部分12 第二电线12a 一部分12b 另一部分13 保护器13a 第一端部13b 第二端部14 第一外装构件14a 端部15 第二外装构件15a 中途部15b、15c 端部17 第一分离部17a 第一独立空间18 第二分离部18a 第二独立空间19 合流部19a 共用空间21 第一分割体22 第二分割体23 第三分割体24 收纳部25 第二扩大部
27 主体部28 中间盖部31 外盖部32 第一扩大部33 卡合部34 被卡合部35 卡合部36 被卡合部37 卡合部38 被卡合部39a、39b 支架41 第一壁42 第一侧壁43 第二壁44 第二侧壁45 护线套46 车身面板47 第一终端壁48 第二终端壁49 第一装配部50 第二装配部51 第一连接部52 第二连接部53 第三外装构件54 第四外装构件56 筒状部57 第一肋58 第二肋59 第一狭缝59a 内底部60 第二狭缝61 第一外周面部62 第二外周面部63 第一内周面部64 第二内周面部65 突起部a1 区域c0 筒状部的中心c1 狭缝中心
l1 距离l2 距离p1 一点p2 一点p3 一点p4 一点t1 厚度尺寸t2 厚度尺寸w2 狭缝宽度w1 狭缝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